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王Vigor

    1/11 分步閱讀

    砂仁為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植物,多栽培或野生於海拔100~150m,有一定廕庇的山谷或溪流溝旁。砂仁為中生、蟲媒植物,具有喜高溫、喜溼忌旱、喜漫散射光的特性;匍匐莖還具有向光性和趨水性。

    2/11

    選地:砂仁是一種亞熱帶植物,喜生於肥沃、溼潤、廕庇的山谷地區,以半沙半泥的黑色土壤為佳。一般選擇山腳杉樹下面或兩山之間多樹陰的山腳下,土地溼潤、排水良好的地方栽種砂仁。露天、向陽、粗沙或黏重土壤均不宜栽種砂仁。

    3/11

    種子繁殖:採摘成熟的砂仁種子之後,立即用清水洗去果汁,晾乾後播種。一般為秋播,採種後,於當年8月底或9月初進行,播種按株行距7cm×;13cm點播或條播,播後覆細土1cm厚,再蓋一層芒萁或茅草,以利保墒和防雨水衝失種子。

    4/11

    定植:大田定植一般4~5月最好。定植時,宜就近取種苗,將植下部約2/3的葉片剪去,隨剪隨種。定植株行距一般按0.6~1m開穴,穴深、穴徑各30cm,施入腐熟的人畜糞等有機肥,植後覆土6~7cm,讓新生匍匐莖頂端露出土面,基部踩實,穴面應低於地面。一般每667㎡用苗400~1 500株。種後用草覆蓋穴面,若天氣乾旱時應及時淋水或灌溉,以保持栽地溼潤。

    5/11

    分株繁殖:於農歷2月間,選擇50cm高發育健壯的幼株細緻地分割之後,每2株或4株種在一起,其根莖交成十字形,株行距各100cm,栽的深度約7cm,過深則地下莖不易開花結果。

    6/11

    栽培管理:砂仁的根莖匍匐遍地皆是,不宜用鋤頭鋤草,需小心地用手除草,或用鐮刀割草。砂仁開花結果後,有濃厚的芳香氣味,蛇鼠等常來偷食果實,因此必須經常除去雜草,使蛇鼠無藏身之地,以保證果實之成長。同時要防止牛羊豬禽等的踐踏,否則亦影響收成。

    7/11

    藥農一般在開花期間,用灑水器灑水,可使花粉容易落入珠孑L內,促使其容易結果,但灑水不能太多太猛,否則易將砂仁花沖掉。開花期不除草,遇有枯乾的老苗及有病的植株應除去,以便根莖繼續生長幼苗。砂仁一般不施肥,因施肥不當會影響開花結果,每年冬天要將植株割掉,清除雜草,施肥1次,並在苗頭上培土1次,但不要培在根莖上,因根莖抽花結果,不宜培土過深。

    8/11

    採收果實時不宜太熟,因為太熟,果實即要破裂。砂仁最忌北風、大雨和霜凍,尤其在開花的時候,如遇暴雨,花會被沖掉或爛掉,影響結果。

    9/11

    立秋前後果實成熟,採果宜用剪刀,不可用

  • 2 # 暢飲甜蜜楊潘

    砂仁是一種果實可入藥的的草本植物,生長期還有不錯的綠化效果,也是一種喜愛溼熱的亞熱帶植物。在中國兩廣地區均有人工栽培,今天親農網就大家來了解下砂仁在栽培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砂仁

    1、選地

    砂仁種植的地方是有講究的,選地溼度要高,溫度要高但是卻有要避免直射,地帶要偏開闊一些。土壤的肥沃性要高,育肥能力顯著,能留得住施放的肥料,所以如果土壤有一定的粘性是最好的。儘量不要選低窪地區,這樣容易積水嚴重,傷害植株。

    砂仁1

    2、播種

    種子在播種前要先育果,先晾曬兩次,然後用水浸泡,浸泡的水不要很涼,一般持續三天左右即可讓種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再久就會有受損壞。為了排水灌輸方便,建議將土地整理成條狀。入土前土地一定要施肥,最好以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每株都要施放。肥量在一畝一噸左右。

    砂仁2

    3、定值

    定值時選時很重要,一般來說在5月左右左右比較合適,這時候無論溫度還是溼度都是比較適合幼苗的移動的。幼苗移植時根部上面最好可以帶一點土壤保溫,或者可以人工沾染泥土水保溫。穴位在30釐米左右的深度,控制在每畝800-1200株的密度,天氣較冷還需用雜草覆蓋幼苗禦寒。

    砂仁4

    4、肥水

    砂仁對肥水要求比較高,施肥的核心點是多次少量,幼苗期不需要太勤快,不然容易過剩,可以按葉子生長的程度施肥,每長三片葉子施一次肥,等到10片葉子開始就需要穩定在20天一次。砂仁的肥料前期儘量保證是有機肥,後期可以多補充氮肥,每次施肥要配合著施水。

    砂仁5

    5、管理

    砂仁在開花期間是不建議去除草的,所以正常的除草要在開花前後才行。且由於砂仁的根生長較淺,多呈現網狀分佈,所以日常除草鋤頭是不建議使用的,小草最好是拔掉,大草之類的可以割掉破壞根部。對於一些壞死的殘株要及時清理,避免病害的傳染。

  • 3 # 永不言棄DZ

    一、春砂仁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春砂仁的生長髮育和它的周圍的生態環境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藥砂仁在系統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較嚴格,只有在適宜的溫度、光照、溼度、土壤、地形地勢等條件下,才能生長髮育良好,產量較高。因此要了解生態環境中各種因子如溫度、溼度、光照、地形地勢、動植物等與藥砂仁的關係,並從中找出其主要矛盾,掌握其規律,創造適宜的條件,以滿足藥砂仁生長髮育的需要,人為地控制生態條件來提高藥砂仁的產量。

    (一)溫度

    春砂仁是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怕高溫和霜凍。生長適溫為24-28℃。如氣溫高於35℃,又處於強光暴曬中,則葉片出現失水與熱灼病,生長緩慢;氣溫低於2℃則幼苗出現死亡,如冬季出現反覆霜凍,則花芽分化緩慢,開花期比正常年景要推遲20-30天。

    (二)光照

    春砂仁是半陰生植物,喜歡蔭涼環境,在整個生長髮育中都要求有一定的廕庇。最適宜的廕庇條件是:幼苗期間廕庇度為70-80%,大田生長至形成群后廕庇度為50-60%。幼苗期間當廕庇度少於40%,或在直射光的照射下,幼苗葉片出現斑點,葉緣向上捲曲枯萎,發生葉枯病,甚至由上而下枯萎死亡。春砂仁群體長在廕庇度30%以下,或無廕庇條件下,植株對強光照反應非常敏感,在長時間強光照射下,葉片燒傷嚴重,植株開花結果很少甚至不能開花結果,壽命大大縮短。而生長在50-60%的廕庇範圍內,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則促進分株和花芽分化,增加花量,壽命延長。而當春砂仁生在80%以上的廕庇度條件下則植株徒長,苗弱,分株減少,花數減少5-9成。

    (三)溼度

    春砂仁是介於旱生形態和溼生形態之間的中生植物型別,對環境的空氣相對溼度和土壤含水量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在空氣相對溼度75-90%以上、土壤含水量20-35%、排水良好條件下,土壤和大氣溼潤,植株才能正常生長髮育。當外界環境乾燥(空氣溼度少於50%),土壤缺水(含水量少於10%)時則植株幹黃、葉片短小、老株提早枯萎;而當藥砂仁仁生長在終年積水的環境中,土壤含水量超過30%以上時,則對植株的危害極大;如雨多又兼高溫,則易發生病害或造成爛花、爛果等。

    二、主要栽培技術

    任何作物的栽培都要求達到高產、穩產、優質、低耗的目的。而目前藥砂仁的生產遠沒有達到這一目的,畝產只有幾公斤到二十幾公斤,經濟產量只佔生物產量的百分之零點幾到百分之二,最高產的也不到5%(可水稻的經濟產量佔生物產量的50%),經濟產量佔生物產量的比例太少,也就是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未能很好地轉化為經濟產量。因此,只要對品種和栽培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增產的潛力仍很大。要提高春砂仁的產量,奪取高產、穩產,應把握好如下幾方面栽培技術。

    (一)選擇適宜種植地

    春砂仁是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怕高溫和霜凍。宜選海拔700-1200米,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力強、疏鬆溼潤的黑砂壤土種植。山區宜選擇溪溝兩旁自然雜木林下,涼爽、溼潤、傳粉昆蟲資源豐富的種植地;平緩地種植應有自然林或人工林,並有水源灌溉條件。

    高產砂仁地宜選擇生長有林木、地旁有長流水溪,廕庇度度50-60%,土壤富含腐殖質、自然肥力高、疏鬆溼潤,春砂仁植株群體能保持較長時間旺盛生長,種植後第3-6年產量較高。

    (二)適時種植,合理密植

    春砂仁一年四季都可種植,以4-5月種植為最好,這時天氣溫暖、雨水多、溼度大,成活率高,植株生長快。種植密度可根據肥地宜疏、瘠地宜密、平地宜疏、坡地宜密的原則,一般種植1.5米×1.5米、每畝350株或1米×1米,畝種600株。

    (三)加強肥水管理

    1.幼齡期。每年施肥2次,第一次在苗旺盛生長期,每畝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尿素2.5—5公斤;第二次在秋季8-9月,為提高幼株抗寒性,每畝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適施磷肥,適當培土。

    2.開花結果期。每年施肥3次,在秋季採果後施第一次肥,每畝施有機肥500公斤、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培土蓋至匍匐莖一半;第二年2-3月施第二次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5公斤、鉀肥10公斤、尿素1.5—2.5公斤;4-5月花苞欲放時施第三次肥,用0.3%磷酸二氫鉀和0.01%硼酸混合液噴施葉面。

    (四)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砂仁產量

    1.及時補苗、割苗,更新衰退苗。定植後,發現缺苗及時補種,以保證群體有足夠數量。為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保證植株生長健壯,防止或減少爛花爛果,提高坐果率,應視整個群體的生勢,適時割苗。在每年的2月、8-9月(分兩次)割去枯苗、病苗、弱苗和只有6-8片葉的老苗。種植7-8年後造成苗群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地力下降或廕庇樹逐年高大抑制了春砂仁的生長,要使春砂仁恢復高產,必須及時更新衰退苗群,採取隔年隔帶挖除更新。先選出生長最差的地段進行更新,同時把過密過高大的廕庇樹砍掉。這樣經二三年後即可恢復高產。

    2.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在有了壯旺苗群的前提下適當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與發育,也是藥砂仁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的重要一環。生產實踐證明,藥砂仁苗多還必須花多,如果光長苗而不發花芽、不開花則根本無產量。藥砂仁高產栽培則要求每株砂仁苗平均能分化發育1.5-2個花芽,而陽春砂仁花芽的大量分化和發育,有賴於冬季抑制砂仁群體營養生長、提高植株碳氮比例,在冬季施用火燒土、草木灰、石灰,不僅能提高春砂仁苗的抗寒性,還能降低植株的含氮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即提高碳氮比),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

    3.提高陽春砂仁結實率和成果率。藥砂仁有了苗多、苗壯、花多的基礎後,最主要的環節就是提高結實率和成果率。結實率和成果率高就意味著單位面積內果實粒數多,意味著有利於春砂仁群體的生長中心轉到果實的發育上。這樣,光合產物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入發育中的果實,使果重增加,即經濟產量增多,質量上乘。據有關試驗表明,全部人工授粉結實率可達75.3%,而自然授粉的只有12.2%,全部人工授粉比自然授粉結實率增加63.1%。因此,採取人工輔助授粉與保護和引誘傳粉昆蟲進行授粉是提高陽春砂仁結實率和成果率的關鍵。

    4.預防落果。據調查,藥砂仁經授粉後11天,果實大小在1釐米以下時就會產生落果現象,持續時間可達15天,初期形成的幼果較少脫落,盛花期、末花期形成的幼果脫落嚴重(約脫落50%)。在謝花後,噴施2次促花保果葉面肥,利於幼果發育和保果。

    (五)病害防治病

    1.幼苗葉斑病、炭疽病防治方法。適時早播,增施肥料,促進幼苗生長;注意苗圃通風、排水和適當廕庇,收果後清園並及時剪除、燒燬病苗;發新葉時噴1:1:150波爾多液保護,發病期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5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交替噴霧。

    2.葉斑病。為害葉片,老葉易發病,病斑黃褐色,水浸狀,中央灰白色,栽培管理粗放的地塊發生嚴重。防治方法:清潔園地,燒掉病株殘體;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600倍液、50%百菌清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連續噴2-3次。

    (六)適時採收

    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當果實由鮮紅變為紫紅色,種子由白色變為褐色和黑色而堅硬,有濃烈辛辣味時,即為成熟果實。用剪刀剪或用手摺斷果穗梗(勿撕破匍匐莖表皮),將果穗齊果剪除長梗,篩揀去泥土雜質,小心裝運,防止果實破裂或脫落。果實採後曬乾或運往烤房,儘快置於烘爐內烘烤。砂仁烘乾後應冷卻回潤24小時,然後用內襯塑膠薄膜的麻袋包裝,入庫儲存或出售。當果實由鮮紅變為紫紅色,果肉呈荔枝肉狀,種子由白色變為褐色和黑色而堅硬,有濃烈辛辣味時,即為成熟果實,此時即可採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去過九寨溝旅遊嗎?拍了什麼好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