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美日賣東西。
1
回覆列表
  • 1 # 黑眼睛雜談

    一戰時期的沙俄經濟落後,還是一個實行農奴制的農業國,自己都不夠用的。壓根就沒東西可賣。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俄國也是一團糟,居然相信一個神棍拉斯普京,就是現在網路上傳得很神的男人,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要知道俄羅斯這種戰鬥民族有仗打有地盤搶有油水撈這種事是從來不會錯過的。這位沙皇壓根不知道自己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也去參戰。估計也有轉移國內矛盾的考慮吧,但結果大家都知道1917年列寧十月革命,然後蘇維埃俄國退出一戰。客觀的說,如果沙俄不參戰,對一戰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因為當時沙俄的軍隊戰鬥力非常爛。而且按那時候國內的狀況,不用打仗,十月革命這場政治變革早晚也會來。所以對於一戰來說,沙俄遠遠沒有二戰時期蘇聯那麼重要的地位。

  • 2 # 孟惜筆談

    直到今天,俄羅斯出版的地圖上,伊斯坦布林還是“君士坦丁堡”。這是文明&宗教的衝突。作為以東正教傳承者自居的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始終是其眼中釘。

    帝俄時代的名將,例如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烏沙科夫等,皆曾在對奧斯曼帝國用兵的時候有卓越的表現;巴爾幹半島上的塞爾維亞等民族,與俄國同屬斯拉夫民族,同時宗教信仰上也是東正教派,當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時期加入德國&奧匈帝國(這兩個帝國屬於天主教派)一方的時候,俄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中立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倒是二戰時候的土耳其學“聰明”了~無論歐洲大陸打成什麼德性,保持了中立,否則當時的蘇聯一定會把收復君士坦丁堡作為戰略目標。

  • 3 # 縹緲孤鴻影45

    如果俄國不參加,大概一戰打不起來,因為英法獨戰德奧,必敗無疑,既使在俄國參戰的情況下,雙方打的都是勢均力敵,一戰和二戰都是英國的總導演,有英國在,他就不讓歐洲出現一個超級大國,他的戰略是離岸平衡,歐洲四強,英,法,德,俄主宰著歐洲,英國的目標就是誰冒頭則聯合另三家對附誰,比如英,德,俄聯合對附拿破崙的法國,再如一戰,英,法,俄三方對附德國,蘇聯建立後,則是英法德對附蘇聯,二戰時也是英,法,蘇對附德國,冷戰時加入了美國,共對蘇聯,就是在今天,也是在圍堵俄羅斯,歐洲萬變,不離平衡術。

    人類都向往大海,據說因為生命出於海邊,尤其是內陸國家,比如德國與俄羅斯,所以具有強烈的向海邊擴張的衝動,俄羅斯當然最明顯了,他四面擴張,四面都找到了海,德國卻找不到海,為此他不惜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陸上強,海上富,凡是靠海的國家,都很富饒,而內陸國家,都兵力強大,德國自從統一以後,因為內陸國,既無法搶佔殖民地,又不能進行海上貿易,所以對英法主導的殖民體系強烈不滿,為了打壓德國,英法與沙俄結盟,形成協約國,而德國與奧匈及義大利結成三國同盟,這兩國也沒搶到殖民地,從表面上看,當時的俄羅斯也是個強國,可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歐洲都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了,發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俄羅斯還是個封建農奴制國家,沙皇尼古拉二世廢除了農奴制,由於日俄戰爭的失敗,俄羅斯民眾不但建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還出現了列寧等人建立布林什維克,資產階級要奪沙皇的權,廢除帝制,他們基本上爭取了俄羅斯上層的支援,而布林什維克得到了工人和士兵的支援,沙皇感到自己隨時有可能被推翻,妄圖透過參加一戰達到國內團結的目的,使帝制苟延殘喘,不料在戰場上被德國打的大敗,損失了幾十萬人,於是俄國資產階級發動了第一波革命,推翻沙皇,建立了臨時政府,但這個臨時政府不掌握軍隊,也參加了一戰,想透過參戰奪回軍隊,不料又大敗,於是列寧帶領工人和士兵再發動起義,奪取了政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如果俄羅斯不參加一戰,結局肯定也是一樣,不是被社會民主黨人推翻,就是被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推翻,但是參戰後如果勝利了,那就能暫時性躲過危機,再挺一年兩年,決不會長久,如果敗了,立刻就倒,可以說是利害各半,如果不參戰,當時就危險,隨時可能倒,主要是人民不滿帝制。

  • 4 # 自然風57778401306

    馬列主義已經在沙皇俄國土壤上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沙皇對於一戰保持中立隔岸觀火,會集中兵力鎮壓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將不會有誕生蘇維埃政權的機遇,那麼老牌的沙皇俄國更不是希特勒的對手,會被新崛起的德國吞併,二戰歷史沒有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這個世界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歷史總歸是歷史,不要去問太多的為什麼,前蘇聯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現在也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我們還是把握好各自的命運,過好每一天。

  • 5 # 古風拂袖

    俄羅斯不可能保持中立!

    請問是怎麼使得俄國中立?如果是七月危機的劇本,俄國不保護塞爾維亞小弟的結果必然是奧地利人消滅了塞爾維亞,俄國在此問題上的不作為會直接導致和奧地利在巴爾幹戰爭中的不作為一樣在南斯拉夫和巴爾幹失去了他的地位。而且沙皇以斯拉夫人的保護者自居,如果俄國在這個方面上不作為,沙皇的這個形象將會在眾斯拉夫民族和國內的泛斯拉夫主義者眼中一落千丈。

    實際上俄國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推手。自從斯托雷平改革以來,俄國開始了快速的工業化,為換取工業化所需的資金和技術,烏克蘭糧倉糧食的大規模出口成了其重要的資金來原。因此,俄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就從之前想象中俄羅斯的生命線變成了俄羅斯糧食出口的必經之路。因此俄國內部最好戰的部長其實是農業部長克里沃舍因。俄國在1914年年初德國派利曼·馮·桑德斯將軍去幫助土耳其軍隊現代化(長期以來,土耳其僱傭過許多德國軍官幫助其軍事現代化,老毛奇就因此去過土耳其)時,俄國政府就計劃向土耳其宣戰了。儘管俄國沒能利用此次事件發動戰爭,但是導致了俄國企圖和平的首相柯柯佐夫的下臺,接替他的戈列梅金首相是公認的克里沃舍因的傀儡。

    假設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沒有被普林西普殺害,面對不穩定的巴爾幹形勢,俄國對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的執念,以及俄國和法國對德的軍備競賽和俄國本身對戰爭的準備。實際上一次新的歐洲戰爭依就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戰爭是俄國挑起來的,協約國的英國沒有支援俄國的義務(就像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沒有在奧地利對塞爾維亞的戰爭中有加入戰爭的義務),如果是俄國入侵土耳其,英國甚至有可能加入這一場反對俄國攫取海峽的戰爭。

    1914年的世界局勢很有意思,德國與英國儘管沒有在海軍軍備競賽上達成合作,但是海軍軍備競賽已經使得德國力不從心。德英關係也在趨於緩和,兩國共同調停了巴爾幹國家之間的戰爭,對葡萄牙殖民地的未來的瓜分達成了共識。另一方面,在陸軍上,法國和俄國在和德國進行陸軍的軍備競賽,因此德國內部有一個早戰派,認為隨著俄國的快速發展會使德國在和法俄的爭端隨著時間的經過逐漸陷入越來越不利的地位。實際上,一戰前幾年法國、德國和俄國內部一直高漲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情緒遲早要將三國拖入戰爭。

  • 6 # 昨曖

    沙俄怎麼可能保持中立,一戰就是德國慫恿奧匈吞併塞爾維亞才爆發的戰爭,而塞爾維亞的後臺就是沙俄,所以沙俄才宣戰奧匈,英法德意後來跟進,所以說沙俄參戰是必然啊,否則一戰還得往後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界與格局具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