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坤文史

    《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朝康熙年間,韋小寶最後的爵位是“一等鹿鼎公”,當然從人物和爵位都是小說杜撰的,不過也是參考了清朝時期的爵位設定出來的。

    五等爵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最早被記載於《周書》中,有人認為五等爵形成於西周時期,西周分封諸侯時,的確已經出現了公爵,侯爵等,但是五等爵的制度是在後世才逐漸完善的,之後被歷代王朝逐漸沿用了下來。

    清朝時期的爵位制度

    清朝時期的爵位制度和其它朝代有些不同,因為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有專門給宗室的爵位,比如我們熟知的親王,君王,貝勒,貝子四等。有專門給蒙古貴族的爵位,如札薩克臺吉,還有給異姓功臣的爵位。

    給異姓功臣的爵位中公爵,侯爵,伯爵三種,每個爵位又分為三等,之後是子爵和男爵。公爵,侯爵,伯爵三類九等都是超品級的存在,子爵和正一品的官職相當,男爵和正二品的官職相當,通常是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才會被封爵,另外一種是大臣們死後被加封的。

    封爵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頭銜越長,地位越高,就比如一等公,封號在四個字以內,比如阿桂被封為一等誠謀英勇公,福安康被封為一等嘉勇忠銳公,爵位有封號是在雍正時期才出現的,之前就只是個爵位,所以韋小寶這個一等鹿鼎公,在出現的時間上也是有些問題的。

    韋小寶的封號

    韋小寶被封為了一等鹿鼎公,這時因為他在康熙皇帝統治時期,多次為康熙皇帝鞏固統治,為清朝抵禦外敵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因為轄地在鹿鼎山,因此被康熙皇帝封為了一等鹿鼎公,地位比一等公爵還高的就只有王爵了。

    記得在《鹿鼎記》中康熙皇帝對韋小寶說的是,之前的幾個王爵(三藩)都沒有好下場,因此就只給韋小寶封到一等公,但是我們也不要小看一等公這個爵位,和親王,郡王這些的確沒法比,也不能割據一方,但是清朝276年中,總共就只封了34個一等公爵,而其中只有三個漢人黃梧、年羹堯、孫士毅。

    在晚清,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李鴻章一等肅毅伯,左宗棠二等恪靖侯,這些漢臣在晚清時期力挽狂瀾,苦苦支撐著江山社稷,封爵最高不過侯爵,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鹿鼎記》中,韋小寶被封為一等鹿鼎公,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待遇了。

  • 2 # 歷史是杯酒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一部《越女劍》,就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全部概括了。而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一改前面的大俠風格,塑造了一個小混混一樣的韋小寶,但是這個小混混卻不簡單,在官場在江湖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說在官場上吧,他從第一個官職尚膳監六品首領太監開始,一路升遷,先後擔任尚膳司副總管太監、御前侍衛副總管、驍騎營正黃旗副都統、都統,一等子爵,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一等通吃伯、三等鹿鼎公、二等鹿鼎公、一等鹿鼎公。可謂是真正的開掛人生!而聰一等子爵開始,人們就開始稱他為韋爵爺了。那麼,他的爵位到底是幾品官呢?這得從清朝的爵位設定說起。

    清朝的爵位設定

    清朝的封爵之制有五個方面,分別是:酬庸(軍功)、獎功(死難)、推恩(外戚)、加榮(孔裔)、備恪(明裔)。封爵又可分為世爵、封階、贈銜、蔭子四種,其中世爵最為重要。

    世爵有三類,分別為宗室世爵、外藩蒙古世爵和功臣世爵。

    宗室世爵專為優待皇室王公貴族而設,由宗人府掌管,共分為十四等,依次為: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振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而世子、長子分別為親王、郡王的嫡長子,後來便從爵等中剔除了,故宗室世爵也可分為十二等。而爵位的繼承一般是降等襲封,但是在清朝入關時立下戰功的八大親王的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因此他們也被稱為“鐵帽子王”。

    外藩蒙古世爵為優待蒙古王公貴族而設,由理藩院掌管,分為七等,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臺吉、塔布囊。

    功臣世爵為優待漢族官員及其它各民族有軍功大臣而設,由吏部驗封司掌管,分為九等,依次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從公到輕車都尉又各分三等。

    韋小寶的爵位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韋小寶的爵位應該屬於功臣世爵。韋小寶在救了真太后之後,被康熙封為一等子爵,後來又先後受封為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一等通吃伯、三等鹿鼎公、二等鹿鼎公,直到一等鹿鼎公。可以說他被授予了最高等級的爵位。那麼,一等公相當於幾品官呢?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表格就明白了。

  • 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得辯證的來看

    據《禮記·王制》記載,“公侯伯子男”這五等爵位實際上起源於西周,當時周武王在各部落的支援下推翻了紂王的高壓統治,建立了西周王朝,為了更好的控制開發廣闊的土地,武王決定裂土封地,將土地按照五等爵位分封給功臣,宗室,三皇五帝后代等等,讓他們去建立不同等級的封國

    周王朝時期“王”是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不算爵位,隨著時間的發展,王這個稱呼也變得不再值錢

    時間來到戰國,這個時候各國國君紛紛稱王,就連弱一點的中山國也不例外,所以當始皇帝一統六國後,他覺得王的封號已經不能夠體現自己的尊貴,這才建立了皇帝制度,而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後,王也變成了爵位的一種,這時候的爵位制度就變成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

    至於韋小寶的爵位,《鹿鼎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故事中韋小寶因為和康熙皇帝關係很好,而且為皇帝剷除鰲拜,平定吳三桂的叛亂做出了許多的貢獻,被康熙皇帝頒發了“一等鹿鼎公”的爵位,雖然不是王爵,但是考慮到滿清的王爵一般只封給滿清貴族,漢人稱王的除了清初那幾個基本沒有,這個爵位也不錯了

  • 4 # 遊歷往事

    韋小寶是金庸先生筆下《鹿鼎記》中的一個人物。作為男人,韋小寶無疑是達到人生之巔峰,迎娶七位貌美如花、千姿百態的美人兒回家,那麼,《鹿鼎記》中韋小寶最高官職是什麼呢?為啥他能迎娶這麼多漂亮媳婦回家?看看他的官職就知道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韋小寶他是被皇帝賞賜穿黃馬褂的男人!黃馬褂又稱“黃馬袿”,乃有功之士經皇帝准許後穿下的金貴衣服,它更是一種尊貴地位的象徵。韋小寶曾多次擊倒暗殺皇帝的刺客,有功,便賞之,再有,《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年輕的康熙皇帝本來相交甚好。

    然後,在書的背後韋小寶被授予“一等鹿鼎公”,那麼,這個鹿鼎公是什麼官呢?

    準確來說,這個“鹿鼎公”並非官職,它是一種爵位。在古代,政治等級制度一般按照“王公侯伯子男”這幾種來排列,韋小寶乃“公”,比“平西王”吳三桂差一等級。總之,這是一種賞賜,一種稱號,與官職沒有關係。

    別急,韋小寶還有許多稱號呢。金庸先生快要把這本書寫完的時候,寫到韋小寶又被康熙皇帝欽賜一個名號:巴圖魯(滿文:ᠪᠠᡨᡠᡵᡠ),其翻譯成漢文便是“英雄”、“勇士”,清朝皇帝為了賞賜有功之人故而加封這個名號,表明很勇猛,是個勇士,故有“勇號”之稱。

    韋小寶不僅僅是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更官拜大將軍,乃撫遠大將軍,而在歷史上,得此官職的人便有福全、允禵、年羹堯等等。

    縱覽以上幾點,可知,韋小寶獲獎多多,受賞多多,乃皇帝跟前實打實的紅人。但這些稱號中最有含金量的我想還是“鹿鼎公”,別看它是一個名號,但確實地位不低。因清朝仍然實行“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制度,故而有了這“鹿鼎公”,此中主要分為三類: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韋小寶的身份應當以“異姓功臣爵位”來類推官職。異姓功臣爵位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序,公爵乃最高等級,為超品;侯爵乃公爵之下,仍為超品;伯爵乃侯爵之下,仍為超品;子爵則是正一品,男爵則為正二品。韋小寶乃超品(鹿鼎公)的官職,其官職略低於平西王吳三桂。韋小寶不愧是皇帝跟前的紅人,這麼多年與皇帝捉迷藏的遊戲沒有白玩。

  • 5 # 曾銘瀾

    當時是子爵,才叫爵爺。公爵叫公爺,伯以下都叫爵爺。爵是榮耀和經濟利益,沒權力。一般喜歡叫官的稱呼。韋小寶是康熙近身,很多人巴結,最少可以便利之門。張磊的名言可能就是看鹿鼎記體會的。其實不用體會人人知道,所以才上Quattroporte班,聽課時叫好,心裡想不如我。沒事,就是要認識資源。

  • 6 # 錢多多讀文史

    金庸老爺子那一年不知受了啥刺激,一反平日嚴謹態度,把《鹿鼎記》寫了個隨心所欲。

    在這部小說中,首次出現與朝廷聯絡緊密的主角,且這個主角還走的不是尋常路,所謂“小流氓變叱吒紅人”。

    韋小寶在書中甚得康熙青眼,各種頭銜肆意加,其中就有個一等子爵銜。

    清朝對於爵位,主要是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依然是實行王公伯侯子男爵位制度。有些爵位還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孫。

    這些爵位大分為十二個等級,大致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一般像親王郡王貝勒,這些都屬於皇帝的直系親屬們,而下邊的貝子、公、將軍一般都是有巨大貢獻的功臣們。

    對於異性功臣爵,一等子爵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因為一等子爵屬於正一品。想想中興名臣曾國藩、李鴻章也只是侯爵,如此力挽狂瀾之輩,僅僅稍高於子爵地位。

    韋小寶的爵位一等子爵約摸也相當於封疆大吏的待遇。

    總之,韋小寶是個虛擬人兒,金庸借康熙之手,給他封了不少官兒。

    先是領侍衛副大臣,後又是驍騎營正黃旗都統,以漢人抬旗,還是正黃旗!他還被給予巴圖魯稱號,又獲賜黃馬褂……

    康熙待小寶不錯喂。

  • 7 # 張峰149764346

    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封賜,封爵最早是周朝開始的,周朝的爵位就有鹿鼎公、候、伯、子、男、五爵,中間各朝略有不同,但是,一直延用到清朝滅亡。

    說到韋爵爺,就得不說金庸老先生封筆之作“鹿鼎記”裡的主人公韋小寶,武功蓋世的主人公韋小寶,顛覆了以往武俠小說裡行俠仗義行為,主人公從一個假太監一路披荊斬棘,最後被封了鹿鼎爵,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韋小寶的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那我們就說說清朝的爵位劃封,下清朝的嚼位主要封為三個方面。

    1,皇親宗室爵

    2,異姓功臣爵

    3,蒙古王爺爵

    韋小寶曾經率海軍坐鎮通吃島,炮轟了神龍教,回京後被康熙封為通吃伯爵,鹿鼎爵。

    “鹿鼎爵”是爵位裡沒有品級的超級封頂爵,是爵爺裡的老大。

    問題裡問的韋爵爺是超品級。

  • 8 # 林子說歷史

    韋爵爺即是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金老先生把他寫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古代爵位雖然有很多等?級,但韋爵爺的級別是鹿鼎公。可是不管他的爵位是什麼等級,都與其本身的官位等級關係不大,不過我認為他是一品大員。

    首先說爵位與官位無關。古代爵位一般都是因功封爵的,代表的是立功受封的榮譽。

    而官位一般都是上級認可其能力而得高位的,代表的是為官者的能力。

    如漢朝蕭何他在做劉邦的丞相前,是沒有被封爵位啥的,張良與韓信等人也是如此。

    其次說爵位與官位有關。韋小寶的爵位很高,也證明他為康熙立功很大。

    但若無高位重權在手,他也不可能立很大的功。如韋小寶是一小卒的話,功勞再大也不過多殺兩個敵人。

    綜上所述韋爵爺的爵位是鹿鼎公,至於官位,我認為是一品大員。

  • 9 # 四川達州人

    歷代爵位制度並不一樣。比如漢代雖然號稱20等爵位(加王21等),但實際只有列侯與關內侯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封爵,其餘卿大夫士爵沒有封地,後面商人大肆購買低階爵位以求免稅免役,所以歷代均廢除民爵。

    所以,各時期爵位很複雜,大體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及其他低等爵。其中王又分為親王、郡王、嗣王三類,加上親王世子、郡王長子,等級極其繁雜。

    同樣,爵位也分為三大等級,一等爵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二等爵遞降(世襲),三等爵不世(個人終身爵)。其中,二等爵容易因皇帝喜好出現平襲不降、降一等、降二等甚至降三等襲爵的情況。

    到了清代,爵位更復雜,不僅有宗室爵與蒙古爵14等,還分臣爵8等。其中,漢臣歷來最高者就是四個藩王,其後是比較早投降滿清的續順公沈志詳撈取了一個世襲罔替公爵,一直混到光緒年。但此人被皇太極編入正白旗,不再屬於漢族大臣。

    所以,金庸小說中專門對韋小寶做了說明,原是一等子爵,這是正一品爵位。後面再封一等忠勇伯,這屬於超品爵。到封所謂一等鹿鼎公的時候,韋小寶早就已經抬旗,否則不能擔任驍騎營正黃旗副都統,更不會成為世襲罔替的超級公爵。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韋小寶是已故金庸先生小說《鹿鼎記》中的人物,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號人物。一切所謂原型,與韋小寶這個藝術形象都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換言之,韋小寶沒有原型,他是一個時代眾生相的雜合體。那麼,韋爵爺到底是幾品官呢?

    清朝的爵位系統

    清朝的爵位系統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要複雜,它分為了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含同姓的覺羅)和外藩爵位三個系統。宗室爵位只授予愛新覺羅家族近支,即所謂宗室黃帶子;外藩爵位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邊疆少數民族首領,帶有強烈的統戰性質。這二者與韋小寶關係不大,這裡就不詳細敘述了。

    接下來我們具體說一說清朝的異姓功臣爵位。實際上,說異姓功臣爵位並不完全準確,因為愛新覺羅家族遠支——覺羅紅帶子能夠獲得的也是這類爵位。這裡我們就不去糾結了,姑且以異姓功臣爵位稱之。清朝的異姓功臣爵位中含公侯伯子男五級,但卻不侷限於公侯伯子男五級,在男爵之下還設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四個級別。除此之外,輕車都尉及以上爵位又分為了一至三等,同一爵位的三個等級之間沒有品級差異,主要是政治和物質待遇的區別。當然,也有人說是四個級別,例如一等子爵兼一雲騎尉與一等子爵,有人就認為二者屬於兩個不同等級。一等子爵兼一雲騎尉到底算不算獨立於一等子爵之外的一個等級,本人認為有待商榷,這裡我們姑且從眾,不將其算作一個獨立等級。

    按照清制,伯爵及以上爵位為超品,即高於正一品。子爵為正一品、男爵為正二品、輕車都尉為正三品、騎都尉為正四品、雲騎尉為正五品、恩騎尉為正七品。爵位通常以雲騎尉為基準,最低級別的恩騎尉主要起到了為非世襲罔替爵位兜底的作用。清朝爵位分為世襲罔替和限次承襲,限次承襲者世襲次數結束後,通常會被授予恩騎尉,然後世襲罔替。如果本支絕嗣,恩騎尉可由旁支世襲,但只限三次、不能世襲罔替。

    韋爵爺究竟是什麼爵、到底是幾品?

    很多人都知道韋小寶被稱為韋爵爺,那麼他究竟是什麼爵呢?其實,韋小寶的爵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晉級的過程。韋小寶最初的爵位是一等子爵,這是清朝異姓功臣爵位中的第四級,低於伯爵、高於男爵。子爵是幾品呢?前面已經說過了,正一品。換言之,有了這個子爵,韋小寶就是不擔任任何官職,他也是正一品!這已然是官員品級中的最高等級了,清朝沒有封爵的殿閣大學士也不過就是正一品而已。

    之後,韋小寶又以平定神龍島之功晉爵二等通吃伯。伯爵是超品異姓功臣爵位中的第三級,最低的超品爵位。換言之,在成為二等通吃伯之後,韋小寶的品級已經超越了正一品。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高得沒品”了!再後來的通吃侯等等,同樣是“高得沒品”……清朝平定臺灣的名將施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爵位就是三等靖海侯。由此也足可見,清朝的侯爵是種什麼樣的存在!

    韋小寶最後的爵位是一等鹿鼎公,一等公是清朝異姓功臣爵位的巔峰,除去所謂“承恩公”之外,整個清朝能夠獲得一等公爵位者,鳳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戰功赫赫的武將,如年羹堯、傅恆、福康安等。即便是晚清時期挽狂瀾於既倒的曾文正公也沒能獲封公爵!當然,這裡面有政治因素,但也足見公爵的尊貴了。而一等公又是公爵中的最高等級,換言之,韋小寶已經達到了異姓功臣的巔峰。再往上就只有清初的“三順王”和吳三桂、孫可望了……在“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清朝取消了異姓封王的權力,不再給異姓封王,異姓功臣的爵位最高只能到一等公,而韋小寶就是一等公!那就更加是“高得沒品”了。

  • 11 # 小祁說歷史

    其實古代爵位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外,還有一套封爵體系,那就是秦漢時期的二十等爵位。而說到韋爵爺到底是幾品官,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爵位和官是兩個獨立的體系,簡單來說爵位可以繼承(傾向於榮譽),而官則是僅一代(傾向於實權)。下面小祁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二十等爵和清朝的官制和爵位體系。

    (周星馳版韋小寶)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由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所制定的封爵制度。具體爵位由低到高依次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在制定這套封爵體系以後,在秦兵眼中再看到的六國士兵已經不再是敵人了,而是一座座房子和一頃又一頃的土地,由此完全激發了士兵作戰的積極性,秦軍的戰鬥力由此迅速增強,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因為按照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的首級,就可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獲的首級越多則爵位越高,而且不看出身!(商鞅影視形象)

    漢朝承襲了這套封爵制度,但是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為了避諱“徹”,由此改為列侯,常常所說的李廣難封,指的就是列侯,而不是通常認為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侯爵。

    但是除了秦漢以外,其他朝代幾乎不再使用這套封爵制度,大多數還是使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

    清朝的爵位同樣比較特殊,因為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因此清朝的爵位要分成三種,即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和異姓功臣爵位(世爵)。(和碩怡親王胤祥影視形象)

    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僅授予愛新覺羅族人,共分為十二級。從高到低依次為: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其中,公爵以上為超品,從鎮國將軍到奉恩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到四品武官、而且這四等爵位還要細分為三等,不過只有俸祿差距。

    相對於“不入八分”,則有“入八分”,“八分”就是八份。清朝有八旗,入關前每戰有所獲則均分為八份,每個旗的貴族按照等級參與戰利品的分配。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共6個等級的貴族統稱“入八分公”,輔國公以下的統稱“不入八分公”。

    異姓功臣爵位(世爵)

    異姓功臣爵授予漢員和西南民族或者滿蒙其他人士,位共分為九等二十七級,從高到低依次為:

    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其中伯爵及以上為超品,子爵到雲騎尉依次為正一品到正五品、恩騎尉為正七品。(曾國潘畫像)

    27級並非簡單的每一等劃分為三級,而是公爵分一、二、三等;侯爵到輕車都尉劃分為四級,分別為一等(侯、伯、子、男、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一、二、三等(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騎都尉、;雲騎尉和恩騎尉單獨一等;這樣就組成了九等二十七級。

    蒙古爵位可類比宗室爵位,但更為複雜。

    異姓封爵極為困難,公爵更是難上加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咸豐一度喊出平定太平天國者封王,可最後朝廷也沒捨得給,最後不要說王爵,連公爵都沒捨得,最後封了曾國藩一等毅勇侯。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受封二等恪靖侯。

    韋小寶

    現在來看我們的韋爵爺,他的爵位估計大家都知道,為一等鹿鼎公,這在異姓漢人功臣裡面絕對算是頂級爵位了。其實說爵位意義不大,爵位高只是榮譽,而官職高才是實權。

    而韋小寶的官職最高為撫遠大將軍,當然撫遠大將軍只是一個臨時編制,並沒有品級。但是雖然只是臨時編制,但是他只要在位一天,那就是擁有著遠超一品大員的權力。

    (陳小春版韋小寶)

    在清朝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九位撫遠大將軍,分別為:信郡王鄂札、大學士圖海、裕親王福全、領侍衛內大臣費揚古、康熙皇十四子胤禵、輔國公延信、川陝總督年羹堯、大學士馬爾賽、康親王崇安。能夠出任撫遠大將軍的不是親王元宿,就是世襲貴胄,最低也是一方總督!

    撫遠大將軍作為前線領兵作戰的統帥,他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呢?最直接的說就是撫遠大將軍對他所轄的戰區內的總督都有先斬後奏之權,權力不可謂之不大!如果非要給撫遠大將軍定一個品級,我覺得也應該是個超品。

    因此韋爵爺無論是爵位還是官職都是屬於頂級的,均是屬於超品級別的!

  • 12 # 狼牙土豆大溼

    問爵爺是幾品牌官的,問爵位是幾品官的人真心懶得跟他解釋,官員品級和爵位有什麼必然聯絡麼?賦閒在家的公爵一品都沒有。一個子爵也可能是正一品大員。只要封爵了就可以叫爵爺。這叫尊稱。不管是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爵位都可以尊稱爵爺。還可以尊稱爵士,授勳的叫勳士。祖上有大功承襲爵位卻沒有出仕的公爵你告訴我他是幾品官?

  • 13 # 935577626

    看電視認真點,首先是子爵府,攻打神龍島後是通吃伯,籌齊八本四十二章經找寶藏那會是鹿鼎公。對應子爵,伯爵,公爵

  • 14 # 野草的沉思

    古代封爵共五等級,公、侯、伯、子、男。按功勞封爵,賜給食邑(在食邑里可以收取租稅),可以世襲〈就是可以傳給子孫後代)。自周朝至清末,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爵位的差別是很大的。同是侯爵,有的食邑萬戶,有的卻只有千戶或幾百戶。按功勞大小而定。

    爵位不是官職。官職是論品級的。爵位一般是超品級存在的。

    官職分品級是為了定俸祿。例如一品官月俸一萬元人民幣,那麼二品官就是八千元,依此類推。這個是死制度。官職沒有食邑,不能世襲。

    題中所說韋爵爺,他無論是伯爵還是子爵還是鹿鼎爵,都只是爵位,是榮譽,不是官職,與幾品官沒關係

  • 15 # 逐風而來的沙

    爵位和幾品官沒有關係的,一個是爵位系統,一個是官職系統,爵位一般代表著有多少封地,而官職一般代表著有多少權利。有爵位可以沒有官職,有官職的也沒多少有爵位的。這根本就是兩碼事。幾品官和爵位沒關係,韋小寶的官職最大的好像是武職是撫遠大將軍,但是這個是戰時的臨時官職,一品官職都沒他大,戰爭結束之後就結束了。還有最大的文職是太子太保,從一品,比一品低一點,比二品高。韋小寶的爵位從一等子爵到伯爵,侯爵,最後到一等鹿鼎公,外姓不能封王,這是最大的爵位了。

  • 16 # 周公解好夢

    爵位是爵位,官職是官職,不可混為一談。一品宰相不一定封爵,七品縣令有可能有爵位。當然一般是爵位高的官職也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文化差異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