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
2 # 小高放映員
不會,劉備沒有什麼計謀還需要諸葛亮幫助他扶持江山,要是劉備想除掉諸葛亮,以諸葛亮的才智多謀肯定是要留後路的
-
3 # 頭上朗月
其一,諸葛孔明先後扶保漢昭烈帝和後主,為蜀漢開疆拓土,奠定大業可謂居功至偉,為此他官至丞相,武鄉侯;在劉禪繼位更被尊為亞父,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其二,即便玄德“三顧頻煩天下計”,縱然諸葛“兩朝開濟老臣心”,但依然沒有自始至終得到充分的信任,前有關羽折戟麥城後,劉備欲起傾國之兵討伐東吳,諸葛丞相苦諫,先主心志已決,斷然不聽,這與先前的言聽計從判若兩人,在關係到國家最大利益的戰略取捨面前,這是不可想象的;無獨有偶,後主劉禪聽信宦官黃皓讒言,汙衊出祁山伐魏的孔明有篡位之心,後主聽信召回,直接延誤了北伐大業;其三,聯絡到歷代王朝對功臣的基本態度:如西漢的韓信,彭越,英布;明朝的李善長,徐達,即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明證,就是北宋也是採取“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已算是溫和派了;所以,蜀漢統一後,諸葛亦難免被猜忌陷害的命運;果如此,倒不如告老還鄉,躬耕隴畝豈不更好?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不會。
有三點,沾上一條就足夠了。
第一,他姓劉,如果他統一中國,在西漢滅亡幾十年後東漢復國,東漢滅亡幾十年後季漢復國,全中國的人都會認為劉家天子的正統性無以倫比,皇帝只可能出在他家,其餘姓氏根本當不成皇帝,別人殺功臣是因為根基不穩或者怕留後患,他要是殺功臣成了給自家正統性摸黑。記住,朱元璋是貧民百姓起義得國,而他是消滅謀逆者復自己家的國。
第二,劉備的威信,人格魅力,影響力在當時遠高於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看看他的對手,看看他的部下,看看北方中原多少百姓主動願意跟他就知道了。在那個年代,曹操等各大諸侯屠城的時候,他在幹什麼,而且劉備的勝仗可是打了不少。從鎮壓黃巾以少勝多,到火燒博望坡,都是劉備親自指揮,只不過演義把他的一些事蹟分給了他的部下,劉備可是狙擊過袁術,阻擋過曹操,擊殺過蔡陽,伏擊過夏侯敦、曹仁,突擊過黃巾,不為官位委曲求全鞭打督郵的能征慣戰豪邁之士。諸多例子,其他挺劉備的答案裡都寫了,我就不重複了。
第三,劉備是真仁慈,他的敵人,部下,老百姓,甚至想殺他的殺手,背叛他的部下,都沒有說他不仁義的,古往今來一千多年,這麼多人都承認他是仁君,現在有些磚家和導演非雞蛋裡挑骨頭說他是虛偽,找不到證據就說虛偽了一輩子,我想問問人家仁慈一輩子到你這就說是虛偽一輩子只不過沒被發現,這麼抹黑來譁眾取寵到底要不要臉??真是搞笑。劉備創業艱難,靠什麼籠絡人心?告訴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謂厚黑學磚家,套路永遠得不了人心,靠心計騙得了別人一時騙不了一世,能得人心的只有真心。更何況是得了周圍所有人一輩子的人心。臥龍鳳雛,五虎將,哪個不是人中之龍鳳?為什麼死心塌地為他奮鬥一輩子,哪怕他死後還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看的出來他虛偽人家看不出來嗎?
最後,寫寫劉備摔孩子,劉備自己奮鬥一輩子,從賣鞋的到一方諸侯到家業沒了,逃難,部下死傷慘重,創業奮鬥到40歲一無所有了,後面大批追兵在追殺,大半個中國都歸到自己的死敵曹操手裡,曹操還一心非要滅了你。可能馬上自己也就要死了,兩個老婆一個被抓死了一個大軍追殺下走散找不到估計凶多吉少了,孩子被敵軍衝散也不知去了哪裡,從當年的徐州牧身邊十多萬的部隊到自己身邊就幾十個人浴血奮戰和自己衝出重圍,大家告訴你北方投奔來的趙雲一直沒出現,人家不是你的發小,之前也不是親信,只是仰慕你的人格而後來投奔的,跑了很正常。這時候,他一身鮮血的衝進來,抱著你的孩子,周圍的人顫抖的告訴你他一個人在幾萬大軍中殺的七進七出就是為了救你的兒子。而他告訴你大軍中救出你的兒子卻不小心迷路,找了半天終於歸隊讓主公久等了。你是劉備,你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震撼?我想,當時他哭也是真心的,摔孩子也是自然的舉動,逃完難安定了事後可能會後怕孩子摔出事也有可能,但當時,他摔孩子絕對是真心的下意識就做了。不說這種情況,現在創業失敗,又有幾個人會陪著倒閉的老闆呢,那都能感動得老闆成什麼樣呢,更別說和劉備的情況比創業失敗,欠一屁股債簡直是小兒科了。
很多人看待歷史時總會以利益為中心,認為很多歷史事件本質上都是利益的牽扯,為什麼去做?因為有利益。為什麼不去做?因為沒有利益。
其實,歷史上很多人物,還有歷史事件,甚至某一段歷史,他們的成因,並不僅僅是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還有許多原因,甚至許多巧合,很多人認為成大事者做事情不考慮人性,心情,喜好,性格,而是隻考慮利不利己,其實這種觀點表面上看似很精明,但其實是非常幼稚的。
研究歷史與人物,一定要從諸多方面入手,當然,利害關係確實是重要的原因,但是不要忘記人性的光輝。對於人生的價值觀,人人不同。有的人以現代人功利心代入古代人物,有人認為史可法、文天祥不投降,岳飛不抗命為十分"愚蠢"有人評論北京佘氏子孫十幾代為袁崇煥守墓為"愚忠",當然也有人以董存瑞、雷鋒為"不近情理"。但是如果只以"市儈動機"去看歷史人物,只有昏君、奸臣、貪官汙吏、卑鄙小人得做法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