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鄉村中國行
-
2 # 南弦月7
終南山。我記得有人在那裡隱居來著,過得那是羨煞旁人的生活呀。我記得夫妻倆都是學醫的,偶爾會下山給山下的村民治治病。每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種菜,煮茶,彈琴,打坐,採藥……據說他們整家人,包括雙方父母都住哪裡。夫妻倆還經常穿著漢服,宛若古代的隱者道人。倒是遠離俗世喧囂,愜意的很呀。
-
3 # 甘棠酒香
在此我向天下隱士們推薦一處 既能某生 又可做到鬧中取靜的非常適合過隱士生活的好地方。
江蘇省揚州城北京杭大運河與邵伯湖之間有一長堤,寬一百多米長30多公里,堤上有混凝土路,地勢十分平坦,大堤上株行有距栽滿了意楊林。 混凝土路旁及其它空地上,秋天可種小麥、油菜、蠶豆,夏天可種黃豆,蔬菜可全年種植,農作物割下來轉身就可放在混凝土路面上脫粒曬乾。大面積樹林可放養生態雞,平緩的毛石湖岸護坡上可養鵝鴨,放幾個魚籠在湖中每天可以吃到新鮮的魚蝦,湖灣中春天播下菱藕種,秋天即可得到收穫,且一年播種多歲受益,上面所有的收成拿到市場上即可賣到錢。如果你喜歡喝茶,種上十幾棵茶樹即可滿足你全年的需要。大運河裡運輸的船隻每天穿流不息,但很少有人上堤,這裡偶有人騎車來釣魚,他們很少過來打擾你。一天六元錢租只集裝箱活動房即可解決住房問題,買塊光伏電板即可解決用電問題,一隻碟型天線即可解決看電視問題,一輛腳踏車即可解決交通問題,這裡手機訊號很強,不用擔心通訊問題。揚州是中國經濟發展很好的地方,是江南文化發源地之一,揚州人性格文弱不欺外地人,這裡社會治安非常好。
做隱士首先考慮生存和就醫問題,還要考慮方便外出購買日用品,一天只吃一飩飯會縮短人的壽命,對空撫琴拍個照片看上去十分的詩情畫意,但半年見不到一個人會讓人發瘋,隱士生活結束後你恐怕再難溶入這個社會。這裡就不同了,如果你勤奮,生存一點問題沒有,你想與外面接觸很方便,全混凝土路騎腳踏車二三十分鐘即可到達鬧市。想要安靜,這裡遠離村莊鬧市,沒有人過來打擾你。有電視,有手機通訊,有訊號上網,你不會與家人朋友失聯,隱士生活結束也不會與社會脫節。
地點: 江蘇省 揚州市 江都區 邵伯大船閘往北大運河與邵伯湖大堤上。
-
4 # 京郊市井
本人目前看好終南山 。四季分明 溪水潺潺 山清水秀 伴我獨眠 隱士居多 相互禪言 有錢的大隱 無錢可憐。其實想去 無奈沒錢。可憐可憐 真可憐。
-
5 # 彩虹與藍色大海
所謂大隱隱於市,其實真要隱居不必非要到深山老林去,住在郊區或稍偏處,安靜簡單純粹的過自己喜歡的日子。嗯嗯,蠻不錯。
每天看書、聽音樂、練習書法、做菜、喝茶、散步、寫作、陪親人,再得閒旅個遊,啊,時光太美好了。
隱居,孤獨又幸福。讓人自在、清靜,領悟人生的意義和樂趣。隱居去哪裡比較好?全世界都好啊!能去的都去逛逛、遊遊。
-
6 # 度外
雖說大隱隱於市,但修行沒到一定境界,環境的作用還是很強的。之前在國內遍地晃盪,去各種名山訪古,總得來說秦嶺山脈的氣場是最好的,包括太白山、天竺山、翠華山等,武當山也屬於秦嶺餘脈,氣場也是很不錯的。其次則是蜀山一帶,蜀地多神仙,例如青城峨眉等,氣場也是很不錯的。總覺得,等時機成熟了,我也得去這些地方找找隱居之所。
-
7 # 老陳樂山
我的認為是修行也就是修心,提高自身的心境,讓身心與自然融合。最高境界是順應自然。
每個人的路都不同,每一條路的極致就是修煉成功的地方。所以適合自己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看自己內心深處喜歡的是什麼?不停地詢問自己,拋開一切雜念。看看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自己想去的那個地方就是目的地。順其自然,也順應自然。
-
8 # 一旺灶火
剛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自覺的想起了兩個山,終南山和青城山。
不過仔細想想,我又想到了一首詩,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想想,又有了新的體會,在地裡種菊可以,在心裡種菊也挺好。可能後者比前者更高一個層次。
第一天,可能找一個比較出名的“清淨聖地”第二天,發現一個乾淨,整潔,悠閒的鄉村也不錯,第三天,覺得,真的去地裡種菊的時間可能不是那麼多,所以,我學會了在心裡種菊。
-
9 # 布都茶社
當今世道,只怕終南捷徑亦是歧路。
愚以為
以不求他過為隱,用少湊熱鬧為居。
以施不望報為隱,用少欲知足為居。
以觀受是苦為隱,用觀心無常為居。
以觀身非我為隱,用觀法無我為居。
以諸惡莫作為隱,用眾善奉行為居。
點滴做起,修行在其中已。
共勉共勉。
-
10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到哪裡隱居修行比較好?
這個問題裡牽涉兩個主要概念,須要理解清楚。
一,"修行″,什麼是修行?為什麼要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要提高自我的"身丶心″境界。首先要有了自我的主觀需求,現實生活中明顯感到了對自我心行的不滿意,身心病苦煩惱的摧逼,產生了迫切的解脫願望。這個就是"修行"目的成立的因緣。"解脫煩惱″是目的,方法手段就是"修行″,即修正身心行為,將對的保持住,將錯的戒除掉。這是古聖先賢直指的"下手處″。人一旦產生了這一願望要求,絕對是好事。
二,"到哪裡隱居″?"隱居″,要知道,這只是修行人的一種"方便″而已。並非是隻要修行就得隱居。首先弄清自己是否須要隱居,至於到哪裡,那又是一個"隨緣″的方便了。
人要修行,這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所致。並非人人隨時都能產生的,所以應當珍惜丶保持丶促進丶增強,創造條件,廣結善緣,勇猛精進。
六祖開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眾生的煩惱來自哪裡?身心病苦丶禍患災難的根源在何處?當然一切都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離開現實,隱居起來,就是解脫的好方法呢?其實,遠沒那麼簡單。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深山隱身,對大多數人來說,何嘗不是自尋災難呢?物質的匱乏丶精神的寂寞,你受得了嗎?
修行的目的在於解脫,不在於隱居避世。煩惱的根源在哪裡?一切唯心造。心外求法,究竟不了。一切法都是佛法,大道至簡,回頭即是彼岸。"看破丶放下″,八萬四千法門的修行就是這四個字。萬法因緣生,還從因緣滅。身丶口丶意,起惑造業,貪丶嗔丶痴,生諸煩惱,然後有生死疲勞,身心病苦。知苦之因皆在自心,便知修行之法,當於紅塵中,於事相中開悟明理,鍛鍊身心,知其非,斷其惡,方是正法修行。隱居未必能心靜。佛門清淨之地,修行人都知道,"入了佛門事更多″,不是佛門的清淨適合修行。只有耐得魔惱煩亂,才能有開悟的機緣。所以修行的根據不是出家在家。出家在家只是自己因緣條件導致的形式。"不開悟不閉關″,"不破參不住山″。趙州八十猶行腳,八十歲的老人還要到紅塵中走動參訪,尋求開悟的機緣。不到開悟明心見性的境界層次,隱居深山,閉關修行,未必是好事,更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不光徒勞無益,很難成就,說不定走火入魔,弄成個神經病了呢?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受磨難不成佛。厭世隱居是無明。弘一法師沒有前半生的紅塵閱歷,便沒有沉潛佛門修行的淨心和覺悟。
這山望著那山高,你說哪裡堪隱居?世緣無好醜,好醜在自心,心淨佛土淨,隨所到處恆安樂!
-
11 # 手機使用者6957201692
信佛的福報 :
佛陀,是古印度的通稱,不是佛教的專利。
迦毗羅衛,佛陀出生地,被屠城滅國。 釋迦族,佛陀家族,被滅族 。摩耶夫人,佛陀生母,出生佛陀,七天後死亡。
佛陀,創立佛教,背痛拉痢而死 ,善星,佛陀長子,被佛陀滅口。
阿難,佛陀兄弟,多聞第一,自焚而死,或被佛陀滅口 ,提婆達多,佛陀兄弟,被佛陀滅口。摩訶那摩,佛陀兄弟,投河自盡。
阿尼律,佛陀兄弟,天眼第一,被佛陀害眼瞎 。舍利弗,佛陀大弟子,智慧第一,被挖去一隻眼睛 。
目犍連,佛陀弟子,神通第一,被亂石打死。
迦留陀夷,佛陀老師兼弟子,教化第一被殺,埋入糞坑 ,瓶殺王,第一個信佛的國王,被兒子殺死 波斯匿王,佛陀好友,佛教大護法,被兒子趕出餓死 。
阿育王,虔誠佛教徒,
綽號為黑阿育王,名聲很差,最後為了供佛,把國庫都捐光了,最後,他兒子禁止他拿錢財供佛,不久鬱鬱而終。
祗陀太子,獻出園林,讓佛陀傳教,被弟弟殺死。 龍樹,佛陀之後,最具有影響力的人,自殺或被斬首 。稱號如來的阿彌陀,為求自保,下令放下抵抗,立地成佛,卻病死在桑樹林。
米粒日吧,藏傳佛教最重要的人之一,被毒死。
高棉族信奉佛教的民族,建了吳哥窟,被滅族。
楚王劉英,中國第一個佛教徒,自殺身亡 。
漢明帝,將佛教引入中國的皇帝,享年47歲不長壽 ,梁武帝蕭衍,虔誠佛教徒,大護法,推行素食——餓死 //
釋迦牟尼是毗溼奴隸的第九化身,創立佛教的目的是為了將壞人騙入地獄。
在印度信仰佛教的是賤民種信仰是地獄教。//
-
12 # 一切安好便好3
找個山上空氣好的小屋,每天打理小菜園,果園,養個小貓小狗作伴,帶著畫架到處走走畫畫,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佳的隱居
-
13 # 東方大人78403004
修身,主要還是一個心,心中無物在那裡都是隱居,何必遠離塵世,只要你把心放下就可以清淨修身。
-
14 # 無名氏0987
修行不必隱居避世,前期更不建議。
如果真心想修行,可以搜 問道之修
回覆列表
隱居者,多為看清看透世事,且有能力抽身的禪心人。隱居,分為身隱和心隱兩種。身隱於不想再有明面的應酬,那種花著錢,還浪費時間、影響睡眠的閒扯飯局,大都果斷的婉拒不參與;身隱在退休後,找一處自己經濟能力能夠抵達的僻靜地方,過著與世隔絕的平靜日子。心隱,即便尚未退休離職,也已經徹底的遠離所有欲求,在自己喜歡的精神世界裡,唯我充實豐滿;心隱的境界,是一種乾乾淨淨的迴歸簡單,能把及其簡單的物質生活看成是最完美的節約高效。無論身隱或是心隱,都不是逃避什麼,只是厭倦了虛假的、浮躁的、沒有價值的交際,也不會侷限於在什麼地方隱居,最好的隱居地點並非名山聖水之側,而是在心底。最理想的隱居地點,是你無論在家裡、在城郊,還是在出遊的路上,你都能沒有孤寂感,能把單身日子轉換成最清爽的存在。而這樣,也是具有大眾化意義的隱居生活,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去終南山那樣的活法。我未來最嚮往的隱居生活,是在房車上、是在遷徙的途中,在流動中感受新鮮的自己最愛風土人情,一位集環保、素食、拍照、寫字、覓知音的凡人老者,把人生最後的自由時光留給自己的選擇。隱居,並非是出家人,但也是身心出家於禪境,不再為任何人任何事活著,只為自己呼吸和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