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週記日記2019

    首先說結論:在《封神演義》中幽冥事務的管理架構和民間傳說的地府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在傳說或佛教教義中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似乎也就不太適合出現了。畢竟在小說中,佛教也是千年後才大興的,釋迦牟尼都沒有具體交代來歷,地藏王菩薩沒有出現也不足為奇了。

    其實我們遍觀《封神演義》小說,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封神演義中講神仙、講妖怪,講仙凡人聖,就是沒咋講鬼界或者冥界的事情。咱們看看,真正講到“鬼”這個字的時候都很少,大概真正稱得上鬼的就是哪吒死後哪吒行宮中有兩個鬼判官,然後就是桃精柳鬼,嚴格來說柳鬼還屬於妖物,不屬於鬼物,再有就是千里眼、順風耳這兩個鬼使泥像,所以一本《封神演義》不言鬼事,其實想想也能理解,本來封神之人都是魂靈封神,和中國傳說中的幽冥地府的魂靈管理制度是相違背的,所以作者乾脆不言鬼事,免得有更多的漏洞補不上來,既然不言鬼事,那麼地藏王菩薩自然也就沒機會出現了,而且在最後封神的時候,封神榜上將幽冥界的事務劃分給了兩處管理

    乃敕封爾黃飛虎為五嶽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特敕封爾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之職,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

    地府日常事務是交給了東嶽大帝掌管,基本上這就相當於幽冥界大部分的事務了,而另外一塊六道輪迴其實是交給了隨世感應三仙姑來管理的

    特敕封爾執掌混元金斗,專擅先後之天,凡一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先從金斗,轉劫不得越此。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之位。爾當念此鸞封,克勤爾職。

    由此來看的話,在《封神演義》中幽冥事務的管理架構和民間傳說的地府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在傳說或佛教教義中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似乎也就不太適合出現了。畢竟在小說中,佛教也是千年後才大興的,釋迦牟尼都沒有具體交代來歷,地藏王菩薩沒有出現也不足為奇了。

  • 2 # 雲中之筆

    雲中答題,相互學習。

    闢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遊京,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苹。

    ——《封神演義》·八十二回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意思是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不過通天教主是聖人而非志士,報仇對於志士或許不急,但對於通天聖人別說十年,即使一天也有些晚。

    誅仙陣剛被四聖蹂躪的灰頭土臉,不久後又在穿雲關前擺下萬仙陣,且一聲令下糾集了教中全部弟子,要與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兩位師兄展開殊死決戰,通天教主搬出了所有家底,成敗皆在此一舉。

    萬仙陣中,隨侍七仙的老大烏雲仙第一個出場,手持一把“混元錘”接連幹翻赤精子與廣成子,後被準提道人打出原形乃一隻金須鰲魚,又命水火童子用六根清淨竹釣進了西方的八德池中。

    接下來,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現出法身分別破了太極、兩儀與四象陣。蘆蓬前南極仙翁奉元始天尊之命,將擺陣的虯首仙、靈牙仙以及金光仙打出原形送給文殊、普賢、慈航三人做了坐騎。

    這也是《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三大師收獅、象、犼,後來三人興釋門成於佛教,為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

    關於問題中,封神大戰文殊、普賢、慈航三位菩薩都現身的說法,個人認為有些不準確。雖然從原著中我們可以得知闡教這三個弟子便是後來的三位菩薩,但在封神中還沒有關於菩薩的說法。他們是元始天尊的門人,是向昊天上帝俯首的臣子,身份是闡教弟子與天庭副仙,而不是菩薩。

    下面我們看封神中,為何不見地藏王?

    首先,這地藏王是何許人也?為何見了文殊、普賢、慈航就得見地藏王呢?所謂的地藏王又稱地藏王菩薩,據《地藏十輪經》裡記載,因為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王。形象為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者是手持幡幢、寶珠等。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王的前世是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指引,為了救母親脫離地獄的婆羅門女。並立下“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的弘大誓願。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又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曾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要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因此,地藏王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佛教中四大法力高深的菩薩,分別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與地藏菩薩。菩薩的意思是大士,指發大心願的人,這也是封神中為何將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與慈航道人稱為三大士原因。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

    佛教傳入中土後,人們從眾多的菩薩里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普賢和觀音菩薩,後來又加上了地藏王變成“四大菩薩”。人們除了敬奉西方佛祖如來外,還特別敬奉四個東來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薩。《普陀山志》稱:“佛經稱地藏、文殊、普賢、觀音是地、火、水、風四大結聚,九華山是地、峨眉山為火、五臺山是風、普陀山為水,這四座山又被稱尊稱為佛教的四大名山。

    隨著佛教的興盛,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王四大菩薩在人們心中已形成一個固有的共識,猶如不可分割的組合,就像封神中的十二金仙。所以,當在封神大戰裡看到文殊、普賢、慈航時,潛意識裡便會想到為何不見地藏王。

    那麼,封神裡為何沒有地藏王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一、所謂四大菩薩特指佛教而言,封神大戰以闡截兩教為主,太上老君的人道與接引道人的西方教為輔,所有的派系裡並沒有佛教。而封神千年之後釋迦牟尼誕生才創立了佛教,它的前身就是接引道人花開見人人見我的西方教。封神中沒有佛教,那麼四大菩薩也就無從談起了,不過交代了三大士的前身,為元始天尊座下的三個弟子,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

    為何沒有地藏王的前身呢?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地藏王菩薩,是後來隨著佛教的興起出現的。雖然《封神演義》與《西遊記》裡的人物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只是很小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記載,可以看出地藏王與釋迦牟尼存在著諸多聯絡。比如提到的“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這裡說釋迦牟尼告訴文殊,文殊自然是文殊菩薩,說明此時的文殊廣法天尊已經去了佛教成就了正果,所以文殊菩薩出現的時間比地藏王菩薩要早。

    還有地藏菩薩曾受釋迦牟尼的囑託,要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六道眾生,且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從這兩點基本可以確定,地藏王是後來佛教新出現的人物,與三大士不同所以在封神裡沒有出現他的前身。

    二、五嶽之一的黃飛虎在澠池縣被七殺星張奎所殺,姜子牙封神時奉無極太上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之命,敕封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又加封為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那麼黃飛虎就是地獄裡的老大,而在《西遊記》裡,地府的最高領導則是翠雲宮的地藏王菩薩。西遊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真假美猴王鬧到幽冥地府嚇壞了十殿閻王,忙派人告知地藏王。後來也是地藏王的坐騎諦聽,為二聖指點了迷津。

    ——《西遊記》·第三回

    封神裡掌管幽冥十八重地獄的黃飛虎,為何到了西遊變成了地藏王呢?這是因為後來佛教力量興起,如來佛祖號稱三界內的導師六道四生的慈父,也稱為九法界之本師。既然是三界的導師那麼幽冥地獄也定然在勢力範圍之內,自己的地盤肯定要安排扶持自己人培植自己的勢力。

    再者西遊本身宣揚的是佛教,當年封神一張“封神榜”天上地下盤踞的基本都是道教的勢力,如今自家佛教威震江湖,所以要安插佛教的人,這或許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是道教元始天尊的臣,而地藏王菩薩是如來佛祖的臣,而相對來說,地藏王菩薩才是如來佛祖的心腹。

    既然是如來佛祖的部下,領導在千年後才掌權,怎麼可能出現在封神大戰呢?

  • 3 # 北風問道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中的藏也是藏含之義、小可藏含於芥子之內、大可含藏於宇宙、太虛、三界、五行、六道、無不有地藏王的化身、我觀封神大戰中、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具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具守於地獄又渡於地獄直致於地獄之中不在有可渡之情、其悲無可復加、其情無可訴說、、願為幽冥教主、願幽冥誓空、方成正果、教化幽冥不入幽冥、其悲無量、

    封神大戰是正義、道德、和邪惡、私慾的大戰、勝利者即道德、正義、最後封神、而失敗者邪惡、結局也同樣封神、這一切的如來不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嗎、以無我大慈、同體大悲、不具分別、邪惡和正義皆是我地藏一體的、皆不得入於幽冥地獄界、邪惡和正義最終都被封神榜所守封神封位,這一切的如來不都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嗎?怎麼唯獨不見地藏王菩薩啊、可以說這都是地藏菩薩呀、這不都是地藏王的願力所化嘛、化身文殊為大智、化身普賢為大行、化身觀音菩薩為大悲、有智、有行、有慈悲、不入封神榜、又能去哪裡呢、這不正是地獄不空、不能成佛的地藏菩薩的願力化身所現嗎、要知道地藏王菩薩的法身不動居於幽冥教化頑靈、化身萬千、入於六道、顯化慈悲、不入地獄、這一切的一切只要心中有幽冥教主、有地藏王菩薩、這不都是地藏王菩薩的所願嗎?

    封神榜立為封神、神魔鬼怪具入榜、

    文殊普賢亦觀音、音聲如語謂地藏、

    化身智悲榜封神、六道皆入封神榜、

    不為成名不為名、只願幽冥無生靈…

    為何不見地藏王、只因菩薩地中藏 、

    藏入地獄傳藏音、只為獄空無幽冥……

    您看到封神大戰裡面地藏王菩薩的現身了吧……

  • 4 # 燭影斧聲

    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封神演義》中明確指出了文殊、普賢和慈航後來入釋放,所以題主的問題不能算不對。

    然而這樣的設定只出現在《封神演義》中(不包括現代網文),而其他文學作品或者佛教典籍都沒有這樣的說法。地藏王作為四大菩薩之一,在《西遊記》中曾有登場,但兩書之間並無關聯,所以地藏王不出現並不奇怪。

    《封神》與《西遊》

    兩書從故事時間看,封神在西遊之前,而且其中有很多看似相關的情節,加上中國神話系統混亂,所以後來的網路文學將兩書結合,加上一些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宗教文獻進行了歸納總結,形成了各自的體系,從這點來說無可厚非。

    但從成書時間看,西遊要早於封神,兩書的作者不同,所以,他們是毫無關係兩部文學作品,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後成書的封神借鑑了西遊的一些設定,但是從尊佛抑道變成了尊道抑佛,同時有意將封神打造成西遊的前傳,或者讓人感覺西遊是封神的續書。

    從這個角度來說,許仲琳(封神爭議作者)借用了西遊中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將其寫入封神,改成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中的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和慈航道人,而西遊中佛教人物眾多,地藏王雖然與三大士並稱四大菩薩,但其不出地府,也從未與三大士同框,許仲琳沒有選擇他也在情理之中。

    地藏王菩薩的特殊性

    另外四大菩薩雖然齊名,但感覺上來說地藏王和三大士並不同路,或者說沒有他們之間那麼近的關係,就好像電視劇四大才子中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徵明被寫成發小,但是周文斌是後來的,雖然齊名,但關係不像其他三人那麼近。

    三大士各有道場,也曾一起行動,地藏王則不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可是地獄怎麼可能會空?所以他一直留在地府,未曾踏出一步。

    再有一點就是地藏王開始鎮守地府是在西遊故事中很久以前,那麼自然無法參與到所謂的封神大戰,或許從一開始他就屬於西方教,而不像三大士一樣棄闡入釋。

    所以說,故事就是故事,寫誰不寫誰都是作者做主,經過權衡放棄了套用地藏王也無可厚非。

  • 5 # 寂了366

    四大菩薩其實無所不在!

    只是平常人為世事所顛倒迷惑,感受不到而已!

    《金剛經》中所說,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告訴你,只有明心見性無所住的人,才會真正明白一切事物根本的共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很努力了,還經常下班後在家加班,但老闆總認為自己工作做得不夠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