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達biubiu
-
2 # 周雨璇
一、先用軟質的鉛筆鋪大關係,再用硬質的鉛筆刻畫細節
眾所周知,鉛筆鉛芯的硬度標誌,一般用“H”表示硬質鉛筆,“B”表示軟質鉛筆,“HB”表示軟硬適中的鉛筆,“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間的鉛筆。H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它的鉛芯越硬,顏色越淡。B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鉛芯越軟,顏色越黑。
平時畫素描時,尤其是長期素描的時候,不要只用一支筆來完成整幅畫,要先用6B左右的軟鉛起稿,做出整體的素描大關係,再用3B左右深入刻畫,最後用HB到3H進行細節的刻畫。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軟鉛鋪色調會更快捷,不容易把色調鋪死,其次是不容易傷到紙。可是如果一直用軟鉛畫,畫面會膩,會悶,不利於深入的刻畫。相對於軟鉛而言,硬鉛不適合大面積鋪色,而且還會破壞素描紙,影響之後的上色。
所以,在素描繪畫過程中合理的運用鉛筆,能讓作品畫面表現的淋漓盡致、黑白灰色調分明、細節層次豐富。
二、畫反光時,要眯起眼睛去觀察物體的反光
很多同學在畫素描的時候,不知道物體的反光要畫多強,很容易就把反光畫的過亮,導致反光很跳,畫面很花,不夠整體。
當你把眼睛眯起來,整體觀察物件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反光其實沒你想象中的那麼亮。因為有時你越盯著反光看,反光給你的感覺就會越亮。眯起眼睛觀察物件就不會至於盯著看,會更容易觀察整體。將反光和亮面、亮灰面、灰面進行對比,最終確定出反光在整個黑白灰關係下的明亮程度,營造出很透、很整的視覺效果。
說完了素描,我們再來聊聊色彩。最開始接觸色彩的時候,很多人通常對色彩的觀察還不敏感。這時題主可以透過觀察一面白牆去訓練色彩感覺,看從一面白牆上能觀察到幾種顏色。
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看白牆,而不去觀察紅牆、綠牆、藍牆等等……那是因為我們在畫色彩時,最需要觀察到的色彩有: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而色彩關係中最難觀察的就是對光源色和環境色,如果物體的固有色過於顯眼,那麼物體上的光源色和環境色就不會很明顯。而白牆受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影響較大,更便於我們訓練觀察物體光源色與環境色的關係。
舉個例子,很多藝術家在畫白牆的時候不會拿白色畫白牆,他們畫的白牆都是有色彩傾向的,但是營造出來的畫面感還是一面白牆。
-
3 # 莊子之水
第一、多臨摹。古代南齊謝赫的畫論《古畫品錄》,六法之一的“傳移模寫”,指的就是臨摹作品。 學習國畫,開始於臨摹,堅持於臨摹,才會逐漸掌握用筆用墨的方法。這就要選擇古人和現代藝術大家的優秀作品作為模本。要想成為一位出色的繪畫人才,或者在繪畫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師古,就是向傳統學習,從古人優秀的繪畫作品中汲取養分,中國幾千年文明,在繪畫上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理論和方法。一個人的畢生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借鑑古人經驗,而不需要探索或者驗證古人已經成熟的理論和技法。師古絕不是泥古,學習傳統不是因循守舊,那種反對臨摹反傳統的做法是極端的和片面的。
第二、勤寫生。臨摹古人優秀作品,是為了學習古人成熟的思想和技法。要想把師古學的知識化為自己的技能,只有付諸實踐,而最好的實踐就是寫生。面對大自然,真山真水,從構圖、佈局,勾皴擦點染,在實際寫生中體驗點、線、面的關係,全面提升繪畫能力。
第三、師高手。向優秀作品學習,向水平高的老師學習,要有謙卑的心態,才能把別人手中的技法學到自己手上。多跟隨,就是多跟著老師,眼觀、心記、手練,勤動手,勤對答案。多觀展,就是要多看展出作品,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透過不斷的觀展中提升鑑別能力,逐漸感悟好的作品的內涵,豐富自己的閱歷。
第四、學畫論。要想真正讓技法服務於繪畫,在繪畫中熟練應用技法,離開對畫論的學習是無法做到的。純粹的技法如果沒有厚實的文化做基礎,最終只能走向炫技的路子,其作品生命力是短暫的。這就要全面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從哲學、美學、文學、詩詞歌賦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夯實基礎,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完善自己。
簡單的畫技、熟練的畫技容易學到,但是,畫技的提升需要艱苦的努力,尤其是畫家繪畫出現瓶頸以後,要想提升畫技,需要靜下來思考,從素養上、知識層面上,從學識的深度上豐滿自己,突破自己。
-
4 # 小爺鬼哥
畫形狀,嘗試繪製五種基本形狀..· 五種基本形狀是 - 球形,金字塔形,矩形,圓柱形和圓錐形。所有圖紙都來自這五種基本形狀· 繪製不同大小,比例和角度的形狀·練習形狀的陰影,從不同的方向照亮它們。這樣可以訓練你在軌道上找到更復雜的形狀,不要對它感到不耐煩· 使用不同的繪圖工具; 不同厚度的鉛筆,鋼筆,記號筆,彩色鉛筆,木炭等。這將幫助您瞭解不同的介質。
-
5 # 遵義經方研究所
傳統繪畫藝術強呼叫筆用墨,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提升畫技首先線上條上下功夫,用筆講究一波三折,力透紙背,平時可以臨習古代名畫。
-
6 # 藝苑國畫
想要學好畫,首先必須臨摹,還有重點必須讀書,瞭解知識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才能善擇臨本與怎樣學,需要吸取什麼。如果眼力底下是學不到上稱東西,練也是白費工夫。
-
7 # 醇香四溢芳滿世界
1、多看:多看美術書(素描、水粉、速寫,最好以老師推薦的書為主)。
2、多聽多記:老師在講畫時,要多聽多記多想。
3、多模仿:多模仿書籍好的技巧和畫的風格。
4、多寫生:丟開美術書後,就要多實物寫生了,這樣才能夠把看到的好的東西用到自己的畫中。
5、多默畫:在後期就應該無實物寫生了,這樣有利於應對後面的美術高考。
-
8 # 雲隱
有哪些提升畫技的方法?
畫技的提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機緣,成就也不相同。但提升畫技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門徑,可以掌握和實踐的,我們以國畫為例來說下畫技的提升方法。
對於一個畫家來言,拋開外在的場面話,其畫技可以從上限和下限兩個核心來闡述。
一、畫技下限的提升一個畫家的畫技的下限,是其基本的繪畫技巧;包括:對所繪事物轉換成繪畫語言的技巧,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以及建立自我繪畫語言的技巧。
這些技法方面的提升,常用的方法就三條:寫生、臨摹、拜師。透過大量日常的訓練,熟練掌握這門藝術的門徑,並透過老師的指導,找到適合自我性格的表達方式。
這是一條苦路,沒有什麼偷懶的地方,下多少工夫就在畫上體現出多少成分。其中臨摹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是你與那些繪畫大師直接對話,直接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所有成名的畫家都是透過這一步走出來的,這一步可以讓你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特別是當你沒有辦法找到名師的時候,這一步就尤為關鍵。
寫生的核心,在國畫體系中,就是要抓到事物的神韻,可以簡單理解為去把具象的事物變成抽象事物,這個需要多練,多體悟,當然也少不了技巧;不同的門派對事物抽象的方法也不同,就如畫梅花,王冕和八大肯定是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其核心的神韻確實一樣的。
二、畫技上限的提升一個畫家的畫技上限,是由其自身格局和審美高度決定的,這就涉及到所謂“畫外”之技。在國畫方面就是畫家內在人文內涵的水準以及自身修養的程度。這方面的提升也是三條:讀書、行走、悟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人生格局提升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我這裡說下悟道,這是高手與大師之間的區別。悟道是畫家人生經驗、經歷與天地真理之間的對應,是對事物本源的探究,是對生命的體悟。所有的大師都是自然不自然的走到這一條路上,這條路需要你放下名利,放下執著,對自己內在本性和外在覺識進行思考,感悟。
我就以黃公望的非凡人生經歷來說下,黃公望50歲才學畫,成就人生傳奇,對我們的學畫之路非常有啟發。
南宋末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他本姓陸,叫陸堅。很小就父母雙亡,於是過繼到了一個富庶的書香世家。黃公望從小天資過人,勵志要當官,但11歲時因元朝建立,廢除科舉制而碎夢。滿腹經綸的他沒有放棄仕途之夢,一邊到處結交文人,道士,一邊各路官員。在他42歲時,得到張閭的賞識,做了一名書吏,也成為他一生仕途的頂峰。
不過五年,他卻因張閭貪腐而受牽連入獄。命運總是弄人,他一入獄,元卻開了科舉,黃公望就這樣在獄內,錯過了他一生期盼的機會。在獄中的日子孤獨冷清,不知今日是何日,不知今世是何世。那些滿腔熱血的抱負擲地無聲,那些執念被慢慢放下。
等到他50歲從監獄走出來的時候,他的野心已經幻滅,看破世道,他開始一邊旅行、一邊賣卜作畫。在這期間,他更是結識了元代文人畫的先驅趙孟頫,並拜他為師,潛心學畫。
1329 年,61 歲的黃公望加入全真教,號“大痴”。放棄了功名以後的黃公望生活平淡,有時為了一副畫,呆呆地坐在石頭上。他說他在“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被世人稱為“大痴本色”。
做官,入獄,隱居、遊歷,工書法、通音律、能詩文,幼時即神童,也曾名起名燥,滿腹才情終有落身之處。比起朝廷官場,山水才是天下。
這一位晚來習藝之奇人,“師董源、晚年變其法,自成一家。”他將平淡天真發揮到了一個極致,實處有緩和、奇崛中生簡遠。如今再回想,那五年的牢獄之災,禍兮!福兮!
回望這漫漫長途的一生,上天賜予了他無與倫比的才華,卻讓他過得太坎坷,不如意常有,順意亦有時,頓生“也無風雨也無情,回首向來蕭瑟處”的感慨。
我們看黃公望50歲才學畫卻能成為大師,說明“畫外”的修行至關重要,要遠遠高於“畫技”的修煉。特別是其悟道的路徑,值得我們深思。當然,其拜師趙孟頫這條路也非常關鍵,名師給其的不單是畫技的提升,更是眼界、格局的提升,是生命視野的提升。
我想這條路,對所有學畫的人都有借鑑,希望共勉。
-
9 # 彩墨國畫曾
結合自身,我覺得提升畫技最主要的方法是:多畫(包括臨習,寫生)、多看(多看畫展,多看美術書籍,多看別人畫畫影片)。
-
10 # 李勇強
首先,提升繪畫水平的好辦法就是寫生,透過觀察可以獲得更多生動的形象和色彩的資訊,其次,學習別人,前人的優秀作品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包括臨摹。
-
11 # 消防衛士1
對於喜歡畫畫和專修美術的人來說,提高畫技是整個職業生涯中最不可缺的一項,勤學苦練自然是保證畫功的基礎,但是有一個好的方法必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什麼提高畫技的方法能讓自己的畫技更勝一籌呢?
有一招能極大縮短練習時間的方法——挑戰高難度模式!有什麼相見恨晚的提高畫技的方法,我個人認為挑戰高難度的訓練會很好的鍛鍊自己的畫技,如果你的計劃是“我每天照書臨摹一下人體就好”,把它改成“我要在一個月內畫出一篇短篇漫畫”,由於“畫漫畫”遠遠比臨摹要hard模式,你在繪製漫畫的過程中被逼無奈要去畫許多自己不會畫的東西,從而逼迫大腦短時間處理大量新的經驗技能,你每天畫得越痛苦,你的大腦得到的鍛鍊就越多。臨摹是一種學習的途徑,萬事都由臨摹作為基礎,它的存在類似於學做新菜時的菜譜、解題時的標準答案、寫論文時的參考文獻、時尚雜誌裡的搭配指南。總之,它的作用在於“提示”,而並非模板。決定你臨摹效果的,歸根結底是“思考”。
臨摹必須是帶著腦子在畫的,帶著自己的思維畫,把自己代入,想象是自己在創作這張畫,甚至起稿也要按照創作的思路來,按照思維順序來。很多人一臨摹就會從區域性開始,這裡的區域性不是說像業餘人士畫超寫實那種印表機推移式的區域性,而是草稿階段就把人家最後加上的細節都起上輪廓了,這樣思路還是僵硬的,你沒有學來人家的畫面佈局和設計,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在確定整體之後一點點改變調整出來的。你看一張畫的時候沒辦法看到別人作畫的過程,那你就必須要自己去尋找這個過程,這就是動腦子的臨摹。還有一點:一定是從這張畫裡能學到東西才臨摹。我知道你們不會臨摹比自己差的畫,但是自己暫時還只能死畫get不到要點的圖最好多看多想,別花大把時間去臨,因為腦子跟不上,手畫了也沒用。
畫畫就是跟蓋房一樣,根基不牢固,後面隨時可能坍塌,有什麼提高畫技的方法,最關鍵的還是要有耐心,多動腦子,多看書多看畫,多跟大師相處。
-
12 # 可可溪月
初學者而言,多臨摹圖片找找成熟畫師的線條感覺十分重要,漸漸地就可以逐步改善線條凌亂,畫不準的問題了。多看一下繪畫相關的線上教程也是不錯的選擇哦,推薦看原版本的,那些十倍速什麼的對初學者而言也就是看個熱鬧啦,真正的繪畫技巧其實學不到什麼!多去一些繪畫資源的論壇或者微博找一些學習資料也是好方法哦!分享個最近一直在下資源的網站哦! http://www.monacg.cn/portal.php 各種素材資源都有的!初學者適用哦
-
13 # 攝影師阿咩
如果還在往著“畫得像”努力的階段,那麼有一個經常被其他老師忽略的重點,這個重點叫做“觀察”。
而這個重點中的重點,是要避免帶有理解的觀察。舉個例子,當你看到一罐可樂擺在桌上,不畫畫的人看到的,是紅色的鋁合金可樂罐和它的影子,以及桌面的黃色木紋,而畫畫的人看到的,是多個大小不同的圓柱體組合,以及各種不同明暗、顏色的色塊。
就像不論多美麗的身體,在外科醫生的眼中都會被自動分解為脂肪肌肉骨骼血管,畫畫的人也要關閉大腦對所見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將他們簡化為點、線、面、明暗、色彩。這與我們往常對繪畫的理解正好相反,看似是一個“退化”的過程,但當你能嫻熟掌握這種能力以後,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才是真正的進化,這種能力讓你可以從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構成中,去發現美的存在。
如果上面我說的仍然理解不了,那麼,你可以去找一幅人像速寫作品,嘗試臨摹一下。覺得自己臨摹得不像?沒關係,把這副畫倒過來,臨摹這幅倒著的畫,你一定會有驚人的發現!
配圖是我上了一個月素描培訓的作品,畫得不怎麼樣,但是我覺得我的領悟是寶貴的,不信你試試?
-
14 # 飛哥在廣美
我的學生們總是會到最後離開畫室時,發出同樣的感慨:
自己這麼長時間以來悟出的珍寶,仔細回想原來老師在剛開始入門就講過了,只不過當時自己忽略了,繞了一圈才發現真理曾經就在自己的身邊;
題主,大道至簡,我送你的第一個方法很簡單:
反覆揣摩老師的教的東西,沒弄明白就一直溝通下去,直到徹底弄明白為止;
如果是在好的畫室,有好的老師,你還畫不好,專業理解上還是一頭霧水,那麼肯定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沒有做到位,
一方面,老師很忙,學生太多了很容易顧不上來,另一方面,畫室裡畫得好但講不好的老師有很多,有些道理他說不明白,知識的傳遞就成了阻礙,你就得跟他反覆去溝通弄懂;
因此,
不要被動學習,自己坐著等老師來給你解決一切問題;
不要似懂非懂,明明沒搞清楚還不好意思去問老師;
更不要不懂裝懂,明明不懂還有騙自己以為自己懂了;
努力主動地和老師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橋樑
這個方法是我認為學生最相見恨晚的方法;
我給你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學會觀察
在繪畫的時候觀察方法和角度很重要,不同的觀察方式就會造就出不同的畫面,
同樣是一副畫,同樣是一個老師教,同樣學習的時間,畫出來的畫千差萬變,
這裡面很大一部分是觀察方式的問題,
觀察方式看起來是你觀看畫面的方式,其實指的是你描繪畫面的方式;
聽起來很繞,但其實很簡單,
因為你是怎麼看的,你就是怎麼畫的;
你只盯著物件哪裡亮哪裡暗,不去按照黑白灰細分層次地觀察,
素描就會畫得很差,
你只盯著物體的固有色,不去觀察光源色鄰近色,
色彩就會畫的很呆板,
學會去按照造型理論觀察作畫物件是藝考高分的途徑;
那麼藝考之外呢?
看寫實主義的畫,觀察角度就是面面俱到,以做到求真務實,
看印象派,則是在寫實中抽離出來,對於真實感受的光產生的色彩變化的描繪,
用不同的觀察視角而作的畫面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說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觀察方式,
那樣的進步效果是最大的;
我給你的第三個建議就是提升審美,多看好東西
審美會提升你的觀察方式的標準,
多看大師的作品,大師的作品有很高的學習價值,
無論是人像人體,還是風景靜物,
深入瞭解學習,收穫會很大,
如果有機會可以多去看展,
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一定要細看,
抓住別人繪畫裡的細節,筆觸,方法,也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實在是沒有條件的話,
多關注一些藝術類博主,這些博主會定期發很多好作品,
養成看到喜歡的作品就收集進相簿的好習慣,
多看多溫習,審美是潛移默化地改善;
在這基礎之上,我給你的第四個建議就是敢畫
要敢畫,不要怕畫壞畫不能縮頭縮腦放不開,不然就不會有進步和突破,
給自己有意識地去來幾張“敢畫模式”,
把平時考試或者畫作品顧忌的地方全部在這個模式下挑戰一遍,
不要怕畫錯花醜,畫錯畫醜了也沒關係,
這樣困難於你就不會是未知,而是已知,
當你邁出了風險的第一步,你就不會害怕繼續走下去,
哪怕你當下仍然畫不好,但你離畫好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總結:有哪些相見恨晚的提升畫技方法:
1.善於向老師溝通;
2.調整自己的觀察方式;
3.提升自己的審美;
4.抽時間來解決自己顧忌害怕的畫面問題,去專門突破;
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是很樸素的道理,可是這麼些年老師我來來回回嘗試追逐,提升效果最大的往往不是那些旁門左道,反而就是這樣的學生聽膩的“廢話”。
以上。
-
15 # 河南藝考壹哥
多看畫提高審美這種被說爛了的我就不說了,說幾點自己的一些心得感受吧:
1.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長久穩定輸出,而不是張張追求完美。初學者常常會犯這麼一個錯誤,那就是每張作品都想畫到完美畫到極致,然而一張畫其實是沒有極致的,永遠都有可以最佳化的地方,更何況是在你基礎還不怎麼行的情況下。
這就導致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畫得還可以,很不錯,雖然畫得慢了些,等後來畫多了,審美提高了,漸漸地就發現自己的問題特別多,而且好像越來越多,也就是學畫畫經常會遇到的瓶頸期,手頭功夫卻一時還跟不上來,很多人這個時候反反覆覆地修改卻怎也改不好,挫敗感特別強,越是追求完美越是難受。
如果這個時候身邊沒人引導的話,很容易就熱情大受打擊,從此放棄或者一蹶不振……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採用更科學的學習方法,每張作品畫到完整而不是完美,追求長久穩定的輸出,總結記錄自己的每張畫中的問題,再進行針對性的強化練習,這種情況就會少很多。
與此相反的是,我覺得已經入門很多年的老手反而應該追求張張完美,把每次創作的機會當成是挑戰新的東西,也許做到80%、90%就能滿足工作需要了,但最好還是不要放過最後的那10%,雖然都是自虐,但這些付出都會有價值的。
2.繪畫中每個知識點都建立在無數個更小的知識點上,所以拆解知識點降低難度和適時組合升級難度很重要。如果你覺得當前的知識點太難,那就試著把它拆解一下,針對性的進行強化練習,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繪畫太輕鬆了,進步幅度太平穩了,那你可以去試一下挑戰更高難度的,比如說大透視,從主人公旁邊的某一物品來觀察主人公:
或者試著給畫面加上一些故事性與戲劇性,甚至可以試著創作十幾頁的短篇漫畫:
烏合麒麟的時政諷刺畫,又有故事又有張力。
除此之外,平時沒事也可以多看看文學作品,因為文字表達的畫面是無限的,不固定的,不同年齡,不同心境下想到的畫面都會不一樣。
同樣的文字描述,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張畫,有很多東西是文字無法描述的,同樣的,也有很多東西是具象的畫畫表現不出來,只能意會的,去想象去捕捉文字裡的畫面,會讓你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更敏銳。
3.一張畫,感性決定它的上限,理性決定它的下限。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手頭上的練習量比思考重要,因為這時候他還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還需要不斷試錯,但隨著他創作經驗和時間的不斷累積,意識,思維,思考這些會慢慢取代手頭功夫成為限制他進步的東西。
尤其是創作,其實很多時候原創畫不好,發揮不穩定,不是因為自己審美不行,或者練得不夠多,而是你沒有仔細觀察和思考,沒有去捋清各種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只看到一張畫很美很好看,卻不知道它為什麼美為什麼好看,也沒有去反思過自己這麼畫是不是錯的,一直在遵循著以前低效的重複運動,自然很難進步。
一張好的作品裡90%的東西,其實是可以透過理性的分析和記憶,以及經驗的積累學會的,剩下的那10%,才是靠天賦和靈感,甚至可以說是學不來的。
當然我不是讓你死記硬背,而是讓你找出一堆知識點的背後本來就存在的聯絡,把它們串起來,搭建起一棟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廈,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多種有針對性的練習,學習效率才會更高。
當然了,思考有效的前提,還是得腦子裡先有貨,至少得知道自己經常會畫的物體在不同角度下的透視,結構,質感等等,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只有基礎紮實了,量變才會引發質的鉅變。
4.關於創作的同質化和舒適圈:其實現在因為網路媒體的高度發達,大家接收資訊的來源都差不多,畫者們為了恰飯也很容易什麼流行就畫什麼,導致同一水平下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很容易同質化,區別更多的只是題材和內容的不同而已。
我覺得要想打破這種桎梏,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創作的內容有發自內心的興趣,你畫的最好是你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想嘗試想研究的,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的作品。你喜歡的東西,你對它一定會有獨特的與別人不一樣的感受和理解,這樣你才會有動力和能力去挖掘出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點”。
畫的時候也不用拘泥於什麼,甚至不用拘泥於任何東西,想到什麼就畫什麼,順著思緒走下去,把它完整度畫高再說。
畫畫學久了你就會發現,保持一種不固化不麻木的感覺很重要,突破舒適圈,尤其是跨領域的探索和嘗試,才是形成個人風格和“保質”的最佳途徑,可能這也是畫匠與畫家的區別之一吧。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保持對繪畫的feel和熱情更重要的事情了。
回覆列表
外行靠臨摹,靠練,反覆練。
內行還是靠師傅帶吧,有師傅真的很不一樣。
不過我還是要說,畫畫不是一招就成的,身邊的漫畫家也是曇花,靠自學的始終不是出路,還是得靠師傅,我外甥的同學,從小6歲開始就有師傅教,到了初中,已經是個觸角了,想想看,不拿時間去學,不拿錢去請名師,真的很難,尤其是寫成後,也需要自己不斷摸索練習進步。這是一輩子的事,要靠時間,要靠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