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咖教育MCN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當年我是如何學習的。很多人總是想自學,覺得有些課程沒有用。其實當你畢業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在大學裡玩的時間太多,學的太少了。

    我來說說我是如何學習《美術鑑賞》這門課的。我當時是每節課都去聽課的,我覺得老師的水平都很高的,課本上的知識只是一方面,老師在課堂上會透過課本引出來一些觀點,並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內容。對我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美術鑑賞》課的學習,欣賞到了許多東西方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繪畫風格,對東西方美術的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並從中感受到了東西方藝術的特點與異同。

    西方是以人作為藝術表現物件的主體,主體是人物,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因此,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的每一個時代的審美觀點也不一樣。

    比方從希臘、羅馬時代到拉斐爾、提香、達•芬奇,這些人表現的人體是很古典的,很完整的。那麼波提切利則不同了,他表現人體的韻律感、線、節奏,多方面地表現人體。因為時代不同,每個人的感受也不同:比方畫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與凡高的《自畫像》,都是肖像畫,但兩者就完全不一樣了,同樣的肖像,他們畫得都很像,都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時代的差異很大很大。

    另外,西方古代繪畫都是以人為主題,樹木、風景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作為一種背景,是次要的,到後來獲得了獨立的發展,才有了風景畫、花卉等獨立的畫種。西方的大師畫人物,也畫風景、靜物、肖像,物件只是作為啟發他感受的一個材料,什麼東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畫,都可以進入到他的感情。在這個問題上東西有很大的區別。西方早期的風景畫,也不是實際的寫生,而是在室內閉門造車,畫一個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動。

    西方真正的風景畫,是印象派油畫,真正是對景寫生,畫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種風景裡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個物件也不一樣,這是很寫實的。

    中國畫的構圖以山水風景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從下面開始,一層一層往上。它的構圖比較雷同,可以歸納為四個字:起、承、轉、合。“起”,往往都是從幾棵樹,或者一個沙坡,或者石頭、水、亭子開始。“起” 之後,另外一個山來接過去,叫做“承”。“承”之後,因為很長,要適應這個畫面,那麼要變化,叫“轉”,扭曲一下。轉到最後,要“合”。這是中國山水畫構圖的四個字。

  • 2 # 雲端客tyt

    如果你從未學習過任何畫種,想來自學習美術鑑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單是人名,時代,你都頭暈。未學習過繪畫,也分不清好壞,單靠看書,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不理解是背不來的。別作這些永遠達不到的夢想了。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總是腳踩浮雲,作些不設實際的夢想,倒不好抓緊時間幹些實事。

  • 3 # 逸中仙

    凡事一門學問都可以自學,自學如同爬山按照自己方式去攀登到山頂,也許沒有走了捷徑但領略了更多的風光。跟老師學習就是在導師指引下用最佳的旅途方式登峰造極。自學和師學作為成年人來說各有各的樂趣和長處。我覺得自學和師學結合是最佳的學習辦法。

  • 4 # 聖美汶藝術

    如果喜歡

    完全可以自學

    學習是融入生活中的

    點滴時間都可利用起來

    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 5 # 是J啦

    可以自學,不過很枯燥,你首先要對藝術史有大致的一個框架上的瞭解,最好是對某位藝術家感興趣,然後以他為點前後去推導的學,《希利爾講藝術史》簡單易懂可以先大致看一遍,再看看貢布里西的《藝術發展史》可以學,總之要做好心理準備。

  • 6 # 江川31

    美術鑑賞,美術史論完全是可以自學的。

    央美等美院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神往的藝術殿堂,美術鑑賞,美術史論是否自學應視個人的具體而定,不外乎課堂上的系統學習及課外自學兩種,我沒上過美院,系統學習,無從說起,那就聊聊自己是如何自學美術鑑賞及美術史論吧!

    1、美術鑑賞、美術史論是百科全書。我讀過《中國美術鑑賞》、《外國美術鑑賞》二本書,美術涉及的範圍非常之廣,原始壁畫、陶器、青銅器、瓷器、織綿、繪畫、書法、雕塑、篆刻、建築設計等等,美術作品可以真實反映,記錄一個時代的文化、人文習俗、生產力發展水平,小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大到國家民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可以說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無所不包。

    2、美術鑑賞、美術史論非常引人入勝。美術佳作往往是十分賞心悅目,如欣賞《散氏盤》,可以從中瞭解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大篆書法,族人之間為了解決土地紛爭,所簽訂的契約等等;欣賞《清明上河圖》就更好玩了,細嚼這幅鉅作,無不感嘆,當年宋朝汴京是何等的繁榮,從中可以瞭解宋朝的經濟、文化、民俗、水上交通、建築等等,尤其是畫面裡出現的番人,算盤,帆船過了橋洞的細節,說明當年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現代金融的萌芽,帆船的大小無不奈人尋味,以及,從懶散軍人的形態,窺見繁榮之下的隱憂,此畫就是一部百科全書,說可以讓人研究一輩子也不為過,所以,美院的課程是沒法細講的,更加適合自學。

    3、美術鑑賞、美術史論自學應與多學科相合。人類歷史其實是部戰爭史,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宗教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欣賞中國的四大石窟,就必須先了解一下石窟開鑿的背景,象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是否是照著武則天雕的?欣賞巴黎凱旋門應該知道那是拿破崙為了紀念奧茨底裡次大捷而修建的;在欣賞19世紀西方宮廷肖像畫的同時,也要看看郎士寧筆下的大清皇帝,總之,我認為學習美術鑑賞、美術史論很好玩,十分輕鬆愉快。

    4、如果你有幸會聆聽美院的教授們給你們講美術鑑賞、美術史論,一定要好好珍惜,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能成為央美教授的,都不是等閒之輩,有好多東西都是書本上學不到,我是想聽也沒那個福氣,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19世紀西方宮廷肖像畫(溫特哈爾特,德國)

    巴黎凱旋門

    放大一百倍的《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國寶青銅器《散氏盤》,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館。

  • 7 # 燕尾君的水彩世界

    美術鑑賞這要你有興趣,完全可以自學的。可以從閱讀專業書籍、觀看公開課等途徑入手,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一、美術鑑賞一般分為西方美術鑑賞和中國美術鑑賞,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基本是兩個脈絡,可以根據興趣來學習,學習西方美術史可以推薦幾本書:《藝術的觀念》《西方藝術史》《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等等,一般作者都是沿著時間的順序展開的,然後鑑賞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作品,比如壁畫、雕塑、繪畫等等。西方美術史言必稱希臘,從希臘羅馬的雕塑開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和各種繪畫名作,華麗的洛可可巴洛克藝術,到近代以來的各種設計流派: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有非常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值得去細細品味。

    二、中國美術史源遠流長。中國的藝術作品主要包括繪畫、書法、壁畫、陶器、玉器等等。中國的美術史也與中國歷史相輔相成,不同的歷史朝代,湧現出的藝術品也不同。與美術風格總是在變化的歐洲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令人驚奇的延續性。因為中國的藝術品都深受東方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比如中國畫的空和留白、宋代的瓷器美學、唐代王羲之的書法等等,都是藝術精品。推薦蔣勳的一系列講中國美術史的書,非常通俗易懂,適合大家入門學習。

    三、從興趣出發,多看一些藝術史的書籍,一定會慢慢提升我們的美術鑑賞能力,讓我們可以從更專業的角度去剖析一個藝術作品:比如造型、色彩、構圖、透視、材質、光影等角度去分析,形成專業的視角。而這也對個人品味的提升也大有助益。

    最後,分享幾個我的小畫哈

  • 8 # 手機使用者59689784484

    我教學美術鑑堂,這門學科完全是可以自學,有條件出國門去看看,讓你大開眼界,課本上很多內容是沒有的。早期的教科書編輯們,他們自己都沒有看見的東西,當然也只是轉他國的資料。

  • 9 # 東方明月方勝利

    教育部門主要還缺少一本書法創作用筆方法的教材。我八十年代就研習古人優美點畫線條的用筆方法,反覆實習,總結成文,即用筆方法談。

  • 10 # 王乃棟說書畫

    如果學一點這方面的常識,可以自學,瞭解一下歷朝歷代的書畫家和他們的作品。

    如果要學真知識,就不容易了。現在美術史論等教學研究空缺了一門最重要的課:古書畫鑑定。就是正規讀到博士後,也不懂真偽。真假不分,鑑賞什麼?史論什麼?皮毛?

  • 11 # 巴黎閒散日子

    我是90年代中央美院美術史論系畢業的,目前在法國講博物館藝術品。在校期間,美術史論課程的教授方式是老師按章節講解,有《美術概論》、《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等基礎教材,各位先生也會增加很多自己的內容。上課時一邊看幻燈片,一邊聽講。

    每位先生在第一堂課講概論時,都會發一套書單,圈點好哪幾本是必讀書,哪些作為參考。根據部頭大小,每週至少讀2、3本。

    另外還有些外聘的課座教授來系統上課,比如日本美術史(東洋美術史)當時請的是常駐日本的中國教授來講,看到很多幻燈片,發給我們影印的資料,也列出一張書單自己看。也有許多學者來做專題講座,講大展或某個專題。

    能在央美教書的教授們都是專業中的翹楚,有機會在央美聆聽教誨固然好,但是教育資源有限,滿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更重要的這絕對不是唯一途徑。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既使央美在校學生學習美術史也要靠課後大量閱讀。

    (盧浮宮阿波羅長廊)

    央美畢業後,我到法國留學,在盧浮宮學院學習博物館學。當我在盧浮宮接觸到大量文物和藝術品時,對美術鑑賞和美術史論有了重新認識。幾乎重新學了一遍西方美術史!我深刻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

    (盧浮宮展廳《蒙娜麗莎》)

    (盧浮宮展廳,達芬奇作品)

    (盧浮宮展廳《勝利女神》)

    我在央美讀美術史論時,當時有一部分鑑定課是去故宮珍寶館看古代字畫。說實話,當時只是感覺很新鮮,四年本科讀完,完全不可能達到鑑定文物字畫的水平。最大的原因是見識的少。

    (盧浮宮展品,鑽冕)

    等我到了盧浮宮學院學習博物館學,才真正把美術史中學過的理論和概念逐漸落到實處。比如在教室裡聽完新古典主義,大衛畫的《拿破崙加冕》,馬上就可以對比原作,這種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學習不枯燥,還能發現問題,很快形成自己的見解。當我們自己開始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後,查漏補缺豐富自己的認識就變成一種樂趣。在盧浮宮學習工作的這幾年,才真正鍛鍊了我的眼力,開闊了眼界。美術的各個種類都非常吸引人,不僅繪畫、雕刻,其他的傢俱、壁毯、手飾、陶瓷器,都應該涉及到。

    在盧浮宮講藝術品和文物時,經常遇到國內來參觀的藝術院校學生,發現他們對美術史大的框架有一定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知識。究其原因,不能怪這些學生們,還是條件有限,看到原作的機會少,非常可惜。

    (《迦納的婚宴》)

    當您站在原作前,所有的文字語言都顯得空洞乏力,那種震憾力,只能用心去體會。看到《迦納的婚宴》才能體會是大畫的“大”字是什麼概念。象盧浮宮這樣的大型博物館,真的是一座寶庫,關於美術的知識和技能都擺在面前,就看您能學到多少,完全靠個人領悟。去過盧浮宮展廳的藝術家,應該很能理解我說的話。

    (盧浮宮展廳)

    我也常遇到在盧浮宮展廳裡激動萬分但迷失的畫家。當我們缺乏系統的美術史知識,很難摸清美術的發展規律,很難印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畫油畫的人,多看大師的油畫原作,甚至現場臨摹原作收效會很大。學習國畫當然也最好能看到真跡。

    無論從事哪種藝術類型,基本的美術鑑賞和美術史論知識都是必需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分享給你。

    總結

    美術鑑賞和美術史論都可以自己學。主要的方式是大量閱讀和儘量多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

    讀哪些書?首先選定您的方向,中國美術史還是西方美術史?查詢授課教授的名字,看他有沒有列出關於你所要研習的題目的書單,一一找來看。

    現在網路上課程也很多,您也可以看或聽網課,再找書單看。

    關於美術鑑賞,在瞭解美術史的基礎上,讀些關於美術理論,美學的書。再強調一句,任何一套詳盡的書單,也代替不了在博物館看原作。理論知識一定要和實物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獲得學習的樂趣,才會體會到理論總結的高度,美術鑑賞和美術史論才能落到實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蹦床女神何雯娜未婚先孕,現在頂著肚子結婚,豪門之路並不順利,你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