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畫博覽
-
2 # 子木書畫印
任何的教授形式都有其優缺點,期待雙模式的融合遞進。
很長一段時間,體制之外的師徒制黯然失色是由於美術院校體系的一紙文憑或高研班的結業證書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終極目標。近年來,由於院校的不斷擴招,作為社會敲門磚的文憑含金量是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語境下,復興傳統師徒制的主張似乎也越發活躍起來。雖然作為主流的學院教育已經成為基礎,無法取消替代,但以師徒制補充、改進學院教育制的漏洞和弊端已形成一種呼聲。
近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在非遺建設方面嘗試將師徒制引入現代學歷教育:在全國範圍聘請25位國家級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擔任實踐導師,由院內資深專家學者擔任理論導師,招收培養涉及國家級非遺名錄中18個專案的研究生。此舉在近日召開的研討會上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熱議。有評論表示,“師徒制+現代教育體制”的方向具有“1+1>2”的效應:一是實現了資源的整合集中和效應輻射,二是滿足了培養現代複合型、綜合性人才的需要。在融合之中,藝術的“原汁原味”化入個體性的口傳心授中,與現代教育體制結合,從規模化到綜合化到進一步拔尖,人才培養效益就有可能在共融共振中得以最大化。
在倡導文化復興的背景下,師徒制的興起也屬於傳統文化復興訴求的一部分。有藝評家就表示:現在有人主張恢復前人良好的師徒制度,我認為這是源於倡導迴歸於藝術傳統,迴歸(比如中國畫)教授方式的思路。這種現象說明人們對(中國畫)舊時傳承的一種懷念,強調對(中國畫)的特點特色、方式方法的新追求。師徒制在新的語境中也帶有新的色彩,“此師徒已經不是彼時的師徒了,也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切磋的過程”。有藝術家也提出:“要改進學校的藝術(中國畫)教育,重新認識非學校教育——亦即傳統(中國畫)教育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推行兼有師徒制因素的工作室制、導師制等,對(中國畫)教育來說,這也許具有戰略性的。
-
3 # 北京李福林
我認為
藝術的教育與成才
都必須徹底脫離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
再也不能
像現在這樣走應試(高考)教育這條路了
凡教授技藝者
必須走出高等院校
迴歸社會
實行藝術工作室的師徒制度
教授與習藝者
擁有同等而神聖的選擇權
只要雙方同意
就可以教授與學藝
習藝者
可以採取寬進(甚至零基礎)寬出(允許隨時退學)
只要學費不會成為其負擔就可入學
學藝者
可以十年、幾十年
甚至一輩子學下去
根本無須頒發畢業證書
習藝者的作業
就是作為成才的參考和依據
能不能
學有所成
學有所用
作品才是其成就的唯一證明
讓市場去證明才華
讓作品和時間說話
這才是真正學藝與成才之路
---------------
---------------
附圖
圖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圖二 納福臻祥
圖三 醉 月
圖四 秋實圖
圖五 閨 情
圖六 驛 外
圖七 雲水秋山
圖八 濃春煙景勝似秋
圖九 天 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4 # 想不到的真事兒
這個想法和不用上學,只跟電腦網校學習是一個道理。對於學習的內容不會有太大不同,但對於人格成長會有太多侷限性。
只接觸一個藝術家,會隨他而他,也就成為一個他的影子,欲超越難上加難。
而整個教育體系目前來看仍然是最寬泛的成長空間。
師者眾多,博採眾長。
情感交織,影響深遠。
世界斑斕,縱橫四海。
學藝放遠望,吸日月之精華,採天地之靈氣。
定詣滿蒼茫。
-
5 # 魯卡爾
這是藝術普及與提高的關係,去掉利益趨動的舊觀念,是值得探討一條道路。我們提倡人的素質全面發展,到底應當走什麼樣的路才適合這一要求,似值得深思。
-
6 # 昌林畫國畫
不但可行,勢在必行!
師徒式的授課方法,促使師生的思想藝術、藝術見解、審美情趣、繪畫風格和創作方法相同或相近,就會產生藝術流派,對藝術的健康發展很有利。
近兩年,隨著實用美術的開展,美術院校炙手可熱,高考獨木橋上擠滿了美術類的考生。由於高中缺乏美術高考的教材,大多數美術類的考生都是美術培訓班的產品,是美術應試教育的產物。美術應試教育是一種扭曲和異化了的美術教育,它把創造性、個性化的藝術學習變成了一種知識性和機械性的學習。美術培訓班的老師對大多數同學都使用了背誦、默記、套用的程式化的作圖方法,來對付形式單一而又內容重複的美術高考。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及高中的學校美術教育,以美育為中心,強調的是文化理念和科學的教育觀,其目的是形成科學的、符合人的素質發展規律的教育理念。而美術高考反而就只考技法,不考美學素養方面的書面知識。滋生了一批急功近利的投機者,既坑害了學生,也坑害了美術教育本身。建議主管部門要調整政策,減輕美術高考中素描、色彩等技法的權重,加強美術素養的考察。
師徒式的美術工作室是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美術一般採用班級授課制,其前提是整齊劃一,特別在中學的美術教育中採用班級授課制,學生數額很大,以個性、創造性為前提的美術教育會受到諸多限制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鐘內整合資源、組織教學、而又照顧不同個體。但是作為非針對美術高考應試的美術工作室(師徒制),他們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目的,讓學生以藝術者的眼光來了解世界,解決問題。以生活技能為本代替了以內容為本的課程,採取情境學習的方法,接受多元文化,消除高尚藝術與低等藝術的分界。同時加強技法訓練,並且不以應試為目的,只是為了人的發展,這樣的工作室真應該是多多益善。
美術教育場所也應該擴大,拓寬美術教育的途徑,把新時代的美術教育引向縱深發展。師徒制藝術教學繁榮了文藝的百花園,推動了藝術的健康發展。當今社會,多樣性、多元化才是世界的主題,師徒式美術教育模式在現階段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為當代美術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
-
7 # 李蒙暴
現階段絕不可行。因為沒有藝術土壤,大部分都藝術脫離了體制無法變現。歸根結底,是大眾還沒解決溫飽問題。還無法靜下心來鑑賞藝術。建議你看看漫遊記這個節目。看看歐洲的藝術土壤,才使大部分獨立藝術家可以創立自己的審美體系。也有人懂得欣賞,也可以靠藝術活下去。
這是我們國家急缺的,也是正在努力的。
不過我們現在太忙太急太累。現在也就設計可以變現,藝術還差十來年。
無法變現,就養不活你的工作室。難道你想靠收徒養活自己?你的徒弟又收徒?
-
8 # 素玄NO1藝術雜談
我個人認為非常可行,但必須有三個限制性的前提,一是這個人必須有文化。因為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不是“文盲”所能呈現出來的,你的文化水平決定了你所能理解的藝術高度。匠人與藝術家是有區別的。當然也不能惹了眾怒,也會有個別的天才作為反例,站出來駁倒我,那我自會接受。第二這個人必須有修養,修養與文化是脫不開關係的,這裡不做贅述。第三,必須有一顆感恩的心。為師者的宗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師傳徒自古以來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作為弟子也應時刻不忘感念師恩,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社會關係。師傅教好,徒弟學好,徒弟好學,師傅好教。
-
9 # 曹健速寫
有的老師適合有的不適合,同樣學員也有適合或不適合,關鍵看需求,有需求就是可行的。什麼事情都講天地人,在這個問題中就是時機、硬體支援、人與人是否有此需求。
-
10 # 任靜的手語頻道
首先表述兩個觀點。
一、現有藝術教育體系,經過多年藝術教育前輩積累下的教學經驗,研討每個階段藝術教學大綱,是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適合各個階段懷揣藝術夢想的追求者,這裡是他們實現藝術夢的搖籃,沉澱的港灣。
二、藝術家工作室形式教學,這點首先我本人是不反對的。每個藝術家,對每個具體藝術門類有自己的藝術理解或藝術風格。或許有建立新的門戶藝術,對藝術基本定型後再進行藝術深造,進入藝術家工作室,系統學習我個人覺得更適合。零基礎階段不太適合,因為沒有藝術基礎土壤,藝術適齡性沒完全形成。
以上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可行!
藝術原本就是自由自在的行為!沒必要去培養那麼多藝術家,藝校畢業的學生工作都是問題!做個職業藝術家很少能混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