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劇道場
-
2 # 悉舟
一般來說對於演員在舞臺上的失誤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多多鼓勵為主。怕就是怕京劇界內部混淆是非,指鹿為馬。這就非常討厭了。不得不老生常談了,那個所謂第七代,他有什麼能力和資格拿青京賽老生第一名和國家一級演員?比他好的年輕演員太多了,但是沒有背景只能忍受默默無聞。梅蘭芳金獎張幼麟輸給葉金援、康萬生拜於鄧沐瑋等等怪像,李薔華竟然和趙榮琛相提並論,當觀眾都是傻子啊?看不懂戲啊?京劇現在局面這樣式微,京劇界還這樣折騰,能不亡嗎?
-
3 # 魏青衣
叫倒好和喝倒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指的是演員在演出中出現紕漏或差錯時,觀眾不留情面的故意叫好或起鬨。叫倒好在戲曲界時有發生,尤其是京劇界,而叫倒好又尤以天津為最。
在民國時期,不管是演技生疏或嫻熟的京劇演員都怕去天津唱戲,為什麼?因為“天津的戲,難唱”。天津的觀眾很耿直,在天津唱戲,唱的好觀眾會給你叫好,唱不好會給你叫倒好。不管你是多大的角兒,一旦唱不好,或有閃失,就會招來“倒好兒”。所以凡是到天津演出的班社、演員,最怕天津觀眾不買賬。
但是一旦天津觀眾買了你的賬,你在戲曲界就算是站住了腳。戲曲界有句話說“北京學戲,天津唱紅,上海賺錢”,它就是這麼個道理,早期的演員們都是這樣過來的。新人被叫倒好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說起名角被叫倒好,也是有不少案例的,比如吳小如先生《京劇老生流派綜說》中有一段關於馬連良唱戲被叫倒好的記錄: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馬連良在天津中國戲院演出雙出《戲鳳》和《八大錘》。《八大錘》中有斷臂一場,所斷原為左臂。見兀朮一場,也是用右手持斷臂,左袖空蕩蕩的。及至說書一場,王佐換一件寶藍色褶子,腰繫絲絛,照例在後臺要把所斷之臂縛住,偏偏就被負責化妝的師傅給捆反了。把未斷之臂捆住,把已斷之臂又露了出來。馬上場之後,失誤立即被觀眾察覺,先是竊竊私議,後乃變為全場騷動,終乃爆發為滿堂倒彩。這在馬連良一生中可謂罕見失誤。馬對後臺管化妝的師傅好言相慰,自己承擔責任。馬當時思想鬥爭很激烈,有人傳說馬曾萌憤不欲生之念,一連幾天精神都比較沮喪。
其實我覺得吧,叫倒好是梨園行的傳統,喊倒好不代表對演員不尊重,相反這是對演員的一種激勵,不管多紅的演員出了錯誤都可能被叫倒好,這樣才能讓演員痛定思痛,努力改變,爭取不再被叫倒好。
-
4 # 粉墨春秋10
在我的看戲生涯中,只有山東的方榮翔在天津舞臺出錯沒有叫倒好!那一年,方榮翔來天津“中國”唱《赤桑鎮》,可能是扮戲化妝師傅的原故,方榮翔剛剛起唱就掭了,可天津的觀眾沒有一個叫“倒好”的。而且掉了幾次,方拾起來再戴上,一直到殺戲。最後謝幕的時候,方反覆道歉,天津觀眾的席上就喊了起來“沒事”(音四)後來方加了幾段清唱以示感謝,這才算完事 。這也是梨園的一段佳話……
回覆列表
“叫倒好”是京劇界特有一種現象。演員在舞臺表演中出現比較明顯的失誤,比如:忘詞,並且沒有任何補救撂在臺上了;沒有唱出固定的唱腔或者音高;舔頭;掉把子等等。倒好不但是給主演叫,也給配演、龍套叫,只要是舞臺演出出現錯誤,也可能是個別觀眾叫,也可能是“倒好連天”。
“倒好”一般都叫“通”!也有拉長音叫“好”的。
對於演員來說,“倒好”是一種對於自己表演錯誤、失誤的一種當眾、當場的指責,是非常丟臉的,會非常影響演員的情緒。一般在演出中被叫倒好,嚴重的時候演員無心再唱,草草終場,精神大受打擊。當然也有不少演員因為捱了倒好,更加發奮用功,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解放以後,京劇演出中叫“倒好”的情況越來越少了,當時演員都感覺自己社會地位提高了,受尊重了。而沒有了這樣一種現場“監督”,一些不夠自覺的演員“灑湯漏水”也就滿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