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坤書書
-
2 # 墨琰易道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餘的是《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
梁祝的傳說,自晉朝開始流傳,距今1700多年曆史了,幾乎是家喻戶曉,千古流傳。而且根據考古發現梁祝的故事,出土的文物古蹟和歷史資料記載,這個故事在歷史的確是發生過,只是加入了一些藝術效果和演義成分。
雖然目前史學界認同這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具體發生的地點還是有爭議的。
第一種說法是“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梁祝鎮,其中現有遺蹟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而且汝南“梁祝傳說”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中第二種說法是梁祝發生地點是河北省元氏縣。明代崇禎版《元氏縣誌》裡明確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衝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產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而且當地還有民歌,文化,與梁祝傳說吻合。
然後還有一種說法梁山伯與祝英臺包括馬文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之間的故事為歷史真實事件,而且他們的籍地都在孔孟之鄉。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微山縣。明朝皇帝欽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視濟寧馬坡時發現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舊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
總之梁祝的傳說,在全國範圍內有很多版本,而且還有很多地方都有論證論據稱為梁祝的發源地,但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歷史上是有真實事件的,後來經過藝術的加工,人文的傳頌,使得故事傳說更加生動形象,口口相傳。
-
3 # 曲江家學
梁祝故事的發生背景是在晉末,而目前所看到的較早的材料,且已經是如今這個悽美而永恆的愛情故事的模樣的,基本上是在宋元時期了,相距了足足至少有五六百年。
順便一提,清代《通俗篇》引唐《宣室志》中的記載:
“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貿阝 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這故事基本上接近於我們熟知的梁祝故事了,也很多學者以為根據,認為這是唐朝時候的記載,為最早。可惜後來經過論證,這個應該是《通俗篇》的誤抄,唐筆記《宣室志》裡並沒有這條。
所以,可以說,我們所熟知的這個梁祝故事,肯定是經過了很多文人加工和民間流傳後的模樣的了。那麼要問是否“真實存在”,其實更多地聊點其最初的故事記載和早前的類似故事筆記是什麼樣的,大概可以想象到最早的梁祝故事原型是怎樣的“真實存在”吧。
梁祝故事最重要的一個緣起和特點,就是祝英臺的女扮男裝求學。而我們翻開古代傳奇和筆記時會發現,女扮男裝的情節恰恰大多發生背景是在南北朝到唐朝階段。比如有名的《木蘭辭》,還比如明代筆記《玉芝堂談薈》中記載了多筆女子扮作男子做官從軍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以後對女子的行動有了很多約束了,一個女孩子家還到處跑很容易被視為不守婦道。而且你去看宋元以後對故事的演繹和評價,梁山伯和祝英臺被賦予了很多“忠”和“義”的形象評價,比如上面所引用的《通俗篇》中所說的“義婦墓”。
可是你如果對比真正屬於南北朝時期的作品《木蘭辭》和《孔雀東南飛》,你就會發現,前者寫木蘭男扮女裝從軍的動機就是為了老父親,不會給她額外加什麼忠君愛國。後者寫人夫妻殉情,就是因為夫妻情深且無法忍受俗世壓力,並沒額外說這裡面有什麼義。
不過這種對梁祝強加忠義之名的行為,看來是被咱們民間老百姓破解了的,民間所演繹出的內容,無論是十八相送,還是化蝶,都是濃烈而純粹的愛情故事,把這些個忠義概念給拋諸腦後了,說不定反而更接近於所謂東晉時期的那個故事原型吧?
-
4 # 股道順行者
只能說,《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娘子與許仙》《董永與七仙女》,甚至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一樣,都是人們對美好愛情嚮往而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所以也就無須追究故事的真與假,相比只是我們東方文明更古老一些,故事更豐富一些罷了。只因嚮往而美好,只因悽美而感人,這也正是它們能一直流傳下來的基因所在,所以我們後人只有繼續傳承的資格,其他免談。
最後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永結同心,幸福美滿!
-
5 # 吉寶Mum叨叨叨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蹟佐證。但個人認為關於化蝶這一說應該是藝術家們做的功課了,真實事件是個引子,通過歷朝歷代文人的不斷改編,成就了這個感動天地的愛情故事。
對梁祝最初的瞭解是很小的時候跟著奶奶一起看越劇,就是在家用看DVD的那種,九十年代在農村的娛樂節目還是比較匱乏,我竟然對越劇很著迷,陪著奶奶一起看,聽奶奶講梁祝的故事。後來看電視、電影都有梁祝,恕我對幾個版本的梁祝都沒有看完整的。每次說到梁祝,我腦子裡印象最深的還是越劇的畫面。個人也超喜歡梁祝這首曲子,鋼琴曲演奏尤甚。
-
6 # 三桂偶來了
如果現實存在,就不會有後面化蝶神話傳說了。人們為什麼愛看小說,無非是現實和理想差距太大了。現實太骨感,只能寫點東西來聊發心中的夢想罷了。
-
7 # 你的林寶寶
如果真實存在的話,就不會有後面的化蝶神話傳說了,人們為什麼愛看小說,就是現實和理想差距太大了,現實太骨感,只能寫點東西來聊發心中的夢想罷了。
-
8 # 哈嘍左左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裡的事也許是已真實,故事裡的事許是從來沒有的事。其實故事本來就是故事!
對於梁山伯和祝英臺來說,這明明就是個事故,相戀卻不能相守,唯有一起離開。這樣忠貞的愛情在外人看來就成了故事。沒有事故何來故事!
梁山伯和祝英臺三年同窗,未得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只是與之義結金蘭,交情甚好。後來得知祝英臺是女兒身,發現了愛情,可自己心愛之人已許配給馬家公子馬文才。抑鬱成疾離開人世。
祝英臺和梁山伯三年一起的寒窗苦讀,一起的朝朝暮暮,雖梁山伯不知自己的女兒身,可自己知道啊,可能祝英臺早已情根深種了吧。古代的女子不能主動表白,也只能把這份深愛藏於心中。此生不能嫁與自己心愛之人已是憾事,梁山伯卻又因自己許配給馬文才而離世,祝英臺其能苟活。
祝英臺嫁與馬文才那天的路上,走到梁山伯墳前的時候,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墳墓裂開祝英臺跳進去,墳墓合上,天氣轉晴飛出兩隻蝴蝶,纏纏綿綿一起共舞。其實就是人們對愛情的一種嚮往,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別管故事是真是假,給予我們的震撼和感動是真實的。這個故事告訴後人:其實愛情很純粹—就是隻想和你在一起!和物質沒有任何關係。
-
9 # 樂觀派麗萍
是,歷史上有的,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梁山伯與祝英臺
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這一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馬鄉鎮。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宋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臺,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周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臺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臺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被拒絕,回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臺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臺被迫含憤上橋,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後被葬在山伯墓東側
回覆列表
可悲可泣的故事都聽了不少,也遇見了不少,但是作為母胎單身的小編就沒啥感覺,想一想上次因愛情而感動的大概是在初中時期看的梁祝,到如今印象也沒有絲毫減弱,歷史上被搬上大熒幕的愛情故事有很多,像孟姜女哭嫦娥、牛郎和織女、白素貞和許仙以及我最熟的梁山伯和祝英臺。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很懷疑這些愛情故事是真的還是被後人創造的?
其實都可以看出來,像人與仙、人與妖的戀愛應該都是虛構的,可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看出來,像牛郎和織女發生的朝代是在西周,當時還是奴隸社會,等級制度十分嚴格,所以毋庸置疑這個故事是來表達百姓追求幸福以及反抗壓迫的決心的真實寫照。像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雖然有圓形,但是也是人們為了感動而去紀念的。
相較於其他三個愛情故事來講,祝英臺和梁山伯的故事是小編最喜歡的,也是最浪漫的。也印證了那句話: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化作蝴蝶纏纏綿綿飛去,獨留下世人編寫故事。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察,有人說這個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其實是毫不相干的人,他們之間相差了八百年,更遑論有同進書院身為同窗這件事了。也有人講這個猜測並沒有歷史文獻證明,所以這個猜測是站不住腳的。
小編是很同意後者說的,前面所說的內容是:祝英臺是宋朝人,一位女俠,而梁山伯是在明朝,作為一位清官,因勞累最終病死,而當地的百姓念其功德,為他修墓立碑,然而在挖墓的時候挖出了祝英臺的墓碑,百姓一看這位也是俠義之人,便尋思著把梁山伯和祝英臺葬在一起。於是後人經過把故事雕琢一下便成了這個傳說。雖然說這個猜測有頭有尾,但是並沒有歷史文獻證明,而有文獻證明他們兩個確實是一個朝代的。
事實上晉代謝安便有感於梁祝故事上報朝廷,封祝英臺墓為“義婦冢”的歷史事實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權威史籍及名家文學名著明文記載兩人姓名及生平事蹟,而且在現代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發現了最早的、內容最豐富的梁祝墓碑,而這塊碑是百姓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上面記載了沒有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字,也說明了是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