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詩人的詩是怎麼有名有姓地傳下來的呢?那時候沒有刊物吧?比如《楓橋夜泊》,當時默默無名的詩人非常落魄地在河邊做了首詩,怎麼就流傳千年了呢?
7
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自己整理、謄寫詩集流傳後世,這裡面有時候多虧詩人的後代儲存先祖的作品。

    由文學名家、書商收集、整理、編輯、刊印同時代、前代詩人的作品。

  • 2 # 貓細細讀好書

    以前我看到一種說法,就是咱們現在在讀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詩詞也好,文章也好,心裡面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現在我們能讀到這些古代文學作品是我們的幸運,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因為,咱們今天讀到的古代文學作品,充其量是古人全部作品的1/10而已。數量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文字作品這一塊在流傳過程當中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這裡面涉及到比如戰爭、天災、死亡、還有時間的流逝等等非常多的因素。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知道的古人作品怎麼流傳的一些方式方法。

    第一就是口口相傳。

    這方面包括很多內容,比如說,透過音樂或者是舞蹈來進行傳播。古時候的戲院、茶館等娛樂場所是文學作品傳播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另外一點,民間百姓的傳播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說白居易的作品、杜甫的作品,民間傳播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杜甫生前的作品是很少結集出版的,他不出名嘛,當時的人選唐詩,都沒有選杜甫的詩。所以,在杜甫生前,他的作品流傳主要就是靠的口口相傳。還有一點,是好友之間的互相借力。吹捧也好,贈送也好,我寫好了一首詩,送給你看,你再傳給第三個人看,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作品就傳開了。

    第二種方式就是出詩集。

    古代人出版自己的詩集一般都是自己掏錢的,比如白居易在生前就有意識的把自己的作品,進行結集,刻印。當然也有達官貴人,那些有錢人來進行資助。另外一點就是,出版商出的。這種情況尤其到了南宋之後就比較明顯了。到了南宋,中國的出版業已經非常發達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古籍,都和宋代的出版有關係。

    第三點,就是刻石或者是題字。

    古代的文人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走到哪裡,然後有點感觸,馬上就會用筆寫下來。這就是我們現在經常在很多風景名勝區能夠看到他們留下詩詞的原因。有的作品是刻在石碑上的。有的是寫在牆壁上,等等。

    最後一點,就是後人的收集和整理。

    這一點可能是最主要的流傳和儲存方式。要不然經過戰亂或者是經過朝代更迭,作品的流失是非常嚴重的。這時候就需要出現有心人去進行收集,並且整理出版。

    另外,每逢盛世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收集前朝的作品進行結集儲存。比如最出名的《永樂大典》,就是明朝的時候蒐集整理的大型圖書。清朝的時候呢,有《四庫全書》。像這樣的情況都是後人收集前代的作品進行整理儲存。當然,這種情況有利也有弊。好處就是能讓作品儲存的更長久,壞處就是這些儲存下來的作品,經過了人為的刪減,有一部分不是原來作品的樣子了。因為有禁忌嘛。

    最後還是開頭說的,我們現在能夠讀到經典的古代作品,這些書能夠流傳到現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中國歷史這麼悠久,這麼長。每隔一段時間呢,總是會發生一些戰爭。但是我們的文化一直沒有斷。這就歸功於前人在收集、整理、儲存文字作品方面所作的巨大貢獻。

    我們應該感激他們。

  • 3 # Aa參天大樹

    每個朝代都有編撰部進行編輯歸納整理規範記錄。富家權貴會有書童陪伴並及時記載。民間作品大都口口相傳,被一些文人、名人、感興趣的人收藏納入記載。

  • 4 # 客觀請留步啊

    1.

    刻石。比如各個地方名勝的牆壁、山石,很多都有詩詞家的筆跡。

    2.

    詩集。詩人不一定都是窮困潦倒的,比如晏殊、納蘭容若等,寫的詩詞就自己出詩集了。

    3.

    口傳。就像唱歌不一定要看著歌詞才會唱,可能就是聽別人唱來唱去自己就會了。

    4.

    後人點評整理。比如王國維就最愛幹這個事。把詩詞整理到一起,新增自己的感想。

    5.

    野史小說。在某小說裡,忽然出現一首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紅樓夢》裡的“滿紙荒唐言,一把...

  • 5 # 易老師呀

    首先,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意識,我們今天讀到的每一首好的詩詞,都是我們的幸運。

    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大火,16歲的高中生武亦姝獲得了冠軍。採訪環節中,她說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陸游,喜歡他寫“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的可愛——“你看外面雨啊風啊那麼大,我在家摸貓,我就不出門了。”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陸游在家擼貓時寫的一首閒詩,是怎麼流傳出來被我們這些後人知曉的呢?

    是的,有人會說,有才嘛,自然會有人記住,但有才沒人圍觀,照樣是消亡在歷史長河中。譬如整個唐代沒人光顧的《春江花月夜》,要不是被清朝的《全唐詩》收錄進去,鬼才會去誇讚它的“孤篇壓全唐”呢!

    真正的毒雞湯告訴我們,才華遠沒有幸運重要。數千年來,多少王朝覆滅,多少城市荒蕪,多少宮殿飛灰,雨打風吹裡,紙張瓦脆,碑文模糊,上面的詩文也在不斷流失。再好的詩詞也不一定能傳下來,這才是真相。

    所以,那些詩詞地流傳並不是像複製貼上那麼簡單。

    最好的流傳方法自然是詩集

    從人類會唱歌以來,就用它來表達情感,祭祀先祖,歌頌天地。到了春秋時期,有人將這些歌曲刪刪減減編成一本叫做《詩經》的合集。這就是我們第一本詩集。

    可也從這時開始,編詩集就有了刪減的習慣。據說《詩經》在成書前最早有三千多首。即使真的是舍拙取精,但也只是符合當時的看法啊。所以這一點我要表揚一下朱元璋,其策劃的《永樂大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一字未刪,完整保留了14世紀以前中國所有的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全書約3億7千萬字。

    而相比於名為修書,實為毀史的《四庫全書》,其始作俑者乾隆倒是把自己的四萬多首大作一字未刪保留地好好的,真是諷刺。

    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這一類流傳方式時期主要在宋朝,受眾主要是妓女。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這世上本沒有宋詞,青樓逛的多了,便有了宋詞。

    俗語“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詮釋。古人多依水而居,村落靠著河水,城市就開鑿井水。柳永的詩詞先被妓女們傳唱,再被男人們傳唱,被女人們傳唱,被小孩們傳唱,然後就傳唱開來了。

    李白吾兄,見字如面

    除了自己寫著玩,文人們互相寫詩表達愛慕之情也是其流傳的方式之一。

    像什麼“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都是這類。

    《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寫了那麼多詩給李白,到頭來還不如一首《贈汪倫》,著實讓無數CP黨痛心疾首。

    裝完逼就跑,真他媽刺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雅集,中國傳統社會最高雅的集體活動,向來是中國文人組合連環裝逼事件多發處。

    《紅樓夢》裡公子小姐們的詩社就是雅集的一種。說起來,古人的記憶力也是厲害,黛玉和湘雲月下聯詩,結束後竟能完整背出。不過這種方式往往都會走偏,就如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大詩人才不會跟你們這群小嘍羅玩呢!

    王羲之參加的那次蘭亭修禊,牆外開花,真正的詩集沒流傳下來,倒是一篇序文在書法界火了。還有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序文比詩集火,這就很尷尬了。

    還需要說的是,雖然說王勃英年早逝,詩文量少,但即使是他生前寫的那些詩文,也沒能完全流傳下來。要不是明崇禎年間的張燮彙編了《王子安集》,我們今天能不能讀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是個問題。

    ×××到此一遊

    晚唐鹹通年間,詩人薛能經過蜀地泉亭,曾看見“亭中有詩板百餘”,可見題詩在當時就已經很普遍了。

    名山大川,寺廟道觀,江南四大名樓,十里長亭,異地思鄉,登樓望遠,輾轉的文人總能觸景生情賦詩一首。就連二次創作的山水畫,他們也能在斜上方洋洋灑灑出一篇文,譬如韋莊的《金陵圖》,王維的《輞川圖》。

    也可以說,如果我們還有才的話,或許現在的“到此一遊”就不會那麼為人鄙夷了。

    還記得當年的歌詞本嗎?

    和現代詩不同,古代的詩詞都是用來唱的。所以,和我們當年抄歌詞一樣,一首好詩的誕生往往能引得眾人稱道傳抄,因此也有了洛陽紙貴的典故。回望不久前的七八十年代,抄詩仍是文青的標配。

    人世已改,人世已悲。想一想,一首好詩,它穿越了千年的刀光劍血,避開了所有的厄運難關,沾染了無數的塵埃故事來到你的面前,告訴你他所經過的歲月,這是何其的珍貴動人。

    詩人們當年縱酒高歌、題詩賦文的亭臺樓閣雖已坍塌消逝,但詩文仍會告訴我們他們的形狀。這,就是我們的幸運。

  • 6 # 2分鐘看世界

    這就體現書寫工具的重要性,

    尤其是造紙術,才能普及文化,

    這也讓我們思索西方文明是如何傳承的?

  • 7 # 超人小航航

    我們今天讀到的每一首好的詩詞,都是我們的幸運。那麼古代的詩詞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

    第一,官方的蒐集和編撰。

    由於古代的印刷技術比較落後,所以幾乎每個朝代官方都會組織大規模的編修活動。正是因為這些古人如此重視抄寫和記錄,才會有許許多多優秀的詩歌流傳到現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編輯的工作,官方的蒐集和編撰功不可沒。

    第二,詩板題詩。

    中唐之後較為流行用詩板題詩,然後掛起來,供人閱讀。除此之外,牆壁、山石、驛館、寺廟、柱子上也都有眾多詩詞家的筆跡。

    據記載,饒州幹越亭上的題詩就有上百首。晚唐詩人張祜曾在全國各地幾十座著名寺觀裡題過詩。

    設立詩板的多是當地縣令,寺觀主人等。他們請過路的詩人留下詩篇,希望為本地或寺廟增光添彩。

    第三,詩集。

    詩人不一定都是窮困潦倒的,比如晏殊、納蘭容若等,就給自己出版詩集。以晏殊為例,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共收錄三百八十一首。

    除了這些詩人自己出版詩集,也總是有人會自發收錄詩集、詞集或者各種文集,這種辦法非常有效,保留下來不少詩歌。

    第四,口傳。

    詩詞在古代都是用來唱的,經過口口相傳,這些詩詞就流傳了下來。

  • 8 # 山水詩韻

    主要透過以下幾個途徑:1.自己出版詩集;2.刻石;3.口頭傳播;4.後人整理;5.小說、筆記等引用;6.藝人傳播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少兒戲劇教育者,男生。你覺得我和女生哪個更能讓孩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