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111156

    豫劇和評劇都是地方戲,河南人或者河南省周邊的愛豫予戲的比較多。比如自己愛聽豫予,離安徽比較近也喜歡聽黃梅戲,十幾歲時候聽現代京劇“比較多(樣板戲),也喜歡聽現代京劇。兩劇種相比較而言,豫劇要好叫一些。

  • 2 # 古道茶樓1992

    豫劇和評劇哪個好聽一點?有意思。

    米飯和麵條哪個好吃一點?很有意思!

    南方人大多偏愛吃米飯,北方人多數偏愛麵食。我是江西人,吃麵食多於吃米飯。劇種沒有所謂的哪個更好聽,其實哪個劇種都好聽。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一定的地域性偏愛很正常。我喜歡聽京劇的《打虎上山》,《智鬥》,也愛聽越劇《追魚》和《王老虎搶親》;豫劇裡的《木蘭從軍》常聽聽哼哼,評劇裡的《小二黑結婚》也能來上幾句;黃梅戲的《女駙馬》可以唱個幾段,湖南花鼓戲的《打銅鑼補鍋》也是記憶猶新;江西人當然更忘不了我們的家鄉贛劇《高腔》、《湯簧》……

    大家說說,哪個劇種更好聽?

  • 3 # 魏青衣

    你好,豫劇和評劇同屬中國五大戲劇行列,自然是各有特色,因為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所以無法比較豫劇和評劇哪個更好聽一些。

    豫劇和評劇,一個發源於河南,一個發源於河北,二者的受眾不同,其聲腔也各有不同。

    豫劇聲腔特點粗獷豪放、大氣磅礴、質樸通俗、節奏明快、熱鬧紅火,是很多北方人都喜歡的戲劇。

    評劇唱腔優美,悠揚婉轉,唱詞易於理解,故事結構貼近生活,語言樸實,比較適合圈外人入門。

    由於兩者不屬於同一種風格,並且受眾群體不同,所以無法進行比較哪個更為好聽。

    而兩者都是中國五大戲劇之一,也說明其唱腔已經達到全國一流行列,無需對二者進行對比。

  • 4 # 億人交通大十字

    〈豫劇的發展與時俱進了嘛〉----

    祖籍中原,受影響慢慢喜歡對比各個劇種缺點與優點,我覺得每個劇種的音樂核心是主弦為主的樂隊及音樂風格,對主胡音色的喜好是以後劇種的吸引力的核心,豫劇裡指的板胡樂器。

    我覺得豫劇要想成更多人都喜愛的“國劇”,〔一〕,必須板胡音色標準化,不能老李老劉老王師傅的板胡各是各的音,板胡音色差別大是板胡工藝沒標準化的問題,好音板胡不好遇,好板胡應該有三音共存“鳴,酥,哇”鳴就是指的高鳴音,鳴音指的是高音表現力,京胡評劇都帶悅耳高鳴音,酥是指面板木材生長太老了,太瓷實不會有酥鬆的音,哇指的是殼的結構開口不能太敞,形不成嗡箱體,最後說板胡音又靈又揚椰殼不能厚了,特別是殼口處得薄,目前板胡製作一是殼越來越厚說是十年用不壞,可惜好音丟了,二是直徑越做越大,低音苦音足,豫劇可不是隻單單演苦寒傷愁的劇種哦,小胡才兜音好聽。愛板胡音才愛上豫劇,希望有板胡演奏交流與製作工藝中心,包括採音技術,板胡是核心樂器重點研討,演奏上有必要吸收本省鄰省的曲調,河北的鋼令,安徽江南的委婉,山東的歡快,陝西的悲苦,這四個風格,多借鑑歡快的,委婉的曲調,而陽剛與悲苦豫劇並不缺,板胡曲調應眼界更開闊,其他劇種的曲都能奏奏拉拉,經典耐聽的旋律都可以用在豫劇創作中,河北梆子,秦腔,柳琴戲裡面的音樂曲調特別好聽,希望多多吸收,這是音樂程式上又一次完美的過程。〔二〕,在唱法技巧上向黃梅戲,越劇學習,學習他們唱韻味的態度,不能只用飈嗓門,大吼腔來迎接掌聲,這樣的劇種顯得有點簡單粗俗了,必須是也有細膩的,委婉的演唱技巧,如桑,陳,閻派的祥符名家們的韻味一樣,豫劇是“譟動”過了量,“靜微”不夠足,自然少了點意境的深度,二是重“歌”不精“舞”,沒利用好另一半藝術,雖然豫劇誕生就有大腔大調特點,但動作上別過於粗糙,作表不能太“猴急”,聲腔不能拼“怒吼”,取悅不光靠“哭喪”,豫劇的三個浮躁點,這也是外界對豫劇的片面看法,一定掌握好度,應該大大方方的出聲方式,該用力時用力該收的收斂,京劇的唱唸做打飾揍裡,除了念,打,揍外,其他借鑑反而是自戴枷鎖,為什麼呢,唱,韻腔不同不能互通,做,京劇屬高寓意,豫劇近現實寫生,幅度力度不同,飾,京劇像宮內端坐貴公主,豫劇是鄉村行路大姑娘,借穿服飾也不協調,應該有自己的服飾文化,揍,京胡豐富的演奏程式可以參考。〔三〕,演唱上保持母韻原腔同時吐字表意要清晰,評劇能受全國喜歡我覺得優勢就是吐字表意清晰明瞭,端莊音正,字字送耳,聽不懂的戲同鄉人懶得聽下去,何況大江南北客,河北邯鄲豫劇團普遍吐字更靠大白話,視覺唱腔表舞都有新意,此團享用並思考著豫劇的改變,希望貴團發展更好,帶領豫劇昇華。〔四〕,樂隊配伍上不是樂器越多效果就越好,傳統五大件板胡,司鼓,梆子,笙,阮的聲音如果被覆蓋,豫劇就已經不是鼎盛時的風格了,主次音模糊,看著樂隊龐大,板胡音如不凸顯演奏效果打折,又加入多種西洋樂器味全變了,像是歌劇。全部樂器分析了一下,裡面的二胡,板胡感情色彩主下沉,憂思悲,大提琴更是憂甚!而笛子,笙這兩高音樂器感情色彩主上揚,愉悅輕,嗩吶更是喜甚,後三個屬氣鳴樂器!確實高音樂器具有“化悲化傷”作用,對於豫劇這個稍帶傷感劇種,是否再合適加入一款高音樂器,成為板胡外的第二個豫劇獨有樂器,大劇種有兩獨有樂器風格才更獨立,晉二絃,翼梆子,京京劇,津評劇的主弦都是自帶高音,高音區表現飽滿,這種高音風格使劇情沒多少悲傷苦寒,豫劇缺少一款常揍高音配器,一把笙緩和了多少悲音苦音,可惜有的樂隊把它弱化,吹揍確實費勁又不穩定,時可吹時又不想吹,近年改進了笙,有了落地架,本人認為豫劇樂隊唯一的高音區彌補就是笙,笙的製作寧可音高管細更加突出高鳴音,也別做成龐大笨重的花架子,雖然笛子是高音但是和板胡總感覺不搭不合,而嗩吶是喜極而過又不易常奏,搭配當然以好聽為目的,再多嘗試搭配吧。再說說好聽的豫劇老錄音裡有嗡嗡的低音混響聲給音樂增色不少,目前的“嗡子”(大型蟒皮二胡)與大提琴聲都很一般,理想的更接近泡桐板發音的大共鳴箱音色(大型墜胡音箱)才對,這個音色還沒找準,低音樂器最好用中式樂器,觀眾普遍對電子琴配樂特別反感的,秦腔好聽悠揚在於曲調與兩個"混響"式樂器,秦板胡與楊琴,為什麼說這兩是混響式,因為這兩樂器特點就是餘音相對長一秒半秒的,這是樂器的特點,所以合奏起來餘音交應,音符悠揚飄飄。〔五〕對豫劇音樂上的看法:〈1〉惆悵:許多次講到的豫劇風格偏“悲,苦,傷”,一個很平常劇情的都演奏的偏帶傷感,望苦難的中原以翻篇,與時俱進苦變甜。〈2〉詞蹦曲蹦:豫劇演唱吐字本來就是偏“疙瘩顆粒”感很重的劇種,一字一個字往外“蹦”,不像黃梅戲,越劇唱詞具有纏綿“流水”性,在配樂器上應該輕用“顆粒”感較重的彈撥式樂器,如古箏,三絃,不然豫劇就有點“山東快書”“河南墜子”化,詞蹦曲也蹦,偏離連貫婉轉的韻味,本來裡面梆子,司鼓已經是節奏感很強了,要多用弓弦氣鳴式樂器的流水音,過門音樂也別太強的“間隔”"停頓"感,一截一斷的不纏綿也不動聽,作曲去"快板"化,去掉生硬一些曲調技巧。〈3〉學舌:豫劇板胡演奏裡有許多模仿人聲的處理,演員唱一句後,板胡有時模仿一遍,這個音樂處理很有趣,偶爾還行多了便顯的乏味,顯得作曲懶惰成充填式,乏味,哪怕模仿最後變一個二個音也聽著舒服點,多了就較低階了。〈4〉過門:我把以蛇皮胡最好聽的代表越胡,和板胡為代表的秦腔胡做個分析,為什麼好聽。越胡好聽在音色,不用拉幾個音符都覺得很好聽,這是“天姿”,秦腔板胡除了悲涼點,好聽在於技巧板式曲調,就是所謂的靠“勤奮”,什麼是勤奮一秒鐘閃滑出許多音節,創造一段動聽旋律,這就是勤快的曲譜,豫劇板胡單輪音色“天姿”並不足,只能靠“勤奮”曲調彌補,豫劇當中有的段落特好聽,有的段落很白水乏味,秦腔則不太突出,只要秦胡響著一句半句內動聽曲調總能送出來,畢竟秦腔曲調還是比較考究成熟的。所以能用兩音節的曲就別用一個簡單,顯得空慢曲寡,豫劇音樂程式還是不夠豐富,不夠“勤奮”,特指簡單的過門音樂。〈5〉頻貧:豫劇音樂裡梆子的看法,好的譜曲絕對也有梆子的譜,梆子在一場戲裡很規律的從頭敲到尾也有次噪音的嫌疑,應該把握“有與無,輕與重,快慢”等花樣它才算是樂器,並非機械的用。〈6〉近年有些劇目裡,板胡與二胡交替式做“領弦”的處理挺好,板胡間隙有二胡託底,一下把越劇黃梅主胡風格融入,使豫劇表現力又拓寬一大塊,更全面了<7>破鑼聲焦心,鑼,說他是樂器也行,說他是噪音也對,就看用的頻不頻巧不巧,文明社會鑼可能會進化的越來越小了〔六〕,豫劇的振興,首先要抓住培養年輕人為主的觀眾群,舞美效果怎麼樣更美輪美奐,樂隊音響效果怎麼樣更真實清晰,現在拾音筒真未必有原來大拾音筒效果好,採音是進步了還是倒退自己翻翻老影片一聽便知,原來那種落地一排採音頭連呼吸聲都能採到,真的很棒,這費解啊。樂隊裡兩核心樂器,笙,板胡完全可以採取雙採音頭,板胡上方和瓢口方各一,因為板胡各方位發音是不同的,專門開發個板胡雙採音頭裝置也不是不可以,聽戲還是七分聽伴奏的。舞臺設計怎麼樣更現代,比如戲詞顯示屏橫的就比豎的好讀,因為大家看電視形成的閱讀習慣。豫劇多出作品,老劇目可以排最佳化版本,其他劇種的經典戲也可移植過來,創新戲有難度,個人覺得傳統點才有戲味,單為獲獎的“政績戲”並不好看。在豫劇選人方面,應該是唱為首,“舞”後期可以練習彌補,嗓音特質萬人裡未必能選出一位,應不拘一格選好嗓,還要讓演員有獨立性見解,還得有我行我素的倔強和自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自成一派出師出角,千萬別被大師們光環“圈”住了,誰唱的好會唱誰是角,在風華正茂時多留下好作品。

    說了一大堆缺點,不過比較其他劇種豫劇的優勢還是明顯的,情真意切,聲腔激昂,吐字偏白話,喜悲分明,音樂豐富動聽,易學易唱,具有感染力,豫劇善於革新,創新是為了最佳化更完美。最佳化有這幾種,由淺到深為:1視覺呈現創新(服飾,道具),2動作藝術創新(做打表舞精緻化),3樂器組合創新(這個創新是受益最久遠的),4唱腔創新(腔韻創新有風險,復古原態原調比盲目改變好)5板胡工藝創新(音質探索標準化),6過門板式曲牌創新(這是豫劇核心創新,需要幾代藝人摸索認可才行,但是也是繁榮和完善本戲種的必由之路,如果說板式是長期藝術的沉澱結果,過門只是裝飾音樂更適合先精雕美化,作曲的興盛才是興起的核心,千萬別陶醉自滿豫劇已經是極品了)。我覺得一部經典劇目應該是這樣的:故事情節>音樂譜曲>唱腔韻味>肢體語言>戲詞道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是今天重要,還是明天重要?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