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久住青山Lee

    近現代誰都沒有見過杜甫,而且也沒有傳世畫像。很早之前就有人發現,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很多帝王長得很像,甚至只是換了冠冕、服飾。

    杜甫被稱為“詩聖”,詩以寫實著稱,其“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更是充分反應了安史之亂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轉變給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難。他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所以被稱為“詩史”。

    科書畫的杜甫,一臉風霜、滿面愁苦,正是為了貼合其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是畫作者根據自己對杜甫的理解,摹畫的人物形象。杜甫的詩大都沉鬱,少有歡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教科書的杜甫也是頭髮稀少,所以畫像都是根據“詩境”中的情景來描繪的。

    不過按照杜甫的性格來講,即便真人長相也不會太帥,總是滿臉嚴肅、滿腹憂愁,容易未老先衰。杜甫真的是視國如家,視國殤如家慯。這也體現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高度的現實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都說女人因為可愛而美麗,杜甫卻是因為愛國而帥氣。即便描繪的相貌不帥,可杜甫的心是美的,愛國情操是真的,對老百姓的苦難也是發自內心的因為良善而感嘆。

  • 2 # 一憶一

    語文課本里杜甫插圖是蔣兆和先生所作的一幅,而這幅畫的創作原型並不是根據古代人繪畫的杜甫進行創作的,作者在創造杜甫的時候翻遍了所有的古書,並沒有找到形容杜甫相貌的依據。

    然後呢!作者就照著自己的畫像畫出了杜甫。也就是說杜甫的創作原型就是蔣兆和先生本人。

    那麼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就有答案了。

    為什麼書上把杜甫畫得那麼醜,也不能說醜吧!個人覺得還是很能體現,杜甫那種憂國憂民的形象吧!

    那種愁容確實很難取形容。所以不能說醜,只能說很傳神。

    而到了最後,杜甫也很忙,2012年3月,適逢詩聖杜甫誕辰1300週年之際,課本塗鴉上的杜甫一下火了。對此,憤怒者有之,贊同者有之。一方以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之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等為制高點,提出決不允許隨意詆譭杜甫形象;另一方以“想象力、創造力是可貴的“、“年輕人透過惡搞事件可能會對杜甫產生興趣”、“乘機擴大杜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等為陣地,對塗鴉事件表示理解與支援。

    個人更覺得,不管是名人,偉人,還是先人。大家都要抱著一顆敬畏之心。這不僅僅是對文化的一種尊敬。更是一種教養。雖然塗鴉是發洩內心的一種方式,那麼為何不換個方式取畫畫呢!而不是塗鴉。

  • 3 # 天下十三洲獵奇

    一:從古代到近現代,沒有任何一本史料描寫或者描繪了杜甫的真實相貌。

    所以杜甫的真實相貌一直成謎。

    這裡的書指的是人教版必修語文,配圖就是書中最著名的杜甫畫像,也就是前幾年比較火的“杜甫很忙”原畫。

    書上畫的杜甫美或者醜都是個人的主觀臆斷,有的朋友可能認為畫的醜,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畫中杜甫有一種滄桑的美感。例如我對書中杜甫畫像的感覺,面頰瘦削,皺紋堆壘,寫滿了飽經滄桑和憂國憂民。雙目炯炯,凝視著遠方。桀驁不馴又稜角分明。

    二:書中杜甫為何人所畫?依據什麼畫的?

    1:書中杜甫畫像是現代畫家蔣兆和(1904年-1986年)所畫。他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中國現代畫壇獨領風騷的藝術巨匠。

    2:1959年他受邀畫一副杜甫的畫像,但是蔣兆和翻遍古書都找不到杜甫相貌的一點線索。於是蔣兆和就照著鏡子按照自己的臉畫了杜甫。所以這幅名聞天下的杜甫其實就是蔣兆和自己。

    連周總理都說過:“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三:蔣兆和畫歷史人物軼事

    蔣兆和其實一共畫了兩幅杜甫畫像,分別是《杜甫》和《杜甫行吟圖》。

    蔣老爺子以真人為模特畫古人不是一次。舉幾個例子:

    蔣老爺子參照自己岳父、當時的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先生的形象創作了流傳相當廣的李時珍像,直到現在各種刊物刊登的李時珍畫像還是這幅。

    參照當時的數學家竺可楨本人形象,創作了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畫像,也成為了受到廣泛認可的祖沖之形象。

  • 4 # 打更童子

    其實對於杜甫形象,我不太同意“醜”這個說法,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面的杜甫形象,呈現給人一種滄桑、淡泊、深邃的感覺!

    為什麼會覺得杜甫不夠英俊倜儻呢?一來是因為課本里面描繪的都是杜甫老年形象,二是因為杜甫一生窮苦潦倒。“艱難苦恨繁霜鬢”,出自杜甫晚年七言巔峰《登高》,而這一句話,不僅描述自己當時的艱難處境,也為後世描繪自己本人形象拓下了飽經風霜的藍本。

    縱觀我們國學讀本,幾乎所有的古代名人,只要不是英年早逝,都以一個老者形象示人。使用老年形象的好處有如下幾點:其一,一個人的豐功偉績或者遺世價值都在老年得到巔峰;其二,老年形象成熟穩重、慈祥和藹,能夠很好的樹立人物公信力;其三,由於小孩子思想不夠成熟,使用老年形象,能夠更加篤定自己讀聖賢書,聽聖人教誨,而不是將課本變成偶像集。

    總得來說,課本中的名人形象,符合我們穩重得體的傳統禮儀!

  • 5 # 東坡泥丸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青少年時期,參加了二次“高考”,都名落孫山,所以,精神倍受壓抑,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全家生活極其潦倒窮困,不得不卑躬屈膝,承奉達官貴人,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是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十二韻》中的痛苦表達,儘管這樣,他的十四歲的小兒子還是活活餓死,自己也於公元770年,病死於一條小船上,時年只有五十九歲。杜甫的家庭有著深厚的儒家文化傳統,他才學橫溢,被歷代奉為詩聖,為後人留下了一千多首光輝詩篇,用他飽蘸血淚的筆用盡了黎民百姓的苦難生活,充分表達了杜甫心繫蒼生以及對社會貧富兩極的強烈控訴!杜甫一生所遭遇所見聞絕大多數是不幸的,所以,他很多的詩篇中有“淚”字出現,(我估計不下一百個),我一直想把杜甫全集詩讀完,想寫一篇《杜甫的淚》,來表達我對詩聖的深深同情與緬懷。下面我就為大家列舉幾例: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

    “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涕淚受拾遺,流離主恩厚。”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妻孥懷我的在,驚定還拭淚。”

    “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近期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

    “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中。”

    ……等等。如果把詩中“哭”字算上,那更是了得!可相可知,杜甫一生是不得志的,生活是艱辛痛苦的,如果把他畫的風流倜儻,英俊瀟灑,這與他的詩和他本人的際遇是極不相稱的,所以,杜甫的像寧醜勿美。(當然,杜甫真實相貌是怎樣,誰也還原不起來了。)(感興趣的朋友把杜甫全詩中的“淚”字統計完後,煩您告訴我一聲哦!)

  • 6 # 塵埃說教育

    雖元代孟漢卿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心隨境遷”,畫像畫的不是面容,而是心境。

    先說環境。杜甫青少年時,家庭環境優越,飽讀詩書,遊歷大山名川,交世事名流,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這樣造就他“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才情。但好境不好,處處碰壁,洛陽應舉不第,長安應試不舉,向皇帝獻賦、貴人獻媚,終不得志。困守長安,曾餓死小兒,何不悲涼?悲苦之境,怎會有帥氣之像?

    再說心境。杜甫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但卻不是在被貶,就是在逃亡,流離失所,客死他鄉。由貴公子到流浪漢,胸懷大海到心繫水滴,巨大心理落差,挫敗感由然而生,愁苦之心,怎會有美好之像?

    把杜甫畫得那麼醜,實為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據瞭解自己的程度,滿分是10分的話,你給自己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