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逸的歷史
-
2 # 閑雲
國法大師郭沫若給南陽諸葛草廬題字一事,本人是書法愛好者,廬字的寫法一般不會這樣寫,查古人碑帖也不見這種寫法。我們知道,題匾額是很莊重的事,尤其是掛在歷史遺蹟上,更來不得半點差錯,除非是郭老知道是贗品,受人所託,又不好推卻,故意為之。
-
3 # 使用者wgq1212
提的問題為躬耕地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喜歡歷史也是個人的愛好,也無可非議但是不能無厘頭,說郭沫若提詞少一點,能說明什麼,在說楷書,草書,有的是連體字也不一樣,提問著從中能解讀出其他意思,怎麼知道書寫著的想法,就憑這能說明躬耕地是真假嗎,這種說法只能是過度解讀。曲解他意,躬耕地不管是南陽,襄陽,人們對歷史理解和看法不一樣,只要不違法,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是個人的權裡,可一有風吹草動對南陽跳腳,其實躬耕地之事襄陽對南陽是羨慕,嫉妒,恨,可又離不開南陽,離開南陽直接躬耕襄陽才是天大的笑話。
-
4 # 松間明月62829391024
我先說家字,有點乃家,無點乃冢。郭老是否取自此意一一有點乃活人廬,無點為故人廬。所以提字時省去了廬上一點,以示是人已故,廬還存,之意。老朽無才,猜之。
-
5 # 粗筆先生
其實,年紀大了,或其它因素,都會提筆忘字,儘管很熟悉的字,有時一下子就是腦子模糊,想不起來。但"廬"字,這樣寫在民間是見過的,我見過寫的"廬江郡"就是寫成"廠"字頭的。
-
6 # 麓風軒
這個錯字現象公佈以後,有三種不同的反響與看法:
1、一種看法為“沒有錯”認為“書法藝術的角度看多一點、少一點都不算錯”等等。其實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書法是一門很嚴謹的藝術,出現錯字就是硬傷。如果古人有這種寫法,可以勉強為之,如果古人沒有,則現代人不能臆造。小編查閱了《書法字典》,從古至今都沒有這種寫法,只能當作錯字看。
2、第二種看法認為故意寫錯故意寫錯云云,多半是後人的揣測,缺乏依據。誰都不是郭沫若肚裡的蛔蟲,誰知道他老人家是怎麼想的呢?
3、第三種看法認為名人也有寫錯的時候這是一種較為客觀的判斷,我們自己也常常有提筆忘字的時候,特別是一些不常寫的字,或者是很容易寫錯的字,寫錯的機率是很大的。因此不要迷信權威,權威寫錯也是正常的。
-
7 # 千千千里馬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郭沫若先生給傳說中的“臥龍崗諸葛草廬”都寫了題字。
目前中國有兩個“臥龍崗諸葛草廬”。一個在河南省的南陽市,一個在湖北省的襄陽市。這兩個地方都說諸葛亮生在自己的家鄉,著名的《隆中對》也都在自己的家鄉。
題主提供的圖片是河南省南陽市的“臥龍崗諸葛草廬”圖片。
南陽,古稱宛,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的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古代也曾隸屬於湖北襄陽行政區。所以,很容易把南陽與襄陽看成一個地方。
你提供的這個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圖片上,郭沫若先生的“廬”字,確實不是標準版簡化字的“廣”字頭廬。所以,有的網友就提出郭沫若是不是把“廬”字寫錯了?
還有的網友甚至說,湖北的諸葛草廬才是真正的諸葛草廬。南陽的是假的,所以,郭沫若故意把南陽的諸葛草廬給寫錯了,這就是民間的不靠譜說法了。也不太地道。
因為,文革時期,做事還是很嚴肅的,尤其是對歷史文物的保護,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郭沫若先生自己就是一位傑出的考古學家,他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寫一個文物牌匾呢?對此,我們一點一點說說。
首先,我覺得,郭沫若先生寫錯“廬”字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不妨看看郭沫若1964年給湖北襄陽臥龍崗諸葛草廬題寫的“諸葛草廬”四個字中,廬字是一個繁體字,但是,郭沫若也沒有寫一點。
湖北襄陽這個“諸葛草廬”題字是郭沫若親自到湖北以後題寫的。這個書法作品,郭沫若採用了行書、草書和隸書的混合寫法。例如“草”字,就是一個隸書,也不是唐代以來的常用字。“廬”字是一個草書,但是這個草書,也與其它草書的草法不一樣,上面沒有一點。
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說,郭沫若給襄陽“諸葛草廬”的這個“廬”字也寫錯了呢?
我看未必,很多書法家都有自己的習慣寫法,個別字可能更喜歡追求個性。
因為,書法裡面只有“楷書”是標準字,也是唯一的規範字。古代也是這樣。不論你寫的是異體字還是通行字,只要是楷書,就是標準字。
我們日常的行書、草書都叫做“輔助字”是為標準字服務的。
所以,這些行書、草書各有各的習慣寫法很正常。
這說明,郭沫若先生給南陽和襄陽寫的兩個“諸葛草廬”題字,都是依據自己的書寫習慣寫的書法作品。本身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如果說一定要有,那就是後來給南陽寫的這個“諸葛草廬”的“廬”字是簡化字,正好有別於襄陽的“廬”字,是一個繁體字。
中國古代很多書法家寫字,多一筆少一筆的情況非常多見。對此,我們按照今天的《新華字典》來衡量,那麼,古人的很多字都是錯別字了。包括王羲之的《蘭亭序》裡,“錯別字”也不少。
所以,對古人的這種錯別字,我們今天的看法是,不認為古人寫的是錯別字,只是古代書法家的個人習慣,尊重他們的這些習慣就可以了。
畢竟書法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漢字的標準化,也是從這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中發展而來的。
那麼,作為現代人的書法家郭沫若,應該不應該寫這種“錯別字”呢?
我們說,原則上當然誰也不應該寫錯別字。但是,作為書法藝術作品,還不能算大範圍傳播的文字,這樣寫也有一定的文化意義。
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四個大字,是郭沫若先生於1973年4月題寫的。當時,正是廣泛推廣簡化字的年代。可能郭沫若先生就嘗試寫了一個簡化字的書法作品吧?
這就與1964年給襄陽寫“諸葛草廬”題字的時代背景大不相同。
而且,我們也明顯看得出來,郭沫若還採取了橫寫的書法格式,這種格式也是書法史上從來沒有到。“郭沫若”三個字的落款,也採用了郭沫若從來沒有用過的橫寫簽名落款。
這就已經非常明顯,郭沫若是想寫一個“新”的書法作品。可能,這是郭沫若唯一的一件橫式左起的書法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文字改革,也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1964年還屬於文字改革的初期,對簡化字的推廣還沒有普及開來。
而且,就是普及了簡化字以後,也沒有要求所有人必須馬上使用簡化字。
但是,進入七十年代以後,簡化字的普及有所強化,新一代的青年都寫簡化字了。雖然不是所有書法作品都寫橫式,但是,用字已經在儘量拋棄繁體字。
當時,啟功先生也寫了不少簡化字的書法作品呢。
但是,我們參考一下他給襄陽臥龍崗諸葛草廬寫的繁體字“廬”字,也沒有一點,這就說明,郭沫若確實不是故意寫錯字,也不是不懂簡化字,而是他的書法藝術處理方法而已。
我們看古代書法家的“廬”字,無論寫書行、草書,都有明顯的一點。
郭沫若沒有按照古代的草書寫,說明他有自己的習慣寫法,這個寫法也是很新穎的。
最後我們說說諸葛亮的隆中對的臥龍崗,到底在南陽還是襄陽的問題。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的是中國古代行政區的變化問題。
臥龍崗現在河南省南陽市的鄧縣,鄧縣也叫鄧州,這個地區三國時代屬於荊州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陽。
由於歷史上有多次行政區不同的隸屬/,所以,就產生了“兩個”臥龍崗的矛盾。
那麼究竟真實的諸葛亮的臥龍崗“隆中”在什麼地方?
這正是南陽襄陽爭論的焦點。
三國志作者陳壽記載諸葛亮“隆中對”時候並沒有“隆中”這個地名詞。甚至在三國時期連“隆中”這個地名都沒有文獻記載,從漢代到西晉的史料中,這個地方被稱為“阿頭山”。
隆中這個名字直到東晉才開始出現在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
習鑿齒是 襄陽人,也是一個文學家 ,他 考證了諸葛亮,寫了一些諸葛亮的事蹟。但是,他的有些說法,缺乏嚴謹的證據,後世都很懷疑 。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壓根沒的隆中,那怎麼可能會有《隆中對》這個說法呢?諸葛草廬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躬耕於南陽的居住處。這符合東漢末年,一些知識分子躲避戰亂的心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的“草廬”即臥龍崗上的諸葛草廬。諸葛亮也說的很清楚,他是“苟全性命與亂世”,那就必須隱居。
據史料記載,魏晉時期,蜀國故將黃權已經率族人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諸葛亮,而祭祀諸葛亮的茅庵就成為南陽武侯祠的基礎了。
這是南陽人認為臥龍崗在南陽而不是襄陽的依據。
但是,中國古代行政區是經常變化的,變化的是地名,地方是永遠不會變化的。
諸葛亮一生活動的範圍較廣,特別是與劉備合作以後,他的足跡也到過襄陽。襄陽人民紀念他當然理所當然。
我們根據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來說,南陽臥龍崗只有一個,那就是河南南陽臥龍崗了。
據襄陽地方誌記載,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劉表徙治襄陽,襄陽遂成為南郡、南陽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三國時,襄陽屬魏,分隸南陽、襄陽、南鄉、義陽、新城五郡。
由此來看,南陽在古代確實曾經隸屬於襄陽。但是,改變不了南陽永遠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這個事實。
所以,從文化的淵源上來說,諸葛亮“臥龍崗”在襄陽也有道理。
不過,古代流傳下來的對諸葛亮的紀念地,都值得保護都值得尊重。
文化應該清楚文化不等於 事實。但是,文化也許比事實更重要。
也許,南北朝時代,國家分裂,東晉逃亡到襄陽的南陽人民為了紀念諸葛亮,就尋找了一個與南陽臥龍崗比較相似的地方作為新的臥龍崗了。
我認為南陽確實是諸葛亮的家鄉,不管“隆中”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也不管“隆中”是在南陽還是襄陽,都值得我們從文化上認可。畢竟“隆中”千古一對,我們也不能改成南陽一對是不是?
-
8 # DX朝辭白帝彩雲間
你到全國走一走,就會發現,郭沫若寫錯字多了。比如安徽亳州華佗的園子裡,他的題字將這個古代醫聖的名字,都亂寫……
-
9 # 毛草堂靜觀
都沒說對。好多匾額都要少寫筆畫的。少一點是有寓意的。那一點代表水,代表雨。少一點是少了水。過去的草房是怕漏水的。所以不希望它漏雨。要是碰上帶火的字也是不能寫火的。
-
10 # 談天勝讀書
中國書法藝術的特點,在書法作品中的字是不能跟印刷體或正楷字比的,少一點,多一點,甚至上下左右的結構都變了的都很正常。
-
11 # 無問西東2020
康生對郭沫若的書法有過評價:差一點就是書法家 郭沫若知道後 凡是帶點的故意不寫 以示抗議 因此給南陽題字時也故意不帶那一點
-
12 # 龍井茶葉虎跑水
“廣”字上少一點兒,“戶"字上多一點兒。大文豪,大書法家書寫時,可能有他的想法,一般人怎麼曉得呢?一般人寫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字有帖出處,級別高的大書法家就說不來了。
-
13 # 哲學卜卜為贏
他們成“大師”了,其“錯誤”便也是“有意”的——這樣“大師”就完美了,就無缺了,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若是普通的學者呢?就說其造詣不夠,學術不深,而批倒批臭,揪住不放,讓他永遠站不起來。
而對普通學者呢,則是從來不會“看”其文章,就開罵的!
華人不但崇洋媚外,並且“見泥佛像就鏡拜,凡名人則為真理化身”。
這絕不是“智慧的中國”。
回覆列表
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在1973年給臥龍崗的草廬題詞“諸葛草廬”!該題詞不但採用與臥龍崗其它牌匾相反的現代西方從左往右的書寫方式,而且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發現“廬”字有點怪怪的,好像少了頭上一“點”!
郭沫若的這個題詞類似行書,其“廬”大概有三類寫法。
一是繁體,上“廣”下“”。
二是簡體,上“廣”下“戶”。
三是異體,上“廣”下“盧”。
可見無論怎麼寫,“廬”字都是“廣”字頭。但是臥龍崗草廬的題詞卻是個“廠”字頭。
拋開其它方面不談,就國學素養而言,國學大師郭沫若肯定不會連個“廬”字都不會寫,連個“廬”字都能寫錯。顯然這是郭老故意這麼寫的。
其實很多名人的題字都有故意錯寫、漏筆的情況,這往往都包涵有寓意!那麼郭沫若給臥龍崗草廬的題詞故意差一“點”有什麼寓意呢?
我們知道雖然有少數人說臥龍崗武侯祠是諸葛亮躬耕之地。但作為國學大師的郭沫若不可能不清楚1700年來史書記載的都是南陽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才是諸葛亮家、諸葛亮躬耕地及劉備三顧處。臥龍崗武侯祠只是始建於唐宋的祭祀地,臥龍崗草廬只是初建於明代的贗品。
《光緒南陽縣誌》記載:“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隆中)四(是)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舉,莫敢廢況。”
可見臥龍崗“築居以像之”隆中,這是南陽縣誌自已的記載。
考慮到臥龍崗做為多年祭祀地也有著相當的歷史,再加上臥龍崗方面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上門苦苦哀求,礙於情面,郭沫若不得不給臥龍崗題詞。但是為了與1964年郭老親臨古隆中真躬耕地的題詞相區別,所以郭老就在“廬”字上面故意少寫一“點”。意即臥龍崗的草廬雖然是“築居以像”隆中,但還是比隆中的真草廬差一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