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XOU
-
2 # 明亞李光輝
重疾險和醫療險都有必要買嗎?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2019年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原保費達2172億元,同比增長39.1%,可見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保險意識越來越強。反應到保險市面上,那就是對醫療險和重疾險比較關注,醫療險的主流是百萬醫療險,隨著百萬醫療險產品的不斷更新,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這種高保額、高免賠、低價格的醫療保險,但是很多朋友有困惑,那醫療險和重疾險都有必要買嗎?
答案是肯定的,很有必要。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醫療保險和重疾險有什麼不同:
一、解決問題不同
重疾險:重疾險的本質是解決收入損失的問題,和我們的收入有直接的關係。重疾險提供的不僅包括治療費、康復費用,還包括能保證被保險人在三年到五年內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的相關費用,這些費用可以保障被保險人罹患重大疾病後的日常生活支出、車貸房貸還款、孩子的教育費用、贍養父母的責任。
醫療保險:醫療險僅僅的是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其他的費用是不涵蓋的。醫療險報銷的上限不會超過自己的醫療花費,而且治療期間無法工作、術後的療養康復,這些醫療險都是不管的。
二、賠付標準不同
重疾險:重疾險的賠付標準是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只要符合約定的重疾理賠條件,就能一次性獲得高額的理賠款,理賠款可以由被保險人自由支配,進行康復治療、購物、旅遊等都是可以的。另外,重疾險購買多份的話,出險後同時申請理賠是可以得到多份賠付的。
醫療保險:醫療保險關注的是醫療手段和使用藥物,不管我們是由於意外住院、還是疾病住院,都可以透過醫療險來解決醫療費用支出的問題。但是醫療保險有著嚴格的報銷規定,比如社保就有著嚴格的報銷目錄,而以人保好醫保長期醫療險為例,雖然對於醫療費用可以100%報銷,但是有一萬元免賠額的限制。如果購買的醫療險沒有直付或墊付服務,不僅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自己的資金進行墊付,而且透過醫療保險+社保報銷的總費用,不會超過治療的總費用。另外,醫療險不能重複報銷,就算購買了多份醫療險,報銷的總費用也是不能超過治療的總費用。
三、保費定價方式不同
重疾險:長期繳費的重疾險,都採用均衡費率的定價方式,簡單來講,每年交的錢都是一樣的,不會因年齡增長而上調。
所謂均衡費率:就是保險公司把風險估算後,把各年齡段的保費平衡後,每年給出一個保費均值,從一個年齡開始投保後,以後每年的保費都是一樣的。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定期重疾險(保20年、30年或保到60歲、70歲)和終身型重疾險都是採用的均衡費率。
醫療保險:採用的是自然費率,而且可能會根據上一年度的賠付情況調整保費。
關於自然費率:是指其保費是按被保險人年齡增長而增長,即隨著被保險人年齡增長,身體健康狀態將逐漸降低,而保費將逐漸增高。
所以,不能簡單的說重疾險一定就貴,而醫療保險一定就便宜,因為這兩種保險產品採用了不同的定價方式。拿自然費率的產品和均衡費率的產品對比是不客觀的。
四、續保方式不同
重疾險:長期繳費的重疾險在合同確定的同時,就鎖定了保障時長和每年保費,不會因為個人身體狀況和醫療費用的通貨膨脹而發生變化,只要按時繳費,合同有效,保障就一直存在。
商業醫療險:目前絕大多數的商業醫療保險是不保證續保,有少數的商業醫療保險保證續保,以人保好醫保為例,雖然承諾不因個人的健康狀況,而單獨終止合同和單獨調整費率,但是保留了因風險原因(整體醫療水平變化、產品賠付情況等)進行費率調整的可能。而有的醫療保險在合同上直接標明,續保需要經過保險公司稽核,只有稽核通過後,才能接受續保。所以整體來看,絕大部分醫療保險是存在後續的不確定的問題,這也是和重疾險較大的不同。
綜上所述,重疾險、醫療險都有自己單獨的功能和作用,可能保障內容存在部分的交叉,但是很難透過誰來代替誰,所以說,醫療險和重疾險都有必要買。
如果預算有限,在有社保的前提下,可以優先配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或者考慮搭配消費型的產品,將自己的保障更加全面。
在此,也提醒大家,購買保險一定要理性對待,不要盲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
3 # 青葉投資
在我們回答重疾險和醫療險是否都要必要買的時候,我們的先明白重疾險和醫療險,他們的保障的內容,保障的期限,賠付的方式有何不一樣,在瞭解了他們之間的不同之間的差異之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1.首先在保障的內容方面:
醫療險:只要在合同的報銷條件內,不管病是怎麼得的,也不管得的是什麼病,都給你報銷,也就是說醫療險啥病都適用,只要得了病,滿足報銷條件都能報銷,
重疾險:必須是合同規定的病,在確診之後立馬賠錢,如果不再合同之內,不陪,合同規定的病一般都是保監會規定的25種重疾,這25種疾病
都是非常嚴重的,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重疾。
那看完上面內容的是不是理解可以決定就買醫療險就行呢,因為明顯醫療險略勝一籌啊,因為他啥病都管啊,當然不是,我們繼續往下看。
2.首先,醫療險它是一種報銷型的保險,也就是說你花了多少,就按照合同的條件給你報銷多少,也就是最多也不會超過治療費的總金額。而且他
還有一些條件限制,不是完全沒有條件,花多少報銷多少,
而重疾險是給付型,給付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隻要疾病在合同的保障裡,那麼按照合同的保額一次性賠付給你,不管治病花了多少錢,他都是
按照合同的保額賠付給你,舉個例子,看病花了1萬,但是合同保額是30萬,只要條件滿足,他一次性賠付你30萬。
我們知道,在得了重疾之後,即使手術之後康復的很快,也很難立即就工作,至少也的修養個大半年,這個時候重疾險賠付的錢
就能有力提供你生活上的保障,而醫療險只賠付你實際看病的錢,他無法管你其他的損失,所以,所有病後修養時的生活保障需要自己想辦法。
3.最後,醫療險一般是一年期的,也就是買一年管一年,每年的價格可能不一樣,對於你年輕的時候可能好買,但是年齡大了,人家賣不賣你
還不一定,但是重疾險是長期的,一般可以多種選擇,可以選擇管到70歲,也可以終身,那樣,即使後面你身體不好了,他也不能拒絕給你保
所以在保障期限上,醫療險遠不如重疾險
看了上面的分析,似乎醫療險,重疾險都各有優點缺點,那如何選擇呢。
假設只買重疾險,那麼有的病就可能得不到保障,很多小病就沒辦法報銷,需要自己掏錢,只有重疾才能有賠付。
假設只買醫療險,看病的錢是報銷了,但接下來的開支和誤工損失,誰來承擔?
結論就是兩個都買上!醫療險報銷看病錢,重疾險的理賠金用來康復、彌補誤工費,
後面保準還能剩下不少錢,補貼家用也好,用來吃喝玩樂也行。
如果經濟實在緊張,那就醫療險加短期重疾險,等經濟不緊張了,再把重疾險換成終身的。
-
4 # 掌上保
下面闡述我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重疾險和醫療險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最需要的兩種險,完全有必要購買。
首先看重疾險,重疾險保障的是重大疾病,如癌症,高血壓等等,雖然說重大疾病出現機率不高,可一旦患病花費的將是我們辛苦打拼幾十年的財產,如果買了重疾險,它不僅能報銷我們幾十萬的看病費用,還能補充我們在住院治療期間產生的收入損失費,所以購買它真不吃虧。
其次就是醫療險,雖然醫療險沒有重疾險價格貴,但它同樣是我們去必須得,醫療險可以補充重疾險報銷不了的部分,如免賠額,重疾險一般有1萬的免賠額,也就是說,如果你看病治療費用在1萬以內,保險公司是不賠的,而這個時候醫療險卻可以賠,因為它沒有免賠額。
總而言之,這兩個種險我個人建議購買,它可以實際有效的減少我們的財產損失!
-
5 # 九寨大王
人生就是在走一條充滿風險的路,就算你瞪大了眼睛,提足了精神,仔細的推敲,你也算不透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其實,人生更像是閉著眼睛在躺一條看不見底的河,風險無處不在呀,因為你面臨的很多事情自己都會覺得它並不保險。
所以,買保險才是真智慧,不僅是社保,還要考慮商業保險,因為風險來臨的時候、出了事兒的時候、得了病兒了的時候,能幫到你的人真的不多。
社保醫保真的不夠,因為,沒有人敢底氣十足的說自己一生不會得病,更沒有人敢底氣十足的說:自己一生不會遇到那些不可控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外來的不好事情發生。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可怕的風險,光靠謹慎、小心更是很難做到保險。
所以商業保險中的醫療險和重疾險是必須要買的,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對,最好考慮再買個意外險。
-
6 # 彭明賢平安資深部經理
重疾險和醫療險都屬於健康險,重疾險屬疾病保險,即以合同約定的疾病發生為給付條件,屬於給付性質的保險,其給付以合同約定的保額或保額的相應比例給付,與被保險人花了多少錢無關,只與發生疾病是否屬於保險疾病範圍的病種有關。而醫療險是以實際發生醫療行為而產生的經濟損失為賠償條件,屬於補償性質保險。其補償的金額以不超過客戶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為限,並且不能超過其所購買的保額。
因兩種險種不同性質,其對被保險人經濟保障的意義及功用就有了很大不同。醫療保險透過補償客戶的醫療支出,保障了家庭財產(現金)的損失,讓原本己擁有的財富不減少。而重疾險給付保險金則可以用來保障生病期間以及今後康復療期間被保險人及須依賴他而生活的家人的日常開支,按揭貸款,子女教育,父母贍養,個人的營養費用,護理費用,社交開支,自費用藥自費治療部份的開支等,主要保障其本人及家庭生病期間的生活品質或基本開支,使基生活水平不下降。
綜上所述,醫療保險解決的是個人生病花錢有人“報”的問題,而重疾保險解決的是生大病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保障問題。因此兩種保險都應該配置。
回覆列表
現在基本都有社保覆蓋,而有的人也買了醫療保險,這時還有必要買重疾險嗎?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匯全保險平臺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很多次,答案是有必要的,首先重疾險和醫療保險是有區別的,單單賠付方式,重疾險以給付型,而醫療保險則是報銷型,先看看這兩種型別各是什麼意思吧。
補償型保險:是指保險金的賠付是以被保人治療行為的發生為前提,以治療費用的支出為依據而進行報銷的,賠付的金額不能超過實際花費金額。其本質是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
給付型保險:是指保險金的賠付與被保人是否接受治療、治療花費多少等無關,只要出現保險合同約定的事故,即按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賠付保險金。
舉個栗子:
比如我買了50萬的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只要過了疾病觀察期,我被檢查出來患有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則不管我有無接受治療,或者那怕治療只花了不到10萬,保險公司都必須一次性賠付我50萬。所以行業流行一句話,重疾險買的就是保額,買多少賠多少,不買不賠。
1、用作康復護理費用
眾所周知,重大疾病的支出大頭除了高昂的直接治療費用,還有包括治療之後的康復和護理費用。不管是社保還是一般的商業醫療險,均只能報銷直接的治療費用,而對於漫長的康復和護理期間所產生的費用則是報銷不了的。重大疾病保險賠付的給付性特點正好是彌補了社保和醫療險的不足,極大地解決了康復和護理成本,可以讓病人得到充分護理和安心靜養。這正是重大疾病險產生的初衷。
2、彌補收入損失
罹患了重大疾病,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肯定無法正常工作,之前的收入勢必因此減少甚至中斷。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人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一邊要面對治療支出和養病的壓力,一邊要擔心家庭的生計。如果重大疾病險額度合適,在支付養病的成本後,剩餘的就可以做為患病期間收入損失的一個補償。
3、增強安全感
很多人認為這個作用比較虛,其實真正經歷過大病的人,感受最深。用老話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透過對給付型保險和補償型保險的瞭解,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醫療險(包括社保和商業醫療險)還是重疾險,在我們的人生保險規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醫療險解決的是直接的治療費用,重疾險解決的是出院後的康復和護理成本,以及彌補收入的損失。
如果僅有醫療險,得了重疾,即便治癒了,因為經濟拮据,而得不到很好的護理和靜養,復發的機率很多。同事考慮養家,不得不提前負擔一些工作,進而加劇身體的惡變。如果只有重疾險,得了重疾,重疾險險的賠償金只能用作醫療費,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跟只有醫療險沒有區別,但是重疾險的成本要遠遠高過相同額度的醫療險。所以,我們在配置健康險時,最好同時搭配醫療險和重疾險。只有兩者完美結合,才能為使用者的健康風險提供周全的保障!
世界上並沒有面面俱到的保險,一個保險只能保障一方面的風險,因此保險組合才是最全面的安全保障,匯全保保險網推薦有了社保的基礎上再加上醫療險,重疾險和意外險的保險組合,這樣才能全面保險人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