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老師聊科學

    什麼是光?

    我們都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或者光是由“光子”構成的。但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

    波粒二象性

    我們先回到17世紀。

    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1642-1727)認為光是一束“微粒”或粒子。一個同樣聰明的荷蘭科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卻堅信光是一種波。

    自那時候起,關於光的本質,科學家們進行了幾百年爭論。

    在某些方面,用粒子和用波都能解釋光的一些表現,比如光的反射,你既可以認為光是一束勻質硬性小球,碰到物體表面被彈回,又可以認為光是波,它從物體表面反射回來,就像海浪從海堤上“反射”回來一樣。

    但還存在一些現象,讓我們只能把光當成波,比如光的干涉和衍射條紋的出現。又有一些,讓我們只能把波當成粒子,比如光電效應。

    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與其說是物理學,不如說是哲學和心理學的問題。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基於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對世界的理解。有時,在我們看來,光的行為像波;有時候光看起來像是一股粒子流。我們有兩個思維上的分門別類,光並不完全適合它們中的任何一個。但事實上,光的本來面目,與我們的思維模式並不完全相符。

    在300年後,終於“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由愛因斯坦和德布羅意等科學家定論。

    光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能量守恆,能量是不能憑空出現的,它必須來自某個地方。宇宙中有固定數量的能量,沒有任何過程產生或破壞能量——它只是把一些現有的能量轉化成一種或多種其他形式。它適用於光和其他任何東西。

    那麼光從何而來呢?

    原子是構成萬物的微小粒子。如圖,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中心的原子核(紅色),由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構成。電子(藍色)以殼層的形式圍繞原子核排列(或稱為軌道或能級)。電子的能量越大,它離原子核越遠。

    當原子處在穩定的“基態”,電子在它們正常的位置。

    當它們吸收能量時,一個或多個電子被踢出原子核,進入更高的能級。我們說原子現在是“被激發的”。

    然而,一個被激發的原子是不穩定的,它會迅速地試圖回到它穩定的基態。電子從高能態衰變為低能態,多餘的能量就會以光子的形式輻射出去。

    還有其他的機制也會產生光。如果帶電粒子加速(或減速),就會發射出光子。如果一個粒子與它的反粒子碰撞,兩者都可以湮滅,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光是電磁輻射的一種形式。光是人類肉眼可見的唯一能量形式。

  • 2 # 真理再現人間

    〔從醫學角度論證盤古開天闢地的原理〕

    道家例來把人體說成是一個小宇宙,此說有無道理?首先用醫學來論證。我們身體由細胞組成了骨頭、血、五臟六腑等等。基因組成了細胞,大家皆知,可再往下由什麼組成的,知道的多是專業科技者了。

    基因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電子組成的…小粒子組成大粒子。

    那天上星球都是小粒子,那身體內的小粒子何嘗不是星球啊!電子圍繞原子核轉運,不也是一個個太陽系嗎!那電子這個星球上可有一個人類社會啊?

    顯微鏡還看不到,可科學看不到不等於神學看不到,釋迦牟尼曾講一粒沙一個芥子裡就有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微觀天體中還有許多人類社會,完全與當今物理學相通的。

    人體是有生命的吧,人體內部是個廣闊的宇宙,那我們看見的巨大宇宙可不可能是一個大生命體呢?

    人體受傷或代洩老化的細胞,得重新細胞分裂,氣血機制運動組合各種養份,形成新細胞傷口恢復。這個過程如果站在電子微觀星球上生命角度看,就是宇宙重組運動,與今天天文觀察宇宙黑洞或天體重組不類似嗎!

    物理學知道粒子都有衰敗期,神學講宇宙有成住壞滅的過程,也就是宇宙這些星球粒子都有老化解體那天,包括我們銀河系。舊細胞不行了,就得重組新細胞,這不就是開天闢地嗎!盤古開天地就是這麼回事,有何迷信的!這不就是醫學與天文學、宇宙重組學嗎!

    宇宙既然是個大生命體,那他與物種怎麼來的?按傳統物理學講,老子透過修煉看到宇宙微觀暗物質中有種無形但卻大智慧的東西,老子也不知其名強字曰道,佛家把這東西叫法。由這無形的大智慧物質聚合組成宇宙各種粒子與各種生命,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古老物理學。

    宇宙是多時空的,每層空間都有生命。傳統講天人合一,順天敬天,誰反天不道德就是病毒壞細胞,會被宇宙機體代洩到可怕的地方去,所以善良做好人就是長壽的保障。

    人體與萬物在同時同地其他平行宇宙中都有不同粒子組成的存在方式。手錶錶針能執行,背後齒輪決定,人體同理。其他空間還有微觀粒子組成的機體運作,才能保證我們表面肉身的正常。進化論只在三維空間談生命與宇宙的起源,真的是坐井觀天。

  • 3 # 啤酒哥資料show

    光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光源所以發出光,是因為束縛於光源原子裡的電子的運動。光既是一種高頻的電磁波,又是一種由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因此光同時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或者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動理論幾乎在所有光學和電磁學的現象中得到了驗證,這是19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成果。但到19世紀末期,有一些實驗現象要不是無法解釋,就是違反當時理論,其中一個爭議即為光電效應。

    實驗資料的結果指出,放出的電子能量與光線的頻率成正比,而非強度。更特別的是,當光線小於某一個最小頻率後,無論再加大強度,都不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現象似乎是違反了波理論。

    許多年來,物理學家們嘗試尋找答案都無功而返,直到1905年愛因斯坦讓粒子理論重回歷史舞臺。由於太多的實驗現象為波動理論佐證,使得愛因斯坦的想法,在當時的物理學界受到了巨大質疑。

    然而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最終得到了認同,並開啟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學兩扇大門。

  • 4 # 騰飛視角

    自從有了抖音,每天過著帝王般的生活,

    有人獻歌獻舞、表演才藝、

    朕還要挨個兒評閱點評蓋紅章,甚是勞累啊。

  • 5 # 科學認識論

    光的本質人類研究了2000年才有了權威的解釋。

    這個問題放在1900年之前,甚至連科學家都無法窺探其本質。

    你可以說光是能量,也可以說光是光量子,也可以說光是電磁波,這都是正確的。

    我不用說的那麼麻煩,我想大家都知道原子結構吧。

    原子核被外圍一層電子包圍著。這些電子以電子雲的形式分佈在原子核外圍。

    說電子是電子雲並不是說電子是雲狀的,而是人類無法同時確定電子的位置和速度資訊。所以電子的軌道只能以機率來描述。這種機率概述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子雲。

    電子在原子核外也是按照能級排列的。一般情況下電子可以釋放能量,從激發態躍遷到基態。

    而釋放的能量就是光量子,這個就是光。

    不過只有光子的波長在380nm~780nm之間的時候,才能被人的肉眼看見。如果波長不在這個範圍,那麼我們就無法看見。無法看見的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磁波。

    可見光就是波長在特定範圍內的電磁波而已。

    而且光子是微觀粒子,任何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由於自然界存在不確定性原理。我們無法同時確定電子的位置和速度,也無法同時確定光子和所有微觀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也可以視為動量)。

    如果我們把光子的位置測得越準,那麼光子就更傾向於粒子態,如果把動量測的越準,那麼光子更傾向於波動態。反正光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其內秉屬性。

    這就是光,它是能量吸收和釋放得基本單位。

  • 6 # 偷學使我驕傲

    光是 電子能級躍遷導致的輻射 輻射 ,一種能量的傳播方式,屬於超距傳播,而且傳播出去的輻射無法返回場源,具體自己百度。(輻射)

    當原子由激發態變為基態,就會產生電磁波(光)

    下面為擴充套件內容,擇情觀看

    電子存在能級能層之分

    能層KLMNOPQ,能級spdf...

    spdf分別有1,3,5,7個軌道 一個軌道可以容納2個電子 其中能量ns<(n-2)f<(n-1)d<np<(n+1)s ......依次迴圈

    這是最低能量態,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那麼需要激發它的電子,即為雜化,軌道疊加,形成化學鍵。

    例如C (6個電子)的

    基態原子1S2 ,2S2,2p2

    若要和2個H2反應 形成4個sigama鍵(ps,ss疊加)形成甲烷

    則需要2個電子從2s激發到(吸收能量,這就是活化能)2p 然後就成了 激發態原子1s2,2p4

    氫氣先斷化學鍵(sigama鍵)

    即為

    4氫 1s1

    4個1s1與1個1s2 2p4軌道疊加 形成正四面體結構

    其中自然界最多隻能存在正20面體,具體為什麼自己百度 (正多面體),當然了,正多面體也就那麼幾種少的可憐

  • 7 # 科學船塢

    光是什麼?

    光從太陽那裡發出來,起初的人們對於光沒有深刻的認識,甚至都不曾注意它,直到我們的大科學家牛頓出世,牛頓認為光就是一束束粒子,由一些非常小的看不見的粒子構成,可是還有一些科學家持有與牛頓相反的看法,比如惠更斯、虎克認為光是一種波。

    那麼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呢,科學家為此爭論了幾個世紀,直到20世紀初此事才有定論,波粒二象性說明了光既是一種波也是一種粒子。

    在解釋光的折射實驗時,一些科學家分別用粒子理論與波理論對光的折射實驗作解釋,到後來經過試驗的驗證,波理論的解釋獲勝。

    在之後的光的干涉實驗中,還是波理論佔據了上風,光的粒子理論一直處在下風,而愛因斯坦對於光電效應的解釋又說明了光是一種粒子,後來人們開始認為光具有兩種性質,即波動性與粒子性,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任何物質與光一樣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是電磁波,電磁波就是光,光的頻率不同使其對應著不同的電磁波波段,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不同的電磁波波段。

    光子是光的粒子解釋,光波是光的波動性解釋,光的傳播方式就是電磁波的傳播方式,在真空、大氣層或是其它地方都可以正常的傳播。

  • 8 # 彭曉韜

      首先,光是變化電磁場。

      其次,光源就是可以產生變化電磁場的客觀實體;

      再者,光子是不存在的,至少不存在攜帶與頻率成正比的能量和動量的光子;否則,就會破壞能量守恆定律:兩個頻率、振幅和運動方向相同但相位相關180度的光子相遇會相互抵消而消失!

      第四,光波是電場和磁場從光源向各個方向傳遞的過程。但這只是在真空中的情形。如果遇到介質,則介質將成為新的次級光源,併產生與入射光有一定關聯性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和轉換/熱輻射光。

      關於光的本質和相關特性,可參閱本人的以下文章:

      

  • 9 # 宇宙v空間

    首先感謝邀請。我們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如果沒有當初的大爆炸,今天的你我將不復存在。光是已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其速度約為每秒鐘30萬千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的速度。然後你再想想你的家的所在地,就明白了這種速度。

    光具有著波粒兩象性,光的靜態質量為0,因此它以動態的波而運動。所謂光源,值得是光所出現以及生產光的地方,例如恆星的核聚變。實際上核聚變後,光還需要在恆星內部走上一段時間,才能出恆星傳播到宇宙中。而光源代表的則是產生光以及光出現的源頭所在。

    所謂光子,那就是光的粒子態,光的粒子被稱為光量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在1905年由愛因斯坦提出,1926年由美國物理化學家吉爾伯特·路易斯正式命名。光子是電磁輻射的載體,而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並具有能量、動量、質量。

    所謂光波則是光的波動形態,這種形態是光處於運動時期才會出現的,當光運動時,它就會以光波的形式傳播,時速約為每秒鐘約30萬千米。太Sunny也是如此,它具有著熱量和能量,在傳播的途中,它在不斷的消耗著能量,這也是為啥到達地球溫度為15攝氏度,到達冥王星溫度卻為零下100多攝氏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萊曼尼遇刺,伊拉克為什麼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