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翔的蝸牛41
-
2 # 鄧眼看世界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是不是徒有虛名?八十萬禁軍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八十萬,而只有不到十萬人?作為保護東京的禁軍,皇朝的最後一張王牌,他們的作戰能力到底怎樣?作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的武功是不是被誇大了?
禁軍也是皇帝身邊的親軍,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是為了保護皇上,保護京城安全,是所有作戰軍隊中最重要也是戰鬥力最強的武裝力量。
但是到了北宋後期,由於內外交困、各種問題頻出,加上朝政由童貫高俅等人把持,所以八十萬禁軍實際上遠沒有八十萬之眾。
作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的職務也不高,很多人都誤解了一個事情,認為禁軍教頭的職務就比一般正規軍的教頭要高一級,甚至高几級,這是不對的。說白了,林沖只是一個教頭,他當時的官職頂多就是副團,更多是相對於今天的正營職軍官。
所以,當他面對殿帥府太尉高俅的時候,在職務上林沖的差距就不是一點點了,而是有相當大的差距,以高俅的權力,要想弄掉林沖,簡直是再輕鬆不過的事情了,根本用不著大動干戈。
那麼為何陸虞侯當時對林沖說,高太尉非常欣賞林沖呢?這點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林沖在業務教學的能力上是非常突出的。
從林沖在水滸中的武功展現來看,他也不愧是一等一高手,放眼整個梁山,他斬殺有名有姓的對手最多,斬殺率最高,甚至遠超盧俊義和關勝。而從一對一單挑上來說,他一生從未敗績,勝率在梁山居首,雖然也有和祝彪打平的奇怪事情發生,但是總體上可以看出,林沖的武功還是非常厲害的。
即便就是林沖的學生,只是在林沖手下學了三個月武功的操刀鬼曹正,在面對一流高手青面獸楊志的時候,照樣可以頂住對方二十個回合的進攻,由此可見,名師出高徒這句話不是亂說的。
那麼未上梁山之前,作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到底是怎麼訓練部隊,怎麼進行日常工作的呢?為了還原當時的場景,在新版水滸傳中,他們特意設定了一組林沖帶領禁軍進行訓練的鏡頭。
在林沖的組織下,士兵們一個個怕在泥水坑裡匍匐穿越前進,而且在他們的頭頂上,還掛上了漁網之類的東西,林沖甚至身先士卒,那泥水飛濺、叫聲震天的場面,讓人感覺似乎到了現在的某個特種兵訓練場。
唯獨不同的是,穿著不一樣,上面的漁網應該換成鐵絲網。
很顯然,這組鏡頭是他們為了強化林沖的能力而進行杜撰的,這裡面有幾個問題。一是林沖是槍棒教頭,怎麼練起了匍匐前進,而且還是在水中匍匐。第二是,當時作戰主要是靠冷兵器,又不是為了躲子彈,這種爬來爬去有什麼用?
所以,可以斷定的是,這組鏡頭是一個特種兵退役的人導演的。
綜上所述,林沖沒有兵權,調不動軍隊,他怎麼反?
-
3 # 掙脫枷鎖的囚徒
這個問題有點好笑了。
林沖所謂八十萬禁軍教頭不過是小說中的一個虛名,實際上不過是禁軍中的一個武術教練,相當於今天軍隊裡面的低階的技術職稱人員。
大概齊,只是會一些武術套路,連戰場都沒上過。
試問,擱今天,北京衛戍區某處某科的一位連軍銜都沒有的技術職稱人員在北京衛戍區,乃至對整個5大戰區的軍隊有多影響力?
不要說什麼林沖帶著八十萬禁軍直接造反,禁軍中知道有林沖這號人物的都沒有幾個。
宋朝的兵制分為禁軍、廂軍和鄉兵。
禁軍是負責保衛皇帝,拱衛京城,以及征戰和衛戍的預備部隊,是軍隊中的精英;廂軍是鎮守各州的地方部隊;而鄉兵相當於民兵。
禁軍的首腦機關是殿前司和侍衛司。
其中,禁軍精英中的精英是皇帝的最親近扈從,名號是諸班直。
比如,日前熱播的《清平樂》中的張茂則是從小伺候宋仁宗的內侍近臣,在內就可以調動皇帝近侍的左右班;在外公幹時就屢次動用皇城司的禁軍。
而皇城司是統領僅次於皇帝扈從的禁衛軍的衙門之一,包括御前忠佐軍頭司、皇城司、和騏驥院。
再其次的是非直接護衛皇帝,主要是衛戍京城的禁軍;再其次是“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總預備隊。
當然,禁軍也並不是全部駐守在京城,也有駐守外地的,通常是臨時性執行征伐軍務。禁軍即使外出也不同於廂軍,不需要自己在駐紮地屯軍種地,均需仍有中央直接撥付,相對於屯軍被稱為“糧軍”(吃皇糧)。
也就是說,掌握禁軍最多的衙門是殿前司,主要長官是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前者也被稱為“殿帥”。
況且,宋朝為了防止軍隊“私化”,避免由兵變帶來的改朝換代,施行掌兵權和用兵權的分置,樞密院具有調兵權,手裡卻不直接掌握軍隊;而掌握軍隊的各級將領卻沒有調兵權。
因此,不要說林沖僅僅是一個連軍銜都沒有的低階的技術人員,即使是“殿帥”,他也不可能帶著八十萬禁軍造反。
-
4 # 45度角仰望天空1314
笑死我了,像林沖這種教頭,禁軍中得有幾千個人吧,每個人都可以領著80萬禁軍去衝鋒嗎?不要被80萬給護住。宋小寶有一個小品中他還管著幾千人的供水呢,有雞毛用啊。
-
5 # 幻影沐風
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林沖造反,也會在宋朝皇帝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滅,林沖只是一個教頭而已。
禁軍是封建時代直轄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又稱為禁衛、親衛、近衛、御林軍等不同稱呼。宋代為了防止武將造反,因此準備了大量禁軍。北宋禁軍分為馬軍、步軍、弓軍三科,分別設定教頭;之上又設定總教頭。而林沖只是區區一個教頭,說白了就是一個武術教官。他有何德何能帶了八十萬禁軍造反?
再說說林沖這個人,他出身於槍棒教師家庭,父親也是一個教師,魯智深曾向其父請教武藝,因此一見到林沖就要與他結拜。
在野豬林被魯智深救下之後,仍然不忘自己的小康生活,依舊選擇了去充當配軍。他到滄州後,根本不考慮高俅是否還會陷害於他,只是擔心“未知久後如何”,甚至還自認是“罪囚”。
當李小二向他報信的時候,他一眼識破了陸虞候的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馬上“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遍尋陸謙,“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剛燃燒起來的復仇怒火又冷了下去。面對敵人迫害步步進逼、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候,他卻仍然抱著幻想,一廂情願地盡往好處想,沒有反抗的意圖。在他心裡,殺人復仇的念頭又退後了一步,苟安妥協的想法又佔了上風。
陸謙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裡聽到了陸謙等人得意忘形的對話:“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直到這時,他才忍無可忍,毅然決然地殺死仇人,投奔梁山,終於走上反抗的道路。
因此,以林沖的性格,只想過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即便生活坎坎坷坷,他也會忍氣吞聲,即便面對死亡,他不會立馬反抗。所以,莫說林沖只是區區一個禁軍教頭,就是他是禁軍統領,也不會造反。
回覆列表
林沖只是一個槍棒教頭。職務相當於現在的排長。
一個小小的槍棒教頭想調動八十萬禁軍造反。只能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