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山一偏翁
-
2 # 淡墨淺白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將排名可以根據戰績決定,謀士排名卻不能單單根據勝負來決定,其輔佐的主帥也很關鍵,再好的計謀,主帥不採納也是沒用。根據三國演義,個人覺得三國有如下十大謀士
賈詡:一生只為自己活,不論凡人死與活“毒士”賈詡兩次獻計張繡打敗曹操,曹操座下謀士無人能破。謀士最難的就是參與主公繼承人的問題,賈詡以袁紹兩個兒子的例子暗助曹丕,最終能高壽七十七。
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鬼才郭嘉,神機妙算算死小霸王孫策,以“十勝十敗”論助曹操穩定軍心,戰勝袁紹贏得官渡之戰。
諸葛亮:未出隆中而三分天下,死諸葛猶能嚇走活司馬臥龍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為蜀國鞠躬盡瘁,一步三計,文治武功科技音樂書法堪稱三國全才。
司馬懿:裝病裝出一統江山冢虎司馬懿,老謀深算裝病任慫,奸雄曹操都被他騙了。
陸遜:書生大都督,出將入相陸遜為將可以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為相可以輔佐孫權安定江東,三國書生陸遜最強。
荀攸:穎川名士,妙計百出荀彧主要貢獻是後勤保障,而不是出謀劃策。因此他不算謀士,而他的侄子荀攸有曹操“謀主”之稱。水淹下邳活捉呂布,聲東擊西斬顏良誅文丑,獻計火燒烏巢糧草。曾有奇策十二計。
龐統:人醜心傲,才高命薄鳳雛龐統,人醜孫權不肯用,人醜劉備低估他。不得已喝酒買醉,才引得張飛前來。一日之內完成百日工作,才得重用。只可惜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功業未成,身死落鳳坡。
徐庶:才華才露尖尖角,卻被曹操搶奪走徐庶劉備開始最重要的謀士,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只可惜才能為來的及施展就因為老母親不得不跟隨曹操,最終不出一計。
沮授:三國最悲情的謀士沮授為袁紹出謀無數。比如勸袁紹:顏良不可單獨領兵,不聽。迎天子以令諸侯,不聽。官渡之戰主張持久戰,不聽。無數奇謀,卻不能被袁紹所用,最後忠而不降為袁紹盡忠,三國最悲情的謀士非他莫屬。
李儒:達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敗則無聲無息不只所蹤李儒,董卓的女婿和謀士,士兵白天進城晚上出城的計策正是李儒的奇謀。正是李儒的輔佐董卓才能在達到人生巔峰,董卓敗後,李儒不只所蹤!
-
3 # 鳳凰西遊
這個問題太難了,斗膽來排一下。請大家口下留情,希望一起探討。
1、司馬懿
司馬懿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是人生的大贏家。
他早期韜光養晦,不顯山漏水,瞞過了曹操犀利的眼光,對他沒有絲毫戒備。一直覺得曹操與司馬的暗戰是最精彩的,兩個超級厚黑大師過招啊!
他勸曹操取漢中後直接滅劉備。他勸曹操不要讓胡修、傅方鎮守邊疆。
他在關羽北伐時勸曹操不要遷都,又勸曹仁不要放棄襄陽,在關羽敗亡後勸曹操不要遷徙邊疆百姓。他先斬後奏剋日擒孟達。
他料到諸葛亮會出祁山,又料到諸葛亮會早死,並最終耗死諸葛亮。
他計滅曹爽,為子孫營造了基業的基石。他升官若干次,死後追諡宣皇帝。
人稱諸葛亮大智若仙、司馬懿大智若怯,果非浪得虛名!但是諸葛亮星隕五丈原,天下自然落入最後的智者司馬懿手中。
2、賈詡
謀鬼賈詡,深沉有智,福壽雙全,關於他和郭嘉孰優孰劣,至今爭論不休。
他遇叛兵假裝段熲外孫,躲過殺身之禍。他在董卓死後勸涼州兵殺入長安挾天子,此舉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他兩次拜辭李傕的封官以保身,多次化解涼州軍內部爭鬥;他後來又設計為獻帝削弱李傕勢力。他及時投奔張繡可以既保全家室又榮耀己身。他看透了劉表是個廢物。
賈文和料敵制勝:先勸張繡不要追曹操,張繡不聽,敗;又料到曹操無備勸張繡追之,勝,對手是曹操這樣的頂尖高手,真是令人讚歎。
他料到曹操能戰勝袁紹,勸張繡歸曹操。他為曹操設計大敗袁紹。他勸曹操不要忙著進攻江東,應該先養力,眼光高明之極,而曹操不聽,果有赤壁之敗。
他進獻離間計,離間韓遂、馬超。
他以袁紹、劉表父子故事勸誡曹操,立長子曹丕為儲君。他料到三國鼎立之後是持久戰的到來,更多的是國力的比拼,勸曹丕不要輕易征伐。
他明哲保身,不結高門;升官至三公,封侯。
賈詡處在這樣的混亂世界中,不是消極避世,而是見用於世,卻能明哲保身,守道正命。相比於郭嘉的早夭、諸葛的死而後已,賈詡算是人生的大贏家了。
3、郭嘉
鬼才郭嘉,號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被傳為佳話。
他眼光犀利,看出袁紹是個廢物,為曹操提出和袁紹相比的“十勝十敗”論。
他堅定了曹操滅呂布的決心,認為應該一鼓作氣滅之。他勸曹操不要殺劉備以歸天下之士,又勸曹操不要放劉備以免貽害一方。他精準的料到征討劉備時袁紹不會襲擊後方。
他神一般的預測到孫策會在官渡之戰前死於小人之手!當時所有人都看好“小霸王”孫策,惟有郭嘉不把他放在眼裡,稱其“必死於匹夫之手”,真是神人也。
他勸曹操扔下輜重,輕兵奔襲蹋頓。
郭嘉這種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能力,非其他人可比。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諸葛亮赤壁戰敗後,痛苦郭嘉。
4、諸葛亮
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號“臥龍”先生。
他的“隆中對”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知名度高,意義重大,立就一國國策,令無數後輩神往慨嘆!
他為劉琦設計避禍江夏。他智激孫權,舌戰群儒,結納同盟,意義重大。他與周瑜合力卻曹。他與趙雲、張飛分兵入蜀,取成都。他勸劉備進帝位。他在劉備死後統領軍政大權。
他聲譽無匹,死後哀榮極盛!他還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
但是他未能阻止劉備的夷陵之戰,連年北伐拉空了國庫,是蜀漢一直喘不過氣來,不算明智之舉。鑑於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給他往前排一排。
5、魯肅
江東最傑出的戰略家,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計策,被孫權立為國策。
他看出袁術難成氣候,搬家投靠周瑜。他早年就認為江東可以立國,設計脫身至江東。
他為孫權定“榻上對”,敲定立國江東與劉表、曹操鼎足,而後竟據長江以成南北對峙的國策,意義重大。他勸孫權趁劉表新亡取荊州,並親自前往江夏打探。
他到南郡後根據具體形勢臨時決定與劉備結盟,帶諸葛亮回江東,此舉的確果斷瀟灑,大膽高明之極,短時間內作出的決定足以深遠影響三國曆史的決斷,盡顯魯子敬魄力。
他力排眾議力挺孫權抗曹。他助周瑜籌劃方略,擊退曹操。他與關羽單刀相會,和平解決荊州爭端。
魯子敬是一代大戰略家,實在無愧江東第一智者稱號,在全天下也是超一流人才。
6、荀彧
被曹操目之為“孤之子房”,是曹營重量級的主要謀主。
他料到潁川會多戰亂,搬家冀州。他料到袁紹成不了大事,去袁投曹。他料到董卓會“以亂終”。他在張邈叛亂時保全三城。
他勸曹操暫時不要進攻呂布,先收熟麥。他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戰略。他推薦荀攸、鍾繇、郭嘉等大才輔佐曹操。
他為曹操提出與袁紹比較的“四勝”。他勸曹操派鍾繇安撫關西馬超、韓遂。他在官渡之戰前,指出袁家諸將缺點;戰時留守許昌,堅定曹操信念。他勸曹操出輕兵出其不意下荊州,乃降劉琮窮迫劉備。
但是他阻止曹操稱魏王,最終憂鬱而死或者說是自殺。
7、荀攸
年少就鋒芒畢露,就顯示出過人才華。
他十三歲辨出殺人犯。他謀劃刺殺董卓,謀洩,飲食自若而脫身。他勸曹操緩兵以滅張繡,不可急攻。他料到進攻呂布時張繡、劉表不會偷襲後方。他勸曹操急攻呂布,不令其喘息。他設計斬顏良。他勸曹操以輜重誘敵,破斬文丑。
他勸曹操劫袁紹糧草。他勸曹操聽從許攸之計。他勸曹洪收留張郃。他勸曹操先南後北,先滅二袁再滅劉表,大戰略。
他前後為曹操畫奇策十二,但是沒有被鍾繇記載下來。
他升官多次,封侯。
8、龐統
號稱“鳳雛”,與諸葛亮齊名。
他勸劉備取益州。他勸劉備在涪城會上殺劉璋取蜀,未被採納。他為劉備設上中下三計,劉備取其中計而斬高沛、楊懷。
他激怒劉備而巧言化解,表現高超語言技巧。他聲名高遠,為魯肅、諸葛亮所重。他一路襲取關隘,“所過皆克”。他升官兩次次,封侯。他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
但他最後“落鳳坡”死非其所,讓人扼腕嘆息。
9、沮授
沮君忠烈無雙,智計百出,文武全才,當屬袁紹手下第一謀士。
他身為從事之時為袁紹定下總戰略,升為監軍、奮威將軍。他勸諫袁紹不要將四州分封數子,並預言“必為禍始”。他勸袁紹暫時不要進攻曹操,勸袁紹不要任用顏良為主將。
他出發去官渡前,沮授料到此戰必敗從而分發家財安排後事。他渡河前勸袁紹主力屯紮延津,分兵駐紮官渡,以保全實力分兵照應。他勸袁紹跟曹操打持久戰,烏巢之戰前勸袁紹派兵斷曹操糧草。
袁紹戰敗後,他最終被曹操俘獲,寧死不降,曹操將其殺害,感嘆不已。
10、程昱
程昱久隨曹操,也屬曹營的佼佼者。
他早年設計破黃巾保全家鄉東阿縣。他一開始就看好曹操,劉岱數徵不至,曹操一召便來,眼光高明獨到。他在曹操兵微將寡之時建議不要投奔袁紹,又是一項力挺曹家大業的建議。他料到公孫瓚會輸給袁紹,勸劉岱不要助公孫瓚。
他在張邈叛亂時程昱主持大局,獨完三城,曹操感激道:“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 他勸曹操殺劉備,未被採納;後又勸曹操不要放走劉備。他料到袁紹不會進攻自己鎮守的城池,謝絕曹操的援兵。
他料到孫權不會殺劉備反會資助之。他勸曹丕在留守後方之時違制不誅降者。他自知性格過於剛戾,功成身退以全其身,可謂既知人又自知!
-
4 # 小豬呵呵呵
如果按照功績來說小豬給這幾人排名如下:第一:諸葛亮,未出茅廬二定三分天下,協助劉備安邦定國建立蜀漢王朝。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連東吳共拒曹魏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發明的木牛流馬及八陣圖至今無人能解,前後出師表更為後人傳頌!第二:司馬懿,魏國重臣。曹操之時臥薪嚐膽,被重用後開始顯露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諸葛亮屢犯中原雖有敗有勝均將蜀國一次次進犯成功瓦解,魏國政權才得以存在。而在此過程中,他也逐漸將曹魏政權一點點抓在手裡。為司馬氏建立晉朝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郭嘉,善於主客觀分析問題。其“十勝十敗”論為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起了關鍵性作用。他多次獻計為曹操取得一次次軍事勝利立下戰功,為曹操奪取後漢政權奠定了基礎。可惜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第四:賈詡,曾兩次獻計張秀大敗曹操。獻計李傕攻下長安城,後投奔曹操。獻計離間馬騰韓遂使西涼聯盟瓦解。其雖屢獻奇謀但難得重用。
第五:荀彧,人言:有王佐之才。其政治謀略頗深。為曹操統一中原立下不朽功勳。其餘一眾謀士不一而論!
小豬拙見不勝慚愧
-
5 # 全城通
是怎麼對三國時期的謀將進行排名?
郭嘉、諸葛亮、司馬懿、荀彧、賈詡等人。
就你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心中的排名吧。
Top1 司馬懿
毋庸置疑《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絕對是被低估的。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西晉的大一統。三國多少位英雄豪傑,都勵志結束戰亂紛爭,但唯一做到的只有司馬家族,不管後人怎麼貶低,史實面前司馬懿絕對是三國第一謀士。
Top2 賈詡
賈詡同樣是被《三國演義》低估的人物。賈詡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家、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Top3 諸葛亮
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話的人物,有些人喜歡拿《三國志》來貶低諸葛亮,但是我覺得諸葛亮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麼差勁。隆中對的“三分天下”,讓劉備從普通草根變成一方諸侯,而且用幾萬兵力阻擋了司馬懿的統一大計。如若不是關羽的自傲失荊州,如若不是劉備張飛的義氣用事,我想蜀國不會那麼快的滅亡!雖然諸葛亮排不到三國第一,但是本人覺得第三位還是妥妥的。
Top4 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Top5 郭嘉
不多說了,郭嘉排到這注定要被噴死,網上郭嘉吹太多。英年早逝的郭嘉,本人覺得最多放到這裡,許多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甚至有些人說郭嘉如果活著在三國就是無敵的存在。。。如果有那麼多如果,曹衝是不是還能上天?
-
6 # 聽濤軒書法
論謀將賈詡當數第一。下面分別說說。千年不倒翁:賈詡;人生大贏家:司馬懿;後世之楷模:諸葛亮;命不該絕:郭嘉、荀彧。
千年不倒翁賈詡若問三國時期誰的智慧最高,非賈詡莫屬!他的本事就是不論在誰手下總能得到重用,並且總能為自己找到好的歸宿。
最初賈詡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後,他在李傕、郭汜手下。他成功說服此二人進攻長安。使李傕等有機會挾持漢獻帝。後來他又投靠張繡,成功的幫助張繡擊敗過曹操。在曹操與袁紹對歭時勸說張繡投降曹操,這個決定在事後證明非常明智。在曹丕與曹植爭奪儲位時他將寶壓在了曹丕這邊,後來曹丕任命他做太尉,此時他到了人生頂峰。
可以說賈詡的每一次選擇在事後來看都是最佳的。“算無遺策”就不是虛名。
人生大贏家司馬懿毫無疑問,司馬懿是三國裡面的大贏家。誰能料到最後會是司馬家統一天下?我想司馬懿自己剛開始也不會這麼想。
年齡優勢加長壽是司馬懿的資本。按司馬懿的年齡來講,他在三國裡面應該是介於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的,當三國第一代們慢慢老去以後,司馬懿便開始大顯身手了。司馬懿更厲害的是能將處於第二代的曹丕甚至第三代的曹叡都給熬死了。
我們不否認司馬懿的能力,但他最大的優勢還是年齡加長壽。他前期韜光養晦,後期抓住機會滅了曹爽,所以說他的韌勁兒那種伸曲能力和把握機會能力絕對是三國裡面的第一人。
後世楷模諸葛亮說起諸葛亮,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敬佩,先不說他的謀略,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寫的出神入化,但那畢竟是小說。《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說他不會用兵。其實我覺得《三國演義》寫的太誇張,但陳壽《三國志》的評價又過於苛刻。劉備死後,諸葛亮是以一己之力來帶領蜀漢政權運作的。諸葛亮其實也知道伐魏不一定成功,但他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以後歷朝士人的楷模。
命不該絕郭嘉、荀彧郭嘉、荀彧都是曹操前期的重要謀事。基本上曹操外出作戰帶郭嘉,荀彧留在後方看家提供戰備物資。可以說荀彧、郭嘉是曹操早期最為倚重的兩個人,一個經常帶在身邊,一個安放在大本營總理後方。
對於曹操來說,郭嘉是謀士,荀彧是總管全域性的規劃師。當初曹操與袁紹對峙時準備撤退,他最先向在老家的荀彧徵求意見,由此可以看出荀彧與郭嘉在曹操心中的位置。
遺憾的是郭嘉英年早逝,荀彧後期也對曹操稱魏公持保留意見,最後被逼自殺。
-
7 # 葉青漁
這題帶偏了多少人啊這是?還是題主不明白“謀將”一詞的含義?謀將,是指具有謀略的將領。
三國裡謀將有一大堆,然而描述中的郭嘉、荀彧、賈詡、司馬懿、諸葛亮等五個人裡,以謀將的定義來說的話,郭嘉、賈詡、荀彧三人則排除,因為他們是謀士,謀臣。是士不是將。若按歷史中荀彧曾替曹操鎮守後方來看,荀彧也可以算是將,但他的主要職責是統領後方軍需,而坐鎮許昌及鄴城的統軍主將也不是荀彧,所以,荀彧也不是將,屬於戰略家。
什麼是將得搞清楚了。將是帶兵打仗的,而郭嘉、賈詡、荀彧則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這也不是抬槓,因為題目說的是“謀將”,不可否認他們謀略出眾,但依題目而言,則只有諸葛亮、司馬懿,這就主要說的是他們兩人的事了。
而題目中又說了個“等”字,那這範圍就太廣了。以帶有謀略的性質來說,出名的還有程昱,程昱以將的身份坐鎮過濮陽,任中郎將,當然他主要被歸為了謀臣。
以謀將的定義而且還很出名的人來說,周瑜、陸遜、陸抗、羊祜、杜預、鄧艾、鍾會、呂蒙、司馬師、曹真等人。
為什麼這一堆人裡沒有蜀國的人,以謀將的所定義而言,除了諸葛亮,還真沒有。嚴格意義上說,法正、龐統也是屬於謀士,而李嚴如同荀彧主要也是負責後方。東吳的魯肅雖是大都督,但他實際上是戰略家。
至於姜維,則屬於將中有謀的行列。而這將中謀的人就比較多了,但出名的也就相對少一點,如黃忠、關羽、張頜、張遼、徐晃、曹仁、甘寧、郭淮、郝昭、高順、鞠義、賀齊、王平、皇甫嵩、朱雋、張任、李典等這些人。
可能沒有說張飛、趙雲、馬超等人有人會噴,畢竟張飛有長版坡的誘敵之計,趙雲也率軍取過桂陽,隨諸葛亮北伐獨自完整領軍而回,馬超更是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趙雲的事蹟比較少,不深談。若真下定心思去理解將中有謀,許多人更多是悍將與猛將,與謀將相對較遠,與將中謀也比較相不符。
那麼題目問的是“謀將”,也提了五個人,就只剩下諸葛亮與司馬懿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諸葛與司馬幾乎半斤八兩,若按統軍能力來看,司馬懿要稍強,司馬不僅能忍,還陰。打仗看得不就是看誰活到最後取得最終勝利嗎?單以軍事而言,司馬懿強。至於其它什麼就不爭論了。
至於曹操、劉備、孫權、孫策等人,人家是主君,不是士,也不是將。
這麼謬論一番,是不是會被噴呢?畢竟大家都對三國時期人物熟悉得很了嘛,各有所愛。至少本人就是都喜歡這些人物的哈。
關鍵其實就是對“謀將”及“將中謀”如何理解了。
-
8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三國名謀如雲,如果非要進行排名,筆者從魏蜀吳三國各選2位超人,客觀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NO6.呂蒙。呂蒙是孫權最為寵愛的謀士。他並不是"吳下阿蒙",他被重用後,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立下奇功。魯肅去世後,他成為守陸口的主帥。後他計智取荊州,擒殺蜀漢名將關羽,襲取荊州,名震天下。但後來42歲的他因病去世,誠為可惜。
NO5.郭嘉。郭嘉被稱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原為袁紹部下,後被曹操招為麾下後,視為自己的"奇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才能,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38歲的他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誠為可悲。
NO4.龐統。龐統號鳳雛,和諸葛亮齊名,其師水鏡先生稱他倆是"伏龍鳳雛得一能安天下"。赤壁之戰時,在東吳懷才不遇的龐統轉投劉備,受劉備重用,被拜為軍師中郎將。後隨劉備一同入川,進圍雒縣時,36歲的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誠為可嘆。
NO3.周瑜。周瑜多才多藝, 不但有姿貌,而且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很小的對時候便追隨孫策交好,為平定江東立下奇功。孫策遇刺身亡後,孫權繼任後,重用周瑜,拜為大都督,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赤壁之戰中,他用火攻計大敗曹軍,為"三分天下”奠定基礎。天忌英才,隨後,年僅36歲的周瑜病逝於巴丘,誠為可哀。
NO2.司馬懿。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出山後,因支援曹操稱帝,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後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隨後成為曹丕和明帝的"託孤大臣"。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並最終累死諸葛亮。後他發動平陵之變,朝中大權盡落司馬氏之手,73歲的司馬懿病死後,他的兒子稱帝,誠為可敬。
NO1.諸葛亮。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最初隱居臥龍崗,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為大敗曹軍立下汗馬功勞。後又奪佔荊州,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劉備稱帝后,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劉禪繼位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後六次北伐中原,都無功而返。終因積勞成疾,54歲的他病逝於五丈原,誠為可贊。
-
9 # 一斗書生說歷史
曹操的荀彧,劉備的諸葛亮、孫權的張昭,應該是三國謀士第一方陣。
上述三人已經超出了一般謀士的工作範疇,都是本方勢力的大管家。對於本方勢力的戰略決策、正規化建設、人事選拔,都有重要的話語權(張昭前期是)。
曹操出征,荀彧看家。劉備出征,諸葛亮先守荊州,後守成都。在東吳,孫權自己都對張昭說,上朝是拜我,下朝就都拜你,可見張昭影響力之大。
-
10 # 史劇有話說
題目中的謀士,解為謀事之士。所以必須是為具體某件事出謀劃策,並取得改變歷史走向的重要結果。
第一當為郭嘉,根除袁氏遺患,徹底穩固曹操勢力的冀、並、幽三州的統治。
第二應是周瑜,戲蔣幹反間除蔡張,打黃蓋苦肉勝赤壁。將曹操阻隔在長江以北,為東吳三分之一奠定了基礎。
第三要選呂蒙,白衣渡江破雲長,自此荊州便姓吳。
當然,賈詡勸張繡,程昱詔徐庶,陸遜火燒連營,關羽水淹七軍,都一定程度改變勢力走向,就不一一列舉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諸葛亮、荀彧、張昭、魯肅、田豐、法正等稱為謀勢之士比較好,偏重於戰略方向的規劃。
個人見解,願與諸君共論史話。
-
11 # 圖文繪歷史
三國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在謀士方面,有智勇雙全的程昱、奇謀百出的賈詡、心存漢室的荀彧、少年鬼才的郭嘉、奇策善謀的司馬懿、妙計橫正的法正、才華橫溢的龐統、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老臣張昭、深謀遠慮的魯肅、風流倜儻的周瑜、膽略兼人的陸遜。
圖為太行山黃牛嶺,司馬懿藏兵洞,留有石槽、官龕等遺址。
只以謀略,每個人都有閃光點,無法定論,如果結合取得成就、事件影響力、謀事謀自己,再算不上點運氣的話,大概的排名即可以出來,諸葛亮肯定第一位,文韜武略,後世敬仰;第二位司馬懿,大智大勇,成就最高;第三位程昱,這裡解釋一下,此人上馬能掌軍、下馬能謀事,曹營中第一個做到都督,幾次替曹操力挽狂瀾,沒此人曹操早就灰飛煙滅幾次,曹丕登位關鍵人物,活到80能善終。
正史上的周瑜,稱為奇才,孫權贊其有王佐之資,文武兼備,位列唐武廟和宋武廟。
第四位周瑜,天縱之才,東吳鼎立的核心人物;第五位賈詡,幾次易主能獨善其身,以少勝多的官渡、潼關之戰均此人出謀劃策,統兵之賢將,著多部兵書,能善終;第六位荀彧,替曹操滅袁紹、除劉表,統一北方首位功臣,可惜心繫漢室;第七位龐統,三國時期智商最高,才華太橫溢導致情商太低,長得又醜不受待見;第八位陸遜,奪荊州、敗劉備、御曹魏,20多年在東吳出將入相,輔佐太子的曠世儒將;第九位郭嘉,平定呂布、解決劉備、平定北方都有此人身影,但死得太早;第十位張昭,個人覺得此人文學成就更高,他被稱為東吳仲父。
圖為龐統墓,此人智力超群,奈何長相也超群。
此外,還有出身名門的一代奇士法正;促成孫劉聯盟,和諸葛亮成摯友的魯肅;來無影去無蹤的潁川名仕徐庶;輔助袁紹虎據四州的田豐;招招打要害的,可惜投了董卓的李儒等等,都留下了設謀獻計的成功案例,在此不多論述。
-
12 # 僤鉺釘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種東西需要從很多方面出發去考慮,比如國力、財力、兵力、政治、對手。很多都不在一平行線上,根本比不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排名,自己開心就好。
-
1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代便出現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良臣虎將,而其中運籌帷幄的謀士們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來看一下三國最牛的五大謀士,諸葛亮僅排第二,第一究竟會是誰呢?竟然把曹操玩弄於股掌。
NO5:“愚人”魯肅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位愚蠢笨拙的人,彷彿他比誰都弱智。然而,事實上卻完全相反,魯肅是位有大智慧的人。他是孫權的手下最開始的時候也是為自己的主攻謀劃了一篇美好的景象,那就是跟曹操兩人平分天下,他的“天下論”比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提出的更早更具有時效性。後來當曹操挾官渡之戰勝利的淫威,率大軍南下時,魯肅第一個站出來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建議。
後來,在魯肅的周旋下,孫劉聯盟達成,最終使用火攻計打敗了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曹軍,從而開啟了三國鼎立的嶄新局面。總之,魯肅是三國中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高人。
NO4:“鳳雛”龐統
“臥龍鳳雛”不是徒有虛名的,“鳳雛”龐統的才能也是完全能夠跟孔明齊名。龐統生於公元179年,荊州襄陽人士,因為才華受到了當時襄陽名士水鏡先生的肯定,所以龐統在年少之時便久負盛名。
後來龐統投奔孫權麾下後卻一直懷才不遇,赤壁之戰後,龐統轉投雄主劉備。從此龐統開始綻放出自己的色彩,其中最出名的也就是治理縣城了。後來受劉備寵信後,龐統制定了進軍蜀中的上中下三大妙計,令人驚羨。
然而,龐統的性格和麵貌限制了他才能的發揮,他過於急功近利,結果滿腹經綸和不世才華還沒有完全施展開來,就在鳳凰坡上殉節,誠為可惜可嘆也。
NO3:“王佐”郭嘉
郭嘉堪稱三國第一人才,曹操早期的謀略基本都來自於郭嘉,曹操平呂布,戰袁紹,滅烏桓,定遼東都有郭嘉鼎力相助。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能以弱勝強打敗強大的袁紹,郭嘉積極獻言獻策,研判形勢,提振信心,可謂功不可沒。後來,曹操赤壁大戰失敗後,曾嘆息若有郭嘉在,就不會有今日之敗了。由此可見在曹操眼中,郭嘉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
三國流行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也就是說郭嘉如果沒有英年早逝,那麼諸葛亮根本就不用出山了。然而,郭嘉正是因為英年早逝,滿腹才能還沒有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排名自然也就要往後靠了。
NO2:“妖人”諸葛亮。
諸葛亮因為演義的渲染,成了智慧的化身,成為神話的代表,更是被稱之為“妖人”。當然,客觀來說,諸葛亮的才智還是超群的,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後,幫助劉備白手起家,在赤壁之戰推動孫劉聯盟,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百萬大軍。後乘勝揮師西進,佔領蜀川,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說,劉備能從一窮二白到稱帝建業,諸葛亮勞不可沒。
再加上後來對諸葛亮的美化,他可以稱之為全才人物,無論五行八卦、天文地理、軍事謀略、治國理政都高深莫測。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晚年鞠躬盡瘁,六出祁山伐魏卻毫無建樹,最終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夙願,雖然其中有各種因素,但諸葛亮的“短板”也體現出來,可見他並不是妖人,而是一個才人。
NO1:“老謀子”司馬懿
司馬懿不但智謀高,而且能隱忍,他在曹操看出他有“狼顧之相”後還能存活下來,並且深得曹操的子孫器重這一點來看,他的情商和智商都高人一等。除此之外,司馬懿還有一大特長:謙虛。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赤裸裸的5個字:“真乃神人也”。而這5個字也把司馬懿的謙虛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懿前半生雖然為曹魏效力,但卻深藏不露。而到了後期,他找準機會,果斷出擊,成功篡奪了曹魏的江山。
司馬懿能把奸雄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無論其才智還是功績都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人。
-
14 # 飛隼集英社
直接答題,我個人心中的三國謀士的排名是:
諸葛亮 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
司馬懿 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
郭嘉 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
荀彧 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
龐統 “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
徐庶 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
陸遜 火燒大敗劉備於虎亭,又用計大敗曹休,官至丞相。
陳宮 先是為呂布所用,呂布白玉草草又不肯為曹操所用,後被殺,可稱得上雄才。
回覆列表
第一名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是這樣的:“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完了是這樣的:“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這是國力和積累是蜀漢十倍的魏國,而蜀漢打了這幾年仗是這樣的: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以一州之力博萬乘之國,十幾年間讓魏國湊四萬平叛部隊都難。如果諸葛亮不擅軍事,那曹魏諸將可謂豚鼠。
而諸葛亮治國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說。在戰略上給予魏國巨大的壓力和消耗的同時,保持國內物資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
對諸葛亮的評價,文治當不在蕭何管仲之下,武功尤有勝之。
第二名,司馬懿。演義中就諸葛亮能和他過招他曾和劉曄一起勸曹操奪取益州,可惜曹操沒聽,三國最大的贏家,不過因為他老是敗在諸葛亮手中也就僅僅排在第二,個人實力不必多說,即便賈詡這種人精都沒看出來司馬懿的野心這麼大。不過不管是在演義還是正史當中司馬懿論軍事能力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第三名,賈詡。易中天說他可能是三國中最聰明的人,畢竟易中天作為百家講壇上把三國講得這麼出名的一個大師,確實還是有點東西的,賈詡本人確實也很聰明,他幫助李榷郭汜奪取了長安,又幫張繡打跑曹操,又幫曹操打跑了馬超,作為謀士的他審時度勢,為人低調處事圓滑,計謀很毒,我們現在說賈詡都叫毒士,他曾對曹操獻計讓他送一些生病的牛羊去鮮卑,數年之間必定重創鮮卑,曹操沒敢用。這賈詡是真的狠。
第四名,荀彧。王輔之才,荀攸主外荀彧主內不過演義當中荀彧更為亮眼,基本上曹操前期能稱霸中原有和袁紹一戰的資本都要歸功於荀彧,奉天子到許,官渡之戰勸曹操決戰等等等等,不過必須要說的是荀彧的人品,當他作為曹操的謀士時為曹操出謀劃策守住後方,可以這樣如果沒有荀彧,曹操是絕對不能稱霸中原的,曹操絕對不能夠統一河北甚至可能呂布造反時他就將結束自己的霸業。可惜荀彧選擇的是做一個漢臣,秉忠貞之志,受謙退之節,曹操進位魏公之時他書寫了自己完美的一生他出言反對,曹操也唯一一次沒有聽文若的勸告做了魏公並且處死了他,以前讀三國演義我讀到荀彧死並沒有什麼感觸,有一次讀到荀彧自盡時我竟然哭了,和我讀出師表一樣多讀幾次讀懂了就能明白含義了。我其實挺希望荀彧做一個像程昱,賈詡,華歆這一類人,相信荀彧治理的地方也一定會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可惜他畢生志向卻是興復漢室,曹操到最後沒有稱帝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是否對他的子房有愧疚。
第五名,荀攸。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荀攸的地位僅次於荀彧,也是貢獻最大的之一。他在輔佐曹操過程中,共奉獻重大計謀12次,每次都能使曹軍絕處逢生或出奇制勝,成為曹操行必求計的重要謀士。曹操唯一一次沒聽荀攸的一次建議就是東征張秀,死了一個兒子,一個保鏢,自己差點死,從此以後曹操對荀攸基本上言聽計從。就三國志荀攸傳而言,荀攸是絕對的狠人,絕對能進前三的存在,不過由於這次排列演義,所以作為謀主的荀攸只能屈居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