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定州三哥
-
2 # 人生如詩14
我認為當然是北宋時期的宋仁宗趙禎了,1022年—1063年在位。在位期間范仲淹和富弼主持新政實施改革,雖然沒有成功,但開啟了新的改革方針。
在他當政期間除了范仲淹、富弼外歐陽修、三蘇也嶄露頭角。他這個仁字是所有諡號為仁的皇帝中最好的。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宋朝皇帝,誰最厲害啊?那當然是趙匡胤了!這一點恐怕無法在兩宋後來的歷任皇帝中,找到第二人出來!
趙匡胤的文治武功,深謀遠慮倶佳。只是天不假之以年,使其壯年辭世!令其的長遠計劃破滅!
而趙光義繼位後,先是狂妄的主動伐遼,失敗後即龜縮不動了;宋仁宗以所謂″仁慈”而聞名,未見內政外交上有多大建樹;宋神宗想變法圖強,卻又虎頭蛇尾;宋徽宗是個書畫天子,政治庸主;至於南宋時代的君主,做為偏安之主,自保尚難,何談開拓?
是故可知,整個兩宋三百年,只有一個開國之主趙匡胤算是個有作為、有擔當、有韜略、有遠見、有能力的真漢子,真君主。其它的就都是一些“吃吃喝喝混日子,跳跳舞舞度光陰。吹吹拍拍享偏安,哼哼哈哈擺架子″的平庸之輩嘍!(個人看法而己,歡迎交流不同見解!)
-
4 # 70後大叔講歷史
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有兩位:
一、宋太祖趙匡胤
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後周的禪讓建立了中原大一統的漢家王朝,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宋太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二、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文弱溫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
5 # 老龔166916589
你覺得宋朝最利害的皇帝是誰?
。。當然是宋太祖趙匡贏。他雖在位時間不長,為大宋建立了一套正確的治國方略和政治制度。他的逝世是在燭光斧影之中,已成千古懸案。誰也說不清楚。他如果能繼續活下去,大宋必然能統一天下。自從宋太宗之後,宋朝天下一代不如一代,傳到微宗帝不但無力統一天下。反而作了金國的浮虜,到宋高宗只乘偏安一偶。
-
6 # 趙永志67
兩宋皇帝之中,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文治武治,當屬第一。宋仁宗寬厚仁慈,修文偃武,天下安定,幾國相安。神宗銳意改革,勵精圖治,征伐西夏,變法圖強,但改革艱難,未獲成功。哲宗戍邊拓邊,頗有建樹,但不久病世。宋孝宋力主北伐,建功立業,中興宋室,但事與願違,宋軍無功而返。
-
7 # 最後的騎兵90
宋朝前前後後十幾位皇帝,多數乏善可陳,即便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半明半昏,後來的宋仁宗、真宗、孝宗也都是渾渾噩噩,並非什麼明君英主。
作為王朝開國皇帝,自然有過人之處,但趙匡胤採取的措施,也使宋朝在面對外敵,只會屈辱苟和,最厲害的莫過於宋微宗宋欽宗兩位皇帝。
宋微宗沒有繼位前一向喜歡花鳥詩畫,偏偏讓這種人當皇帝,不亡國才怪,登基後,這些優點不僅沒變,還要變本加厲,著名的方臘起義就是例子。
不顧勸阻,與金人訂立海上之盟,宋朝天兵天將與遼國殘兵作戰中,讓金華人更是刮目相看,不愧是天軍啊,滅遼後,金兵隨即南下,宋微宗禪讓皇位給欽宗。
這對父子倆,不想著如何抵抗,放著忠臣良將不用,任用旁門左道,兵臨城下還在試圖花錢買和平,甚至拿女人抵金銀只為滿足金人胃口。
靖康之變被俘虜北上,作為皇帝收到特別關照,任憑金兵羞辱,倆人真夠忍辱負重,不肯以身殉國,連個女人都不如,在金國苟活十幾年,悽悽慘慘。
整個宋朝,除了太年幼的,就數宋微宗宋欽宗最厲害,只要自己能活著,別的什麼都不是問題,妻女被辱,百姓被屠殺又算得了什麼!
宋微宗宋欽宗遭遇看著可憐,其實都是自作自受,歷代亡國之君獨一份。
回覆列表
宋太宗
宋太宗(du939年——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zhi),在位22年。享年58歲。趙弘殷第三子,是北dao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後一度改稱趙光義。宋太宗很有作為,勤於政務,關心民生;不過由於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但是總的來說,他統治時期宋朝比較強盛。死後諡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宋仁宗
宋仁宗(1022-1063),即趙禎(1010-1063),北宋第四代皇帝,宋真宗之子。乾興元年(1022年)即位。初因年幼,由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開始親政。在位期間,宋夏曾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有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砦之戰,宋均戰敗,被迫納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在遼國的逼迫下,增加歲幣與遼國。境內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軍費開支浩大,官僚政治漸趨腐敗,各地農民、士兵及少數民族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於是,他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進行改革。但在官僚貴族的反對下,終止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他在位四十二年,廟號仁宗。
宋神宗
宋神宗(1048年-1085年)名趙頊,又名仲針,諡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