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
2 # 知人所不知
在歷代太監中,童貫堪稱屢創“歷史之最”的人。他以太尉領樞密院事,掌全國軍權,是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他前後統兵二十年,是史上掌軍權最久的太監;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遼國,是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外國的太監;他因功被封為廣陽郡王,是史上第一個被冊封王爵的太監。而如果把“罵名”算上,童貫恐怕還是生前死後承受罵名最多的太監。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童貫都是眾矢之的。然而,仔細翻檢史料,斟酌、比較、對照之餘,會發現史實中,童貫既不夠“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之能,也沒有逼死皇子扶蘇、害死丞相李斯的趙高之惡,他的為人做事與蔡京頗為相似,是一個“頗具幹才的弄臣”,有一點才能,有一點奸詐,以投機討好為能事。
《宋史·童貫傳》中至少能尋找到童貫為趙宋王朝戎馬一生的兩大功勞:對外,童貫取得過與西夏以及吐蕃諸部作戰的勝利,收復大面積失地,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積石軍、洮州等地,這是北宋對外戰爭中僅有的幾次勝仗之一,消解了西北的軍事壓力;對內,他曾以宣撫制置使身份,領軍十五萬進軍浙江,一舉鎮壓了方臘的農民起義,生擒方臘,大勝而歸。
總的來說,童貫為宋徽宗輔政過程中,有功有過。他之所以臭名昭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太監弄權。在帝制時代,太監弄權,與後宮干政一樣,屬於牝雞司晨、不安其分的行為,幹了不屬於他乾的事,為人所不齒;二是臨陣脫逃。宣和七年(1125年),金大舉南侵,童貫作為駐紮太原的大軍統帥,卻不思抵抗,逃回京城,致使金兵長驅直入;三是為宋徽宗的罪責“埋單”。 宋徽宗在位那些年,對內殘酷盤剝,對外大動干戈,自己又奢糜享受,導致民怨沸騰,內外交攻,最終國破家亡。
亡國的罪魁禍首,當然是宋徽宗這位自號為“道君皇帝”的無道昏君。然而,在以儒家文化為背景、以綱常倫理為核心的帝制時代,卻沒有追責皇帝的行為習慣和理論基礎,但國家糟蹋到這般模樣,又總得有人為之“埋單”,於是,千夫所指而又確實曾經助紂為虐的太監童貫,便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遭受了千年的唾棄。
-
3 # 曉磊愛文史
宋徽宗與童貫這對主僕,雖不能把北宋滅亡的全部責任都歸罪於此二人,但造成這一毀滅性惡果的主要人物這二人還是當之無愧的。
童貫,字道夫是一名宦官,可他絕非一般的宦官,是宋徽宗一手提拔起來的,手握軍權長達二十年的,曾擔任過最高軍事長官的宦官。歷朝歷代如果宦官得勢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此朝也是如此,童貫這個人,善於諂媚,巴結討好領導那是很有一手的,在一個就是此人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絕非如同韓信,霍去病等人,能決勝千里之外的大才,而只是有一些小的見識,可他才小,野心可不小,又好大喜功,這也是導致他日後兵敗如山倒的主要原因。宋徽宗雖不算什麼好皇帝,但是在藝術方面,還是頗有些造詣的,他喜歡字畫,奇石,於是童貫就自主請纓,說,杭州之地有不少絕佳的藝術品,願意為陛下去搜羅一番,這馬屁拍到位了,自然就深得皇帝歡喜,在當時其好友,其實就是政治盟友,中樞奸臣蔡京的推薦下被認命為西邊將王厚的監軍,當時在西北戰場上宋軍正與青唐會戰,青唐是位於青海地區吐蕃的一個政權,在這次會戰中童貫於王厚一舉殲滅青唐獲得大捷,也正是因此次的勝利使得童貫居功自傲,自以為是,把自己當成了百戰必勝的能人,在隨後討伐遼國的戰役中,沒有充分的預估好,敵我之間的實力與當時的實際情況,使得宋軍前後兩次大戰都以失敗而告終,也正是這兩次的大敗使得北宋國力大減,可以說是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隨後金國趁此機會戰敗遼國,又兵峰直指北宋,造成了北宋君臣集體大逃亡的團結畫面。之後宋欽宗即為,把童貫在貶官的路上斬殺。要說為什麼最後沒有把主要責任歸罪於,宋徽宗那太過簡單啦,皇帝在中國古代傳統觀念裡,那是不會犯錯誤的人。
-
4 # 陳參
北宋徽宗時期深得宋徽宗所寵幸的六個奸臣分別是:王鯆,蔡京,李彥,梁師成,朱勔,童貫。這就是史書著名的六賊!六賊之說首出於太學生陳東於金軍圍攻東京前給欽宗的上書裡: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鯆童貫結怨於遼金,創開邊患,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這六個人互相勾結,媚上欺君,橫掠貪賄,專權妄為,敗壞朝綱!可以說百死不足以贖其罪!陳東上表所說大致符合事實,六賊之中唯有童貫稍有出入,也可以說童貫是六賊之中唯一的好人!當然是相比較而言,貪贓枉法禍害平民的事童貫也幹不少,但是在一些大事上他還是沒有助紂為虐,下面讓我們大略回顧下童貫的經歷。童貫開封人(1054年~1126年)性媚巧,初為宮中供奉官,童貫是個太監,而且是個內務部長,專門負責供奉皇帝需要的官,最初發跡史上也有記載,徽宗剛掌大權時,就下令宮中到各地搜尋自己喜愛的文物字畫等,而童貫就此和貶到杭州的蔡京勾結上了,把蔡京的字畫帶回宮中進獻給徽宗,同時幫蔡京說好話,徽宗才把蔡京調回來京師升為宰相!之後六賊為了專權,大肆搜刮民財,為讓徽宗高興,修宮殿,造艮嶽,收奇石,集生辰綱,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當然六賊也從中大撈一把!公元1103年,鑑於吐蕃河湟一帶叛亂不止,宋朝廷決定派人帶兵出征討伐叛亂,但此時大宋已幾無可用之將,無奈之下只好把貶官外放的名將王厚調回來帶兵出征,王厚是神宗時期著名戰將王韶的兒子,在王安石當宰相時,王韶領軍橫掃河湟西夏,把大宋西面的各個敵人打得不敢露頭!王韶功勞再大也沒逃過大宋重文輕武的怪圈,最後不但沒有得到封賞還被貶官外地鬱鬱而終。這次實在是無將可用才再次啟用王韶的兒子王厚領軍,將門虎子王厚也是屢立戰功,趙宋官家提防武將的心理使然,在派王厚出征前又給他加派了個監軍~童貫!1103年6月王厚童貫領軍出發,大軍剛到邊境童貫做的兩件事被載入史冊,第一是這時皇帝派人送來了一道御旨,這個只有童貫有權看,看過以後再對大家宣佈皇帝的意思,但是童貫看完御旨之後大家問他皇帝說了啥,童貫笑笑把御旨塞進了靴裡,說皇上沒說什麼,讓我們繼續前進殺敵!其實御旨是徽宗相信了流言讓大軍轉頭回去!但這個時候這樣調頭回去軍心士氣必然低落,若是吐蕃軍隊趁勢追擊,損兵折將是必然的!童貫夠大膽!不但隱瞞了御旨還帶兵繼續前進,無論勝利或失敗這都是重罪!但為了數萬軍人和大宋,童貫就這樣幹了,這才是值得肯定之處!第二個就是對陣敵軍陣前,童貫向王厚請戰,第一個帶兵攻擊!雖然沒有取勝但為沒敗。就憑這份勇氣膽量都是其他朝代的太監或監軍所無法相比的!在這次西征中王厚童貫齊心協力平定了吐蕃河湟之亂,之後童貫就得以掌控了大宋的西北軍隊!而且童貫這個人雖然不是好人,但是比較愛護士兵故此還深得軍心擁戴!史載童貫:狀魁梧,偉觀視,頜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身為太監,長鬍子,高大魁梧,而且是個肌肉猛男!公元1120年方臘在青溪率眾起義,宋徽宗再次派童貫帶兵平亂,並給了童貫一個自主釋出文告的權利,在這次南征方臘的戰鬥中,未來的名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階吳麟兄弟都參加了,只是此時他們都還是底層官兵!童貫很快平定了起義抓住了方臘!哦,方臘是韓世忠在山洞裡抓住的,但此時韓世忠只是個勇猛的小兵,故此功勞被他的上級辛興宗搶走了!《水滸傳》裡說的宋江平亂武松擒方臘是故事,不是歷史!童貫帶著方臘回到京城,徽宗大喜斬了方臘以示天下,之後仍命王鯆蔡京繼續疇備花石綱,
童貫反對:東南人家的飯鍋還沒支穩,就又想幹此事了嗎?
面對童貫的反問,徽宗忍了!童貫勞苦功高他不能不給面子!可是奸相王鯆勃然大怒!彈劾童貫在江南平亂髮布了皇帝的罪己詔!於是童貫再次無功帶兵出征北方,防守大遼!在這之後發生的宋遼,宋金戰役中。童貫的指揮是錯誤的,當然也不能就此把責任全推在童貫身上,與徽宗趙佶的指揮也有關,這裡再次說下劉光世,其實在宋遼之戰中,劉光世的避而不戰比童貫應負的責任還要大!在攻取幽州之戰中,宋軍是十萬人,遼軍守城只有一萬人,郭藥師帶領三千人殺入城中和遼軍巷戰,之前約定,只要郭藥師在城內戰鬥打響,劉光世就帶兵從外攻擊,結果遼軍拼死抵抗,把城門關上幾乎全殲了郭藥師的三千人,劉光世也沒露臉,而且遼軍又劫了宋軍的糧草,虛張聲勢故佈疑陣說有大批遼軍正在趕來圍攻宋軍,最後劉延慶劉光世父子被嚇壞了,連夜奔逃!遼軍趁勢追殺才有了後來的大敗!至於在之後的宋金戰役中,無論是戰略還是軍隊的戰鬥力方面,都是無法制止的失敗,也是大宋朝廷的腐敗所致,童貫在這方面應該負有責任!所以後來金軍南下圍攻東京,徽宗禪位給欽宗之後南逃,欽宗任用李綱進行東京保衛戰!為了平息民憤,欽宗才下令處置六賊!童貫才先是被貶再被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說他為徽宗趙佶背鍋也不為過,因為畢竟在六賊之中,童貫還算得上是個“好人”吧!
-
5 # 史說新域
在北宋歷史上,有個臭名昭著的小團體,他們就是主要活躍在宋徽宗年間的六大佞臣,分別是蔡京、童貫、梁師成、朱勔、王黼、李彥,這六人被稱之為“六賊”。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六人之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比其他五賊相比,此人無論在官修正史上還是民間野史當中,歷朝歷代所遭受的口誅筆伐都是最為突出的。他就是童貫。
《宋史》中直言不諱地評價童貫“性巧媚”,對其不擇手段為宋徽宗蒐羅天下文玩奇珍、供其揮霍享樂的事實大加撻伐。
在宋人的各類野史筆記中,譏刺童貫的段子比比皆是。
兩宋之交比較有正義感的文官武將們也紛紛彈劾童貫,大學生陳東更是用“伏闕上書”的形式來表達當時士人對童貫的強烈不滿,指斥其“結怨遼金”,從而導致邊患不斷、國勢日危。
而廣大人民群眾則是直接咒罵童貫,這從當時下來的民謠中就可以看出來,童貫被老百姓視為禍國殃民的佞臣賊子之首。
那北宋的皇帝對童貫又是什麼態度呢?公元1126年3月,宋欽宗下詔賜了童貫一個“死”字,並在詔書中不厭其煩地羅列了童貫的“十大罪狀”,簡單來說,就是認定他十惡不赦。
總而言之,在北宋六賊中,童貫所“享受”到的罵名無人能及,完全是一邊倒的惡評。
然而,當你深入研究史料之後主會發現,其實童貫之惡並沒有到這麼誇張的地步,如果要給他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頗具才幹的弄臣”。
童貫本身有幾分才能,也著實有幾分狡詐,善於投機取巧、阿諛奉迎也是事實。但我們也應當看到,他在與西夏、吐蕃等部的作戰中,也確實取得了收復不少失地的軍功,還是鎮壓方臘起義的宣撫制置使,是得到過宋徽宗大力褒獎的。
眾所周知,北宋滅亡,宋徽宗作為最高統治者難辭其咎,可是到了最後,一度權傾朝野的童貫卻成為宋徽宗亡國的頭號替罪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太監這個出身就是童貫的原罪。要知道,在封建倫理體系中,太監弄權跟後宮干政一樣,在人們眼中都等同於牝雞司晨,是極度不守本分、逾規越矩的行為,註定了要受到世人的撻伐。
其次,童貫在領軍出征是,也確實留下了一大難以洗刷的汙點,那就是臨陣脫逃。公元1125年,他作為屯兵太原的軍中統帥,卻畏敵如虎,溜回了東京,使金兵得以長驅直入。
再者,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即使是君主亡國的罪魁禍首,但依據當時的綱常倫理,也不可能去追究君主的責任,“埋單”的永遠首先是臣子。
翻閱中國古代歷史就不難發現,幾乎歷朝都不乏敗事誤國的昏君。儘管他們在倚紅偎翠、盡情享樂的執政生涯中,滿足了自己的私慾、踐踏了秀麗河山,導致天下動盪、社稷將傾。
但他們仍以聖明自居,一面聽著佞臣的阿諛奉迎,陶醉於自己的“赫赫武功”、“雄才大略”之中,其喜洋洋、其意悠悠,決不許任何臣子忤其意、逆其情、彰其罪惡;另一方面,又在千方百計地嫁禍於人,尋找可憐的替罪羊,以脫自身在歷史上的罪責,維護自家的賢德形象。
總之,童貫淪為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並不冤,他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該是太監,不該犯了臨陣脫逃的致命錯誤,更不該生錯了時代。
-
6 # 鮦陽百感生
所謂六賊為北宋宋徽宗寵幸的六個奸臣,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李彥、梁師成。
童貫者,宦官也。以宦官之身,成一方節度使。領兵對金,屢敗不報,欺上瞞下;為“靖康之恥”賣伏筆。此謂之賊也。
回覆列表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自古以來,太監輒群使人不知道之種,自漢初即有大太監高指鹿,至於宋徽宗中,此本上禍禍乎北宋之帝左右何可少此物矣,於是,餘則治之,尚真找出一個大奸大惡其太監,則童貫。
一、為皇帝搜尋字畫的人。
宋徽宗是個藝術家,而藝術家皆有藏之好,再加上徽宗而上人,有餘之財力以持其藏志。皇上必不能親往收,親往尋之。童貫即為徽宗遣覓民流者名人字畫之異者。
二、一人得道。
童貫在徽宗時,已四十五矣,此在古已為老矣。可謂無徽,其亦即諸太監中一。在道義上,宋徽宗成了童貫之業。童貫便是何變之權者乎?此未得歸功於徽宗之求書。
三、與蔡京蛇鼠一窩。
童貫去蘇杭間求字畫,值前言之蔡京,欲言磁場吸引力此玩意真也奇乎?二人便,頗有相見恨晚也,吾覺則差結矣。二人終日研究徽之好,其所好而為之有何,求之至則搶帶紿,不得強生亦欲求。即如此,徽宗視,“哎呦,然知我,實難得”。一來二去,竟成了黃金三人組。
四、終成背鍋之人。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侵,童貫為次太原之將,而不思抗,逃歸京師,致虜長驅;三為宋徽宗之罪“埋單”。宋徽宗在位之年,內殘酷剝,外動干戈,又自奢糜食,以致橫流,內外交攻,終亡家破。亡國之罪,當是宋徽宗此自號為“道君皇帝”之道。
金陵少年評曰:亂臣賊子,不過掩飾帝王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