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濱聊九型
-
2 # 思清y
一代大師曾國藩曾經也是一個平凡充滿缺點的人,但是他是如何調整自己,最終讓自己成為一代大師呢? 其實為了改正自己身上的壞毛病,曾國藩用了很多種辦法,總體上看來,所有這些辦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修身。說到修身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應該不斷地反省自己,但是為什麼沒有幾個人能夠成為大師呢?因為難就難在,修身是一件需要毅力堅持下去的事情,意志力薄弱的人是不可能會成功的。曾國藩就是因為強大的自律以及毅力,才讓自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
3 # 文史居士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的文學家和戰略家,現在許多人或者是公司培訓,都會運用曾國藩的為官之道,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故而有人稱為“成功學大師”。既然如此,什麼是成功學呢?在我看來,曾國藩置身官場,可是依舊遊刃有餘,他深諳官場和治軍為政,同時交友處世,也堪稱完美。
一、何為大師?曾國藩1811年——1872年,在古代六十一歲,這也算是長壽了,這到底是為何呢?仔細想一想,這與他修身養性密不可分。既然稱為“成功學大師”,咱們就來看一看,他到底都有何過人之處。正如之前所言,曾國藩除了是晚清重臣之外,還是文學家,他的作品流傳後世,很多人從中學到“實用”的東西。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可謂字字珠璣,句句良言,意思就是做人要有志氣,不能自甘墮落淪為下流;同時有了見識之後,就會知道學無止境,不能驕傲自滿,當有了恆心之後,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三方面缺一不可。我們從這句話之中,不難看出曾國藩的做人與做事,都是嚴格要求自己。欲成大事,必具有志氣、恆心、見識,這是現代的人們迫切需要的東西,也是通往成功大門所不可缺少的。
當然這與現代的宣傳密不可分,或許在你的家鄉,火車站或者汽車站旁邊的書店,書架上邊琳琅滿目,都是擺放關於曾國藩的著作。其中不乏“偽作”,所謂的偽作,就是書籍上面寫有曾國藩的名字,書中的內容也都和他有關,但卻不是出自曾國藩之手。換言之,這屬於現代人杜撰的作品,不過書中的文字,一般引用曾國藩的作品。在我們老家,幾乎每個書店,都會有這種大量的書籍,當曾國藩三個字搶佔我們的“心裡階梯”,他慢慢地自然就成為我們眼中的“成功學大師”。
二、學以致用曾國藩的《家書》,裡邊的內容講到修身、用人、交友、為官之道等等內容。單從這些內容之中,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知識,它在不斷引導我們前行。正所謂人無禮,無以立,曾國藩的每部作品之中,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從這些古文裡,不難發現他接物待人的態度,以及為官的“謀略”。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曾國藩的作品,以及他的個人經歷,像是一面光亮的鏡子,我們站在前面,就會映射出善良與美醜,懶惰與奮進,從容與慌張。可以說曾國藩的“成功學”,悄無聲息地走入我們的生活之中,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成為了“成功學大師”。當然我認為曾國藩的文學作品,都是無可挑剔的,它闡述為官之道的同時,也教會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之上,走的越來越遠。
其實《家書》這部作品,詳細說明了人應該怎樣做,官應該怎樣做,又如何的治家和理財,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本“百科全書”,裡邊道盡了人生奧秘,使得我們逐步走向成功。所謂的奧秘,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失敗中吸取教訓,且不斷努力前行。
結語:曾國藩自幼喜歡讀書,六歲進入私塾,八歲誦讀四書五經,可見他小的時候,就是“文人墨客”。透過不斷的積累,以及官場的成功,使得文思如泉湧,記錄了自己當官和做人的心得。當我們再次品閱《家書》《家訓》《為學之道》的時候,不僅感嘆曾國藩的過人之處。
-
4 # 白不說
你說的成功學大師,應該是那些搞成功學營銷的人給他強加的頭銜。不過仔細想想他的一生也挺符合成功學的模式。出生於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刻苦讀書,中進士,入翰林,創湘軍,滅叛亂。最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位極人臣。多勵志啊!!只是他一輩子的路充滿了坎坷和“失敗”,極其不易的一生。可能由於這些,很少拿他當做成功學的案例。至於為什麼如此成功,就如馬雲所說吧,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具備三點因素:眼光,胸懷,實力。這三點他都具備了
可以讀一下唐浩明寫的《曾國藩》,特別好看!!!
-
5 # 詩碌碌
幾個原因:
1.國人崇古,他是清朝人,更有歷史的沉澱鍍色。
2.不太遙遠,比起堯舜禹更為親近。
3.身居廟堂之高,作為高官,符合中國人對官銜和等級制度的敬仰。
4.以書卷為載體,系統化流傳千古
5.主要是貼合實際,屢試不爽,古人哲學,一點不假。
-
6 # 黃亮1842
打呆仗,扎硬寨
圍而不打,利用自己的優勢,採用最不好看的方式,就像蟒蛇一樣慢慢地絞殺對手
不追求戰場的殺敵快感,而是追求實效
建立自己的支援網路,不是唧唧歪歪吐槽別人
-
7 # 品茶說事侃大山
曾國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是中國的哲學陰陽調和。他認為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富貴、地位、權勢,一切好的東西可以把他比之為放在陽的範疇,那麼一切坎坷、不利、退讓、寬容、厚道別人、自己壓抑,這許多方面歸為陰的範疇,這樣兩個東西要互補、要調和。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以並不出色的資質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國近代文化的開創者、引進西方近代文化的帶頭人、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創始人;後來者推崇他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是什麼使他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呢?
曾國藩作為一個政壇上的大人物,區別於其他政客最為顯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煉,促進仕功的建立。
曾國藩的修身,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首先是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個字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後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退、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
曾國藩的事業成功之道,再一點,就是大功不舉。翻開中國的史冊,常見這樣的一些故事,與人相處共患難易,共成功難,功高震主。尤其是在擁有生殺大權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勞更是很難。還有同事的眼紅嫉妒,從古以來建立大功又得善終的不多。
曾國藩很清晰地洞察到功高震主這樣的局面,他淡化自己頭上的光環。儘可能地縮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標。他將功勞歸之於朝廷,歸之於友軍,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聲稱做得不夠。大量裁撤湘軍,90%的湘軍被裁撤。他恢復鄉試,贏得了世人的稱讚,渡過了表面風光而實際上危機四伏的險惡的政治階段。
-
8 # 妙筆寫春秋
如果要問曾國藩是怎麼成為“成功學大師”,不如問曾國藩為什麼能成功。對於成功是每一個人的追求,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了通向成功的路。對於如何成功?很多人最大的疑惑就為什麼有的人不顯山不露水,突然之間就成功了?為什麼我發憤圖強,卻始終默默無聞?要想解答疑惑,我們就應該觀察曾國藩的所作所為,瞭解清楚他為什麼能成功。
第一,曾國藩善於做能人他一生沉著冷靜,不急功近利,不與官僚同事爭名奪利。在同僚中,曾國藩低調行事,處處小心,與各類同僚相處融洽,懂得守住本心。對於這種不越位,不搶功,只管踏踏實實做工作的人,一般情況下都能得到了同事和上級的一致好評。如果遇到了不好的上司和同事,那另當別論。隨著曾國藩的默默成長,開始在同僚中嶄露頭角,個人實力也越來越強,最後一步步超越他人,走上發展之道。
第三,曾國藩有憂患意識。自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曾國藩有強大的危機意識,其時常提醒自己“富貴常蹈危機”。在圍剿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國藩功勞越來越大,他心裡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更明白“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的殘酷事實。
在看清了封建王朝的遊戲規則,明白了功成隱退才是上策後,曾國藩一攻下天京就立刻裁撤湘軍,自斷臂膀,讓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消減猜疑。曾國藩未雨綢繆,看穿了巨大功勞之後的危險,提前做好防備,能做到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最後實現明哲保身。
第三,曾國藩會把握機會。曾國藩有句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人各一半”。他帶領湘軍圍剿太平天國順利,湘軍聲威達到極致,如果是一般人,則必會趁勢而為,再幹一番大事。可曾國藩卻看到了退路,湘軍擊敗太平天國,正是皇帝猜疑最大的時候,也是決定曾國藩生死的時刻。曾國藩抓住太平天國運動起義事件,完成人生大業,現在圍剿結束,也是其退隱的機會。曾國藩利用天京大勝的機會,積極裁撤湘軍,即維護了現有利益,又保住了自己功名和生命。因此,曾國藩時常告誡家人和下屬,要他們善於抓住機會,善於順勢而為,勢盡則不為。
第四,曾國藩善於分享。曾國藩在常說,一個人要想成功,最忌諱的就是“有難同當,有福獨享”。他提出“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的觀點。善於與別人分享功勞能減少禍源,有利長久保命。
-
9 # 種大樹談榜樣的力量
1.堅持科考,31歲終於榮登金榜,麻雀變鳳凰;
2.進入官場,不忘讀書學習,更不忘反思自己;
3.進入京城,不忘教導鄉村子侄,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4.相信至德要道,“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快樂學習,積極實踐;
5.立德、立言與立功兼而行之;
6.君子謀道不謀食!
7.順天順時,趁勢而起!
回覆列表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始人和統帥。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在京為官14年間,創下漢人在清朝升遷的奇蹟:十年七遷,三十七歲就官至二品。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相當於常務副部長。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的普通農民家庭,家境一般。筆者曾經去過曾國藩的故居白玉堂,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雙峰縣與兩湘(湘鄉、湘潭)兩衡(衡山、衡陽)交界之處靈應峰下的湘鄉荷葉塘鎮。
兩湘兩衡間形成了180度半圓,內向雙峰荷葉。然南嶽七十二峰之少祖九峰與紫雲、白石(今雙峰境內三座最高的山峰),從西北而東南緊緊地與在衡湘間形成的180度半圓對接,合圍而形成一個220平方公里的盆地,猶如一片荷葉。清嘉慶十六年(1811),曾國藩在這裡出生。
若干年後,湖南湘潭青年毛澤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歷史就是這麼巧合!
曾國藩步入仕途後最大的人生拐點發生在他的母親去世那年(咸豐二年 1852年),這一年他42歲。曾國藩原本要到江西做主考官,半路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隨即向朝廷請辭江西的任務,回鄉為母親守制。
與此同時,洪秀全在廣西的金田借拜上帝教的由頭,成功的在短時間拉起一支農民起義軍,瞬間成燎原之勢,所到之處兵鋒犀利,無一不克。
咸豐帝對太平軍深感不安,一方面對滿人的軍隊多少也略知一二,另外曾國藩剛好丁憂在籍,雖然咸豐並不喜歡曾國藩,但總歸是多一個人就多份力量。於是聖旨令其幫同辦理本省團練,望其伊必盡力,不負為任。
至此曾國藩踏上了一條“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荊棘人生路,前後將近十二年,其中的委屈、心酸、艱辛、焦慮、痛苦、失落、恐懼等無一不交替貫穿其中,每每讀這段歷史,掩卷後除了哀嘆曾國藩的艱險困苦外;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支撐著曾國藩走完這段常人難以想象之路的?
直到後來才逐漸認識到歸根結底還是曾國藩自己的正6的性格。
我們從九型人格理論的角度來看,非常奇怪的是,6號在處於逆境中時反而會迸發活力,思維和行動特別腳踏實地,即便獲得成功,也不會飄飄然,而且依然會有很多的遠慮和近憂;同時把“上、正、止”這三件事做到了極致。
曾國藩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大概可以用以下六句話概括:
①、忠誠、誠實,忠於領袖賦予的信念,循規蹈矩,不偏離團體軌跡;
②、感官敏銳,警覺性高,能察覺到潛伏的危機;
④、照顧別人、樂於付出、重視團體價值,與他人互相依賴、平等合作;
⑤、心懷焦慮、不輕易相信別人、常扮演反對者角色,敢於唱反調;
⑥、防禦心強、猶豫不決、自相矛盾,對權威既屈服又帶有反抗。
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的比例,大約是442。父母的遺傳佔40%,童年的家庭教養環境佔40%,成年後尤其是步入社會中的外部環境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