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秋葉凌風25361

    在敦煌有古建築,雕塑,繪畫整合的藝術宮殿,內容豐富多彩,數量眾多,敦煌的洞窟裡,我們既能觀賞到中國傳統的漢式建築“人字披窟頂”和“闕形佛龕”,又能看到外來的印度式建築,這是外來佛教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互相交融創造的一個極具特色的代表窟。 敦煌的建築特色有:

    人字披頂:它的建築形式是仿照中國傳統屋頂樣式建造的。它是莫高窟也是國內儲存最古老的實物木質斗拱,為我們瞭解和研究古代建築提供了翔實資料。

    明窗:東壁門上方的明窗也是一個漢式建築。這個明窗的位置,正好面對窟內中央的佛龕,從明窗射進來的光線也正好照到龕內主尊佛像的臉上和身上,無意中給這尊佛像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使這尊佛像顯得更加慈悲、莊嚴,神聖而偉大。

    平棋:在本洞窟後部的方形窟頂,繪滿了平棋圖案。

    中心塔柱:洞窟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塔柱,它連線窟頂和地面,支撐著來自窟頂的巨大壓力。

    闕形龕:在佛教洞窟中,闕就象徵著佛教的天宮。

  • 2 #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敦煌,位於甘肅省。敦煌文化藝術又稱莫高窟文化藝術,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

    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敦煌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在這裡相遇。 

    敦煌是藝術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紀的壁畫與雕塑,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敦煌又是文獻的寶庫。在這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 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元鼎六年(前111)西漢在敦煌設郡,與酒泉、張掖、武威並稱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築了長城,在西部設立了陽關、玉門關。從此,敦煌成為西域進入河西走廊與中原的門戶和軍事重鎮。

  • 3 # 天其書法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重鎮。敦煌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縮影。如今,敦煌文化走向世界,成為傳播華夏文明的有效途徑。

    敦煌文書改變了近代國際漢學的研究重點

    敦煌文書出土於莫高窟藏經洞,正是這批文書,催生了敦煌學。敦煌文書一經問世,立即引起外國探險家的覬覦和盜竊,文書因此流散各國,現分藏在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美國、丹麥、德國、南韓、澳洲、印度、瑞典等10餘個國家和中國境內(包括臺灣)的數十個圖書館、博物館和私人手中。

    隨著敦煌文書的流散,世界漢學的研究方向為之一變,整理和研究敦煌文書成為一個世紀以來許多國際漢學機構的核心任務。日本、法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印度、南韓等先後成立了專門的敦煌學研究機構。在西方,有機會接觸敦煌文書的漢學家都對其開展研究。正如陳寅恪在《敦煌劫餘錄序》中所言:“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自發現以來20餘年間,東起日本,西迄英法,諸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先後鹹有所貢獻。”

    敦煌文化提升了華夏文明的國際影響力

    一個世紀以來,敦煌文書流散他國是中國學人心中難以消退的“痛”。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廣泛開展和不斷加深,雖然敦煌文書本身迴歸中國的路很長,但縮微膠捲的不斷出版,極大地改善了準確獲取敦煌文書文字資訊的條件,各國學人可以在同等的條件下開展研究。

    在奮力“奪回”敦煌學研究中心的同時,敦煌文化以更加新穎的姿態、更加多樣的形式走向世界。1950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在印度新德里舉辦“臨摹敦煌壁畫”展覽,這是第一次由華人自己向世界展示敦煌壁畫。1980年以來,《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在世界數十個國家演出2000餘場,以更為宏大的場面、更為震撼的感染力向世界人民宣傳了敦煌文化,極大地提高了華夏文明的世界影響力。“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的聲音,這些意味著敦煌文化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

  • 4 # 三羽鳥

    敦煌,西漢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置河西四郡正式得名。“敦煌”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東漢應劭言:“敦,大也;煌,盛也。”唐寧宗元和8年(8813年),李吉甫《元和那縣圖志》曰:“敦,大也,以其開廣西域,故以盛名。”南朝劉昭引《耆舊記》說敦煌:“國當乾位,地列艮墟,水有懸泉之神,山有鳴沙之異,川無蛇虺,澤無兕虎,華戎所交一大都會。”隋代裴矩《西城圖記序》雲:“發自敦煌至於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有典可䅲,歷史上的敦煌,就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橋頭堡,“絲綢之路”上的經濟財富的集散地。

    敦煌,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文化載體豐厚,永珍包羅,縱貫南北東西,“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儲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敦煌,讓這裡成了中西文化包容並蓄的薈萃地,成了中外文明交流融匯的代名詞。

    丨敦煌,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著名學者季羨林曾動情寫道:“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歷史上的敦煌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各民族經濟文化交融的大都會”。在貫通中西的古絲綢之路上,敦煌既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也是世界走進中國的關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從這裡西行,經現在的新疆地區,再西逾帕米爾高原,向中亞、西亞、南亞傳播。同時,源自西方的幾大主要文明,包括古代印度文明、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和中亞地區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亦在同一通道上源源不絕的逆向輸入。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互動和交流,在這裡匯聚、沉澱;各種文化、多元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在這裡凝結、昇華,便在這大漠荒灘上壘就成了舉世矚目、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也賦予敦煌無與倫比的精神氣質,並由此轉化為互學互鑑、共榮共生的自覺性,揭示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敦煌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交匯之地”,成為傳播華夏文明的重要通道。

    丨敦煌,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

    敦煌在中國,敦煌文化在世界;敦煌之根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其獨特的魅力和無窮的價值為世界所讚歎。“敦煌是人類文明最大的磁場”,“世界敦煌”是敦煌文化影響力最精練的概括。

    以始鑿於前秦建元2年(366年)的莫高窟為例,從4世紀至14世紀,即上起十六國,下至元代,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在內的敦煌石窟群在連綿千餘年間陸續營建完成,東千佛洞及肅北五個廟石窟等現存735個洞窟,儲存著2000多身歷代塑像,壁畫4.5萬平方米。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世界藝術寶庫”。

    它總體表達的是佛教信仰,但透過條分縷析,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繁盛神秘的宗教文化的背景下,當時現實世界的真實折射。歷史、民族、文化、教育、經濟、建築、民俗等社會生活場景,在這裡纖毫畢現。更凸顯了宗教流派、參禪儀軌、石窟形制、石窟(壁畫、雕塑)藝術等豐富內涵,從而構成敦煌中古時期活靈活現的社會文化發展演變的圖譜。

    王國維先生將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的漢晉木簡、敦煌石窟藏經洞的六朝及唐人寫本、北京內閣大庫的元明以來書籍檔冊稱作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學術史上的四大發現,而敦煌一地所出便佔其二。

    以敦煌文獻為例,僅藏經洞出土文獻就達5萬多件,目前可知有明確紀年者上起西晉永興2年(305年),下至北宋鹹平5年(1002年),歷時千年。

    這些文獻以多種文字的寫本為主,還有少量印本。約佔90%是佛教典藏著作,不僅充分展示了敦煌地區佛教文化發展的盛景,文獻本身還對拾遺補缺和校勘歷史大有裨益。而道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襖教、猶太教典籍和古藏文、回鶻文、突厥文、于闐文、梵文、西夏文、粟特文、婆羅謎文、希伯來文、龜茲文等古代民族文字寫卷尤為珍貴,是認識歷史上中國與北方各少數民族諸如吐蕃、突厥、回鶻、昭武九姓、党項、波斯、蒙古等的社會經濟和宗教文化等諸多活動方面極為重要的文獻,同時也是研究古代西域歐亞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珍稀材料。其他文獻雖總量不大,內容卻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宗教、哲學、外交、軍事、歷史、地理、交通、考古、民族、民俗、飲食、文學、語言、文字、繪畫、體育、音樂、舞蹈、戲劇、書法、建築、文物修復、醫學、印刷、曆法、天文、水利、數學等諸多學科,被稱為“學術的海洋”、中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

    近代發現敦煌石窟藏經洞的六朝及唐人寫本,與殷墟甲骨文、敦煌漢晉木簡、明清內閣檔案大庫一起被稱作20世紀中國古文獻的四大發現,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一—敦煌學,使敦煌走向世界。作為國際性顯學,成為20世紀“世界學術之新流”。

    丨敦煌,文化自信包容的樣本

    千餘年來,中西方各種文明在敦煌匯聚、融合,創造出了具有敦煌特色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敦煌獨特的文化性格、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

    文化自信層面。就建築形制而言,敦煌壁畫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結晶。早期壁畫藝術受印度馬圖拉、鍵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影響較大,中、晚期壁畫藝術多受笈多、波羅王朝佛文教藝術風格影響,其中儲存的30多類場面宏大、富麗堂皇的經變畫,就是典型代表。敦煌文化是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吸收了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亞地區的文化而融匯成的多元文化藝術寶庫。從敦煌的壁畫中可以明顯看出,敦煌文化積累和展現的永遠是崇高唯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文化包容層面。位於中西交通要道的敦煌,是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敦煌始終以開放的胸襟,吸納著東西方的各種宗教文化。除了佛教,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也廣為傳佈,而且外來的襖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宗教文化也隨著商貿的往來和眾多僧侶的西行、東遊而興盛。這些異域宗教的傳入,不僅促進了敦煌文化的發展,也改變了敦煌原有的文化格局,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佛教文化為實體、其它宗教文化為襯托的多元化宗教信仰模式,這是中國對多元文化理性迴應的真實寫照和典型範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乳餵養有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