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特拉慧兒

    現代一般多指李杜為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並稱,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

    李白出生在唐朝鼎盛時期,他看到了盛唐的繁華和壯麗山河,他無法抑制自己豪邁不羈的情感和奇特大膽、清新飄逸的想象,寫出了一篇篇浪漫主義情懷的詩歌。

    杜甫比李白年齡小,經歷了安史之亂,他目睹了朝廷的腐敗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他的詩立足民間,沉鬱頓挫的詩風體現了現實主義情懷。

    二人風格不同,水平亦在伯仲之間,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為詩聖。

    若問我輩更喜哪位?喜李青蓮者更多矣,畢竟“聖者尚可追,仙人更難尋。”

  • 2 # 醉夢之間

    唐詩是詩歌的高峰,而李白杜甫則分別代表詩歌發展史上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高峰。他們的詩歌影響深遠,詩人魅力也讓人津津樂道。而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呢?這個問題,或許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從兩個氣質與性格上來看,李白是樂觀爽朗、天真自然、霸氣外露、孤傲狂放的綜合體。所以他喜歡結交朋友,會為了朋友“兩肋插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具有俠客氣質。這樣的人,誰不喜歡誰不愛?何況酒酣耳熱之時,詩歌揮筆立就,氣氛更達到高潮!但也有缺陷,因為太狂太傲,在哪裡都能整成圍觀的“中心”,名人效應太強,風頭太盛,不免讓人嫉妒甚至痛恨了。你太優秀了,而且又太招搖了,不就讓別人感覺到自己不優秀嗎?所以既使唐明皇很欣賞他,但架不住那些得勢者的煽風點火呀!所以不得志是肯定的。而杜甫,正好是個反例,曾經的杜甫,也類似李白一樣的狂傲,“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所以他們能志同道合,曾經結交在一起飽覽河山,留下了一段佳話。杜甫恪守一個讀書人的本分,就是要走科舉之路,透過正常的選拔來做官實現自己的價值,但這條路沒想到走得異常艱辛,而且最終竟然無法實現,不僅沒實現科舉之路,連養家餬口都快成了下半輩子主要的難題,所以杜甫給我們的印象是憂鬱、感傷、哀怨、痛苦的。既對自己,又對國家,所以杜甫能成為憂國憂民的代表詩人,因為他的個人經歷,慢慢沉澱出了這種氣質。

    二、從兩人的政治素養來看,首先兩人在政治上的抱負是很遠大的。李白曾希望自己能“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區宇大定,海縣清一……然後浮五湖,戲滄洲。”他不屑於做“臣子”,理想是做“帝師”,但因狂傲不羈的性格,他不願走科舉之路一步步往上爬,而是希望有人賞識(最好直接是皇帝賞識)一步到位,然後指點江山,功成身退。這是一種浪漫型的政治理想,註定無法實現。其實李白在政治上是很幼稚的,從他晚年接受永王李麟的聘請就可以清楚。杜甫也是類似於這樣的政治小白,在長安磋砣了十多年後,終於從淪陷的長安偷跑出來歷盡艱辛來到肅宗所在地,唐肅宗感動了,讓他擔任左拾遺,終於柳暗花明可以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了,卻因為“房琯事件”而丟官不再被皇帝起用。房琯是唐玄宗派來的,唐肅宗罷免房琯,真正的原因不是房琯做錯了什麼,而是肅宗要提升自己的勢力。同一個天下,怎麼能有兩個皇帝,兩個權力中心呢?可惜杜甫卻怎麼也看不透,只能被排除出政治圈子。

    三、從詩歌成就這方面來看,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無法隨意評判。何況在這方面分析的內容已然太多,在這裡就略寫了。

    從我個人的選擇來看,氣質上我更喜歡李白,因為浪漫;生活上更喜歡杜甫,因為執著。

  • 3 # 武漢勇哥行行攝攝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應該是各有千秋,風格各異,李白偏重於理想主義,比較浪漫;杜甫偏重於現實主義,比較謹慎。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是文壇巨匠,不好用高下強弱來做比較判斷。有人喜歡李白,也有人喜歡杜甫,兩個都喜歡的更是大有人在,我就屬於二者都喜歡的那一類人。

  • 4 # 字言字語吧

    覺得兩人寫詩寫的詩都很好,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吧。

    杜甫被稱為“詩聖”,而李白被稱為“詩仙”,兩人在詩的創作上都是有很大的成就的。所以我覺得兩個人誰的詩寫的更好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李白和杜甫的詩都各自有各自的發光點和造詣。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他寫的是大多用的誇張手法,寫的詩有都有那種恢弘氣勢,很有風格。比如說他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採用了很誇張的手法。我個人是特別喜歡李白的詩的,因為我覺得他很敢寫,也很有個性,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詩中的景色。而杜甫的詩具有寫實的特點,大多是敘述,他跟李白寫詩的風格也是不一樣的。杜甫的詩比較給人一種沉悶的感覺。

    李白與杜甫都是生活在唐朝繁榮時期。李白的詩許多描寫的都是謳歌當時人民生活幸福,百姓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李白是一個很積極樂觀的人,他在詩的創作上境界非常之高。杜甫就相對於李白來說性格比較內向吧,用現在的詞彙來說。杜甫的詩很多寫的都是為國家擔憂,他看到的是當時那個時期社會上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他比較憂國憂民。

    杜甫的有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出了杜甫那種憂國憂民的心態,以及“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更加生動地寫出了那種憂國憂民,愁緒萬千的模樣,杜甫真的可謂是非常之愛國了。李白的那首《行路難》也深深地寫出來了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杜甫和李白對中國古代詩歌的貢獻和造詣都是非常大的,他們的很多詩都流傳至今,供世人學習和鑑賞。

  • 5 # 觀象齋主人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唐詩的輝煌成就李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他們這種層級的詩人往往是幾十年不出現一個的,他們卻幸運的出現在一個時代,並且是至交好友。這是中華文化的幸運。

    李杜的藝術成就只有風格不同,而沒有高下區分。李白是奇瑰壯麗的浪漫主義風格,杜甫是沉鬱厚重的現實主義風格,

    李白少年遊俠,青年求官,中年寄情山水,晚年修仙學道,瀟灑豪放,風流不羈。他也想治國從軍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卻沒有這樣的機遇。於是在詩歌創作中,在壯麗山河間,在學仙求道時寄託自己的精神。所以他的詩歌辨識度很高,我們很多讀到那些汪洋恣肆,奇麗壯闊的詩句,往往有一種非太白不能道也的感覺。故此李白稱作“詩仙。”茲錄李白代表作一首以供賞析: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夢遊天姥吟留別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杜甫少年優遊,家庭環境不錯。青年時為求功名入長安。其後不久結識李白,二人飲酒賦詩,引為知己,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杜甫中年時經受長年戰亂流離之苦。目睹大唐由盛轉衰,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一個有著仁愛情懷的儒家信徒,一個卓越的詩人,杜甫用自己筆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真實而生動的記錄了那個時代。

    晚年的杜甫漂泊蜀中,隱居成都杜甫草堂,生活貧苦,以至子女飢寒餓死,茅屋為秋風所破,在家上國家的多災多難,使杜甫的詩歌創作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由於關注現實,忠君愛國,悲天憫人,杜甫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詩篇被人稱為“詩聖”。茲錄杜甫一首代表作以供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在文學史上李杜平分秋色,就個人而言,偏愛李白。

  • 6 # H晴耕雨讀H

    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喜歡和崇拜的詩人,不過兩人詩歌的風格不一樣,李白偏向於豪放和浪漫,杜甫偏向於現實和愁苦。相對而言,鄙人更喜歡李白一點。

    鄙人覺得,李白的豪放和浪漫只是表象,實際上,李白終生是想幹一番大事業的,他寫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絕對不是閒著沒事修身養性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只可惜上蒼沒有給他機遇,讓他空發了一輩子牢騷,從以下幾句詩中,可以看出他的無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可以說,李白的牢騷發得確實有水平,由於他的牢騷發得精彩!發得嘹亮!發出了千千萬萬懷才不遇者的共同心聲!所以,他成了一代詩仙。

    李白的一生基本是在痛苦、矛盾、掙扎、反抗中度過的,如果他附炎趨勢,他的詩篇也不會那麼驚天地、泣鬼神。他的理想,他的苦悶,他的豪氣,他的憂傷,都具有濃厚的時代特色。一個人遭遇點挫折、經歷些艱難困苦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發現前面的路被堵死了,再也看不到一絲希望,如果這個人是個志向不高、才能平庸的人也就罷了,可他偏偏又不是,這就使他精神上經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李白也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所以,西方諺語道:“太陽底下無新事”,華人說:“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

  • 7 # 小兵71230888

    中華民族歷史,能出現兵聖孫子、哲聖老子、師聖孔子、史聖司馬遷、醫聖孫思邈、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文聖曹雪芹,以及四大發明等等一系列人文科技巨匠,乃民族之幸,維繫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文化基因,成就了人類文明史唯一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優秀血脈相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就該放低擇偶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