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色易樹
-
2 # 喀秋莎39444571
你得有一臺高速相機,配一個600定焦鏡頭,有一個穩固的三腳架和快門線。然後你就開始釋放快門,用不同的快門組合去拍,現拍呆鳥,再拍動鳥,接著拍飛鳥。實踐出真知。
-
3 # 大大馬攝影視角
"打鳥”要看你打什麼鳥,是呆鳥還是飛版的鳥,快門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打鳥和拍風光、人文不一樣,鳥或處於靜態、動態包括飛行狀態,龍其飛行狀態中的鳥,姿態是非常美的,拍攝者都想把鳥拍的清晰、拍的精彩。因此,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拍靜態狀況下的鳥,用安全快門就可以了,如70mm~200mm鏡頭,用200分之一秒即可,以此類推。二是拍動態(不含飛行)狀況下的鳥,視情用500~800分之一秒快門基本上就可以保證清晰度了。三是拍飛行中的鳥,包括起飛、降落、打鬥、飛行狀況下的鳥,快門速度應控制到1250~2500分之一秒左右甚至更高。同時還應考慮到不同鳥的飛行速度是不同的,一般體型小的鳥,飛行速度快,體型大的鳥,飛行速度要稍微慢些,這需要拍攝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以上是經驗之談,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李新德
別人怎麼設定打鳥快門速度我不清楚,我自己的設定是,水裡的大鳥,一般情況下1000足夠了,如果是小一點的,比如翠鳥,速度最少要定在1600,林中的小鳥都是1600以上的速度。
圖中的鳥是昨天拍的。
-
5 # 橋爽爽
如果用的D5或1DⅩ級別的機頭,拍鳥的最佳設定,m檔,自動Is0,光圈在快門速度250以下時,能開多大開多大。
-
6 # 光線攝影學院
你好,打鳥其實更多的會使用光圈優先曝光模式,快門優先模式用的比較少。關於這個打鳥的快門速度的問題,我具體談談:
以上這個封面,就是採用了追隨攝影法
靜止不動的鳥,用長焦鏡頭,主要看有沒有三腳架了
要想清晰凝固翅膀動作,最好1/1000秒以上,保險的話,1/2000秒
一、快門優先模式,這個主要是為了追隨攝影,營造動感效果
a,追隨攝影,是一種特殊的攝影技法,要想掌握,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
b,追隨攝影,必須要固定快門速度,不能讓快門速度變來變去的。
c,追隨攝影,一般來說,快門速度在1/60秒到1/500秒的範圍。
d,對於較慢的動作,1/60到1/125秒,是比較適合的。比如說一些體型大的天鵝,就可以用1/60秒來追隨。
e,對於中等速度的動作,1/125-1/250秒,是比較適合的。大多數情況下,1/250秒都是最常用的。
f,對於極為快速的小鳥飛過,1/500秒是比較適合的,比如說翠鳥或者體型小的野鴨啥的。
二、如果不是為了追隨攝影,那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光圈優先曝光模式
a,光圈開為最大即可。
b,ISO感光度可以自動。
c,在這種情況下,快門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足夠用的了。
三、打鳥,究竟要多少的快門速度呢?
a,對於靜止不動的鳥,這個不說了,沒有意義。
b,對於慢動作的鳥,或者說,對於原地不動,只是煽動翅膀的鳥兒,這個,要看你的表現目的了,要想虛實結合,1/250秒左右比較好。
如果是要想凝固煽動翅膀的動作,最好1/1500秒以上。
c,大型鳥類的慢飛,1/500秒。
d,大型鳥類的快飛,1/1000秒。
e,小型鳥類的快飛,1/2000秒或者更快。
-
7 # 使用者6802689027590
打鳥快門速度,取決於現埸光線強弱,光線方向,鏡頭光圈大小,鳥靜態,動態,距離,飛行速度及相機感光度,寬容度,是否使用腳架幾項主要條件,如拍靜態(指不飛行)鳥,速度可100-500/秒,其它可調低惑光度,縮小光圈滿足現埸拍照需要,較筒單,拍飛鳥手持相機,一般,光照稍差,用最大光圈或收一檔光圈,感光度設定400~1600之間速度1000~3000秒基本能拍清。主要以上條件靈活設定,平衡各項關係,一般不低於千分之一秒。
-
8 # 北塢耕夫
用光圈優先,用鏡頭初級光圈加兩擋的光圈,為最佳解像力的光圈。這樣便於控制景深,突出主題,拍出漂亮的焦外。速度1/500、1/1000、1/2000,甚至更高,視拍攝主題情況確定,這樣拍出的鳥纖毫畢露。1/250左右的速度,甚至1/200以下的速度,拍出的影象虛實相生,動感十足。另外,慢門拍鳥效果曼妙有趣,找到合適速度,可用快門優先。
-
9 # 南方之南
今天是520告白日,其實我對這是沒什麼興趣的(是520),但正好在處理幾張照片,放在今天很合適,又巧看見這個題目,這就緣分呢。
先給大家看看照片吧:
在天願作比翼鳥……,這是其中幾張。
然後看見這個問答呢,正好順著說一下。
拍鳥,一般都長焦,比較重,可支架子的確有些不太方便,這是一;鳥,除了呆鳥外,飛版的鳥速度不是一般地快,這是二。由上面這兩個原因,拍鳥時的快門速度會很高。
D850+80-400 f/5.6 1/1200 ISO500 0.3EV
飛行中的鳥,速度較快,快門速度一般不會低於1/1000.由於快門速度快,即使光圈最大,光線稍好,也需要提高感光度來滿足曝光要求,像上圖ISO已經到了500,但從個人經驗上來講,ISO800以下,畫質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即使如此,還是儘量在快門速度和ISO上找一下平衡,快門速度夠用就行。
拍鳥,除快門速度,關鍵是對焦和測光。因為鏡頭是長焦、光圈又大,景深是比較小的,稍不留神鳥就出了焦外。
上圖是一張飛行中的鳥……
把頭部放大到100%,發現鳥的頭部已經出現模糊,出了焦外。
而它的翅膀反而倒是可以“數毛”。這就是因為當時對焦是在頭部,由於相機不穩還是鳥的飛行,翅膀成了對焦點,而鳥的頭部出了焦外。
有人可能奇怪,實際上也不奇怪,因為我即使是拍鳥,也都使用單點對焦,手動跟蹤,為的就是對焦的準確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測光的準確。
鳥在飛行時,它的背景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可能是明亮的天空,有時可能是比較陰暗的樹叢,極有可能造成曝光不足或過度,而點測光就能保證曝光的準確性。
D850+80-400 f/5.6 1/500 ISO400 0.3EV
而在拍攝一些比較的所謂“呆鳥”,就不需要那麼快的速度,1/500左右就基本沒問題,這樣還可以讓ISO稍低些。
打鳥,是個技術活,拍的時候,把你相機的連拍功能發揮到極致吧,拍完回來慢慢選,百十張裡邊能選出個幾張來就算不錯了,哈哈。
-
10 # 齊亮922
您的這個問題我這樣為您解答
要根據拍攝的飛鳥動作來決定要保持的快門速度。
1、對於飛行中的雀鳥,1/800s或者1/800s以上的快門速度可以清晰捕捉到它們的動作。
-
11 # 潯陽仁
先謝謝邀請回答,這是給我一個發言的機會。接觸攝影以來就很想去拍攝鳥類,但是限於自身條件,最多也就是陪攝友去鄱陽湖或其他地方,攝友拍鳥時,而我則旁拍人。為什麼呢?一是我沒有超過300的長焦鏡頭;二是耐不住寂寞,不能專心坐在那鏡頭後守候飛鳥的闖入;三是有點笨,不能快捷發現鳥類行蹤和迅速抓拍。所以我的“相簿”裡一直缺少鳥類圖片,倒是各式拍鳥人身姿的圖片有一些,找機會曬曬。不拍鳥不表示不知道拍鳥的技巧,在湖邊聚集的拍鳥大師們,是會對我等沒有拍鳥經歷的“菜鳥”言傳身教地,把拍攝滿意的“鳥片”在我等面前炫耀,這個光圈多少,快門多少,iso設定如何等等,洗耳恭聽多了也就知道了些拍攝鳥的基本技巧。到現在腦海中還依稀記憶著最基本的說法,比如行人的快門速度>1/125秒,騎腳踏車的人>1/250秒,短跑的人>1/500秒,汽車和飛鳥>1/800甚至以上才能拍好;光圈嘛,靜止的鳥可以用稍大的光圈拍攝,飛行中的鳥就要用小光圈加大景深來捕捉,因為拍鳥距離相對稍遠iso要設定的高些,加大感光等等。當時我就想呵等我有錢了買一個400mm以上鏡頭來打鳥驗證這些說法;再者老了跑不動了,攝影的興趣還有的話,就找一個有鳥的水邊或山林下靜靜的等候著美麗的鳥闖入鏡頭,我只要輕輕的按下快門就行了。
-
12 # 行攝清遠
靜態的對快門要求不高,不拍虛就可以,動態的要看鳥的飛行速度而定,基本上是在800-3200左右,還有一點,沒什麼事不要學打鳥,打鳥廢時間和錢…
-
13 # 阿奇100
個人經驗,備註,羽毛清晰可現紋路是快門速度的設定標準,如果有意拍虛有振翅的動感除外。
通常全畫幅機器,
1,拍攝慢速飛行的中型鳥類,一般快門速度安全快門的兩倍,高速飛行的小鳥,安全快門的2-2.5倍。
2,拍攝落在枝頭呆鳥,安全快門即可,1.5倍安全快門,保證絕大多數清晰,不到安全快門的,會有不清晰機率不清楚。
貼幾張圖全幅截幅的都有,供參考。
-
14 # 滿世界逛逛
打鳥快門在800/2500分之一秒。具體視鳥的大小,速度而定。用M檔控制光圈和快門速度,ISO設定自動,點對焦。
-
15 # 夏雪視覺
拍攝飛行的鳥以快門優先為主,可以保證達到需要的快門速度;拍攝相對靜態的鳥,以光圈優先為主,可以更好地控制景深。快門速度用多少合適,根據本人拍攝實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鳥的生活狀態鳥的生活狀態有多種形式,例如產卵、孵化、覓食、嬉戲、飛行等,對於不同的狀態,應該選擇不同的快門速度。以300MM焦距鏡頭手持拍攝為例,產卵孵化狀態時快門速度在1/450秒左右;覓食狀態時快門速度在1/600秒左右;嬉戲狀態時快門速度在1/900秒左右;飛行狀態時由於拍攝角度不同,一般應達到1/1200-1/1500秒,這樣才能保證影象清晰銳利。
攝影/夏雪
2、鏡頭的焦距鏡頭焦距不同,要求達到的快門速度大不一樣。正常情況下,手持拍攝靜態風景,快門速度應不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此也稱為安全速度。例如,焦距200MM鏡頭的安全速度為1/200秒,焦距500MM鏡頭的安全速度為1/500秒,以此類推。而拍鳥時還必須在安全速度的基礎上再增加。一般來說,拍攝產卵孵化狀態的鳥時,快門速度應達到安全速度的1.5倍;拍攝覓食狀態的鳥,應達到2倍;拍攝嬉戲狀態的鳥時,應達到3倍;拍攝飛行狀態的鳥時,應達到4-5倍。
攝影/夏雪
3、其他因素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也很多,例如,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時、或使用防抖鏡頭時、或鳥在逆風飛行時、或需要表現鳥的動感時,快門速度都可相應降低;追隨拍攝時,快門速度在1/100秒左右即可。另外,鳥的種類很多,各種鳥的生活習性、飛行速度差異很大,拍攝時的快門速度也要作相應調整。
攝影/夏雪
-
16 # 澤仁尼瑪
打鳥用快門優先其實就是一個誤區,為什麼這麼說?聽我細細道來,一般來講攝影的曝光模式無非四種:P檔,光圈優先,快門優先,M檔,前三種屬於自動檔或者半自動檔,它們的特點就是隨著測光環境的變化,與之匹配的光圈快門會相應的發生變化,作為打鳥來講,無論是快速移動的小鳥還是自由翱翔的大鳥,其所處的環境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其環境光也會不斷的發生變化,隨著我們相機的移動,哪怕是一點微小的移動,我們相機的測光系統都會不停的工作,不停的提供新的測光資料,因此我們的曝光就很難達到準確,這就需要我們不停的利用曝光補償來修正曝光值,而不斷的變化讓曝光補償也變得很難適應,所以我認為快門優先其實並不是最佳拍攝模式,同理,凡是自動模式都存在這種弊端,我認為M(手動)擋才是打鳥的最佳模式,我們可以借鑑快門優先,先確定拍攝的快門時間,以保證安全快門,再根據鳥類的羽毛亮度確定相應的光圈值(包括ISO值),快門光圈一旦確定無論你相機如何移動,相機的通光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只要鳥類的移動範圍沒得大的變化,曝光一般是精準的,即使有大的變化,由於我們的眼睛沒有離開取景框,我們可以隨時迅速的修正光圈值,這樣就可以保證曝光的精確性。這個道理其實也適用於其他題材的拍攝,所以我認為M檔是最佳拍攝模式。
-
17 # 信天游KWAN
拍飛鳥,分動態和靜態兩種拍法,拍靜態的話,根據不同飛行速度的鳥,1/1000以上的速度應該可以拍清,這種俗稱拍標本,屬於拍飛鳥的初級階段。
動態的鳥比較難拍,沒有絕對的快門速度值,動態的效果要的鳥頭,鳥嘴乃至眼珠大半個鳥身體都要拍清晰,鳥翅膀就要虛出動感,就像拍乳狀流水。直白來說,就是快門速度比鳥身體快,比鳥翅膀慢,
拍攝動態飛鳥所用的光圈快門值。完全不是一個照葫蘆畫瓢的事。因為不同鳥的翅膀飛行速度不同,同一種鳥不同動作下的翅膀飛行頻率也不同,你還是先搞懂原理。然後在實拍中總結才能成為真正的拍鳥人。
-
18 # 長焦距
快門優先“打鳥”,一般是打飛鳥。要想使鳥拍的清晰可見,我建議快門應設定在1/1000秒以上,一般不要低於1/800秒。這還要根據不同情況,隨時調整快門速度。對於靜鳥,我還是建議用光圈優先。
回覆列表
這麼多問號其實一個問題:高空中飛行的小鳥速度很快,一般使用 1/2000秒 的快門速度,這樣可以保證鳥是清晰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用稍微低的快門速度,比如1/400秒,這樣可以虛化鳥的翅膀,更好的表現鳥的動感。不知道給您帶來幫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