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輝輝日常生活
-
2 # 有道雲課堂
我認為,唐僧是取到了真經,然而真經卻沒有什麼用。
我們先來看看,李世民為什麼要派唐僧去取經。那是被威脅的。起因是魏徵夢裡砍了涇河龍王的頭,然後龍王帶著自己的人頭來找李世民理論。李世民活活被嚇死,成了孤魂野鬼,被在半路等著的判官帶回地府投胎。在地府又先被判官帶去見自己的父親,哥哥,弟弟,這不是表明了下地獄是要受罪的,不可能順利投胎的。然後觀音菩薩就出來指點迷津,要唐僧去取經。是不是很奇怪,涇河龍王都砍了頭了還能來找他,而且被嚇死後判官就在半路等著了,下了地府先被帶去見自己弄死的哥哥弟弟,這不明擺著威脅嗎?
再看看唐僧,一路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直接飛過去不是很好,非要走著去,這不是典型的路演打廣告嗎?而且用長生不老的唐僧肉來吸引客戶。唐僧取到經書後,回到大唐,剛想傳頌佛法就被八大金剛帶走了,成佛了,經書也沒有下文了。
可見,經書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廣告。
-
3 # 燕趙平平人生
無論大乘還是小乘都是一種方便的說法,因為最終還是一佛乘,無有大小乘可分。
當代、現代社會我們到處都在用佛教,只是用而不知。
我們常用的很多詞語很多來自佛教用語,
太多了隨便說幾個,一絲不掛,世界,不生不滅,因緣,不忘初心,覺悟,圓滿……
幾乎日常天天在用。
-
4 # 網際網路之老兵
玄奘在取經後精研大乘佛法,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是有名的三藏法師,也就是通曉經、律、論的法師。所以,電視劇中我們稱唐僧為唐三藏。
所以,回覆題主的問題,唐僧應該是取得大乘佛法真經的。回來後,玄奘主持修建西安大雁塔,並在那裡帶領弟子翻譯佛經,所翻譯的佛教經典包括:
阿含部一部
(1)124《緣起經》1卷,龍朔元年(661)
般若部二部
(2)220《大般若波羅密多經》600卷,顯慶五年至龍朔三年660—663
(3)251《般若波羅密多心經》l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華嚴部一部
(4)289《顯無邊佛土功德經》l卷,永徽五年(654)
寶積部二部
(5)310(十二)《菩薩藏會)\《大菩薩藏經》20卷,貞觀十九年(645)
(6)367《贊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l卷,永徽元年(650)三譯
涅梁部一部
(7)390《佛臨涅染記法住經》1卷,永徽三年(652)
大集部一部
(8)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10卷,永徽二年(651)
經集部十四部
(9)436《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1卷,永徽二年(651)
(10)450《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1卷,永徽元年(650)三譯
(11)476《說無垢稱經》6卷,永徽元年(650)七譯
(12)515《如來示教勝軍工經》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13)592《天請問經》l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14)648《寂照神變三摩地經》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15)676《解深密經》5卷,貞觀二十一年(6村)再譯。
(16)680《佛說佛地經》l卷,貞觀十九年(645)
(17)689《甚稀有經》l卷,貞觀二十三年(649)三譯
(18)691《最無比經》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再譯
(19)714《緣起聖道經》1卷,貞觀二十二年(648)六譯
(20)717《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2卷,永傲元年(650)再譯
(21)765《本事經》7卷,永徽元年(650)
(22)840《稱讚大乘功德經》l卷,永徽五年(654)
密教部九部
(23)918《諸佛心陀羅尼經》1卷,永徽元年(650)
(24)1034《咒五首》
(25)1071《十一面神見心經》1卷,顯慶元年(656)
(26)1094《不空國索神咒心經》1卷
(27)1162《持世陀羅尼經》1卷
(28)1360《六門陀羅尼經》1卷
(29)1363《勝幢臂印陀羅尼經》1卷,水做五年(654)
(30)1365《八名普密陀羅尼經》1卷,永徽五年(654)
(31)1396《拔濟苦難陀羅尼經》1卷,永徽五年(654)
律部二部
(32)1499《菩薩戒揭磨文》彌勒說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33)1501《菩薩戒本》彌勒說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釋經論部一部
(34)1530《佛地經論》親光菩薩等造,7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毗曇部十三部
(35)1536《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舍利子說,20卷,顯慶五年至龍朔三年(660-663)
(36)1537《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大目乾連造,12卷,顯慶四年(659)
(37)1539《阿毗達磨識身足論》提婆設摩造,16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38)1540《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世友造,3卷,龍朔三年(663)
(39)1542《阿毗達磨品類足論》世龍造,18卷,顯慶五年(660)
(40)1544《阿毗達磨發智論》過多衍尼子造,20卷,顯慶二年至五年(657-660)
(41)1545《阿毗達摩大毗舉沙論》五百羅漢等造,Zto卷,顯慶元年至四年(656—659)
(42)1554《入阿毗達磨論》塞建陀羅造,2卷,顯慶三年(658)
(43)1555《五事毗婆沙論》法救造,2卷,龍朔三年(663)
(44)1558《阿毗達磨俱舍論》世素造,30卷,永徽二年(651)
(45)1560《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領》世親造,1卷,永徽二年(651)
(46)1562《阿毗達磨順正理論》眾賢造,80卷,永做四年至五年(653—654)
(47)1563《阿毗達磨藏顯宗論論》眾賢造40卷
中觀部三部
(48)1570《廣百論》1卷,永徽元年(650)
(49)1571《大乘廣百論釋論》聖天本,護法釋,10卷,永徽元年(650)
(50)1578《大乘掌珍論》清辨造,2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瑜伽部十九部
(51)1579《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說100卷,貞觀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52)《瑜伽師地論釋》1卷,最勝子等造,永徽六年(655)
(53)1585《成唯識論》護法等造,10卷,顯慶四年(659)
(54)1586《唯識三十頌》世親造,1卷,貞觀二十二年(648)
(55)1590《唯識二十論》世親造,1卷,龍朔元年(661)
(56)1594《攝大乘論本》無著造,3卷,貞觀二十二年(648)
(57)1597《攝大乘論釋》世親造,10卷,貞觀二十二年(648)
(58)1598《攝大乘論釋》無性造,10卷,貞觀二十二年(648)
(59)1600《辯中邊論》世素造,3卷,龍朔元年(661)
(60)1601《辯中邊論頌》彌勒菩薩造,l卷,龍朔元年(661)
(61)1602《顯揚聖教論》無著造,l卷,貞觀十九年(645)
(62)1603《顯揚聖教論頌》無著造,l卷,貞觀十九年(645)
(63)1605《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無著造,7卷,永徽三年(652)
(64)1606《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安慧操,16卷,貞觀二十年(646)
(65)1609《大乘成業論》世親造,1卷,永徽二年(651)
(66)1612《大乘五蘊論》世素造,1卷,貞觀二十一年(647)
(67)1614《大乘百法明門論》世素造,1卷,貞觀二十二年(648)
(68)1615《王法正理論》彌勒造,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69)1624《觀所緣緣論》陳那造,1卷,顯慶二年(657)
論集部二部
(70)1628《因明正理門論本》大域尤造,貞觀二十三年(649)
(71)1630《因明入正理論》商揭羅主造,1卷,貞觀二十一年(647)
史傳部三部
(72)2030《大阿羅漢難提多羅所說住法記》l卷,
(73)2031《異部宗輪論》世友造,1卷,龍朔二年(662)
(74)2087《大唐西域記》12卷,貞觀二十年(646)
事匯部一部
(75)2138《勝宗十句義》慧日造,1卷,貞觀二十三年(649)
以上共計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
-
5 # 友霖說
首先說西遊記裡的唐僧,我們現在的尊稱有玄奘大師或三藏法師。他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唯識宗的祖師。他歷經萬險去到印度那爛陀寺取回瑜伽師地論及大般若經等六百多部經書。其中七十五部翻譯成中文。這些梵文佛教原始經典的引入及翻譯,使得中國佛教思想得到了統一,使由於翻譯不佳和儲存不善導致的大量錯訛的胡本和梵文字經書,在佛教教理教義上得到了釐清。避免了中國佛教由於教理教義的分歧而導致的分裂。同時大量的原始經教的引入,使得中國的佛法及佛教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不僅僅是唯識宗,更是中國佛教的中興祖師!
-
6 # 靜心堂主人9
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師徒五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一藏,佛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取得真經後,師徒送往大唐長安,方欲頌經,被四大金剛帶回了西天。並沒有像觀音所說的: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唐太宗得到大乘佛經後,傳遍天下,其後大唐也未因真經而更加強盛。可見取經本就是佛界擴張的一場騙局罷了。最終,唐僧師徒得了正果,成了金身!佛界勢力得達到了可與天庭,道教三家鼎立的空前盛況!
回覆列表
看完西遊記,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成功,最重要的是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行動,而不是能力.讓我有這個感想的是唐僧,他雖無任何法力,但是取經向佛之心毫不動搖,有這種精神取不取得到西經已不是最重要,就算死在路上也是難能可貴.孫悟空能力通天,自封齊天大聖,但是桀驁不馴,自由散漫,如果沒有觀音、如來加以教化約束,沒有助唐僧西天取經,永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