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聞道不止
-
2 # 察察影視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朱棣最信賴的權臣。
姚廣孝是明朝時期知名的宰相,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精通三教,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
一、姚廣孝的僧衣下有一顆嗜殺的心。
《明史·姚廣孝》載:“姚廣孝本為醫家子,14歲度為僧,名道衍。”姚廣孝祖上世代為醫,懸壺濟世,頗得鄉鄰敬重。但姚廣孝偏不喜從醫,喜歡仕途,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官拜將相,光耀門楣。
姚廣孝的伯父見此情景,勸說他道:“為學有成則仕於朝,榮顯父母。不則就學佛,為方外之樂”。
於是,姚廣孝剃度出家了,成為一名僧人。後來又拜在一個名叫席應真的道士名下,學習陰陽術數。
所謂“陰陽術數”,不外乎占卜算卦,天文地理,權謀算計,相命猜字等技能。加上姚廣孝從小熟讀儒家經典,出家為僧後,又廣交名士,因此,他成為了精通佛、道、儒三教的博學之人。
一日,雲遊到嵩山寺的姚廣孝遇到了袁珙,袁珙詫異他的長相,說:“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身為僧人的姚廣孝被人當面誇讚嗜殺,並未惱怒,反而喜形於色,哈哈大笑。
二、姚廣孝的慈悲懷裡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洪武15年,朱元璋一生的摯愛馬皇后去世,姚廣孝機緣巧合地被選拔入京,為馬皇后誦經祈福。也就在這期間他認識了朱棣。朱棣最初見姚廣孝其貌不揚,並未在意,但姚廣孝一番驚人之語,讓朱棣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
他對朱棣說:“若用臣,當送白帽於大王。朱棣,一下就明白了“白”和“王”結合意味著什麼,於是他做出了明智之舉,將姚廣孝留在了身邊。姚廣孝就此成為了朱棣的首席謀臣。
三、姚廣孝的袈裟裡有一顆充滿謀略的心。
姚廣孝追隨朱棣後,一直和朱棣過從甚密。《姚廣孝傳》載:“從至北平,主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這幾句話生動的勾勒出姚廣孝和朱棣非同一般的關係,至於兩人經常“密語”什麼,明眼人當然知道,那肯定是謀劃如何才能讓朱棣問鼎天下,登上皇位。沒過多久機會終於來了,年少輕狂的朱允炆,還未把皇帝的寶座捂熱,就心急火燎地對諸王下手了,開始了他的削藩行動。面對咄咄逼人的朱允炆,朱棣一時舉棋不定,難以定奪,顧慮重重。當時他問姚廣孝:“民心向彼,奈何?”
姚廣孝當即回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在姚廣孝的眼中,朱棣就該是帝王,這是天道,與民心無關。後來,姚廣孝又搬出了袁珙和金忠共同勸說朱棣,讓他下決心,以“靖難”之名起兵。不過,臨到誓師發兵時,又出么蛾子。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將燕王府的簷瓦刮落,摔得粉碎。朱棣認為此乃凶兆,遂萌生退意。這時候,又是姚廣孝妙語化解:“此乃吉兆,預示著燕王的青瓦將換成黃瓦了。”
在朱棣北京起兵之初,雙方互有勝負,朱棣也僅僅攻取了幾座城池,擊敗了耿炳文所部。
不過在建文元年10月,朱允炆派遣李景隆率軍50萬,乘朱棣馳援永平,包圍了北平。留守的朱高熾在姚廣孝的協助下,大敗李景隆。
此後的3年,戰事呈現膠著狀態。畢竟朱允炆是集舉國之力,而朱棣僅以區區燕京與之抗衡。長此以往,朱棣必定後繼乏力,終遭失敗。
在這關鍵時刻,又是姚廣孝一計定乾坤。他向朱棣建議:“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意思是說,不要糾纏於外圍城邑,要直搗黃龍,揮師攻取京師,必成大業。朱棣霎時茅塞頓開,興奮地說:“頻繁用兵,何時已乎,要當臨江一決,不復返顧矣。”
果然不出姚廣孝所料,朱棣率兵南下遠襲京師後,朱允炆終於抵擋不住。一場大火後,最終下落不明,退出帝位。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兩年後,拜姚廣孝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恢復其俗姓姚,賜名廣孝被稱為“黑衣宰相”。同時,還賜予其豪華的府邸以及婢女,勸其還俗,但這被姚廣孝一一拒絕。姚廣孝還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今日之北京城的建設佈局。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尤其是《永樂大典》,這是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 少師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又擔起護教(佛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四、姚廣孝真正的內心其實常駐菩提。
晚年的姚廣孝,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後,懷揣一顆菩提心,淡泊名利,輕視錢財。著書立說,修身養性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也讓他真實地迴歸了普渡眾生的菩薩心腸。
永樂二年,姚廣孝奉朱棣詔命,以欽差身份,到家鄉蘇州等地賑災。朱棣此舉可謂用心良苦,既可以讓他衣錦還鄉,又充分顯示對他的信任。姚廣孝不但將賑災款悉數發放,毫無截留,還拿出自己的官俸,救濟百姓。
後來,姚廣孝還參與了《永樂大典》的編撰,同時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成為帝師。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傳奇的一生結束了,病逝於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姚廣孝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追贈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並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
-
3 # 好好學習吶
哈哈,推薦你讀一下穿越小說《大官人》,對於大和尚會別有一番見解。
我看史書,眼裡的他,窺破天機,運籌帷幄。
-
4 # 該死的風
一句我送殿下一頂白帽子,正式為一位野心家安裝上了一對飛向勝利的翅膀。這樣的一位和尚,推動了明朝第一次政變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説他不愛名不愛利也不是不可能,但我想這位大師一定是位野心家。這是一定的他急於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剩下什麼能掐會算我是不太相信的。這樣的一個人我想在性格上說,他是一位被埋沒的大能人。但真心說就是因為自己的才華不能得到認可,就要攪動乾坤改天換地。能力是一定非常的厲害,但性格上我覺得過於偏激。
-
5 # 海波看歷史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摘自百度百科)
永樂大帝之所以能堅定奪取天下的決心,還要多虧了姚廣孝的一番話。朱元璋死後,朱允文繼位就採取削蕃之策。朱棣的幾個兄弟都相繼被拿下,朱棣也心知自己也無法倖免於難,於封地正著急呢。而姚廣孝也是個野心勃勃的人,藉此機會密勸朱棣起兵造反。朱棣問他:民心相彼,奈何?姚廣孝答說:臣知天道,何論人心。後來又舉薦人才,從而堅定了朱棣的決心。姚廣孝幫助朱棣以僅僅一隅之地而敵全國兵馬,並最終取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不論遷都還是北京城的規劃都是姚廣孝一手包辦的,然後還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雖然一開始是解縉擔任的,不過後期解縉失敗了。)姚廣孝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又擔起護教(佛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不光輔佐過太子朱高熾監國,還教導過皇長孫朱瞻基。姚廣孝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ω´*)敬禮
-
6 # 菜根漫譚
姚廣孝這個人非常特殊,他身在寺廟,心懷天下,是個“政治和尚。”世人稱他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洪武15年,他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了燕王朱棣,名義上主持慶壽寺,實際上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 朱棣在姚廣孝的策劃下,暗中積蓄力量,準備篡位奪權。朱元璋病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並開始大規模削藩。姚廣孝便大力鼓動朱棣起兵造反,朱棣開始還有些猶豫,姚廣孝又用天道之說堅定了朱棣的決心。最終 ,朱棣起兵靖難,他採用姚軍師的計策,長驅直入,佔領北平,登基稱帝。 史書對於姚廣孝在靖難中的作用,給予了很高評價:“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朱棣即位後,第一個重賞的就是姚廣孝。朱皇帝要加封廣孝高官,還賜給他豪華府第和絕代美人,但是姚廣孝全都一一拒絕 ,他說,自已幫助朱棣起兵,不是為了高官厚祿,也不是為了金錢美女,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枉平生所學。此後姚廣孝又輔佐太子(明仁宗),教導皇孫(明宣宗),成為三代皇帝的老師。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於慶壽寺。朱皇帝追贈他為榮國公,諡號恭靖,還親自撰寫神道碑銘,讓姚廣孝以文臣身份進入明祖廟 ,世代享受祭祀。
-
7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我大概知道一點姚廣孝的事,我只想說,姚廣孝真乃奇人!
張良佐高祖,滅秦報國仇,滅項因知遇。
諸葛輔昭烈,只求恢復天漢,還天下太平。
房杜隨太宗,拜相封侯,執掌權柄。
趙普事太祖,榮華富貴,恩蔭後代。
唯獨這個姚廣孝!來時無聲無息,走時雲淡風輕。
姚廣孝是醫學世家,十四歲出家後,苦學精研,佛道儒都學了個通透!
後來明太祖挑選高僧去侍奉藩王,姚廣孝被派到了燕王朱棣那裡。姚廣孝和朱棣一見面,姚廣孝就說要給朱棣送一份大禮,一頂白帽子。
朱棣是王,送他一頂白帽子那可就是皇了呀!
建文帝登基後,主張削藩。不久,數位藩王就遭了建文帝的毒手。這個時候雖然朱棣也感覺大難即將臨頭。但還是猶豫不決。是姚廣孝堅定了朱棣的信心。朱棣說,我雖然有這個意思,但是天下民心不在我。也不知道姚廣孝是不是真的窺破天機,只見他說,天下民心不重要,關鍵是天道在燕王。
隨後,朱棣便以奉天靖難為名起兵,歷時四年,朱棣終於拿下南京,登基當了皇帝,姚廣孝果真給朱棣送了一頂白帽子。
在整個靖難期間,姚廣孝多次為朱棣出謀劃策,而且幾次正確關鍵的決策都出自姚廣孝。可以說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之中,當居首功。
朱棣稱帝后,對姚廣孝大加封賞,先後封其為僧錄司左善世、資善大夫、太子少師。而且姚廣孝還主持遷都事宜和北京城的規劃,更是後期《永樂大典》的最高負責人。
姚廣孝做了這麼多,但是他卻將朱棣賜給他的錢物散盡,平四日裡依舊居於寺廟當和尚。似乎靖難之役從未發生,自己只是個平平淡淡的僧人。做了這麼多,卻什麼都不圖,沒有動機,沒有目的。宛如一個天上客,幫助朱棣當皇帝只是一件,信手捏來,不足掛齒的事。
-
8 # 怪人童心
他對於功名利祿都不感興趣,60歲隨明成祖朱棣建立功業,按說他的功勞最大,但是他不要,給他的官職他也不要,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穿上他的僧袍回去唸經。 他為什麼呢?很多人都佩服的說他是怕被殺,“狡兔死,良狗烹”上演了太多遍,他不想成為主角。
確實有先見之明。對於他六十歲之前,描述的都是他當和尚。只是當和尚卻拜了一個道士為師,學的卻是陰陽數術之學。就可以看出姚廣孝曾經也是一個懷揣理想的人,最後得以實現,他也就功成身退了。
怪人胡說多謝點評!
-
9 # 古今眾談
有的人,他的使命不是為了安貧樂道,也不是為了盛世平和,他的存在,是為了亂世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姚廣孝(1335年-1418年),享84歲高壽。被後人尊稱為“黑衣宰相”,同時被稱之為“道衍和尚”。最為奇特的是他本人精通儒釋道三教,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
《明朝的那些事兒》中有關於他和朱棣初見面的種種見聞,姚廣孝後來成為朱棣的首席謀士、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最終主助力朱棣以藩王身份成功奪取帝位,歷史僅此一份。
靖難之役成功後,姚廣孝並沒有接受朱棣的各種榮譽賞賜,他推去了一切世俗封賞,先是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主持明朝的遷都事宜(遷都,國之大事,可以朱棣對於姚廣孝的信任)。
然後,擔任《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修書可以說是歷代王朝的鼎盛所為,如此功業浩大之事也是由姚廣孝負責,朱棣對其信任可見一斑。
公元1418年,病逝,追贈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朱棣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功高不蓋主,奇僧攪江湖。
-
10 # 一點點歷史
姚廣孝,僧人,明朝政治家,朱棣奪取皇位的主要策劃者,並一手規劃了北京城的佈局,為朱棣遷都北京打下了基礎。被稱為“黑衣宰相”。
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中,姚廣孝被描寫的神乎其神,姚廣孝在第一次見到朱棣的時候就直接表示要助其奪位,,而且當年明月將姚廣孝造反的動機說成是,“他與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更讓人覺得姚廣孝頗有些傳奇的味道。
姚廣孝造反的真正原因或許是源於對朱元璋的恨,姚廣孝的好友大多被朱元璋殘忍殺害,高啟因魏觀案被腰斬,王行因藍玉案被誅等等,眾多好友的慘死使得姚廣孝內心對朱元璋的恨愈發強烈,這或許才是他不圖名利而造反的真正原因。
姚廣孝在整個“靖難之役”的過程中始主要留在京城,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不斷給朱棣堅定信心,而且提出了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儘快集中兵力直去京城,朱棣正是在這樣策略的指引下才能迅速獲得勝利奪取皇位。
功成名就之後姚廣孝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朱棣都尊稱其為“少師”,朱棣命姚廣孝蓄髮還俗,被姚廣孝拒絕。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雖然在朝為官,但是退朝後仍換回僧衣,住在寺廟,並且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朱棣更是對其極為信任,命姚廣孝輔佐太子以及教導皇孫。
姚廣孝病重期間,朱棣數次親自前往探視,姚廣孝去世後,朱棣還曾親自為其撰寫神道碑銘,朱高熾繼位後也親自撰寫祭文。
“靖難之役”可以看出姚廣孝是個陰謀家,而對於中國歷史來說,個人認為怎麼稱讚他都不為過,因為他造就了一代明君明成祖朱棣。
-
11 # 自明O
史上對姚廣孝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大陰謀家,也有人把他喻成諸葛亮之類人物,但不管怎麼樣,他成就了朱棣的皇圖霸業!
那我從明史簡單的瞭解下,姚廣孝的生平與功績
從他的一首詩就能看出,姚廣孝是個博學多才,又胸懷大志的人物!
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雕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這首詩是,太祖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不受官,被賜僧服而歸。途經北固山的時候所寫,當時就有同行的人問道“:你這是一個出家人該說的嗎?”道衍笑而不答
最重要的最後兩句詩,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大致的意思是,南朝的江山現在在何處?我這個北固山寺廟的和僧客清楚得都厭倦看了
馬皇后去世後,太祖要挑選高僧陪侍諸王,為他們誦經祝福,經人推薦,與當時的燕王朱棣一見如故,相談特別投機,於是便奏請太祖,隨燕王一起回到了北平。
但奇怪的是,姚廣孝到北平,並沒有住進燕王,為他精心準備的府宅,反而住進寺廟裡,但他是別的僧人不一樣的是,其它僧人是誦經禮佛,他卻常出入燕府,與朱棣避人密談,
姚廣孝的抱負與道
他和朱棣談的是什麼呢,可以讓朱棣喝望左右,閉門與他相談甚歡?要知道當時朱棣是皇子,而姚廣孝只不過是個雲遊的僧人!史料卻沒有什麼記載!
但有書記載,姚廣孝已經過了四十,但毫無建樹,如果再沒有混出點名堂,等待他的也就是暮鼓晨鐘的日子了
所以他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年輕有為,並且有強烈建功立業慾望的朱棣身上。兩人驚奇的發現,原來他們有這麼多共同點,他們都在等一個機會,很快機會就會了!
明惠帝剛即位後就開始大範圍的削藩行動,對藩王們下手。各藩王或被罷黜為庶人、或被迫自殺,情勢險峻。此時,姚廣孝力勸朱棣起事造反!朱棣很猶豫說:“民心都支援他們朝廷,我們能怎麼辦呢?”道衍回答說:“臣知天道,何必去理會民心呢?”此話說的,驚世駭俗!要說姚廣孝知天道,那他不就是神仙了嗎?他所謂的天道,成王敗寇之道!他不遵守孔孟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而,他認為,得天下者得民心!姚廣孝以此為燕王壯膽,慫恿燕王起兵!於是朱棣漸漸下決心,並私下選派軍官,勾結部隊,並招募勇敢異能的人。道衍並在燕王宮道中訓練部隊,並在地下修建地穴,以厚牆環繞,周圍養雞鴨等動物,以掩蓋地下的修建兵器活動的噪音!
姚廣孝又在朱棣相繼戰敗的時候,對他說“不要再攻其它的城池了,而應當迅速進攻京師。京師力量單弱,一舉之下必然能攻下。”朱棣聽從了他的意見,並接連在淝水、靈璧擊敗中央軍,並渡過長江進入京師金陵。
朱棣在燕王府時,接觸來往都是軍人,而唯獨姚廣孝是定策起兵的。當朱棣在山東、河北轉戰時,其部隊進退、戰機等都由姚廣孝決定。姚廣孝從未臨戰指揮過,但是朱棣攻下南京後,論功!姚廣孝為第一!
姚廣孝的矛與盾
功成名就後,成祖命他蓄髮,他不肯;賜給他府弟及宮女,他拒絕;出去賑災,將皇帝賜他的金銀布帛,都散發給鄉人。他仍舊住在寺廟,穿著僧服,只有在皇帝召見時才穿上官服。綜觀其一生,他確實渴望建功立業,但又並非是貪圖榮華富貴!他挑起策劃“靖難之役”,雖未直接殺人,然三年戰爭,間接傷人者又何至百萬之眾啊!又替大儒方孝儒懇求朱棣,不能殺此人。甚至臨死的時候,唯一的請求就是赦免僧人溥洽
姚廣孝實在是個很矛盾的人。用世俗的人眼光,很難理解他的作為和動機!
是不是也只有他自已,才能說明自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12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從史籍上看,劉伯溫輔佐朱元璋謀取天下,姚廣孝支援朱棣奪得江山。
姚廣孝輔助朱棣登基之後,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卻毫不留戀,拂袖而去,不帶一絲眷戀。對於權勢的不留戀,讓人看到了這個男人的可怕之處。他不貪權不戀勢,卻偏偏推動了靖難之役的發生。
姚廣孝是歷史上著名的僧人、詩人、謀士、政治家、佛學家,精通佛、道、儒、兵諸家之學。四十多歲的時候,被朱元璋宣宗,隨侍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後來建文帝實行削藩政策,姚廣孝建議朱棣舉兵反之,並幫助朱棣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並且登基為帝。
朱棣登基之後,姚廣孝被封為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此後姚廣孝淡出政界,居於佛寺清修。公元1418年病逝於慶壽寺中,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號恭靖。
回覆列表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所謂“黑衣”就是僧人所穿的一種黑色僧衣,而“宰相”則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在當時姚廣孝“冠帶而朝,退仍緇衣”,白天在朝堂上輔佐朱棣處理全國軍政事務,晚上回到寺廟穿上僧衣誠心禮佛,故而明朝官方稱姚廣孝為“黑衣宰相”。
筆者認為,姚廣孝是個奇人,也是個能人。其有兩“奇”(身在佛門,精通三家;為了造反而造反)、兩“能”(異能、才能、)。他博通廣能、不拘小節,能明斷時機,精識君主,卻又一直安居佛門,不慕虛名,不求名位,輔佐朱棣一步步從諸侯王到帝王再到穩固天下。
兩“奇”
一“奇”是姚廣孝雖然身在佛門,但他其實除了研習佛教外,沒一點跟和尚搭邊的地方。儒、釋、道、法、兵、醫、縱橫可以說諸子百家,姚廣孝無一不通,但其似乎又與儒釋道等各家所不相容。
二“奇”是姚廣孝心懷大志,也可以說心懷異志,一直尋求明主。姚廣孝曾經外出遊學時路過嵩山寺,有名叫袁珙的相人對他說:“你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姚廣孝聽了反而很高興,如果自己真的能像劉秉忠那般得遇明主、成就大業,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跟隨燕王朱棣後,勸說朱棣造反,但其本心似乎並不是為黎民蒼生計,也不是為了個人榮華富貴計,單純是為了造反而造反,以輔佐朱棣造反成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兩“能”
一是異能,也就是特異功能。姚廣孝生於元末亂世,只比朱元璋小七歲,胸懷大志,且以其之才能,應該也能成為朱元璋治下之能臣,但其卻一直沒有這個打算,為什麼直至50歲的時候才開始施展抱負?傳說姚廣孝確有能把握歷史大勢,明斷識人之能,也就是異能,他能預知自己幹事創業的時機什麼時候來臨,認為他只有在朱棣的手下才能達成自己的理想。他初見朱棣時,就認為朱棣器宇不凡並斷定其有帝王之氣,並跟朱棣說:“你若肯用我,我可以給你戴上白帽子”,王上加白就是皇,如果姚廣孝沒有異能,憑什麼第一次見朱棣就敢說這麼肯定的話,而且最終事實證明姚廣孝的預言真的實現了。
二是才能。才能就比較好理解了,姚廣孝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複合型人才。靖難之役中,姚廣孝建議朱棣繞過濟南,採取大迂迴大縱深大包圍戰略,直取南京。在實力不如朝廷的情況下,姚廣孝敢使用如此戰略戰術,才能可見一斑。同時,姚廣孝還是建築學家,朱棣登基以後,姚廣孝建議朱棣遷都北京,並幫其設計建造了今天的紫禁城,還是文史法學家,主持編撰了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朱棣登基後,論功行賞,姚廣孝排在了第一位,當朱棣賜給姚廣孝高官顯職、豪宅美女時,卻被姚廣孝統統給拒絕了,只接受了一個僧錄司左善世(掌管出家人的官職)的從六品的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