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峰迴路轉150948806

    晉朝算是中國整個歷史上,存在感比較低的一個朝代了,而東晉被提及的次數則更少。317年,司馬睿在南京正式建立東晉政權,只是當時的天下已呈四分五裂的局面,北方五胡建立了十六個國家政權,所以這段時期也被稱為東晉十六國。西晉發生八王之亂,北方遊牧民族趁勢攻佔中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政權,西晉早已名存實亡,被東晉取代也只是時間問題。東晉一共存在了103年,在這期間東晉其實是有機會收復全國的,但東晉的幾代國君並沒有把一統江山當做首要己任,完全是以偏隅一方的心態存活著。雖然中間打了幾次勝仗,但其中也包含不少運氣成分,等運氣用完後,東晉自然也是走向衰落。其實東晉也曾多次北伐,想要完成統一,但內部一直不夠團結,後來也沒誕生一位有能力帶領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君王,實屬可惜。

    東晉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東晉衰落原因揭秘

    淝水之戰,東晉僅依靠八萬兵力,竟然戰勝了前秦三十萬大軍。雖然這其中肯定包含一定的運氣成分,但說明東晉並不是一個毫無戰鬥力會任人宰割的政權。在淝水之戰開打之前,因為雙方軍隊數量相差太過懸殊,東晉將領已經做好了當前秦俘虜的準備。誰能想到後來東晉竟然靠著一個小聰明擊敗了前秦部隊,此後前秦又被分裂成了數十個小國。當時東晉面臨北方最棘手的敵人,就這樣消亡了。

    東晉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東晉衰落原因揭秘

    不過我們也不用誇大淝水之戰的作用,有沒有發生淝水之戰,此後東晉都會走向衰敗。因為東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就沒想過收復國土,只要能維持現狀就足以讓他們感到安心。一個政權建立的初期,想的往往都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對外宣戰,先安內才能攘外,但時間一長,北方政權看到東晉好像也沒什麼北上的計劃,派人多次探查情報卻發現一點動靜都沒有。東晉錯失了很多可以改革的機會,也是因為始終沒能出現一位有能力的明君。

    東晉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東晉衰落原因揭秘

    其實東晉對外沒作為也是因為他們內部經常亂成一鍋粥。如果朝廷不能實現上下一心,所有計劃到最後都沒辦法順利實施。祖逖是東晉最有能力的軍事家之一了,東晉建立的頭一年,祖逖就率軍北伐,還得到了各地人民的支援,此後祖逖收復了大片領土,朝廷還封了他為鎮西將軍。但司馬睿卻擔心祖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此後處處打壓祖逖,搞得祖逖十分鬱悶。此後東晉的所有北伐都無一獲得成果。

    東晉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東晉衰落原因揭秘

    可見東晉的問題也很明顯,就是他們的皇帝能力太低。看到自己的手下功高蓋主,就想著法子打壓他們,導致真正有能力的人根本得不到發揮。自己只想著貪圖安逸,心裡完全沒有江山社稷,所以出現的機會也都被他們白白浪費了。

  • 2 # 閒話讀史

    東晉亡於公元420年,大將劉裕廢掉了晉朝最後一代皇帝晉恭帝,自立為帝。

    東晉由此滅亡。

    東晉存在了103年,是由西晉的流亡宗室所建。

    因為與西晉前後相繼,所以稱之為東晉。

    那麼,東晉是如何滅亡的?

    終晉一朝,始終不能解決的門閥問題。

    東晉,實際上是由司馬宗室以及王、謝、庾、桓等大門閥家族共同統治的政權,門閥之盛,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如果說最開始東晉得以建立有賴於門閥的支援。

    那麼之後東晉始終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權也是因為門閥的掣肘。

    門閥們實際上就是地方豪強。

    這個從東漢末年就存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南渡的北方門閥與南方門閥之間的內耗使得東晉國力大損,局勢不穩。

    門閥的內鬥以及安於現狀也是東晉幾次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封諸王依舊解決不了的地方勢力。東晉沿襲了西晉分封諸王的傳統做法。

    筆者認為東晉皇帝試圖透過這種手段收回地方治權,然而,事實上,這些分封到地方的宗室基本都被當地計程車族豪強架空。

    門閥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是破壞了東晉的稅基。

    小自耕農們的大量存在才能保證一個封建王朝有足夠多的賦稅和兵源。

    門閥佔有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如果東晉不能從門閥那裡收回這些人口和土地。

    那麼永遠也不可能統一中原。甚至連穩定的政局也不可能存在。

    東晉沒有強有力的明主。

    東晉103年,走馬觀花般共有14位皇帝。

    如此頻繁的更換皇帝,除了皇帝短命之外就是政局動盪。

    動盪的政局也就意味著即便有皇帝想努力一把。

    推行切實有效的政策抑制士族,發展經濟和軍事,也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

    一政策要長期堅持才可能有效果,且很多政策都需要延續性,二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才可以使政策推行開去。

    總之,東晉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前面的王朝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也有本身存在的新問題。

    這個短命的王朝風雨飄搖了一百年,最後被劉裕接手。

    也是在劉裕的手中,打下了後來大一統的基礎。

  • 3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東晉後期,氐族所建立的前秦日益強大。苻堅在位時,任用漢人王猛為相,大修政教,富國強兵,統一了五胡所據的華北大部分地區。

    383年,苻堅率軍南下,聲勢浩大,企圖一舉消滅東晉,於是發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大亂,再次陷入長期分裂的狀態,胡人無暇南侵。東晉以弱勝強,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但東晉的宗室和士族爭權奪利,人民生活相當困苦,以致盜賊四起。淝水之戰後,政治混亂和貪汙腐敗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東晉大臣桓溫死後,其子桓玄逼晉安帝禪位給他,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劉裕起兵聲討,殺死桓玄,恢復了東晉的統治。但劉裕自己同樣也有奪位的野心。

    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接受九錫的特殊禮待。

    同年,劉裕命令中書侍郎王韶之與晉安帝左右侍從以毒酒毒殺安帝。王韶之乘司馬德宗因病出宮的機會下手,縊殺安帝。

    劉裕因為相信預言書所說:“昌明(晉孝武帝)之後尚有二帝”,於是立司馬德文為皇帝,即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宋國,令宋國擴大到二十郡。年末,劉裕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特殊禮待。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入輔。傅亮知道劉裕想要晉恭帝禪讓帝位給他,但又難於啟齒,於是代為向恭帝暗示。恭帝在六月禪讓帝位給劉裕,東晉滅亡。劉裕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劉裕在稱帝之後,為斬草除根還殺掉了恭帝,成為一生中的一大汙點。因為這開啟了前朝遜位之主不得善終的先例(從前,新朝王莽之於西漢孺子嬰、曹魏文帝曹丕之於東漢獻帝劉協、西晉武帝司馬炎之於曹魏元帝曹奐,都是禮遇有加的)。以後的南朝的各位末主,除了陳後主陳叔寶不是被篡位殺死之外,全都被新立的政權所殺。

  • 4 # 論古今多少事

    中國古代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常年的戰亂給老百姓帶來的是無盡的苦難。每個混亂的時期,苦的都是老百姓!戰爭雖然殘酷卻也加快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進步,同時也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

    在歷史上有許多大一統王朝,有的可以統治幾百年,有的統治卻只有幾十年。不管統治的時間長短,但是都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短暫的東晉王朝

    晉朝

    西晉和東晉合稱為晉朝。晉朝是由三國末期曹魏大將軍司馬炎於公元265年,篡位曹魏政權而建立的新朝代,都城定在洛陽,國號定為晉,因此也被稱為西晉。

    司馬炎在位期間,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在公元280年,派大軍攻滅了孫吳政權。因此也正式結束了三國鼎立的混亂局面,成為大一統的王朝。

    西晉統治者在滅了孫吳以後。這些統治者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每天不思進取,沉迷於酒色之中,朝政日益腐敗,朝臣貪贓枉法,賄賂成風。好端端的一個大好局面就被這些君臣破壞完。

    西晉在統一中國以後,就開始大量的內遷遊牧民族,而這些遊牧民族大部分成為西晉貴族勢力的奴婢。但是由於內遷的遊牧民族太多,沒有很好的控制住數量。當時和西晉王朝的人數大致相當,這就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因此這也成為西晉王朝的滅亡和五胡亂華埋下了根源。

    西晉在經過八王之亂以後,國家的實力大為減弱。並且在這個時候,內遷的遊牧民族,乘機舉兵造反,最終成為五胡亂華的局面。五胡亂華使中國北方人口急劇下降,老百姓苦不堪言。

    東晉王朝

    司馬睿在公元317年,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在五胡亂華的時候,造成了北方大量的人口和貴族勢力的南遷。東晉就是在這些貴族勢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權。因此東晉王朝的特點就是門閥貴族和皇室對等的局面。

    由於北方貴族勢力的南遷,造成了對南方本土貴族勢力的衝擊。因此雙方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相互排斥,相互打擊。在加上貴族勢力對寒門勢力的歧視,並且這些貴族還在朝堂上敢和皇帝對著幹。因此可以說整個東晉王朝基本都處於動盪不安中。

    可是由於北方遊牧民族對東晉造成的威脅,東晉皇室自身的實力並不強,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東晉皇室只能依賴於貴族和地方的勢力來穩定自己的統治。這一現象雖然暫時的可以穩定局勢,也可以阻擋外敵的入侵。但是卻滋生了不少有野心的實力派貴族,意圖謀反,想奪取政權。

    在此後幾十年裡,東晉皇室和貴族勢力的矛盾日益增強,雙方你來我往的互相爭奪權利,耗盡了國家的實力,國家處於一種風雨飄搖的狀態。

    外部遊牧民族對東晉的侵略,東晉皇室也無能為力,只能依靠地方的軍民自救。就這樣在地方上出現了許多有實力的軍閥,其中最為有名的就屬劉裕。劉裕此人在當時可以說是基本控制了東晉的軍權,東晉皇室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劉裕一步一步的控制東晉王朝的政權。就這樣劉裕在公元420年,篡位奪取了東晉的皇權,並且自己稱帝,國號為宋,史稱南朝宋,是為宋武帝。因此東晉王朝也正式滅亡。

    東晉是依靠貴族支援和民眾容忍而存在的政權,並且皇室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存在。在統治階級內部分裂和人民起義反抗的情況下,東晉王朝變的土崩瓦解。東晉王朝雖然存在只有一百年多點,但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謝謝各位的觀看,請各位多多點選"關注"歡迎各位評論)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世家大族秉政的兩晉時期,如果說西晉時皇權還能夠壓服地方,中央集權建設有條不紊,那麼東晉從公元317年立國時起,就已經失其權柄。晉室能在江東立足,在內憂外患中延續國祚百餘年,堪稱奇蹟。

    自三國時期,荊州就已經被劉表、劉備、孫權等人著意加強,上百年的建設,使得荊州地區在東晉時已是兵精糧足,成為東晉的一級戰略區,地區與都城所在的揚州一樣。所以,很多東晉權臣都要掛都督荊州諸軍事,東晉時期的很多軍事叛亂都是從荊州發動的。

    (東晉疆域)

    可是東晉公室弱小也有弱小的好處,那就是避免成為眾矢之的,那些北方來計程車族,像王、謝,南方的土著豪族,像周、沈,不管誰得勢,皇帝只是履行蓋章的手續。雖然那些權臣權傾一時,可是畢竟不能觸犯眾怒,東晉公室因為弱小反倒得到了保全。

    真正改變這種共生狀態的是一場流民大起義。公元399年年底,孫恩以“五斗米道”為誘,聚眾作亂,他們自海島出兵,殺掉上虞縣令,直攻會稽,斬殺了吳中八郡王凝之等數位地方官,其中包括謝安的兩個兒子謝邈和謝衝,勢頭迅猛。

    東晉政府疲於奔命,竭盡全力對付孫恩。東晉北府兵將領劉裕在鎮壓這場叛亂的幾年中,從一個偏將迅速成長,不僅勇猛無畏,還學會了機謀詐術。孫恩當然沒有成氣候,可是他們在江東腹地橫衝直撞,把晉朝皇帝的基本盤給折騰個七零八落,這就給了在荊州方向的野心家桓玄造反的機會了。

    (桓玄造反)

    這個桓玄,是當年東晉最大的權臣桓溫的少子。雖然桓溫去世時,桓玄才五歲,但憑藉著桓家的威勢和自己的經營,桓玄在荊州一帶逐漸坐穩了荊州刺史的位置。他瞅好時機,在東晉朝廷剛剛平定孫恩起義後,還沒有時間休養生息,桓玄不失時機地就發兵建康。

    東晉朝廷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派了北府兵劉牢之去抵抗桓玄,可惜桓玄將劉牢之收買了。這下,東晉朝廷就歇菜了。桓玄進入建康,先把皇帝廢了,大臣殺了,廣樹私恩。在公元403年,悍然稱帝,建立了大楚,史稱“桓楚”。

    桓玄建國後,非常忌憚北府兵。就把劉牢之明升暗降,奪了他的兵權,並找各種機會分化、瓦解北府兵。劉牢之想再叛變桓玄,可是沒有人願意追隨他了,於是他選擇了自殺。

    劉裕此時正是劉牢之的部將,他積極聯絡北府兵舊將,得到1700人,以此起兵反對桓玄。當時很多人看不慣桓玄做皇帝,是啊,憑什麼?之前大家都是一樣的世家,憑什麼你家做皇帝?所以,劉裕起兵後,得到了很多資助。桓玄抵擋不住,就逃回了大本營荊州。後來,東晉朝廷組織西討大軍,桓玄戰敗被殺。

    (桓玄被殺)

    這下,劉裕立下了大功勞。這一年,是公元404年,劉裕42歲,成為了東晉新一代的權臣。與桓玄不同(桓玄兵敗時才36歲),劉裕是草根出身,沒有家族勢力,只是憑藉著軍隊勢力。所以,劉裕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壓制其他世家大族的意思。世家大族對一個草根出身的劉裕,也比較放心,都支援他的工作。

    劉裕此後就開始掌控朝政,學起了曹操。他不斷北伐,即是用北伐的名義吧把全國的軍隊都集中到自己手裡,同時把全國的財政稅收,都轉向了北伐戰場。在這裡,劉裕建立了極大的功勳,收穫了巨大的政治資本,最後得建宋國,封王,轄地20郡。

    在擊敗後秦,佔據關中後,因為在朝廷裡的內應劉穆之病死了,劉裕擔心朝中生亂,就率軍南返,結果關中晉軍內訌,白白便宜了赫連勃勃。後來劉裕北望中原,還想再次北伐,卻因為身居高位,已經不能輕易出征了。

    劉裕從前線返回的原因,就是要代晉自立。劉裕的政治威望已經足夠強大了,他的宋國的政府班子也完全能夠應付得了東晉朝政。所以,他廢殺了晉安帝,立了晉恭帝。沒過多久,又把晉恭帝廢掉了,自己登基九五,做起了皇帝。

    (劉裕快速崛起)

    晉恭帝被廢后,原以為還能活命。劉裕擔心司馬氏經營江東時間太久,世家大族萬一用他們的名義起兵造反,於己不利,於是不顧封建時代“滅人國存其祀”的傳統,對晉朝公室大加殺戮,開了南朝血腥屠殺前朝公室的先河。晉恭帝喝下了毒酒,哀嘆說:“願來生不復生在帝王家。”

    東晉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東晉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甚至東晉政府本身就建立在幾個世家大族的共同推舉之上的。西晉作為中央朝廷已經崩潰了,東晉朝廷有能有多少勢力?那些世家大族為什麼要聽司馬家的?所以,司馬睿在立國之初,就學著當初孫權那樣,招募了很多本地世家大族的子弟進入幕府,實際上就是與當地的世家大族達成諒解:我承認你們的地位,你們也要尊重我的權柄。

    此後東晉公室一直沒有出一個能力出眾的人力挽狂瀾。北方亂糟糟的天下,使得東晉北伐動作頻頻,這使得東晉經常出現權傾一世的軍閥頭子,東晉政治只能實行揚州—荊州二元政治。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後來的孫恩起義,使得晉朝公室所依賴的揚州集團的經濟實力被毀壞,打破了這種二元政治的格局,桓玄建國,使得晉朝公室再也沒有威信了。劉裕在這場變故中快速成長,最終成了東晉政權的掘墓人。

  • 6 # V587累

    晉朝時期,上承三國時期下啟南北朝。在晉朝時期,共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西晉,一個是東晉,而西晉時期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大朝之一的朝代。晉朝這個兩個時期,總共傳了十五位皇帝,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晉朝的故事。

    晉朝的建立和滅亡

    266年的時候,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並定都於洛陽,也稱西晉。到了317年的時候,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起了東晉。而到了420年,東晉滅亡,晉朝也消失了。劉裕建立了宋,此後便進入了南北朝時期。晉朝於266年建國,420年滅亡,共存在154年之久。

    晉朝時期的文化變法

    兩晉時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化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衝突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以及科技紛紛出現變化。由於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了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者民族融合。

  • 7 # 袁衛宇

    東晉之所以滅亡,當然是和東晉政權的腐朽有關的。到了東晉後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末帝王朝的特徵,如奸臣亂政,農民起義、權臣謀篡等。

    東晉的滅亡,可以分為4個階段:

    司馬道子亂政

    淝水之戰後,晉孝武帝逼走重臣謝安,把權力從士族手裡收了回來。然而晉孝武帝收回權力之後,並沒有有所作為,而是沉迷酒色,把朝政大權交給弟弟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粗鄙不堪,毫無理政能力,他身兼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司徒等重要官職,位高權重,表現卻非常差勁,他重用小人,把朝政弄得一團糟。

    既為揚州總錄,勢傾天下,由是朝野奔湊。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司馬道子傳》

    司馬道子執政時,朝政混亂,許多朝臣看不下去了,請求晉孝武帝處理司馬道子。晉孝武帝並沒有罷免他,只是引入外戚王恭,以抗衡司馬道子,試圖在宗室和外戚之間尋求權力平衡,可晉孝武帝這樣的庸才,哪有能力玩什麼權力平衡。

    司馬道子和王恭爭權奪利,絲毫不管朝政和百姓。晉孝武帝完全無力調和,晉孝武帝死後,朝政大權落入司馬道子和他的兒子司馬元顯手中。

    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把持朝政時,朝政及其混亂和黑暗。而另一方面,王恭和司馬道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也更加激烈。

    王恭曾兩次起兵討伐司馬道子,王恭當時手握北府兵,然而司馬道子卻策反了北府兵的高階將領,導致王恭大敗,最終被司馬道子擒殺。

    殺了王恭之後,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倆繼續執政,不過司馬道子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國事基本都由司馬元顯說了算。但是這個司馬元顯和他爹一樣昏庸無能,朝政崩潰,民不聊生。

    孫恩起義

    司馬元顯執政時,國事日非,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很快爆發了孫恩盧循起義。

    琅琊郡貧民孫恩,聚集數千人攻擊官府,很多人響應他,加入他的隊伍,孫恩進攻會稽郡時,斬殺會稽太守王凝之,並很快攻佔了會稽。一時間,應者雲集,會稽、吳郡、吳興、永嘉、義熙、臨海、東陽及新安共八郡都有很多人相應他,孫恩隊伍規模達到數萬人。

    隨後孫恩率部轉戰江東,一路上所向披靡,官府無力抵抗。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司馬崇及義興太守魏隱都棄城而逃。

    朝廷派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孫恩,謝琰和劉牢之合擊孫恩,對孫恩造成重大打擊,特別是劉牢之麾下的部將劉裕,多次擊敗孫恩,屢立戰功,在平定孫恩之亂中立下大功。

    孫恩進攻建康時,遭到劉牢之的堅決抵抗,損失非常大,孫恩被迫帶著十餘萬部眾遠遁海上。為防範孫恩捲土重來,朝廷讓謝琰留守會稽。不久,孫恩再次出戰,擊敗了謝琰,謝琰撤退時被部下所殺。朝廷隨後派劉牢之率軍進攻孫恩,再次大敗孫恩,孫恩再次逃回海上。

    恩浮海奄至京口,戰士十萬,樓船千餘。牢之在山陰,使劉裕自海鹽赴難,牢之率大眾而還。裕兵不滿千人,與賊戰,破之。恩聞牢之已還京口,乃走鬱洲,又為敬宣、劉裕等所破。-《晉書·劉牢之傳》

    後來,劉牢之又多次和孫恩作戰,孫恩招架不住,逃向鬱洲。劉牢之遣劉裕追擊孫恩。劉裕給孫恩以巨大殺傷,孫恩被迫再次退守海島。後來孫恩進攻臨海郡時,被臨海太守辛昺打得大敗,兵敗自殺而亡。

    孫恩起義就此被平定。雖然未能推翻東晉,不過孫恩起義席捲江東,聲勢浩大,給東晉政權以沉重打擊,動搖了東晉政權的根基,東晉政權搖搖欲墜。

    桓玄篡權

    東晉中期權臣桓溫的兒子桓玄,利用東晉出兵平定孫恩的時機,乘機奪取了荊州的軍政大權。孫恩被平定之後,在朝廷執政的司馬元顯下令討伐桓玄,反被桓玄所敗。

    朝廷任命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徵西將軍,兼任江州刺史,讓他出攻打桓玄。桓玄派人成功勸降了劉牢之,導致司馬元顯很快失敗。桓玄趁勢攻取了建康,收捕了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隨即殺了他們。而桓玄自己獨攬朝政。

    桓玄不僅自己給自己加官進爵,還對桓氏族人和親信大加封賞,桓玄由此控制了朝廷。

    以兄偉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從兄謙為左僕射、加中軍將軍、領選,脩為右將軍、徐兗二州刺史,石生為前將軍、江州刺史,長史為卞範之為建武將軍、丹陽尹、王謐為中書令、領軍將軍。大赦,改元為大亨。玄讓丞相,自署太尉、領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又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增班劍為六十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晉書·桓玄傳》

    隨後,桓玄逼迫晉安帝給加九錫,封他為楚王,同時以相國的身份,總攬國事。

    走完了篡權的所有步驟之後,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於他。桓玄自立為帝,建大楚政權。桓玄篡位以後,驕奢淫逸,豪奢無度,醉心享樂,無心朝政、民不聊生。

    桓玄的表現,讓原先投靠他的北府兵舊將劉裕、何無忌、劉毅非常不滿,於是劉裕聯合何無忌、劉毅起兵反抗桓玄。

    桓玄派人討伐劉裕,均被劉裕擊敗。桓玄手下的吳甫之、皇甫敷均被劉裕斬殺。桓玄的堂弟桓謙出兵攻打劉裕,也被劉裕所敗。桓玄見狀,棄守建康而逃,並一路挾持晉安帝至江陵。

    劉裕派人追擊桓玄,桓玄逃至江陵時,被益州督護馮遷所殺。

    桓玄篡權,對東晉政權是個致命打擊,讓原本搖搖欲墜的東晉,加速了坍塌。此時的東晉政權,已經名存實亡。雖然後來東晉殘存了十多年,但國祚進入倒計時。

    劉裕篡晉

    劉裕是劉牢之的部將,在平定孫恩起義中,立下了不少戰功,一戰成名,日後南征北戰,逐漸從一個普通小兵,成長為高階將領,再往後成為權臣,及至帝王。

    桓玄敗亡後,劉裕派人接回晉安帝,並擁立晉安帝復位。不過劉裕並非真心擁立晉安帝,只是為日後的篡權做準備。在劉裕的授意下,晉安帝任命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等重要職務。劉裕也正式掌控了東晉的朝政大權,也就是說他控制了中樞。

    為了建立篡權的威望,劉裕開始北伐,並攻滅了南燕。為了掃清篡權路上的障礙,劉裕隨後也對東晉宗室進行了征討,當時東晉宗室最有實力的是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劉裕迅速出兵剿滅了司馬休之,迫使司馬休之投奔北朝。荊州落入劉裕之手。

    此時,劉裕掌握了東晉最重要的兩個州,荊州和揚州。不久徐州、豫州、江州、梁州等多個方鎮,悉數歸於劉裕。劉裕完成了對全部方鎮的控制。

    控制了中樞,又控制了方鎮,劉裕篡權稱帝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了。不過之前北伐時成果不大,不足以支援劉裕篡權的威望,於是他繼續北伐,征戰後秦,並攻滅了後秦。

    劉裕本想擴大戰果,讓威望更上一層樓。不過攻佔長安,傳來一個極壞的訊息,他最重要的幕僚劉穆之在建康病死了。劉裕擔心後方不穩,對他篡權構成不利影響。於是劉裕讓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人駐守長安,自己則帶著主力南歸。

    劉裕南歸後,加快了篡權稱帝的步伐。他先是逼晉安帝封他為宋公、加九錫。接著派人暗殺了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司馬德文就是東晉的最後一位皇帝-晉恭帝。

    晉恭帝即位後,劉裕逼迫晉恭帝封他為宋王,並能使用天子依仗。和皇帝相差無幾。

    又申前命,進公爵為王...十二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鍾虡宮縣。進王太妃為太后,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子、王孫爵命之號,一如舊儀。-《宋書·武帝紀》

    公元420年,劉裕在做完篡權稱帝的全部功課之後,逼迫晉恭帝禪位於他。劉裕在建康登基稱帝,建立了南朝第一個朝代-宋。東晉滅亡。

    結語

    東晉的滅亡,是分好幾個步驟的。從晉孝武帝把朝政交給司馬道子的那一刻,東晉就進入生命倒計時了。

    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倆執政時,朝政崩壞,引發了孫恩起義。而孫恩起義則動搖了東晉政權的根基,東晉搖搖欲墜,回天乏術。而乘著孫恩起義、東晉自顧不暇,桓玄趁渾水摸魚,篡晉自立。桓玄這樣的庸才,無法建立長久的政權,他建立的政權,註定是曇花一現。雖然桓玄篡權最終失敗了,但他的篡權之舉,卻徹底打爛了東晉,導致東晉名存實亡。憑藉軍功崛起的劉裕,則在東晉末年的亂世中,笑到了最後。劉裕利用北伐建功立業,建立篡權所需的威望,同時平定內亂掃清奪權的障礙,掌握了東晉的軍政大權,最終成功奪取了東晉政權,建立了劉宋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劉璋的帳下最牛猛將是哪些?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