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杯喝歷史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滿清國祚如此之長,其實有兩個原因
所謂統治人心,其實s說難很難,所容易也很容易,簡單的來說所有的政治權謀歸根到底就是兩個手段——棒子和胡羅卜,就是說用棒子去懲戒,威懾那些不聽話的人,當他們開始怨恨你的時候又可以用胡蘿蔔收買人心,一收一放之間,江山就穩固了
滿清在這方面很有心得滿清的棒子很早就給了,早在明朝崇禎時代,滿清就用屠殺來威懾被佔領區域的人民,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是如此,這招開始很有效果,後來滿清統一中國,發現有些東西比如漢人的詩詞歌賦和聖人之道卻是屠殺怎麼都滅不了,於是開始了懷柔政策。
清朝的懷柔政策目的很簡單,拉攏漢、蒙、藏各族的上層王公貴族,使用宗教信仰,用思想控制的方法代替浩大的長城工程。這項方針包括優給廩祿、減免徭賦,封以爵位官職,保證他們的世襲權力。滿清對於漢族不但把儒學立為國教,而且康熙帝甚至自己去拜祭朱元璋收買人心。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黃教,愛崇活佛,優禮喇嘛,各地大興土木,建築許多喇嘛寺廟,使用宗教進行控制。這些措施的實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在當時取得了活躍的效果。
-
3 # 伊馨憐
要是還有半點可以迴旋的餘地,老百姓不會革明朝的命,但是明末很明顯沒有迴旋的餘地。南明成立不久就陷入醜陋的內鬥,明末上億人死於明朝皇帝無能導致的大饑荒,明朝不僅僅救災不力,反而在大是大非面前站錯了隊,無恥的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罪惡途徑,把大半個明朝變成戰火連綿的殺戮場,這種骯髒的生活,老百姓是深惡痛絕的,反清復明的人們表面上是復明,實際上就是借屍還魂罷了!要是清朝是漢人政權,或者入關的時候沒有那麼暴戾,估計前明老百姓連反清復明的念頭都沒有,所以在清軍剛一開始入關的時候,由於殺戮太重,導致遭到了各地百姓的英勇抵抗,但是隨著康熙皇帝的繼位,和各地戰亂相繼平息,老百姓反而人心思安,在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推出一系列利國惠民的措施以後,天下黎民百姓也就慢慢接受了清朝皇帝的統治。在經過康雍乾三位雄才大略的大帝的不懈努力之後,康乾盛世呈現在大家眼前,當時的中國經濟繁榮,國富民強,已經不是昔日的明朝可比的,反清復明的聲音也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
4 # 博古論今天
有壓迫才有反抗!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無論誰當皇帝,誰握政權,對他們都沒有多大關係,他們大多大字不認識一個,只希望有飯吃,有地方睡覺。直接管理他們的還是那些地主、地方官員,對於誰當權他們根本沒這個概念。
明朝末期,官僚腐敗,受國家政策影響,財政收入非常緊張,只有不斷增加老百姓的稅收,使得老百姓困苦不堪,民聲怨起,這才有各種反抗起義。而到了清朝初期,政府減免稅收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不知道比明朝好了多少倍。這種情況,雖然不是漢族的統治,老百姓內心還是滿足感很強點。
再次,清朝對待漢化的程度非常高,不僅滿漢通婚,多數大臣都啟用漢族,各種制度都是延續漢族的方式,皇帝從小都學習漢族文化,所以滿漢文化融合度非常高,人民自然對外族統治的概念弱化了。除了一些明朝後裔和一些有執念的人有反抗的想法之外,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當時的社會階級方式。
還有,就是思想上麻痺華人,清朝興起文字獄,凡是對清朝不利的文字因素都大力打擊,乾隆帝時期更是借修“四庫全書”之機廣收天下書籍,將不利於清廷統治的書籍毀滅殆盡,然後修訂成有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這樣經過幾代人,後人自然不會對清朝統治有什麼反抗情節。
所以,滿漢人數比例差這麼多,卻能統治中國這麼多年,主要是金字塔頂端的各種控制管理方式罷了。
-
5 # 歷史深度揭秘
有的人跪久了就永遠不知道站起來了!我個人是一名漢族,純純粹粹的漢人,我尊重我們的文化,漢人確實是一個不朽的民族,但是確實有時候確實是一個迂腐的民族,滿人自山海關入關後,對中國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統治。然而真正的漢族反抗其實微乎其微。犯我漢族者,理應驅除韃虜,恢復中國的大好河山!
在滿族人進駐北京後,一開始人數確實不到30萬人,據滿族人的戶籍記載,當時的滿族壯丁只有5萬多少,根據正常的家庭結構1:5來算,確實是30萬不到。而當時的漢族人口是在1-1.5億人口之間,按道理說在那個冷兵器時期,人口就是戰爭勝利的基礎。不管怎麼打,也不可能輸啊。這個時候漢族人的另一個毛病就出現了,內鬥!明朝在滅亡之際,起義的農民軍還在做著皇帝的美夢。熟不知,滿人的鐵騎早已準備好衝殺進來。隨著吳三桂的倒戈,明王朝於農民軍打的兩敗俱傷後,滿人趁機進關,正式入主中原,開始了清王朝的統治。
清王朝統治初期,南方採取綏靖政策,準備政權穩定後,慢慢收拾,基本上南方的各大城市的官員沒有得到多大的傷害,對於北方,滿族在入關前就一直與蒙族王公貴族採取聯姻政策,關係一直不錯,在進京後更是加大與蒙古的政治聯姻,並進行封爵等一系列的獎勵措施。對於龐大的漢族人口,滿族人採取了“以漢制漢”的政策,原則上還是實行科舉制,漢人依然可以當官,軍隊方面也依然招漢人,在本質上,採取的相對緩和的政策,並沒有激起漢族人的強烈反抗。
在清朝統治中國的200年裡,漢族人經過剃髮易服以及儒家思想的忠君思想,慢慢接受了滿族人的正統地位。願意為滿族人鞍前馬後。漢人的思想逐漸僵化,種地就是種地,讀書也是少部分人的事。這也是以後日軍對中國進行戰爭時,2個日軍就能押解幾千人的原因之一,思想上的禁錮,是滿人控制漢人的根本,也是清朝能享國200多年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清朝能夠享國200多年的原因就是:1在物質上,給予基本的需求,但也只是夠你活著而已,這對於全國大多數人已經很滿足了。既然能活著,為什麼要去贏得一份不確定的前程呢!2在精神上,對人民的思想加以禁錮,忠君思想根深蒂固。
-
6 # 東來閣公爺
互相利用,坐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陰謀詭計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漢文化漢人能萬眾一心嗎?其實邪惡醜陋的華人就是漢人。
-
7 # 睿智加菲爾德8Q5
清朝入關的背景是明朝已經滅亡:李自成農民軍攻入京師,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滅亡,在李自成軍與吳三桂軍兩軍交戰吳三桂漸漸不支情況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進而鎮壓農民軍,消滅南明政權,統一中國。
滿洲八旗所謂30萬人組成:滿八旗只有不足10萬人,其餘20萬為蒙八旗與漢八旗及明朝降兵。滿洲是一個強大的軍政集團,有著強有力的組織能力及戰鬥力,就跟當年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一樣,是當時東亞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戰爭中漢八旗與綠營兵發揮了多大的作用這裡就不用多說了。
清軍入關後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許多地方官員投降滿清,幫助其消滅農民軍的反抗,安定地方,在這裡地方官員與地主階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消滅南明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安定民心,使國家漸漸趨於穩定,如興科舉,讓漢人也能做官;尊崇儒家思想,忠君愛國,利用愚民教育來統一全國的思想;興文字獄及殘酷鎮壓來讓老百姓做安分守己的順民,消除人民的反抗意志;提倡滿漢一家,並促使滿人迅速的漢化;清朝前期對外平定了很多叛亂,使清朝成為一個面積廣大的多民族國家,這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漢人的反抗意志;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清朝皇帝大多勵精圖治,尤其是康乾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又沒有出現過昏庸無能的皇帝,這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安定。
最後,其實漢人的反抗從沒有停止過,這裡就不詳細說了,但我們不能否認前人所做的努力。
而現在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沒有必要整天我漢族他什麼族的分的那麼清楚,我們就是中華民族,我們都是華人,這就夠了!
注,李自成也不是漢人,他其實是党項人。
-
8 # 古今通史
滿清入關前的那段時期被某些學者界定為莊園奴隸制不是沒有道理的,至少在後金時期是這樣。透過擴張、戰爭、掠奪獲取大量的財富土地、奴隸人口、工匠等等,這些人口都被私產化,將戰爭地區人口私產化的情況一直到康熙年間也還有,比如平復三藩之亂,將官們大肆掠奪未參與戰爭的平民人口。
漢臣奏報康熙帝,康熙帝是不管的,並且留下了親筆文字記錄,他覺得將官們為國以命拼搏廝殺,該有些好處,絲毫不提大軍沿途所受軍備品和銀兩早已超出正項,貪心不足才去掠奪人口充為奴隸。
當然,康熙帝對雲貴地區的戰後恢復有很大貢獻,當時老百姓最在乎的還是稅金,康熙的免稅幅度非常大,減免次數也足夠多,對百姓修養生息有極大好處,也不能抓住他的錯處死揪住不放,誰都沒法說出康熙毫無優點這種話。他也是人,有功有過,不神話,不抹黑。
清初重用,優待漢臣,力度很大,但是其中的靖南王耿仲明竟然是因為觸犯逃人法被牽連,按律當誅,所以畏罪自殺,可見入關前後,滿清政權對“私產”奴隸的觀念和制度還都是非常注重的,順治帝(其實是多爾袞下令)已經免其罪責了,可惜耿仲明著急投胎,早已經涼透了。
以上是說,後金/大清初期的社會發展形態,說這些的原因就是讓大家瞭解一個脫胎於後金的政權,他的基本發展狀況。
在落後的制度和教育體制下,在充滿苦難的常年的戰爭環境中,滿清在入關前的普遍教育程度(廣度和深度)是遠不如關內的,包括貴圈在內(極個別的除外),這也是入關後順治帝玩命讀書的原因,漢文化對他有相當的吸引力,以前沒有接觸過這些教育,看的比翻譯的還快,一群官員累個半死。
打個比方,扈倫四部,葉赫,哈達,烏拉,輝發,他們所處的那個動盪的年代,被李成梁打個半死,相互之間又打的半死(尤其是哈達和葉赫),又被努爾哈赤幾乎弄了個全死,20年就沒消停過,這還只是和建州女真衝突的年數,動盪之下扈倫四部有幾個的孩子能正常讀書,缺乏那種環境。
教育水平有限,造成管理水平有限,這對滿清入關後的統治來說是雙刃劍,也好處有壞處,由於體制和環境的原因讀書程度不夠,還能有好處?
當然有。因為這種情況也是多爾袞充分使用漢臣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以漢制漢的原因),滿蒙貴族們大多戰場上是把好手,從政就不堪重用了,對中原文化不熟知,造成至少在初期,不能很好的瞭解、融合、統治管理。
任何一種家族教育都是需要幾代底蘊的,比如一個詞,名門望族,大家覺得現在全中國誰家能算名門望族。封建社會的皇帝要接受帝王教育,書香門第也沒有僅一代人中出幾個唸書的,就敢自稱書香門第的,滿蒙貴族也需要時間提升,至少初期大多數人都是用不上的,唯一的作用就是瓜分勝利果實,跑馬圈地。
所以,反倒是因為這個原因,漢臣被充分使用,武將們撒了歡一樣策馬全國,東征西討,文臣頗受重用,盡職盡責,滿蒙貴族覺得漢人們搶了自己的好處,於是多爾袞頗受滿蒙貴族忌恨。
雖然滿清也不大情願,但毫無疑問,融合從那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漢臣們本來就熟知地域、人文情況,有地方政務管理經驗,受到優待就更容易發揮自己的長處,大都期待為朝廷效力。
漢臣的助力真的那麼重要麼?這是毫無疑問的,滿洲族士兵夠嗆能到6萬,加上蒙族和最初期投靠的漢軍,不過十幾萬人,在關外打集團戰可以,滿中原的打,一個省五千?一個月就被淹沒在龐大的人口中了,即便再能打,慢慢磨也磨沒了,不提李定國,就拿吳三桂來說,帶幾十人就敢衝上萬女真人的包圍圈救父,不但進去,還能突圍出來,不但突圍,還能跑回家,您覺得他不到5萬關寧兵,打不過5000清兵?
即便抱團打也不行,那會陷入砸地鼠的遊戲中去,疲於奔命的全國跑,剛滅了這個,那邊又反了,根本打不過來,即便打遍天下,地方行政管理誰來管呢,滿蒙貴族?要麼全部放養不收稅?除個別地區外,滿清平復內亂的時間不算長,它也需要穩定,初期同樣有士兵吃不上飯,而真正能夠穩固統治的還是要靠這些漢臣,所以不得不用。
漢人也好,滿人也罷都有提籠架鳥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大都是靠家庭和宗族才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也都有生活困難的人群,清廷統治期間,滿人也有窮的象叫花子一樣的人,有的是因為清廷偏激的“民族防備”政策,有的則類似於桂祥,幹啥啥不行,吃喝玩樂薪水不夠用,哪怕慈禧頗多賞賜也不夠他折騰,索性全家都不管他了,好不容易袁世凱為巴結慈禧給了他個伸手要稅的美差,桂祥整個翻建了自己的大宅,剛完工即著火,這都是命啊。
雖然有窮有富,但還是受清廷恩養的居多,這對培養一流人才同樣不利,很多窮苦書生努力學習參加科考無非是為了跨越階級,滿人無需跨越就有優越的生活條件那還奮鬥啥呢。滿人雖然也有自己的科考,但是那試卷相對來說,慘不忍睹,無非就是個上位的形式而已。
所以這一切就造成滿清始終在防備漢臣做大,影響滿蒙統治根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用這些漢臣,這是個不可逆的趨勢。
漢臣服務於滿清又粗分兩個階段一、滿清剛入關的時候,算是救了官員無數,包括1000多京官,還有比如吳三桂等等,說是滿清救命不算過分,多爾袞不進北京他們就都讓李自成折騰死了,李自成糟蹋的不止官員,連百姓也恨之入骨,進城的時候是夾道相迎,李自成逃跑的時候是舉城沸騰,好似在慶祝逃過惡鬼的魔爪,所以官員們一開始就有一定忠誠度。
家天下。所謂大明也可以稱呼為朱明,老朱家的天下,有天下觀,沒有國家概念,朱姓政權的代言人就是崇禎帝,甩鍋是把好手,作為一個皇帝都沒擔當,人老成精的一群官員有樣學樣更沒擔當。
比如:陳新甲的死,雖然他遭受諸多彈劾,其實都是借他向崇禎示威,洩憤,誰都明白談和是崇禎主導的,所有人也都知道陳新甲死的冤枉,所以......再提談和誰能同意?誰同意誰背鍋,死本來就挺可怕,更可怕的是揹著皇帝的黑鍋全家去死,所以滿朝文武除極個別的一兩個人以外,這條紅線官員們覺得,傻子才會去碰。
崇禎想去南京,誰敢同意,反手清算的時候都活不了,所以崇禎逃不出去,官員們都一副忠貞不二,為國為民的樣子,其實私下就是在想,我們不背鍋,你非要走我們也沒辦法,但是從我們嘴裡說出逃跑的話你崇禎就做夢去吧,我為你崇禎考慮了,然後就象陳新甲一樣被人彈劾,你不護著反倒下殺手,哪怕是當初彈劾陳新甲的那些官員也看著心寒吶,誰能、誰敢給崇禎出好主意。
將領們心裡沒氣?包括關寧鐵騎那待遇算是最好的,就這也保證不了錢糧,又不是沒捱過餓,不提1644,就說皇太極初抵京師,宣大回防,那時候都是欠了一到兩年的餉銀,再往前做倒帶動作,戚繼光將軍剛被調去抵禦北虜的時候就上疏,士兵跟要飯的一樣,槍也不保養,武器不打磨,從兵到兵備、士氣全廢了,幾十年的情緒得不到宣洩那就轉變為了憤恨,沒直接造反就不錯了。
所以,並不是漢人好窩裡反,實在是明末的狀態不止百姓活不下去,所以滿清入關後大多甘心效命,這裡面有怨氣也有私利原因。
二、承平日久,滿蒙最高統治階層已經與漢臣們磨合的比較融洽、默契,官員們也大多習慣了滿清統治階層。受儒家忠君思想影響,漢臣們已經死心塌地的為清廷做事了,所以漢臣的力量一旦發揮出來,就釋放了最高階層的統治壓力,並且統治階層也樂於“以漢制漢”,所以滿清統治276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
9 # 手機使用者52344754182
別再提了!現在中國有14億人,若真的還有外來的侵略,誰能保證不戰敗?不投降?若質量上不去,數量多少也沒用的!
-
10 # 墨雲說歷史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最後得出兩個結論,還請斟酌。
第一個問題:冷兵器時代拼的是人數,漢人佔據百分之九十九,卻被百分之一的滿族通知,一定是思想出了問題。
在隋唐以前,中原地區幾經戰亂,而遊牧民族都不能南下,戰國時期分成若干小國,應該是遊牧民族南下的理想時機,可以各個擊破,但是那時的中原小國都有尚武精神,再被弱化一倍他們也打不過啊。
隋朝開科舉考試之後,我們泱泱大國就被儒家思想徹底毀掉了,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看上去很全面有理的思想,其實是消滅了人的尚武精神,仁字當頭,愛可以對內但是不能對外,否則別人會覺得你好欺負。忠孝就更不要說了,蒙元滿清,哪一次不是那些所謂的國家棟梁之才帶頭投降叛國,忠孝在生死麵前利益面前,什麼都不是。反而成為他們背叛祖國的好藉口,讓祖國免遭戰火塗炭生靈,呵呵。所以到後來明朝科舉考試鼎盛時代,滿朝文武都是蛀蟲,任憑一個朱由檢怎麼折騰也無濟於事。
第二個問題:民心項背的問題。經過李自成長達14年的農民起義戰爭,老百姓已經厭倦了每天人心惶惶的過日子,他們只想吃飽穿暖。這時候清軍入關,除了名聲不好聽被外族統治之外,其他也沒什麼不好,連續幾任皇帝都採取休養生息的民族融合政策提出滿漢一家,接受儒家思想,重用漢臣。這就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老百姓的抵抗慾望。
到了清朝中期國力強盛,消滅叛亂起義,已經不在話下,到了清朝晚期,外國入侵,國內的矛盾已經不是民族矛盾了,它是帝國主義列強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這些漢族人幫助國家抵抗危機共同應對外來侵略這一打就是70多年,所以清朝擁有268年的基業也不足為怪了!
在清朝初期漢人自身的問題導致亡國是主要原因,到了後來滿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歷史軌跡的發展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了268年的大清帝國。
-
11 # 納蘭談史
清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特殊在於女真部落原本只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少數民族群體,這個部落人口稀少,而且資源匱乏,但卻能在後來打入關中滅亡明朝,統治了人口過億、疆域千萬的漢人帝國近三百年,清朝的統治者是怎麼做到的呢?清朝是個善於學習的王朝,清廷深知自身部落在經濟、文化上的落後,所以不斷的向先進的漢民族“取經”,滿人積極學習中華歷史文化,總結經驗教訓和政治得失,在此基礎上繼承併發明瞭一套較為成熟的封建王朝統治制度模式,為長久大一統帝國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1.緩解民族矛盾
由於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所以各個民族之間有風俗文化差異也在所難免。但是各民族的利益是共同的,都有著對經濟、政治、文化上的訴求,所以滿清的統治者積極倡導民族優待。尤其是對待漢、滿、蒙這些人口較多的大民族,給予相當的政策支援,像科舉考試人才選拔,像邊疆民族自治權力下方,等等一系列民族優待政策推行,極大地緩解了各民族矛盾,也加強了中華帝國的凝聚力。2.加快經濟建設
想實現帝國長期長治久安,發展經濟乃是不二選擇,只有國家富足,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更加穩定,而在封建社會中,農業乃是國本,應當擺在突出位置。鑑於明朝土地兼亡國的教訓,統治者下令廢除了圈地,並強化行政效率,發揮集權王朝的優勢,使得農業快速發展,商業、手工業齊頭並進,並迎來了“康乾盛世”,人口大量激增,國家經濟良好發展。3.加強軍事控制
除了輿論上的忠君愛國思想促進穩定外,清朝的統治者也加強了軍事上對社會的控制力度,除了地方上的幾十萬綠營兵外,清朝的統治者還把驍勇善戰的八旗軍駐紮到了地方上維繫穩定,並在基層社會建立了一套嚴謹有效的保甲制度,有力維護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
清朝的統治制度堪稱集歷朝歷代之大成,它在經濟上相對寬容民間,給社會經濟留下了足夠的發展彈性,但同時又在輿論思想和軍事上加強管控,使得傳統僵化的封建集權制度也能夠靈活自如掌控有度,因此實現了對華的長久統治。
回覆列表
在明朝漢人的統治下,老百姓流離失所,每日辛勤勞作卻出現人吃人的情況,清朝時期百姓雖依舊吃不飽,然至少有得吃,生活過得去。對於老百姓而言,有沒有飯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這天下誰當皇帝,於百姓有何關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代王朝覆滅於老百姓的飢餓今天我們看歷史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勾踐臥薪嚐膽、項羽自刎烏江、趙匡胤黃袍加身,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只是書本里的故事,然對他們而言卻是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都是走鋼絲的大事。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先決條件是有人願意起義,這裡說的人並非一兩個人,而是天下人願意揭竿而起推翻王朝,那麼天下人為何願意造反呢?要知道古代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只想吃飽飯,要不是被逼到無路可走了,沒人想造反。
明末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造反?到處鬧饑荒,天災人禍以至於老百姓沒飯吃,造反人士給他們飯吃,他們才會聽命令造反。今天不吃飯今天就會死,今天造反說不定明天才死,抱著這種想法老百姓才造反。
對於普通人而言,並沒有漢人、滿人這種概念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和平時期老百姓一天只能吃兩頓飯,大部分人都沒能接受教育,你跟他們談什麼“大義”並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的腦海裡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對於老百姓而言,這天下是滿族人的天下,這時候他們每天吃兩頓飯,如果老百姓現在冒死推翻滿族人的天下能否一天吃三頓飯呢?顯然不能。那麼推翻清朝統治對他們而言就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會去幹。沒有群眾基礎,即便你天天喊著“反清復明”,大家也不會當回事,頂多就是當戲看,日子照常過。
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在位皇帝大多都很勤勞,不任性清朝能夠維持兩百多年的統治,靠的便是統治者的能力,清朝可比明朝強太多了。
其實清朝能夠維持兩百多年的統治一點也不奇怪,明朝的統治者只有前期那幾位看得過去,後來老朱家的子孫基本只會毀祖宗的基業,明熹宗登基的時候還是個文盲,一個文盲木匠怎麼管理國家?清朝的統治者大多素質良好,即便不是那種很有天賦的明君,至少也是個勤勞的君王,每個人都把祖宗基業當成寶,雍正皇帝“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政務“無分鉅細,務期綜理詳明。”
到了1912年大清滅亡是時代趨勢使然,在時代的洪流下封建帝國必定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