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林
-
2 # 上游的小石頭
劉備的這次搭上性命的出川伐吳,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義氣用事,志大才疏”。
三國演義中交代的比較清楚,劉備這次親自掛帥出征的原因是復仇,關羽敗走麥城,死於東吳之手,劉備得到訊息後,悲痛欲絕,血淚染襟,連續幾天幾夜抽泣不止。當年在桃園三人香案前歃血為盟,結為異性兄弟,一起討黃巾,平董卓,戰呂布,即使關羽身在曹營,唾手可得高官厚祿,但是得到自己的訊息後立刻留書出走,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和自己相聚。雲長義薄雲天,自己又乞是薄情寡義之人,即使舉全國之力也要踏平東吳為關羽報仇。
北邊曹丕篡位竊取漢家天下,這是個是北伐中原的最佳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和東吳聯手,兩個方的兵力,加上出師有名,人心所望,必定能一舉成功,北破曹氏集團,改寫天下格局。但是此時的劉備無心北伐中原,一心想為關羽報仇,舍大義為小義,註定是要失敗的。
縱觀整個三國,並沒有發現劉備有排兵佈陣的才能,也沒有戰場對陣的武力,更沒有運籌帷幄的計謀。劉備僅僅是憑著為弟報仇的一腔熱血帥七十五萬大軍出征的,隊伍裡除了七十五歲的老將黃忠,關興、張苞武將可用,並沒有出名謀士,沒有人可以出謀劃策。
導致火燒連營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劉備展現自己軍事白痴的最有利證據的事情,是營地的選擇,當時天氣炎熱,取水不變,劉備就讓大軍駐紮在山林之中,七十多萬大軍,在山林中駐紮的營地橫佔七百多里。
曹丕聽說後仰面笑曰:“劉備將敗矣”,諸葛亮知道後拍案叫苦曰:“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斬此人!”他們都知道“包原隰xi險阻屯兵著,此兵法之大忌也”,簡單說就是把大軍鋪開駐紮在地勢複雜的地方是不符合軍事常理的。
七百里的裡的營地,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遍野火光不絕,死屍累累,塞江而下。劉備大敗,陪上了多年積累的家底,失去了北伐中原的最佳時機,最後病死白帝城,自己的命也搭了進去,雖然是著急報仇,但是過高的看高了自己的能力,最後慘淡收場,用義氣用事,志大才疏來評價最合適不過了。
-
3 # 斌哥居丹霞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傾國之兵伐吳,結果在夷陵之戰時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慘敗而歸落了,病死白帝城的下場。有人就問了,為何劉備非要打這一仗,他不懂得能在林間建營七百里,吳軍會用火攻這一點,他難道想不到?
劉備發夷陵之戰兩個原因:
一是給關羽報仇,打贏了能教訓一下東吳,並且把荊州一併收回。
二是 由於地形複雜,夷陵一帶道路狹窄,一邊是河道,一邊是高山,只有一條狹長的棧道透過,劉備在這裡建營也是無奈之舉。
謀士勸言此地不利戰
我們想了解下夷陵的地理結構(今宜昌三門峽一帶),東面連線遠安縣、當陽,西鄰秭歸縣、興山,南抵枝江、長陽,北與保康接壤,南北長約一百公里,東西寬約七七公里,中間是長江,兩側綿延不斷的高山。這樣的地方行軍連營紮寨,本身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將士要休息,兩邊環境又限制。
劉備的“七百里連營”一直遭到批評,罵聲就沒有停止過。人們普遍認為,劉備不會帶兵打戰,不應該在這些地方連綿不斷的紮營。大家只是看到了客觀原因,表面現象,主觀原因並沒有找到,就連坐上觀虎鬥的曹丕都認為劉備犯了大錯。
“帝(曹丕)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贏七百餘里,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餘里可以拒敵者乎?”
主觀原因,夷陵一帶全部是道路狹窄,又是狹長的棧道通行,中間是河道,兩邊是高山峻嶺森林,沒辦法去宿營,為了防止意外,還要派兵駐守,掩護撤退和保障糧食運輸,這樣的環境地段你就是諸葛亮來都沒招。
所描述的七百里,是整個三峽七百里的地段,兩岸連山闕處。正史中記載,蜀軍人數大約5萬人左右,兩國的國界線在巫山附近。
陸遜對雙方兵力,、戰場環境、士氣狀況都具體的分析,認為暫時避開蜀軍鋒芒,夷陵狹長的棧道不利於安營紮寨和打仗,也要避開這些不利因素,吳軍只要能守住東面險口,堅持不出戰,蜀軍得不到任何便宜。陸續向孫權請示,得到認可,吳軍一路撤到了夷陵、猇亭一帶(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
陸遜能這樣做了,早有對策只是等待有利的時機。西邊幾百裡的狹長地帶讓給劉備,自己堅壁不出,率軍守著東邊的夷道。劉備的輔蜀軍只好據守在狹長的棧道上,然後紮了五十餘座營寨,紮好的寨營沒有隔開間距,劉備沒有意識到陸遜主動放棄夷陵道,其中必有詐。
劉備率蜀軍要討伐吳軍,無奈在這狹長的棧道上長期守護,吳軍堅持不出來迎戰,長江沿線正值一年中最酷熱的季節,蜀軍求戰不得,苦不堪言,士氣又是一落千丈,劉備沒有好的策略應變這個情況。
陸遜就是等待得到這個機會,時機成熟了,陸遜採取了火攻,連燒七百里,劉備慘敗而回。有人會疑問,劉備怎麼不用水軍來沿江而上攻打吳軍,劉備這次來就沒帶水軍,無奈於實力強的水軍已經被關羽損耗殆盡,益州的水軍戰鬥力很差,根本就打不過強大的吳國水軍,一旦吳軍水軍突破順江而下,後果不堪設想。
吳軍火箭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劉備“連營七百里”實乃無奈之舉,在當時的環境下排兵佈陣沒有問題。劉備的失敗有幾個主因:
(1)一場戰役的勝敗要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天熱、地理環境限制,士氣底落,三點都沒佔到。
(2)紮營缺少相應的防護措施,七百里狹窄的棧道無法展開作戰,能擊敗敵人嗎?
(3)在狹長的棧道連營,把側翼的弱點暴露給吳軍,陸遜抓住這點以點帶面,一舉擊潰蜀軍。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回覆列表
一:劉備年邁,統一天下恢復漢室的心情迫切,但是蜀漢政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人口糧食中心都在北方。心急容易在處事決斷上發生錯誤,吳國畢竟經營3代,根深蒂固了,劉備沒有步步為營,而是以 建業為目標,要一下消滅吳國的政權,這個在歷史上幾乎不可能發生。
二:劉備軍事才能欠缺,他不是韓信,不是白起,沒有他們天才的軍事才能,我最喜歡韓信說過一句話,劉邦最多領軍3萬,韓信可以領軍30萬,多多益善。劉備在之前的戰役中,從來沒有統領過10萬以上的軍隊,很多調配,部分的分配,駐紮的選擇,佈防等等都不行,所以才會選錯林中佈防,被陸續火燒連營之後排程不過來導致大軍潰散不能集結而被吳軍收攏擊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