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聞海棠

    為什麼鄭莊公敢拿箭射周天子,卻不敢殺他呢?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仔細分析一下西周過度到東周的過程中周天子權威的衰落過程。

    幽王之死

    與後世的中央集權制不同,周朝施行的是封建制,名義上,其他諸侯國尊周天子為共主,但實際上週天子能完全控制的地盤並不大。不過西周時期,周天子實力和權威都還在,因此各諸侯國對這個共主還是很服氣的,但是西周晚年發生了意外。

    周幽王原本娶了申國公主為王后,生下了太子姬宜臼。但後來幽王移情別戀,寵幸褒姒,又生下了姬伯服,於是廢申後和太子宜臼,另立伯服為太子。按《史記》記載:

    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烽火戲諸侯

    講的是周幽王廢了申後和太子宜臼之後,申後的父親申侯聯合繒國、犬戎攻打周幽王,但因為烽火戲諸侯的緣故,沒有諸侯國來支援周幽王,最終幽王被殺。最後諸侯擁立了太子宜臼即位,也就是周平王。

    二王並立

    關於這段歷史,歷來一直有人懷疑其真實性,首先就是烽火戲諸侯是否存在,其次是“諸侯擁立太子宜臼”是否存在。其中最大的漏洞就在於,《史記》說諸侯擁立平王,但看錶現的話,諸侯之首的魯國不僅不擁戴平王,甚至連平王死的時候都沒去奔喪。

    要知道,魯國是周公後人的封國,是諸侯國中和周天子最親近的國家,這意味著一點:魯國不承認周平王。為什麼魯國不承認周平王呢?事情還得從幽王之死說起。

    原來,當年幽王確實廢了太子宜臼,另立了褒姒的兒子伯服,後來宜臼怕周幽王對自己趕盡殺絕,於是就跑到外公申侯家裡去住著,結果周幽王派兵來攻打申國,被申國聯合繒國和犬戎打敗,幽王和伯服都死在這場戰爭中了。

    幽王死後,諸侯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以申國、鄭國等為首,擁戴平王姬宜臼,一方以虢公為首,擁戴周攜王姬餘臣。於是就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因為平王參與了殺死周幽王的事件,所以魯國是不擁戴周平王的。

    平王東遷周鄭交惡

    二王並立的現象持續了大約20年,最終晉文侯站了出來,殺了周攜王,從此天下就只剩下了周平王一個天子,但周天子的威望已經無可避免地衰落了,首先是魯國已經不再擁戴周天子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周天子還是保留了一定的權威的,衛國國內發生內亂的時候,衛國老臣石碏曾說過覲見周天子就能得到華人的承認這樣的話。

    周平王在位五十年後駕崩,平王在世時,鄭國因為幫助平王東遷有功,而受到平王重用,鄭莊公擔任周王朝的卿士,然後鄭國也藉此機會發展壯大,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強國。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可能是怕鄭國勢力太大,於是免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這樣一來,鄭國和周王室關係就開始惡化了。

    隨著周鄭關係的持續惡化,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兵攻打鄭國,不料卻為鄭莊公所敗,兩軍戰於繻葛,鄭人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

    繻葛之戰結語

    其實,諸侯國和周天子打仗沒什麼大不了的,早在西周時期,周天子就和諸侯國發生過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昭王南征楚國,還死在了水邊上。《左傳》中記載說,齊桓公以詢問昭王下落的名義討伐楚國,楚國回答齊桓公說:“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戰場上武器不長眼,鄭莊公敢下令射周桓王也是很正常的事,這件事的關鍵不在於鄭莊公敢射周桓王,而在於最終的結果是周桓王敗了。射周桓王,還可以看做是正常的戰場交鋒,但周桓王輸了,這就徹底暴露了周王室虛弱的面目,讓天下諸侯都看到了,原來周王室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

    那之後,諸侯各國紛紛摩拳擦掌,起了問鼎中原的心思。可以說,春秋五霸雖無鄭莊公之名,但春秋爭霸的序幕,實則由鄭莊公所啟。

    那為什麼鄭莊公不敢殺了周桓王呢?原因也很簡單,周天子雖然德衰了,但在名義上依然是天下共主,周天子打你,你可以反抗。但如果你把周天子殺了,那就是弒主了,除非有絕對的實力能讓天下所有諸侯國臣服,否則誰也不敢殺了周天子。

    要知道,就算是後來的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也依然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表面上還是要認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

  • 2 # 小楊品史

    一代梟雄鄭莊公,膽敢得罪周天子,卻始終把握著度,不敢下死手,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使然,倘若他真殺了周天子,等待他的絕對是毀滅!

    01:周天子的實力沒有想象的那麼弱

    周天子東遷後,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鄭國、齊國、晉國、秦國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西周時期,周天子勢力還很大,鄭、齊、僅大諸侯雖然吞併了一些小國,但也不敢過分發展,基本上還是在方圓百里內活動,這一局勢一直延續到公元前720年前後。周朝建立之初,周王室就開始著手營建洛陽,經過幾百年的建設,洛陽周邊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

    換句話說,周平王東遷後的前50年,各大諸侯國還不是周王室的對手。周王室和鄭國交手的原因,主要還是周天子無禮在前,沒有做天子的樣子,再加上過於輕敵、指揮適當,才讓鄭莊公得手了。這種情況下,鄭國倘若趕盡殺絕,周王室必定會舉全國之力抗敵,年輕的鄭國自然不敢輕易嘗試。

    02:周天子手裡有各大諸侯想要的東西

    周王室雖然實力下降了很多,但是還保留著全國各地的戶籍、地形圖,以及各諸侯夢寐以求的九鼎,倘若鄭國逼急了,周王室只要稍稍露出願意轉讓這些寶貝兒的意思,估計各大諸侯立馬能把鄭國剷平了。

    秦惠文王曾經遇到過一個難題,是攻打巴蜀呢,還是進攻周王室。當時相國張良主張進攻巴蜀,理由就是想趁機搶佔這些這些東西,由此可見這些東西的珍貴;秦武王嬴蕩曾經說過一句話,只要能打通一條只容馬車過的一條小道,到洛陽去看一眼,就死不瞑目了,由此可以看出,不是誰都敢到洛陽放肆的。

    03:殺了周天子,就打破了天下平衡局勢,後果難料

    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大諸侯或多或少都與周王室有關係,有的是本家,有的是親戚,因此春秋、戰國中前期大家都保持了一個默契:可以不把他當回事,可以稍加欺負一下,但誰也別做過頭。

    道理很簡單,周天子在,大家都是臣子,彼此差不多,說要是把周天子滅了,這不是擺明了要凌駕大家之上嗎?以春秋初期的形勢,沒有那個諸侯擁有如此大的實力,自然都不敢輕舉妄動了。實力不夠,還要打破天下平衡局勢,這不是等著捱揍嗎?鄭莊公自然不會這麼幹。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槍打出頭鳥。舉個簡單的例子,《笑傲江湖》裡,各大門派都知道福建林家藏著寶貝兒,林家掌門人又是個飯桶,可誰都不願先下手。餘滄海按奈不住,率先出手,結果大家都知道,不但沒得到辟邪劍譜,還落得一身騷,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深謀遠慮的鄭莊公自然不會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綜上所述,鄭莊公不但不想殺周天子,而且也根本不敢下死手。

  • 3 # 蓋天宣夜說

    周朝的朝哥是歷代號令諸侯的周王,屬聯合國主席中央地位,諸侯國除非聯合起來一起犯上作亂推翻朝哥,再建立一個新朝的朝哥來替代!鄭國有這個本事向武王伐紂那樣滅掉商朝朝哥,改周朝並來當朝哥?

  • 4 # 反叛者的盾牌

    誰說他敢射周王了?鄭莊公在的知周天子被部將所射,嚇得命令祭足趕緊跑過去請罪,在周王死後又馬上把自己兒子送到首都做人質,鄭莊公沒那個膽子

  • 5 # 醉美木瀆

    鄭莊公雖然是春秋三小霸之首,但是鄭國發展條件先天不足,最令鄭莊公頭疼的還不是名義上的老大周恆王,而是鄭國怎樣擴張領土,怎樣做大做強。

    西周初期的分封既是論功行賞,又是武裝移民,例如齊國,魯國,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大國地方百里,因為姜太公,周公功勞大,周王封給齊,魯的地方都在四百里左右,但是雖然給了他們大片的領土,這些領土大部分還都在東夷手中,要真正拿在手裡,還得靠自己一代代努力擴張,經過二百多年的努力到東周時期,齊魯都成了地方几百里的大國。

    鄭國則是分封在西周末期,經過二百年的發展,周天子手裡可以封給兄弟功臣的土地已經很少了,這時的分封和西周初期的那種“打白條”式的分封相比,周天子要“吝嗇”的多,所以鄭國的領土狹小,又處在中原地帶,活在大國的夾縫中,要做大很困難。

    當時的周天子已經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但是虎死威不倒,裡子沒了,面子還在。鄭莊公因為擴張得罪了周天子,周天子帶著一群被鄭國欺負怕了的小國上門尋仇,鄭莊公敢打周天子的臉,把周恆王打的大敗,但是殺周天子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鄭莊公沒這個膽量,射中周恆王,也應該是誤傷。說白了鄭莊公要的是發展,要做大做強,他沒必要,也沒膽量殺周天子。

  • 6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鄭莊公與領導掐架絕非“逗你玩兒”

    平王東遷,春秋開端,以禮樂、宗族分封制度為主體的周天下亂局始然,各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鄭莊公真是有點另類,小國強勢稱霸,是有點手腕的,連毛主席老人家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曾說:“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歷史上名號響噹噹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過被毛澤東用“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一筆帶過,而名號一般的鄭莊公,卻能出人意料的成為毛澤東眼裡的“厲害”人物,並冠之以“很”,讓人匪夷所思。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因為鄭莊公當年“在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中都很懂得策略”。

    是啊,這個鄭莊公是個敢於跟領導搞“逗你玩兒”遊戲的,《史記-鄭世家》載鄭莊公“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禾”。有點意思吧,竟然到周老大的地界去偷莊稼了。鄭莊公“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這個鄭莊公本來是周王朝的卿士,是要在中央辦公的,可幹二十七年了才來報到,人家老大說你偷俺的莊稼了,認為不夠意思,指責了一番了事。鄭莊公“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許田”。這個事其實是對上件事的反擊,你不是說俺弗禮嗎?看看哥跟魯國換了田地,可是祭祀周公的啊,俺最講禮了。這些恐怕都是表象,到了“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請從之,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問王疾”。周老大忍無可忍,發來“聯合國”部隊,人家鄭莊公敢於應戰,還射傷了老大,然後假惺惺地派個臣子去慰問一番,看來兩面人做得不錯啊。

    其實,鄭莊公是在玩“佔了兩個都茅坑拉屎”的遊戲,一是作為周朝卿士的角色。二是作為鄭國國君的角色,他把自己事業的立足點放在對本國的經營上,要兼併、擴張,要破壞周朝既定的實力劃分,甚而要憑實力號召列國,那必然和周室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對周天子在總體上採取的是又打又親的手段。當王室要限制他的發展和自由時,就打擊王室;當這種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就親近王室,打擊王室是為了抵制王室對自己的限制,是為了向列國示威;親近王室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對若干國家的號召力。他為了防止國內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職,但當聞知周平王欲分政於虢公時即日駕車入周。他經營鄭國,同時又不願放棄左右周政的權力。於是他和周平王互相交換人質。這樣做既可以施恩於太子,以作為親近王室的手段,也可以控制周太子,以作為打擊王室的手段。

    當然,鄭莊公的手段沒有白費,他迎來了鄭國的發展“假命(挾天子以令諸侯)”,鄭處於四戰之地,南有蠻楚、北有強晉、西有東周,鄭國無法與之爭鋒,只能向東發展,而東鄰衛、曹、魯、宋、陳、蔡諸國中,宋國國大爵尊,在東方小國中又有號召力,是鄭國發展的嚴重障礙。鑑於這種情況,鄭莊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標定於宋國。為了實現對於宋國的軍事勝利,鄭莊公假借王命伐宋,號召列國。鄭莊公以周朝卿士的特殊身份,宣稱宋公久缺朝貢,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討伐。鄭國透過這種方式糾合了更多的國家,又形成了對宋國的輿論壓力,事後還對不追隨出兵的許、鄖(今山東寧陽東北)小國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訓,幾乎滅掉許國。

     

        

          

  • 7 # 欲雲談史論今

    鄭國與東周王室的關係,到了鄭莊公時期,一直就是“剪不斷,理還亂”。

    周平王政權之所以能東遷成功,就是依靠兩個諸侯國:晉國和鄭國。在“二王並立”期間,晉文侯和鄭武公先後背叛了中原諸侯普遍擁戴的攜王姬餘臣,轉而投靠了周平王。晉文侯和鄭武公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投靠有弒父篡位嫌疑的周平王政權,是因為攜王政權失去了諸侯人心。這兩國的投靠,使得周平王在崤山以東獲得了寶貴而稀少的支援力量。

    然而,正是因為周平王政權在中原得到的支援稀少,才使得晉國和鄭國相對於周王室更加強勢。從鄭武公去世到鄭莊公長大成人這段時期,雖然鄭莊公長期未能履行執政卿的職責,但周王室一直不敢撤換其職務,就是鄭國強勢的明證。曾有一次,周平王想再任命西虢公為執政卿,以填補鄭莊公時常不在周王室的空缺。當鄭莊公聽說後,氣憤不已,向周平王抱怨了幾句。結果周平王立刻嚇得退縮了,不但不敢提拔西虢公,還主動提出周、鄭交質,以安撫鄭國。

    周平王在位期間這次改命卿士事件,正是引發周、鄭之間矛盾的導火索。

    公元前720年3月,周平王駕崩,其孫周桓王即位。周桓王登基之時,正年輕氣盛。他對於周、鄭交質,原本就心存不滿。因此,周桓王剛一坐上王位,又一次舊話重提,試圖將西虢公提拔為卿士。見周桓王如此無視鄭國的存在,正處盛年的鄭莊公也極為氣憤:4月,他就命祭足率兵將周王畿溫邑的麥子給收割了;這年秋,又派人收割了成周的莊稼。周桓王沒想到,鄭莊公這麼大膽,竟然兩次出兵威脅周王室!鑑於周王室實力實在太弱,況且王室正逢國喪期間,周桓王只得忍氣吞聲地向鄭莊公讓步,取消了將西虢公提拔為卿士的計劃。

    然而,周桓王的忍讓只不過是一時,他對鄭國的恨卻是永久地埋在了心裡。

    此後的數年內,鄭莊公頻繁借用王室名義在東周縱橫捭闔,聯合齊國、魯國等等大國與宋、衛、蔡、陳等國對抗,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可是,他對周王室卻始終不恭不敬。不尊重王室,偏偏又頻繁動用王室軍隊,還頻繁借用王室之名討伐異己,這讓周桓王已忍無可忍。公元前715年夏,周桓王突然提拔西虢公為卿士,分鄭莊公之政。

    這次,鄭莊公沒有過分衝動、向王室發起報復。但是,鄭莊公假借王室名義為鄭國爭霸服務的動作卻從來都沒停止過。公元前710年,宋國發生內亂,華督將宋殤公殺死,而將宋莊公接回宋國、立為國君,這標誌著鄭莊公獲得全面勝利。

    見鄭莊公越來越強大,周桓王私底下也積極籌備對鄭國的致命一擊。公元前707年夏,周桓王在一切準備妥當後,突然撤銷了鄭莊公執政卿之位,改任西虢公為執政卿。鄭莊公氣急之下,不再到王室朝覲。終於,此舉引發了著名的長葛之戰:周桓王率領王師和陳、蔡、衛三國大軍前往伐鄭,卻被鄭莊公擊敗,周桓王自己還被鄭人射中了肩膀,差點喪命!

    長葛之戰的失敗,就是周桓王對自身實力認識不足而造成。此戰失敗之後,讓天下諸侯徹底看清楚了周王室的虛弱,從此對周王室更加不以為然了。可以說,長葛之戰的失利,扼殺了周王室復興的最後一絲希望。

    可令人奇怪的是,在射傷周桓王的鄭大夫祝聃想要追擊王師時,鄭莊公卻意外地阻止了他:“君子不願過於壓迫別人,哪裡還敢欺凌天子呢?如果能夠自救,沒有危害到社稷,就足夠了!”到了這天晚上,鄭莊公還特意派祭足前往慰問周桓王!

    鄭莊公的態度很是令人驚奇——這麼多年來,鄭莊公不但曾搶收王室麥子,還射傷了周王,他為什麼不徹底追擊下去,直接殺了周桓王呢?

    首先,鄭國與周王室雖然徹底決裂,但鄭國能發展到今天這麼強大,全是借擁護周平王的名義黨同伐異而來:鄭武公執政期間投靠了周平王,先後滅了東虢國、鄢國、胡國、祭國等等眾多小國,成為東周初“小霸”,都是與周王室充分合作的結果。鄭莊公如果殺死周桓王,就意味著對當年鄭武公功勞的全面否定,這麼做的政治風險太高。

    其次,在鄭莊公擔任王室執政卿期間,他充分體會到了藉助王室名義參與爭霸的好處。如果他殺死了周桓王,就斷絕了鄭國將來與周王室和解的可能,也就讓鄭國失去了一大寶貴的政治資源,這對於鄭國今後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實際上,鄭莊公之子鄭厲公就曾想借擁戴周惠王的機會重新崛起,奈何彼時強大的齊國已經開始稱霸,讓鄭厲公的努力落了空。但如果鄭莊公當年殺死了周桓王,也許周惠王根本就不會逃亡到鄭國,讓鄭厲公有借擁戴天子而有了參與爭霸的機會。

    第三,在鄭莊公執政中後期,已經意識到鄭國與周王室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性,所以對自己當初的衝動多有悔意。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從鄭國拿回了四塊土地,空口無憑地說要將蘇國的十塊土地給鄭國,卻遭到了蘇國的拒絕。可鄭莊公不但老老實實地將土地上交,在沒得到蘇國的土地後,也選擇了隱忍,不再像過去那樣衝動地派兵去入侵周王室。這說明鄭莊公也有意識地改變以往做法,試圖改進鄭國與周王室之間的關係了。這也是他在長葛之戰後,對周桓王手下留情的另一因素:說到底,周、鄭之所以決裂,鄭莊公自己也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不管如何,周、鄭決裂在春秋歷史上是一件標誌性的大事件。這次決裂,對周、鄭來說其實是個雙輸的結果:周王室從此失去了一重要支柱力量,無法再走向復興;鄭國在失去了執政卿地位後,在頻繁的內亂中淪落成了東周二流國家。

  • 8 # 詩尚凝寒

    鄭莊公這兩個行為已是大逆不道,天下共憤,但因為“射王中肩"的不是鄭莊公本人,且鄭國是保衛戰,故還未達到天下共討之的地步。

    孔子平生憎恨二人,一是申侯,二是鄭莊公,尤厭鄭莊公,將“禮崩樂壞"歸罪於鄭莊公。孔子多次稱“鄭音靡靡“,認為鄭國的音樂為淫聲,《春秋》更將鄭莊公貶稱鄭伯。《鄭伯克段於鄢》被《左傳》詳細記載,披露鄭莊公不仁不義不孝不忠和姦詐的嘴臉,此文被《古文觀止》收為開篇之作。

  • 9 # 新生如初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周鄭矛盾升級”這齣戲的梗概。

    周王,指的是周桓王,原名姬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孫,太子姬洩父之子,東周第二任君主,在位21年。

    鄭莊公,指的是周朝分封諸侯國鄭國的第三位國君,原名姬寤生,鄭武公之子,在位42年。“鄭伯克段於鄢,掘地湧泉見母”典故的男主角。

    話說,周平王東遷,為周朝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但日漸衰微,諸侯國特別是鄭國實力日強。

    周平王東遷,鄭國立下汗馬功勞,鄭武公和鄭莊公父子先後被委以重任,擔任卿士這一要職,打理朝政。由於,鄭莊公處理母親和弟弟聯合作亂(即“鄭伯克段於鄢,掘地湧泉見母”典故,有需要的留言,我將專門說一下)的事情,很長時間沒去周朝上班,於是周平王便對鄭莊公有意見。剛好有一天,一個叫虢公忌父的去朝見周平王,兩人相談甚歡,周平王就想讓虢公忌父代為打理朝政,虢公忌父婉言拒絕。可訊息還是被鄭莊公安排在周朝的耳目獲悉了,並報告了鄭莊公。鄭莊公不肯了,趁我不在,就想奪我的權。於是入朝,向周平王討說法。周平王也不好意思了,為消除雙方的誤會,就腦洞開啟,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解決辦法,互相送未來的接班人到對方當人質,美其名曰“互相學習治國理政經驗”。周朝派去鄭國的是太子狐。

    這一年,周平王駕崩,太子狐在回國繼位路上,因悲痛過甚,到周朝就死了。按順序,就輪到周桓王繼位了。周桓王恨鄭莊公太強勢,認為這一切都是鄭莊公造成的,於是罷免了他卿士的職務。鄭莊公很生氣,自己功勞這麼大,你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一上來就想罷我的職,讓其他諸侯國如何看我。就召集大臣商議,最終決定派祭足假託收成不好,去周朝邊境溫邑和成周地方“借”糧,以視周桓王反應,再行對策。祭足帶兵將兩處麥田割得精光。周桓王聽說了,勃然大怒,就要興兵問罪,結果被大臣勸住了。這邊鄭莊公見周桓王沒有問罪,就想主動認個錯,重歸和好。剛想動身,鄰國發生內亂,波及到自己,需要興兵攻打宋國。為了師出有名,鄭莊公按規定去朝賀周桓王,結果碰了一地的尷尬。但這不影響政治目的的達成,他假託周桓王之命,一路宣揚宋國不是,討伐宋國。後來,周桓王得知了,大怒,全面排斥鄭莊公。鄭莊公知道了,也生氣,一連五年不去朝見周桓王。為維護自己的權威,周桓王不顧大臣的勸諫,御駕親征,結果被鄭莊公的手下祝聃一箭射中了肩膀,周軍慘敗。後因鄭莊公鳴鑼收兵,派祭足慰問周軍請求周桓王原諒,在“胳臂擰不過大腿”的形勢下,周桓王忍氣吞聲接受了現實。

    自此,周朝王室日漸成為花瓶。

    故事講完了。

    問題也就有答案了,鄭莊公與周桓王之間的矛盾,屬於集團內部矛盾,是一個逐步升級,互相較量,你來我往的過程,不是鄭莊公敢不敢的問題,是形勢讓不讓的問題,由其政治人格決定。

    一是,當時周王室雖然弱小,但依然是天下共主。各分封諸侯國還沒有一個強大到能統一各國、號令各國的程度,社會歷史發展遠沒走到改弦更張的田地。

    二是,從“鄭伯克段於鄢,掘地湧泉見母”典故中可以看出鄭莊公政治人格,政治上老謀深算,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但也還保留了倫理底線。

    因此,割周王麥也好、箭傷周王也罷,這都是周王室衰敗、諸侯國強起過程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但經濟社會還未發展到殺周王取而代之階段。

    沒有敢不敢,只有時勢+實力之說。

  • 10 # 祗樹

    “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1960年2月,毛主席在讀《政治經濟學》的時候,忽然說了這樣一句話。

    毛主席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識人。被毛主席稱讚“很厲害”,鄭莊公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按照毛主席的原話,鄭莊公當年——

    “在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中都很懂得策略。”

    鄭莊公是鄭武公的長子,母親生他的時候,因為難產,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危險,母親非常討厭他。有了弟弟叔段之後,母親處處給他穿小鞋。鄭武公立儲時,母親天天吹耳旁風,想讓弟弟叔段繼承王位。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位,封弟弟叔段於京邑(鄭國最肥的地方)。叔段恃寵而驕、又仗著母親支援,根本就不把鄭莊公放在眼裡。大臣勸鄭莊公,請他“削藩”以防叔段謀反,鄭莊公卻非常難堪地回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到時候再說吧!”

    彼時,鄭莊公才14歲,叔段11歲,都在青春期,卻還有著一絲手足之情。

    小哥倆也怪沉得住氣,一直都未對對方下手。

    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叔段率軍突襲鄭都,母親在國都做內應,兩人裡應外合想要篡權。即便如此,叔段還是吃了敗仗,被鄭莊公追著打,最後在鄢地將其打敗。這件事很有名,歷史上被稱作《鄭伯克段於鄢》。

    從叔段起兵到失敗被殺,鄭莊公只用了半年時間。叔段足足準備了22年,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這就是鄭莊公“很厲害”的地方:知孝道、得民心、善用人。叔段剛剛起兵,京邑的老百姓紛紛投靠鄭莊公,以至於“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鄭莊公一生中有兩件事情非常有名,一件就是上述“克段於鄢”,還有一件涉及題目所說——周鄭交質。

    鄭國地處中原,北面是傳統大國晉國、南邊是新起大國楚國、西邊與周天子交界、東邊是宋國等一幫小國。

    夾雜在大國之間,鄭國的地位相當尷尬:作為大國的戰略緩衝地帶,晉、楚國不允許其壯大;鄭莊公又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小小的鄭國又約束了他的志向。鄭國想要發展,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和周天子作對,要麼和東方小國作對。

    顯然,與周天子作對是不智。

    手段嘛,非常刁鑽:假天子以令諸侯,即,假借天子的名義命令諸侯。

    鄭莊公不過一個小國國王,憑什麼假天子之令?

    這就要從鄭國的起源說起了。按輩分,周平王得管鄭莊公叫叔叔,兩人還未出五服,鄭莊公的爺爺,是周平王的太爺爺。

    周平王之所以能夠東遷,鄭莊公的爸爸出力不小!

    按照現在的話來講,鄭國有恩於周天子。

    於是,鄭國假借周天子的名號,不斷地向東方小國發號施令。又是打宋國、又是打衛國、甚至還吞併了幾個小國。

    這種事情幹多了,周天子肯定有意見!更可惡的是,鄭國不僅“假傳聖旨”,還偷了周天子領地的小麥。

    為了表達憤慨,周天子偷偷將鄭莊公的權力分給他人。最後,被鄭莊公知道了。

    鄭莊公十分憤怒,於是跑到周都城洛邑,質問周天子。周天子假裝無辜,回道:“無之!”意思是說,沒有的事情。

    鄭莊公也不窮究其原因,丟擲一個建議:周天子和鄭國互相換質子。也就是互相換人質,出奇意外地,周天子竟然答應了!

    周天子之所以被稱作周天子,是因為他代表上天的意志。一切諸侯國,在周天子面前都是“低賤”之輩。鄭國和周國互相換質子,直接將周天子由“天上”拉下人間,撕掉了周天子的神秘面具。

    自此,周天子再無威信可言。

    “周鄭交質”之後,周天子怎麼想怎麼虧,加之鄭國老佔周天子便宜,使得周天子心裡挺不是滋味兒。

    公元前707年,周天子統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

    若是在以前,周天子親自征伐,諸侯千萬不敢反抗的。即便反抗,十有八九也是死路一條。

    不過,如今的周天子已非昔日可比。過去周天子振臂一呼,天下諸侯雲集;現在為了討伐一個小小的鄭國,只能召集四個小國!可見,周天子的威信,殆盡矣。

    面對周天子四國聯軍,其他大國做壁上觀,既不幫周天子,也不幫鄭莊公。他們所圖,不過漁翁之利。

    鄭莊公為了生存下去,只能以一己之力,而搏四國聯軍。

    雙方在繻葛進行決戰,鄭莊公以“魚麗”之陣迎戰。首先打掉力量最薄弱的陳國,繼而嚇退蔡國和衛國,然後集中兵力攻打周天子之師。一戰而敗之,在這場亂鬥中,鄭莊公的手下將領一箭將周天子射下馬,使其退出戰鬥。

    周天子逃跑以後,鄭莊公手下欲追殺之,鄭莊公制止道:“窮寇莫追,我們只是為了自保,又何必將事情做絕呢?”戰後,鄭莊公派大夫祭仲前去探望周天子,並表達了親切友好的慰問。

    顯然,鄭莊公並不想把周鄭之間的關係鬧得太僵。

    鄭莊公非常清楚,如果此時對周天子做出任何“非分之舉”,四周觀望的大國都不會袖手旁觀。

    雖然周王室已經式微,好歹也是東周列國的臉面。晉、齊、楚等大國不發話,哪裡輪得到小小鄭國欺負?

    偷周王室的麥子,甚至射周天子一箭,都可以原諒,因為這是在試探周王室的底線。一旦威脅到周天子的性命,必將承受諸侯之怒。

    這才是鄭莊公最厲害的地方——善於抓住大國的情緒,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 11 # 水木仙長

    這個問題,大家都說得很熱鬧,關鍵在於鄭莊公這個人很厲害,還很有趣,呵呵,篇幅有限,今天不探討鄭莊公了,就只說說這個問題吧。

    周桓王即位之後,還是要分權給虢公,鄭莊公一生氣,春夏之交的時候去割麥子,秋天的時候去收稻穀,將王畿之地一年的收成全搶了,搞得桓王日子很難過,連給周平王下葬的錢都要找其他諸侯借貸。後來桓王氣不過乾脆把鄭莊公卿士的頭銜給擼了,還想先發制人,聯合了虢,陳,蔡等幾個國家去討伐鄭國,結果被打得大敗,自己肩膀上還中了箭,還好鄭莊公沒窮追猛打,當天晚上還派使者去慰問受傷的周天子。不過這一戰,搞得周天子是威信全無,灰頭土臉。

    繻葛之戰

    為何不殺周桓王呢,我們簡要地說一下原因:

    第一,鄭國也是姬姓宗室諸侯國,一向還是有尊王傳統的,鄭國的崛起和周王室有著密切的關係。莊公的爺爺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兄弟,也是鄭國的開國之君,宣王死後,他又繼續輔佐周幽王,後來犬戎攻破鎬京,鄭桓公算是殉國了。桓公死後,莊公的父親鄭武公由於因為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卿士,就是周王朝的最高執政官了。到了鄭莊公即位,依然世襲卿士之職,鄭氏三公嘛。所以從傳統關係上看,鄭莊公儘管與周平王,周桓王都有過齟齬和摩擦,但還不至於要把周天子給殺了。

    鄭氏三公

    第二,鄭國是小國,周邊又是大國環伺,雖說東遷之後周王室威信日減,但餘威尚存,至少面子上的事兒還是要做的。而鄭莊公如果能保有卿士之職,以周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專權朝政,對鄭國的稱霸是大有好處的,所以鄭國與周王室是一個相依相存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當周平王,周桓王一旦要動莊公權力蛋糕的時候,莊公是多麼的敏感。平王想封西虢公為卿士,還沒冊封呢,莊公得到訊息第一時間去質問平王,最後搞了個周鄭交質,平王也無奈啊,將王子狐送到鄭國去了。周桓王即位後慢慢剝奪莊公的卿士之權,還將鄭國的封地也奪去一些,饒是如此,鄭莊公也不過是割割稻子,最多就是宣佈不去朝覲了,發發脾氣而已,因為莊公想表明一個態度,我這麼做,是因為“王不禮焉”,我還是尊王的,是不得已啊,目的還是想讓周桓王收回成命。所以即便繻葛之戰大勝了,鄭莊公也一定不會殺周桓王的,反而是要藉此奪回卿士的權力,最後也是得償所願,鄭國聲望自此大增,小霸地位進一步鞏固。

    鄭莊公小霸

  • 12 # 吉祥草工

    根據《東西周列國志》我所讀所認知的見解:周朝一直被各列國奉為天子之國,即周天子,國運八百多年,其國家勢力雄厚可以想像。但到後期,由各種歷史原因,周天王朝國運衰敗名存實亡,各列國國力都超周王朝。其列國之強中的鄭莊公更想代替周王,號令天下,割周王的麥子,箭射周王之舉,都是在顯示自己侯國的強大,意欲向各主候國傳遞訊號,自己要替代周王。再是試探各諸候國的態度。他所不敢殺周王,不是怕周王,而是怕各列國公王合而滅自己。畢競割麥箭射之舉只是做個樣子,而真動殺勠是名節上犯上的,雖周王朝無還手之力。各列國中之少數強國便有出師討伐之的藉口,可聯合起來先滅掉鄭國,所以鄭莊公是不敢殺周王的。

  • 13 # 牧童之春吳格浩

    周朝採取分封制,鄭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周天子是受各諸侯國尊重的共同君王。隨著犬戎攻入鎬京,周平王遷都洛陽,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土地大大減少,而同一時期東方几個諸侯國齊,燕,趙 魏 韓,楚,秦逐漸強大起來,透過兼併戰爭,實力雄厚,尤其是齊桓公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確立了齊國霸主地位,但是這個時期,齊國仍然打著 “尊王攘夷”的旗號,藉助周天子權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就相當於 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這個時期 暫時不敢取代周朝。不過戰國後期,秦國擴張至周天子所在的洛陽地區,呂不韋開始治理洛陽,周朝正式滅亡w

  • 14 # 瓜子二手訊息

    為什麼鄭莊公敢欺負天子:

    因為鄭莊公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鄭莊公是春秋三小霸之首,鄭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是任何一個單獨或者一兩個國家聯盟都比不上的,所以鄭莊公敢欺負天子,沒人敢管,也沒人願意為這些事損害自己的利益。

    為什麼鄭莊公不敢殺天子:

    第一,稱霸。春秋諸國講究成就霸業,制霸諸國,成為諸國盟主。而齊桓公是第一個霸主,他的理由是尊王攘夷,以至於後邊各代霸主都直接或間接以這個為口號,讓自己佔據道德的制高點,揚起正義的打旗,發展壯大自己。如果鄭莊公殺天子,那他就會被世人唾棄,道德牌失效,如何成為諸國聯盟霸主。

    第二,實力。雖然鄭國有制霸諸國的實力,但是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如果鄭莊公殺死天子,鄭國必然會被天下各國討伐,鄭國可以抵禦一兩個國家,又怎麼能抵抗所有國家的聯合討伐呢。鄭莊公如果殺天子,那麼鄭國將有滅國之危。

    第三,禮制。雖然春秋時禮樂崩壞,但是大家明面上還要遵守周的禮制。遵循分封,守護天子。只有天子有合法神權(雖然已經沒有了實際權力),任何大事都要請示下週天子(比如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等都要獲得天子認可和封賞)。如果有人膽敢明面上挑戰這個制度,就會被諸國找到藉口討伐你,幹掉吃掉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有哪些反派角色讓你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