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的世界
-
2 # 桫樂欏釣魚
理論上浮漂吃鉛公式是:
(主線號數+水深米數)/2.5<f<(主線號數+水深米數)/2
實際做釣的時候發現浮漂吃鉛太少,f值遠小於此範圍,那麼採用調平水釣兩至五目的辦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調平水有兩種情況:
一個是不帶雙鉤調平水,這就是八字環觸底釣頓,釣鯽魚子線8-10釐米左右,釣鯉魚20釐米左右。由於浮漂吃鉛很少這樣釣也很靈,若是釣鯉魚就釣五目,效果不錯。
另一個是帶雙鉤調平水,釣個兩三目,釣鯽魚非常靈敏,子線要略長點兒,否則浮漂假動作太多。由於浮漂吃鉛太少,拋竿費勁兒,可以採取下鉤大餌,上鉤正常餌就行了,順便精準做窩了,越釣窩子裡的魚越多。
-
3 # 深圳餵魚哥老李
我相信每個釣魚人家裡都有1堆浮漂,但真的能在實釣中用對浮漂的人,恐怕連1/10都不到。當然,用對浮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根據魚情、水情、釣法、餌料比重等多方因素綜合而定,要經過多年實踐反覆比較磨練才能具備的能力。作為以休閒娛樂為主,又不甘心“玩不爽”普通釣魚人,如何才能掌握這門絕技呢?其實是有辦法的,我們不追求完全用對浮漂,但基本用對還是沒問題的。
浮漂三要素:浮力大小(吃鉛量)、漂型、材質。漂型和材質可以觀察到,但浮漂浮力的大小用肉眼是看不清楚的,除非浮漂廠家能把數字印到漂身上(如:池海、大正等少數廠家)。
浮漂大小就是浮力大小,這是浮漂最主要的特性,選對大小在選漂中要佔到70%以上的價值。它直接決定所用魚墜大小,慣性、水阻大小,因而是釣組靈敏度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同樣一套漂型,浮漂越大,魚吸食拉動越困難,浮漂上出現訊號越困難(越難啟動,一旦啟動,慣性大,下沉目數又長些),但漂大也有好處,下降速度快(鉛大),到位快,翻身站立也快,浮漂站立前魚截食機會少,也不一定接得住。
浮漂越小則反之,選漂時首先要保證魚吸食進口訊號能傳遞上來,即保證靈敏度,在此基礎上又不能過於追求高靈敏度(夠用就行)而丟失其它有利條件,這才衍生出“快魚用大漂,慢魚用小標,口好用大漂,口輕用小漂,大魚用大漂,小魚用小漂”等說法。
初冬早春、冬釣,魚口很輕,大魚咬鉤少,鯽魚為主,就特別要求靈敏度,線組浮漂都不可用大,無論水深水淺,越深還越不能用大了漂;而夏天深水,一是魚力氣大了,且主要物件魚已不是小鯽魚,而是鯉草青鯿等大型魚,漂大也足以把訊號傳遞到浮漂,二是到位快,效率就高,還可減少小雜魚攔截,三是這時漁線用得粗,需要大漂大墜才能繃直點,抗走水能力強,就應該使用大點的漂,當然,如果天氣不好,影響了魚的活力,浮漂相應要小點。
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大漂是浮力大既吃鉛量大的浮漂,小漂是浮力小既吃鉛量小的浮漂。
普通釣友用漂犯的錯誤,通常是該用大漂的時候用了小漂,該用小漂的時候用了大漂。因為他們很多人就不瞭解手中的浮漂是大漂還是小漂。他們用浮漂的體積來判斷浮漂的大小,其實很多浮漂個頭挺大,但由於自重大,實際的吃鉛量很小,浮力也很小。
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一個判斷浮漂浮力大小的標準,“吃鉛量是衡量浮漂浮力大小的唯一標準”(觀察浮漂的體積大小和型號是不準確的),吃鉛量大是大漂,吃鉛量小是小漂:簡單分為:
浮漂吃鉛量:0.3——1克 為小號漂
浮漂吃鉛量: 1——2克 為中號漂
浮漂吃鉛量: 2——3克 為大號漂
然後,用上邊的浮漂分類標準,將你的浮漂按吃鉛量的多少,分為大、中、小三類,並分別放在不同的漂盒或漂筒中。以便在釣場即插即用。
測量浮漂吃鉛量的方法:
1、使用測漂計測量
2、用電子秤測量與浮漂匹配的鉛皮
3、用標準重量的魚墜測量,如標有克數的調漂器、鎢金墜、快速鉛等
推薦一個浮漂快速分類的辦法:先選擇墜的重量(吃鉛量)、然後在根據墜的重量再選擇與之匹配的浮漂。因為墜的重量是固定的。與墜(吃鉛量)匹配的浮漂也就確定了。用鎢金墜或調漂器舉例:與LW08鎢金墜(吃鉛量0.8克)相匹配是小漂;與LW13(吃鉛量1.3克)相匹配的是中漂;與LW22(吃鉛量2.2克)相匹配的是大漂。
釣魚時,需要用小漂,就拿小墜和相應的小漂;需要用大漂,就拿大墜和相應的大漂。這樣就不會被浮漂的體積大小所迷惑(很多浮漂因為自重大,吃鉛很小)。浮漂的大小沒有選錯,“用對一支漂,釣好一塘魚”的境界離我們就越來越近了。
下面是一組根據釣場的水深和物件魚來選擇浮漂的大小的經驗資料,僅供參考:
浮漂吃鉛量:0.3克——0.6克 適合冬釣
浮漂吃鉛量:0.8克——1.1克 適合1——1.5米水深釣鯽魚
浮漂吃鉛量:1.0克——1.4克 適合1.5——2米深釣鯽魚
浮漂吃鉛量:1.3克——1.8克 適合2米以上水深釣鯽或小混養
浮漂吃鉛量:1.7克——2.4克 適合1.5——2米深釣鯉魚或大混養
浮漂吃鉛量:2.2克——3.1克 適合2米以上水深釣鯉魚、草魚。
-
4 # 酷湖釣魚人卓哥
浮漂吃鉛量小,其實這種問題,也是比較容易遇到的。那其實需要更準確的調漂後,才能解決問題。
一般吃鉛量太小,可能是在購買的時候,沒有仔細詢問,導致購買回來不實用,但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接下來我將通過幾個方面來解答。
重新考慮浮漂的應用場景調整搭配線組調整餌料狀態配合調漂針對問題總結重新考慮浮漂的應用場景魚漂吃鉛太小,其實也不是太大問題,無非就是和我們平時用的差別比較大,一開始不太習慣,導致可能使用的過程中,有很多自身的方法都需要調整,讓人比較排斥,有些時候感覺,更本不上魚的,像自己不會釣魚了一樣,特別是拋竿都是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透過練習適應來解決的。
其實可以考慮,在魚口不好的時候,精細做釣的情況下使用。或者是冬季,魚口慢,動作輕的時候,吃鉛小的浮漂,效果特別明顯,但前提是你需要調校好浮漂。調整搭配線組一般情況下,浮漂的吃鉛量在搭配線組的時候,特別需要考慮,要不然真的是一條魚都上不了。我們打個簡單的比喻大家就可以明白,可能比喻有點誇張。
比如我們現在用的4號的主線,用的吃鉛1克的浮漂,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主線有點彎曲的情況,這個重量也許連主線都帶不直,那我們還會看到魚吃口的訊號嗎,並且還不需要考慮子線的問題。雖然比喻有點誇張,但可以很直觀的表達出,如果吃鉛太小,線組搭配不合適,浮漂幾乎就成了擺設。
如果浮漂太小,可以嘗試用0.6的主線,搭配0.3的子線,這樣,冬季釣下小鯽魚沒問題,即便個體大點的半斤的魚,也可以透過抄網釣起來。
調整餌料狀態配合調漂其實餌料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一般情況下,這個搭配就需要考慮,儘可能的減輕餌料比重,考慮浮漂託餌的極限重量,讓上餌後的浮漂還能保持一定的靈明度,而不是上餌後浮漂就黑漂了,同時透過帶餌半水跳票,讓浮漂最少2目,這樣在作釣的時候,就不至於不出口。
我第一次用小浮漂的時候,老是在調漂的時候,念口訣什麼調6釣3,這種時候就不合適了,我帶餌調出2目,開始作釣,後來發現散餌後有9目,但是當天一點都不影響漁獲。其實如果浮漂吃鉛太小,第一個需要調整的就是餌料狀態,讓比重更輕,轉檯更穩定,第二就需要透過帶餌調漂,這樣必須做到讓浮漂上餌後,還能托起餌,在作釣的時候,應對起來才更加自如。
針對問題總結其實浮漂吃鉛量小,我們平時野釣不常見,或是感覺不到,但接觸過競技釣的朋友都知道,最少在釣友談論的時候也聽過,什麼用0.15的子線之類的話,我們單純分析這個子線的大小,不難判斷,他的線組和浮漂的搭配,就一定是吃鉛很小的浮漂,但我們野釣,只可能是相對小的浮漂,也很少機會用到這樣小的搭配。
透過調整線組的大小,小浮漂也是可以使用的,我們透過調整餌料的狀態,減輕比重,搭配起來也不會影響上魚。魚不是特別警覺的時候,我們可以不選用吃鉛小的浮漂,我們還是用,正常熟悉的浮漂。最後,我們一定要避免一些誤區,如果天氣風勢特別大的情況下,不適合使用,小吃鉛量的浮漂的時候,一定不能勉強,我記得在一次小範圍的比賽的時候,因為風太大,所以在上場調漂的時候,我就直接用的B01 3號浮漂當時,還有人異樣的眼光,結果作釣的時候,別人都看著我上魚,那個時候,他們沒做準備,就只有看著我上魚了。
吃鉛小 ,帶餌半水調漂調出釣目,調整餌料狀態減輕餌料比重,搭配合適的線組,0.6主配0.3子,或0.8主配0.3子,如果這樣搭配還調不出來,可能你購買的是競技用浮漂,可能不太適合野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
5 # 華胄大道
魚漂吃鉛太小,滿拋投擲會有困難,靈敏度也會相應較低,但某些垂直放鉤釣法還可使用。
魚漂吃鉛小滿拋投擲是否好用,還要看倍比(倍比=吃鉛除以漂重)。
過去天然材質漂,漂身太小倍比也小,很難使用。
比如某巴爾莎木所謂靈敏小漂,吃鉛0.7克,漂重1克,只能短竿釣釣淺水。比如短至3.6米竿以下,水深1米以下。
竿長水深,漂會處於大線中上部,受漂重牽制影響,很難拋擲。
這種情況就要換大點漂,物理結構技術決定,大點漂倍比很容易上去。
比如吃鉛2克的漂,漂重不大於1克的很多,倍比二倍漂,釣深水受漂重牽制小多了。
現在的奈米漂,效能優異。吃鉛0.7~0.8的小漂,一般也僅0.5克多點。同比上面說的類似吃鉛巴爾莎木漂,釣深至1.5米也問題不大。自行略作修整打磨,可進一步降低漂重達到2倍漂水平。
小漂也要倍比高靈敏度才好,投擲效果也會好。
回覆列表
記得有次河邊釣魚,到了釣位才發現沒帶漂盒,沒辦法向身邊一位釣友借了支。一驗漂發現這漂吃鉛很小,我3.6都沒法拋。沒辦法,原釣組,鉛墜不變,直接上拉漂,改釣大跑鉛,沒想到效果不錯。
釣友這情況類似,直接鉛墜上加鉛,野釣沒必要象競技,黑坑那樣受魚情影響大,何況走水,雜魚,釣鈍也是必須的。
實戰重要,多釣多體驗就有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