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司馬家族滅掉了三國統一中原建立西晉之後,社稷會穩定幾年,可是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很快就出現了內部紛爭,西晉初年門閥開始林立,很多門閥手握兵權互相打壓,皇室紛爭也是從未停止過,西晉即將迎來一場腥風血雨。

    其中的八王之亂就是其中動盪西晉朝局的紛亂之一,西晉的八王之亂自古以來就吸引了不少歷史學家們的好奇,因此出現了很多專門研究八王之亂的因素以及背景。

    最後學界一致認為導致八王之亂的因素不僅僅是因為太子妃賈南風還有其他主要誘因,學界認為賈南風構築的門閥外戚實際上只是加速了這場紛爭,由明爭暗鬥變成了刀兵相見。

    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西晉時期皇帝的權利過於分散,沒有達到中央集權。西晉初年實行的是分封制和都督制,西晉無論是皇帝的財權和兵權等都是比較分散的,而且西晉時期的官吏任免都是依靠自選。以下針對八王之亂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

    1.西晉八王之亂與賈南風之間的關係分析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掉魏國曹室之後自立為王建立西晉定都洛陽,之後在西晉實行分封制和都督制,如此長期便形成了一種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制度,即宗親王公再到功臣的門閥割據的勢力。加上咸寧二年皇帝病重,皇室掀起了不少紛爭,武帝之後決定改變政權結構,引入外戚楊氏以此制衡皇室門閥,一方面逼迫功臣集團為代表的領袖與太子成婚,這裡所指的是太子妃賈南風。

    那麼這裡說的太子妃賈南風是何許人也呢,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的第三個女兒,在司馬炎的逼迫下,賈充答應與太子也就是惠帝聯姻。在歷史上,賈南風也被稱為賈皇后賈后。賈后在皇后的位置上有十多年,在這十多年中,她在其父的授意下暗地裡結黨營私收買門閥,進而一度專權,導致晉惠帝的皇帝權利旁落。

    從上面可以看出賈南風並不像其他賢后那樣開明,而是為了功臣集團的存在,也就是當時以賈充為首的功臣集團而服務的。

    原本司馬炎不想讓司馬衷繼承皇位,一來是牽制賈氏集團,二來是認為司馬衷懦弱不宜為皇帝,可是有賈南風在旁邊使計策導致司馬炎對司馬衷另眼相看,而司馬衷當時也是十分懼怕自己的媳婦,司馬衷雖然是太子,可是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賈南風一手策劃,所以導致後來賈南風專權得到了機會,後司馬炎得知賈南風的品行之後有意將其廢掉,可是在門閥功臣集團的壓力之下,賈南風的太子妃位終於是保住了。

    從這一點來看賈南風是以功臣集團為首的門閥的靠山,而門閥也是透過賈南風得以控制朝廷,因此導致後來的八王之亂政變的因素全部歸到一個女人身上,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前朝也是有很多的。

    很多學者認為把禍國殃民的罪責全部歸到女人身上是不合乎情況也不貼合曆史的,賈南風作為功臣集團控制朝廷中樞的橋樑,因為司馬衷的懦弱無能,導致賈南風鑽了空子得以把持朝政,隨著晉惠帝繼位,賈南風的勢力也從內廷走到了政治前臺。

    很多學者曾研究過其實司馬炎並不是沒有發現賈南風就是功臣集團安插在太子身邊的,藉此把持朝政的,也正因為猜中了所以才會在臨終之時囚禁賈南風,可惜的是當時晉朝的弊病已經顯露,皇帝的權力已經分散各處,因為中央集權太弱導致武帝彌留之際,楊駿才敢矯詔從而穩固了門閥的勢力。

    八王之亂分兩個階段,第二個階段重創晉朝根基也是導致八王之亂產生的根本因素

    賈南風成功登上後位之後便在功臣集團的授意下誅殺楊氏以及汝南王等人,藉此重新構築自己的勢力集團,因此才出現了之後的“海內晏然,朝野寧靜”的賈后專政的局面。

    其實晉朝的門閥勢力很大程度是需要仰仗皇室成員的,也因為皇室成員助長了門閥勢力。賈后能夠專權除了有司馬衷做靠山還有太子司馬遹,因此在司馬炎去世,賈南風迫害了太子之後,遭到了司馬家族奮起抵抗最終賈南風被司馬家族司馬倫等人誅殺,賈南風的死也標誌著八王之亂第一階段結束。

    在學界,有不少學者將賈后和呂雉以及武則天做過對比,武則天能夠成為政治中心,不僅有丈夫的撐腰,而且幾個兒子也還在,加上武則天把持朝政期間還大力扶持貧苦書生打壓門閥舊族勢力,所以才能夠達到權力的中心,而賈后失去了自己的靠山自然無法達到權力的中心。

    賈后的死並不意味著八王之亂就此告終,實際山後來的階段才是八王之亂的重心,也是後來的八王之亂才重創了西晉,一次賈后實際上不算是八王之亂的中心,而是後來計程車族門閥紛爭。

    八王之亂第二階段:

    在司馬衷之後,隨之登上晉朝政治舞臺的是長沙王,惠帝的底下一共有好幾個弟弟和哥哥,其中長沙王和河間王以及成都王等人在朝中的勢力最為突出,汝南王本想將惠帝的弟弟們分封到諸侯國封地,可是遭到了楚王的不滿,最終汝南王被殺。

    趙王倫上臺之後同樣用了前面的方式剷除異己,將淮南王誅殺,一時之間皇室內部各自為政,門閥林立,之後不少門閥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提拔士族,所以當時參與八王之亂的很多人都是士族出身,也因為門閥士族的崛起導致後來出現了王與馬共享天下的局面,西晉就這樣被分割的四分五裂,由於門閥的扶持導致士族的權力一度膨脹,甚至與皇權平起平坐。

    在經歷了八王之亂之後,西晉的國力也日漸衰微,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又開始對晉朝邊境長期騷擾伺機滅掉晉朝,進而形成歷史上的五胡亂華。

    究其原因,八王之亂並非是可以避免的,是歷史演進必然,士族和門閥的崛起是當時西晉體制和社會演變所形成的。當然有不少學者認為八王之亂與西晉之初的分封制是分不開的,各方諸侯都有自己的勢力。

    當然很多人認為賈后因為和以太后為首的楊氏集團發生權力的鬥爭,導致後來賈南風與汝南王爭權奪利,最後演變成了八王之亂。而這些鬥爭的始終都歸結於司馬衷是個怕老婆的皇帝,導致賈南風帶壞了風氣。

    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鬥爭想到西漢末年,當時的西漢也是如此,各方勢力各自為政,而最後很多人都將其罪責歸結在分封制的頭上,以至於後來的朝代都重視皇權集中和中央集權,而不再採用分封制。

    因為分封制導致八王之亂重創了西晉導致五胡亂華,北方少數民族伺機而動。也是因為士族的崛起和門閥的崛起導致皇權過度分散,因此在學界有人認為西晉的八王之亂跟司馬炎所設立的分封制和都督制有一定的關係。

    結語:

    西晉出了一個喜歡專權的狠角色賈南風,對於歷史來說其實也是必然無可避免,因為西晉之初,門閥勢力存在,司馬炎為了制衡一方勢力,有意讓門閥之後也就是功臣集團的首領聯姻藉此制衡功臣集團和門閥。可是讓司馬炎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太子妃比自己還狠,最終局面不可收拾,而在這時士族崛起,更是加劇了朝廷勢力紛爭。

    綜合來看,西晉八王之亂是有多因素構成的而非一個女人就可以動搖西晉,況且八王之亂達到空前嚴重也是在第二階段,也就是賈南風被誅殺之後。賈南風在這場鬥爭中也就是扮演開場白。每一個朝代的更替絕非個人可以發動,而是歷史必然,一個士族的崛起和門閥的敗落也是影響一個政局動盪的一大因素。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就包括武則天能夠長期把持朝政也正因為門閥士族的衰敗貧苦階層學子的崛起。

  • 2 # 果味影視

    八王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楊賈爭權,晉武帝晚年,“三楊”即楊俊、楊濟、楊珧權傾朝野,晉武帝病重後,惠帝繼位,楊俊輔證。《晉書》卷四十《楊俊傳》“多數親黨,皆點禁軍,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楊俊專斷獨行,排擠司馬氏宗室諸王。楊俊與宗室之間的權力爭奪成為晉惠帝時期的主要矛盾,換而言之,八王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世族豪門與皇權之爭。在這種情況下,賈后極強的權力慾望也加入到權力的爭奪中。《晉書》卷四《惠帝記》載:惠帝永康元年三月,賈后誅殺太傅楊俊及其黨羽後,大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及元老衛瓘手裡,賈后的政治野心未能實現,於是賈后聯合楚王司馬瑋誅殺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矯詔處死司馬瑋,此後,賈后為爭奪中央權力,進行長達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給百姓帶來無盡的災難,使中原人口大量減少,同時也使西晉王朝的統治力量收到致命打擊,最終使西晉王朝走下滅亡,八王之亂後,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入侵中原,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史稱“五胡亂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 3 # 良人執戟2

    司馬氏代魏的過程,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個人,每個人的雙手沾滿鮮血。這種血腥不僅來自大量無辜的百姓和俘虜,而且包括魏氏年輕的皇帝,以至於幾十年後的東晉明帝查閱皇家檔案後也禁不住長嘆:“如果是這樣子,皇朝命運豈能長久!”

    司馬紹所言“短命皇朝”就是西晉。做了傷天害理的事,必定受到嚴厲懲罰,而且公道、公平:“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關鍵詞是“政變”。 賈南風是主要原因。

    西晉血色黃昏下一個醜陋女人的表演

    也許司馬集團的纂位過程實在太血腥和卑鄙,一個封建統一的西晉王朝國祚僅有51年(266~316年),不知可以與曹操共稱梟雄的司馬懿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如果有人認為孔子的《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是偏見的話,那麼,一個其貌醜惡,人品低下的女人,就是“萬惡之源”一一因為她是皇后,因為她而造成“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等中華文明史上不忍卒讀的歷史。

    太熙元年(290)四月,五十五歲的晉武帝死了,兒子司馬衷繼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生母的堂妹楊皇后,升為皇太后。

    身高僅1.4米的賈南風,身材矮小不說,而且面目青黑、鼻孔朝天、嘴唇突出、眉後一大塊胎記,但是,武帝的楊皇后受到賈充(司馬集團權臣)親信和郭槐(賈充如夫人)的極力推薦,便向皇帝司馬炎上奏稱賈南風“淑德淑茂”,是太子妃最佳人選。

    也許是上天的懲罰,賈南風這個史上最醜女人果然成為“瓜娃子”皇帝司馬衷的皇后而“母儀天下”。

    僅僅做了一年多的皇后,於美麗的春三月露出冬三九的寒冷麵目,賈南風騙了惠帝,下了一道詔書,說皇太后楊芷的父親太傅楊駿謀反,派楚王瑋率兵包圍了楊府,將楊駿一家老小及親信黨羽一網打盡,斬立絕!

    八王之亂序幕由此拉開

    賈南風控制了朝廷大權,醜女多作怪的陰暗心理使她用荒淫放蕩來報復社會。

    可嘆司馬集團父子當年在中國是何等的縱橫捭闔,捨我其誰!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一個痴儍的司馬衷壞了司馬家的幾世英名,賈南風的紅杏飛牆使儍兒頭上一片生態綠。

    可以自由出入宮闈的太醫令陳據早己是南風的榻上客,猶如當年呂不韋,陳據又遍尋民間男寵“李代桃僵”供其淫樂;恰似巜三言二拍》中的巜赫大卿遺恨鴛鴦滌》故事中的感悟慨嘆:“這壁廂的敢惜精神;那壁廂的敢行謙讓。或時作聯床會,或時作亂點軍.....”

    風流的賈南風只有四個女兒,沒有兒子,也幸好沒有,否則中國歷史還要多費筆墨寫賈南風的荒唐史。

    她仇恨的眼光直射已經被立為皇太子的惠帝長子司馬遹,即愍懷太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元康九年(299)十二月,賈南風詐稱惠帝有病,要愍懷太子覲見。太子入宮後,賈南風閃退,以皇帝賜酒為名,端來三升酒,要皇太子飲下,太子大醉,賈南風要黃門侍郎潘岳模仿太子口吻寫了一篇表文,然後把毛筆塞到太子手上,用人牽引寫下這篇意欲與謝妃(太子生母)、蔣氏(皇太子妃)共同發難,滅絕後患,立司馬遹為皇上的文章。

    當酒醒後的皇太子己身陷大牢,不久,賈南風以此為罪狀,派人害死太子。

    此事終於引發久己鬱積的國內危機。因為皇帝的無能和賈南風的穢亂醜聞,一直有“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的異母兄弟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早就想廢了賈南風取而代之。秘密聯絡梁玉彤(司馬懿第八子)和齊王冏(惠帝的堂弟)共同起兵造反。

    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趙王司馬倫矯詔率兵入宮,扣押了惠帝,齊王冏捉住賈南風。

    被廢為庶人的南風先是幽禁宮中,後禁金墉城,幾天後被司馬倫毒死,奪得皇位,司馬家的叔伯兄弟姐妹們,互相殘殺,血腥奪權大戰開始,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亂”,導致西晉迅速覆滅,成為秦以後的第二個短命統一皇朝。

    由此而來的三百年,封建社會又陷入血雨腥風,水深火熱中。

  • 4 # 濤哥觀歷史

    西晉統一全國以後,透過十年的發展,社會一片繁榮,史稱“太康之治”。但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由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小編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司馬衷的文章,司馬衷此人的傻是出了名,從小就傻乎乎的。就是這個傻子太子繼承帝位的第二年,就發生了一場轟動全國的時間,那就是“八王之亂”,這一切還得從晉朝剛剛建立之初說起。晉武帝分析魏朝滅亡是由於沒有分封同姓王,皇室成員沒有權力,所以皇帝就有點孤立無援。所以晉武帝就大封皇室,一共封了五十七個同姓王,並交給他們軍隊勢力,也正是因為這個舉措,才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種子。這些諸侯割據天下勢力,並且野心勃勃。晉武帝去世前曾下詔由汝南王司馬亮與皇后楊豔的父親楊駿一起輔政,楊氏父女卻偽造了遺詔,排擠司馬亮。所以在司馬衷登基之後,楊駿以太后之父及太傅的身份輔政,把持朝政大權。

    司馬衷雖然是個傻子,但是他的妻子也就是皇后賈南風,卻是一個精明的人,朝政大全由楊駿把持,皇后賈南風自然不會樂意,就和楚王司馬瑋密謀除掉楊駿,楚王司馬瑋從荊州帶兵進京,對外聲稱自己接到晉惠帝的密詔,給楊駿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司馬瑋以此為由,殺了楊駿和他的幾千個黨羽。皇后賈南風還把太后楊豔也逼死了。之後司馬亮進京,與元老衛瓘輔政,司馬瑋則掌握中央禁軍的指揮權。

    自此朝政就由司馬亮和司馬瑋兩人掌控,司馬亮和司馬瑋兩人都是很有野心的人,兩人都想要獨攬大權,而皇后賈南風則站在司馬瑋這邊,賈南風就叫晉惠帝下詔給司馬瑋,要司馬瑋把司馬亮和衛瓘等人殺掉,司馬瑋自然樂意如此,接詔之後馬上照辦。在除去了司馬亮之後,對皇后有最大的威脅的反而是司馬瑋,皇后賈南風在司馬瑋殺害司馬亮的當夜,就宣佈司馬瑋是偽造皇帝詔書,殘害朝廷重臣,給司馬瑋定了死罪,要說司馬瑋也夠冤枉了,明明是皇后讓他去殺的司馬亮,沒想到皇后竟以此為理由,定了他自己的死罪。

    自此朝廷雖然表面上是晉惠帝是皇帝,但實際權力都掌握在皇后手裡,朝廷裡的重要職位,都是皇后的親信。賈南風就這樣掌握了朝政八年多。不過賈南風卻有一個心病,那就是太子卻不是皇后的兒子,太子長大後,皇后的地位也就難以保住了,皇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起了除掉太子的念頭,賈后先是以謀反之罪廢了太子,之後又下毒毒殺了太子。賈后毒殺了太子之後,朝中上下就有很多人對此不滿。掌握禁軍大權的司馬倫是個聰明人,利用大臣們的不滿之情,以為太子報仇的理由,率兵殺入皇宮,殺了皇后以及皇后的一眾親信,奪了朝中大權,給了自己一個丞相的職位。司馬倫的野心並沒有到此為止,第二年,司馬倫把晉惠帝軟禁,成功篡位,自己登上了皇位。各地諸侯聽到這個訊息後,自然不肯向司馬倫稱臣,而且都有做皇上的想法。

    齊王司馬冏是第一個起兵的人,與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聯合,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個多月,成功打敗了司馬倫。司馬倫被賜死,齊王入京輔政,晉惠帝復位。而成都王和河間王卻沒得到什麼好處,於是對齊王心生怨恨。兩人聯合長沙王司馬一起攻打齊王,併成功打敗齊王並殺了齊王司馬冏,朝政落入了長沙王司馬乂的手裡。

    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雖然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卻還是沒能滿足,兩人就藉口長沙論功不平,聯合起來討伐長沙王,長沙王不是兩人對手,被東海王司馬越抓住,司馬越將長沙王交給了河間王的大將張方,張方此人心狠手辣,用火把長沙王活活烤死了。諸侯之間的廝殺還在繼續,戰爭規模也越來越大。都在爭搶晉惠帝,以此讓自己掌握朝中大權。

    此次禍亂一共持續了十六年,先後死了七王,只剩下了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直接毒死了晉惠帝,並立晉武帝的兒子司馬熾為帝,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了司馬越的手中。晉惠帝能繼承帝位是因為賈南風助其作弊,才通過了晉武帝的考核,而滅亡很大程度也始於皇后賈南風的權利慾望

  • 5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如果認真分析,就會發現,事實上西晉這場著名的八王皇室之亂的禍根就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有人可能會問,司馬炎一代英豪 ,創立了西晉大好江山,再且在他有生之年就創造出了難得的“太康之治”。而且這個太康之治持續十年之久, 這樣厲害的角色怎麼可能給八王之亂留給禍患呢?但是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八王之亂”的確是司馬炎種下的禍種。

    第一顆禍種,司馬炎扶持了一個強勢的外戚楊駿。東漢末年,洛陽有幾大著名家族,而以楊震為代表的楊氏就是其中之一。楊駿身為名門楊震之後,且女兒又是晉武帝皇后,極受晉武帝寵幸,於是一時之間,楊駿與其弟等三人權傾天下,時稱三楊。司馬炎病重的時候,感覺他死後楊駿這個外戚可能會對司馬氏政權構成威脅,於是便將楊駿軟禁於宮裡。儘管如此,司馬炎還是下詔讓楊駿與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白痴皇帝司馬衷。

    表面上看起來,司馬炎將外戚及皇族的權力分配到位,且互相牽制,應該沒問題。但是東漢歷史已充分證明,外戚跟皇族是不可能和平地坐同一條船的,兩者之間必須有一方勝出,另一方以受制才可休止。果然不出所料, 司馬炎死後,楊駿因為忌憚司馬亮,聯合武皇后改了詔書,將司馬亮趕出洛陽城,獨佔大權,這件事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爆炸的引子。

    第二顆禍種,司馬炎大力扶持皇族,統攝一方。司馬炎上臺以後,深感司馬氏政權根基薄弱,於是便大力扶持皇族,將許多同姓諸侯王封到各地,並且讓這些諸侯王享有很大權力,統治一方,手裡還擁有軍政大權。表面上看,這些諸侯力量雄厚,一旦西晉中央有難,必須發兵救之,這應該是個良策。然而司馬炎只考慮到好處,卻沒考慮到壞處,想當年,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是怎麼造成的?就是因為地方諸侯力量強大,跟西漢中央發生矛盾,雙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如果西晉諸侯不滿西晉中央,有一天也要發兵搗蛋,那會怎麼辦?所以說,司馬炎只知大力扶持同姓諸侯王,卻沒想出一套解決這些尾大不掉的諸侯王的方案,為後來的“八王之亂”亦埋下爆炸的引子。

    第三顆禍種,司馬炎封了一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皇帝。這是司馬炎有生之年下的最臭的一顆棋。司馬英明雄武,卻生出個白痴兒子的確讓人唏噓。這個白痴兒子白痴到什麼程度呢?竟然都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麼餓死的, 蛤蟆是為什麼而叫的

    司馬衷當太子時,司馬炎也想過廢掉這個白痴,可是一轉念想司馬衷生的兒子司馬遹是個天資聰明的種,又想將皇位傳給這位孫子,於是就放棄了廢棄司馬衷的想法。不料,司馬衷上位以後,的確沒什麼能力,從外戚楊駿到皇后賈南風,到各地同姓諸侯王,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裡,都視之為無物,個個都想將他手裡的權力搶到自己手裡。

    由此看,司馬炎封白痴兒子司馬衷為皇帝,是導致“八王之亂”的最具爆炸性的引子。三顆易燃禍種集在一塊,無論是哪一方,只有有人引燃其中一個,整個天下自然就集體爆了。

    總之,晉室開歷史的倒車,結果自然被碾的粉碎!分封制創制於西周時代,西周時代鴻蒙初開,是文明大發展時代,文化大爆發時代,各項社會制度初創,但社會生產力低下,西周王朝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採取了分封制,使社會得到了很大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東周時代井田制制約生產力發展,產生了新的生產關係,出現了私有化趨勢,分封制已經落後。戰國時代出現了郡縣制,分封制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秦滅六國完全實行郡縣制(秦過渡太快也是覆滅原因之一)。西漢初年實行分封與郡縣相結合的制度,經過文景兩代“無為而治”,社會得到恢復發展,但分封制附帶的分裂趨勢日益嚴重,終於暴發了七國之亂。好在西漢中央機器足夠強大,很快平息了暴亂。

    但分封制對朝廷的威脅依然存在。到武帝時代採取主父偃削藩政策,分封制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晉帝司馬炎生於襁褓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政治素質不高,實非雄才大略之主,選“白痴”惠帝已鑄大錯,再施政分封制,本意用血緣關係保衛中央,但分封早已不適應發展了的社會,反而導致了八王之亂!分封制是導致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

  • 6 # 路遙lgy

    西晉王朝出現“八王之亂”,與晉武帝司馬炎有一定的關係,他認為魏國的滅亡,是因為皇權太獨大,沒有把皇權分給皇族子弟,皇室變得孤立。於是,他便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是每個王國都有軍隊,文武官員也是諸侯王說了算。這無疑給晉朝的政權穩定,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還有一點怨司馬炎的是,他有近二十個兒子,偏偏選了一個智障的兒子當繼承人,就是晉惠帝。

    晉惠帝無能不大懂事,可是他的醜媳婦皇后賈南鳳卻是個毒辣的女人。她透過互相利用,將輔政的楊駿極其汝南王司馬亮,楚王瑋先後除掉,使自己成為晉朝權利的掌控人。

    賈后掌權七年多,期間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據說,這位長相醜陋的賈皇后也是愛美的,她將美男子潘安提拔成黃門侍郎,隨時可以進宮。

    當時的太子司馬通,不是賈后親生的。她就想廢太子再立,於是她命潘安這位大文豪,以太子司馬通的口氣,寫了一封信(或者是一篇文章),內容是要逼迫晉惠帝退位。然後將太子司馬通灌醉,引誘其將信(文章)抄了一遍。

    賈后也聽說,朝裡有大臣正在暗自扶植太子繼位,於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將太子司馬通毒死了。

    太子一死,皇位繼承有了新的變數。趙王倫先發難,派禁軍校尉齊王司馬同進宮抓賈后。賈后大哭大鬧也無濟於事,被趙王給殺了。

    趙王倫掌權後,不甘心當相國,於是將晉惠帝囚禁起來,自己當起了皇帝。並將他自己的所有親信都安排了官職。由於官帽上的裝飾是用貂的尾巴做的,一時間沒有貂尾,只好用狗的尾巴代替了。“貂不足,狗尾續”是出自這裡。

    各地的諸侯王,知道趙王倫當了皇帝,紛紛起來爭奪皇位,參加這場戰爭廝殺的包括趙王倫在內,一共有八個諸侯王,史稱“八王之亂”。這一場戰爭持續了十六年之久,最後八個諸侯王去世了七個,到了公元306年,留下最後一個東海王越,毒死了晉惠帝,立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皇帝,被稱為晉懷帝。

    “八王之亂”表面看起來是賈后亂政,毒殺太子引起的。其背後的原因與晉朝的分封制度有極大的關係,各地諸侯王都自己做大了,對皇位都是虎視眈眈。賈后毒死太子也只是個導火索而已,給了那些諸侯王把柄。即使沒有毒殺太子的事情,各地諸侯王對皇位的窺視也是一樣的,那或許就不是“八王之亂”了,或許會更亂。5

  • 7 # 張江office

    八王之亂是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 8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西晉期間曾經有過一場八王之亂,可以說這場八王之亂對西晉王朝乃至華夏大地都是毀滅性的,它推動了西晉的滅亡和五胡亂華的發生,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八王之亂,看看它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八王之亂

    總的來說,它是西晉貴族集團為爭奪內部權力而發動的動亂,參與動亂的有十幾個西晉封王,主要人物為八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這八個王爺指的是:司馬乂、司馬越、司馬穎、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顒、司馬冏。

    那麼它又是怎麼發生的呢?為什麼建立沒多久,才歷經幾代的西晉王朝就發生了這樣大規模的動亂呢?

    大肆分諸侯,未來埋禍根

    我們知道,司馬家的皇位本身也是靠篡奪回來的,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權,所以在司馬炎篡位後就吸取曹家宗室力量薄弱,王室有難,宗室無法帥軍勤王而被祖父篡位的教訓,大肆分封諸侯王。但是我們也有過前車之鑑,分封諸侯也不一定能保國安民,看看前朝的“七王之亂”就知道了。

    外戚專權,皇后掌權

    西晉惠帝司馬衷愚鈍,在後世看來他更可能是個白痴,但是他的身邊卻有著一個不一樣的人,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大司馬衷兩歲,貌醜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後來引起宗室、外戚爭權奪利,賈南風得以專權,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

  • 9 # 逸咔咔

    賈南風乾政是個很重要的原因,但只是直接原因,或者說是根導火索,而不是根本原因。

    現在說下根本原因,古代的專制統治的運轉有兩點。一是中央集權制,意思是皇帝所在的中央對地方行政、軍隊的把控;二是統治集團本身有足夠實力,尤其是作為統治集團代表的皇帝,威望、才幹都很重要。

    西晉是無縫對接般的承繼曹魏,同時也繼承了曹魏對士族的有待,尤其是九品中正制,這無非是讓士族階級不斷的壯大,直接威脅皇族地位,稍有不慎就是改朝換代。要知道當時的士族能量已經很大了,司馬氏就是這樣坐的皇位。為了防止自己被踢下去,建國時就封了27個同姓王,後面又封了很多大小不等爵位。之後又怕這道保險不夠,不停的給同姓宗族加大權利。最後這些同姓宗族完全掌控了封地的軍、政、經濟大權。中央對地方的統治無力,這就給八王之亂備足了成桶的火藥。

    之後的繼任皇帝如果有本事,還能像西漢初年那樣收攏這些封國(不過比西漢還多了個士族問題)。但遺憾的是繼任者是個“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這讓統治集團毫無威望可言。然後賈南風乾政直接點爆了西晉,發生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結果不言而喻,本身西晉剛從三國時代走出來,國力、人口都沒有恢復過來,各路諸侯打到後面都力不從心。又都像賭徒一樣不願罷手,就幹起了引狼入室的勾當,從北方草原各族借兵,這也讓北方各族看到了中原晉國是真的虛了,後面跟著就是五胡亂華。而西晉被打爆後,毫無威望可言的司馬皇族被士族扶持到長江南面建立了東晉,開場就是“王與馬共天下”,往後整個東晉的實際統治者便是士族。

    從八王之亂,直到隋朝統一,中間足足分裂了400多年。

  • 10 # 徐氏客卿

    一、西晉八王之亂簡介:

    名 稱:八王之亂

    地 點:中原(司豫冀兗雍地區)

    時 間:291年—306年

    參戰方:司馬宗室各藩王軍隊

    結 果:東海王司馬越攫取朝綱

    傷亡情況:50萬以上

    主要指揮官:司馬瑋、司馬倫、司馬越等八王

    影 響:造成經濟破壞,導致西晉滅亡

    二、八王之亂階段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是在賈南風的一手策劃下,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馬瑋進京殺楊駿開始到六月司馬瑋被殺為止。三個月中,兩個大臣楊駿、衛瓘被殺,兩個藩王司馬亮、司馬瑋喪命。

    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被司馬越毒死。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顒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顒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殺死在車內。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顒就此絕後。八王之亂到此終結。

    三、八王之亂原因

    1、晉武帝司馬炎在安排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他在立皇太子和選太子妃問題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2、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運轉,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中央集權制度,特別是皇帝與宰相、 地方長官、統兵大臣的關係。第二,擁有一個能夠認真實行這一制度的統治集團,尤其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3、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佈了佔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晉武帝死後繼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是個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具有相當的威望與才幹,能夠基本上控制政局,八王之亂就沒有可發生的合適環境。然而繼位皇帝和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的情況遠非如此。

    4、晉武帝的繼任者是晉惠帝司馬衷。他是晉武帝楊皇后所生,上面有個同母哥哥司馬軌早死,下面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九歲,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然其性魯鈍,世言更謂其為白痴。

    四、八王之亂後果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

    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 11 # 大河漢子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原因是什麼?是賈南鳳的原因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他是發生在西晉時期,以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為主要參與者,引發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前後共歷時16年。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3月到6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

    八王之亂給西晉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帶來了毀滅性災難。參與的諸王多相繼敗亡,人口死亡人數達50萬以上。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相繼爆發。導致了"五胡亂華",從而致使西晉滅亡。

     那麼,導致“八王之亂”長達16年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分封同姓王,諸王權力過大,割據一方,是造成“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

     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支援取得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士族也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晉武帝司馬炎擔心魏國時皇位被“禪讓”的歷史重演。就想方設法削弱士族的權力,大肆分封同宗子弟為王。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就分封了27個同姓王,以郡為國。後來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選拔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稅收。後來,晉武帝又制定了諸王軍對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隊。各諸王先後掌握了軍政大權,力量不斷壯大,為“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二、晉武帝司馬炎在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是“八王之亂”的重要原因

    晉武帝的繼承者為司馬衷。他是晉武帝和楊皇后所生。他被立為皇太子時只有九歲,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然而晉惠帝性格愚鈍,朝中大臣都說他是白痴,不堪重用。不少大臣從晉王朝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出發都主張廢掉他。晉武帝對太子也不是很滿意,但是日後怕皇位落於他人,所以一直猶豫不決。再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從小聰明好學,似有君王風範,武帝對他非常疼愛。為使愛孫日後承繼帝位,就沒有廢掉司馬衷。 司馬炎的這一決定是導致八王之亂的重要因素。

    三、皇后賈南風專權,是發生“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

    引發八王之亂的直接因素則是皇后賈南風專權專政。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勳賈充的女兒,大司馬衷兩歲。相貌醜陋而兇狠。當初賈充使盡種種手段讓賈南風進了宮,當上了太子妃,晉惠帝即位後,和他的父親一樣懷有政治野心,而且手段毒辣,不擇手段。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楊皇后)都有著同樣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後,晉惠帝沒有能力治理朝政,賈南風得以專權。而賈南風推行的統治政策則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她直接策劃了“八王之亂”第一階段的殺戮。由於當時晉武帝時代,楊駿、衛瓘等大臣曾經勸說過晉武帝廢掉晉惠帝她一直懷恨在心。再加上晉武帝病危之時招汝南王司馬亮輔佐,賈南風就於(291年)三月密詔楚王司馬瑋進京,殺害楊駿和衛瓘。從司馬瑋進京開始,到六月司馬亮被殺為止。3個月中,兩個大臣楊駿、衛瓘被殺。兩個藩王司馬亮、司馬瑋喪命。從而點燃了的“八王之亂”的序幕。

    史學家認為:士族勢力的發展,為“八王之亂”的發生提供了政治基礎;分封制度,使宗王有了自己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的根據地;同姓王掌握了相當大的軍權,是他們敢於發動變亂的軍事基礎;晉武帝選嗣不當,給“八王之亂”提供了有利的時機。賈南風皇后專權專政是引起“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 12 # 小丞相說史

    我是小丞相123(๑>؂<๑)

    西晉八王之亂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地方割據王侯造反事件,此次事件直接導致西晉滅國,我導致五胡亂華、陷入動亂的直接原因,其中的原因也是複雜的,小丞相認為至少有以下三點:1.賈南風專權是直接原因。

    賈南風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這是一個相貌醜陋的女人,如果不是父親賈充的關係根本不可能當上皇后。而且嫉妒心很強,司馬衷其他老婆生了孩子,她竟然會拿重物捶懷孕人的肚子,差點因此被廢。

    不僅如此,賈南風權力慾望非常強。司馬炎去世後,司馬衷繼位。司馬衷在智力上有所缺陷,但此時楊太后還在,朝中以楊太后孃家的勢力還是挺強的。賈南風不知楊太后對她的好,竟然還想奪權,首先就聯合地方汝南王司馬亮等人產出楊家勢力,後面才引發其他諸侯王聯合反對。

    2.諸王權力大是根本原因。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不知為何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考慮到自己從曹魏得到政權不Sunny,怕同樣的事情再發生在自己身上,竟然開了歷史倒車,推行早就被實踐所拋棄的分封制,大封司馬家諸侯王,給了他們很大的實權。

    司馬炎在西晉建國之初的泰始元年(265年),就封了二十七個諸侯王,12年後的咸寧二年(277年)又分為大、次、小三個級別,這基本就是西周的分封制。封國在行政上權力不大,但是卻擁有軍隊,這就導致他們很容易用手中的兵權參與造反。

    3.晉武帝猶豫是重要原因。

    晉惠帝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但是司馬衷確是一個智力低下的低能兒,衛瓘、和嶠等人都極力鼓動司馬炎廢掉司馬衷,以立其他更有賢能的皇子。

    但是司馬炎沒有這麼做,立司馬衷的時候,司馬炎的其他兒子還小,他又怕大權旁落於司馬家其他宗脈,而且他覺得司馬衷的兒子還是挺聰明的,於是一直都沒有廢掉司馬衷。但是司馬炎其實過了20多年才去世,完全可以重立太子。

    而且,司馬炎對賈南風早有不滿,曾經一度想廢掉賈南風太子妃之位,結果司馬炎太猶豫,又沒廢掉。司馬炎這幾次猶豫就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

    以上就是小丞相的淺見(๑>؂<๑)

  • 13 # 北雪生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原因在於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265年—290年在位)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晉朝的建立不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功勞,是他爺爺司馬懿,大伯司馬師、他父親司馬昭三代人的辛苦耕耘。265年司馬昭去世,本來生前有意立更為聰慧的次子為繼承人,結果大臣們勸諫說自古長幼有序,於是身為嫡長子的司馬炎順理成章的繼承司馬昭的王位,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讓位,建都洛陽,國號晉。

    公元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據統計,在司馬炎滅吳國之前,差不多已經封了17個同姓王,最後一共差不多封了有27個同姓王,西晉時期的封王權利是很大的,在王國內自主徵收賦稅,自主兵權。而賦予他們這些權利的就是晉武帝司馬炎。

    晉朝承漢制,看中了漢朝封同姓王的好處,可惜只是看到了利沒有看到害。統一全國後的司馬炎開始驕奢淫逸,荒廢朝政,這還是歷代開國君主裡面頭一個。

    可能因為他是嫡長子,按照古禮,才得以坐上皇位,在明知道太子司馬衷(晉惠帝心智不全的時候,還按照嫡長子禮法讓司馬衷繼承皇位,不得不說任性妄為。

    晉武帝死後,朝中都沒有一個能臣,晉惠帝也沒有能力治理朝政,於是皇后賈南風趁機干涉政務奪取大權,可惜她不是宣太后,呂雉之輩,皇帝無能,後宮干政,連一個心智未開的人都可以做皇帝,這不是給其他人給了信心嗎?至此引發八王爭權奪利。

    最終,晉朝大權最終落入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從不,很少,有時,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