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風雲在際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曹植的日子是非常悲慘的。
《世說新語》中曾經有個關於“七步詩”的故事。說曹丕為了殺曹植,於是就把曹植叫來,對他說,不是說你“才思敏捷”嗎?好啊,你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寫出來了,就判你無罪。寫不出來,就治你死罪。於是曹植真的就在七步之內寫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一首詩《七步詩》。
(曹丕)
不過,很顯然,這個故事的真偽是值得懷疑的。曹丕肯定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做這樣的事,不是表明曹丕故意為難兄弟嗎?不是會遭人詬病嗎?曹丕能夠當世子,能夠很順利地讓漢獻帝退位,由此可見他是有足夠智慧的。他怎麼會做這件事呢?
再說了,就算這樣做,很可能也不能成功。因為曹植詩才相當敏捷,這是出了名的。曹植在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是很容易的事。曹丕就算要整曹植,也只可能尋曹植不會的來整他。比如曹植不會處理公務,就讓他幹這件事。而且曹丕讓他做這件事還有好處,讓天下人看到曹植的無能,因此不會擁戴他。曹丕不找這樣的事,而是拿曹植最拿手的來說事,這不是自討沒趣嗎?
還有,這首詩應景的成分太強了,對曹丕的諷刺也太大了。從角度來看,明顯是一種外人的口吻和評價。曹植顯然不可能這樣來寫。
除了“七步詩”的事情外,曹丕整治曹植,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曹丕不斷地徙封曹植,讓他搬家。
從歷史記載中,曹植在曹丕當皇帝的7年裡,搬了3次家。黃初二年(221年),曹植搬到河北晉州,當了安鄉侯,食邑800戶。當年7月,曹植又搬到山東鄄城,改封為鄄城侯。黃初三年(222年),曹植改封為鄄城王,食邑2500戶。黃初四年(223年),曹植又搬到河南,改封為雍丘王。不久,曹丕增加曹植食邑500戶。
(曹植)
不過,雖說曹丕讓曹植不斷搬家,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曹丕其實一直在增加曹丕的食邑,從800戶到2500戶到3000戶。同時也在增加曹植的爵位,從“侯”到“王”。
如果說曹丕不斷讓曹植搬家,是在整治曹植的話,那麼,這也是曹丕高明的地方。因為他讓外人看到的是,他在不斷升遷曹植,是對兄弟很好的表現。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實際上曹丕讓曹植寫《七步詩》這樣的事情,顯然是做不出來的。
而且,曹丕之所以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還。因為曹植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地方,必然會聚集了力量,必然會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是多次發生過的。無論是卞夫人,還是朝中大臣,其實大家都是能夠理解的。
說起來,反而是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曹植在許多方面做得有些過分。這裡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甄宓)
第一件事,曹丕攛掇漢獻帝的皇位以後,曹植和蘇則等一些大臣,穿著喪服為漢朝哀哭。不管怎麼說,曹植做的這件事,是有些輕浮了。曹丕篡漢,把皇位奪到曹家來,是一種順應歷史的表現,應該也是曹操生前對曹丕的一種囑託,同時對整個曹家也是天大的好事。如果不是曹丕當皇帝,而是曹植當皇帝,他肯定也會這樣做。但是,曹植卻在這時候帶頭為漢朝的滅亡哀哭,這不是一種白眼狼的表現嗎?明顯就是因為他沒有獲得皇位,發洩心中的不滿。
如果曹丕縱容他這樣做,那麼,曹丕的皇位必定不穩,必然有人造反,同時也有人攛掇曹植造反。曹丕心裡如何能夠放心呢?
第二件事,曹植在黃初三年寫了《洛神賦》。曹植寫的這個賦,塑造了一個形象美好的神仙女子的形象,並且還表達了自己和這個神仙女子之間互相愛慕的感情。
我們知道,這個洛神,就是曹植以曹丕的第一個妻子甄宓為原型寫的。之前曹丕把甄宓賜死了,而且甄宓去世以後,曹丕還“以發覆面,以糠塞口”來懲罰她。如果洛神就是甄宓的話,曹植這是公開為自己的這個嫂嫂叫屈,同時還表達了自己和嫂子之間互相愛慕的感情。這一點,曹丕如何能夠接受呢?
曹植這樣反覆挑釁曹丕,但是曹丕並沒有懲罰他,反而還不斷地增加曹植的爵位和食邑。這能說是曹丕在處罰曹植嗎?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等)
-
3 # 恩澤天下wang
憂鬱中病逝。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但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
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
4 # 曹老師xixi
曹丕繼位後,曹植對比其他朝代與君王的爭嫡的王子們,曹植命運還算可以,除了沒權外,榮華富貴基本於一生。
只是曹植起點太高,與王位也就一步之遙,所以曹丕繼位後,曹植落差太大,鬱鬱寡歡,因此給人有一種淒涼的感覺。
曹植年少時由於才思敏捷,又深受曹操寵愛,因此周圍圍繞不少支援他的大臣和士人,但曹植才子氣太重,高調放縱,不作死不會死,酗酒延續軍機,擅創司馬門,讓曹操非常失望,最終與王位之路越來越遠。
曹丕繼位後,為了坐穩王位,首先把曹植勢力土崩瓦解,將曹植貶到了晉州為侯,但曹植還不明白自己身處的險境,曹丕繼位哭,曹丕代漢哭,讓曹丕怎能不反感,但不久一年後曹丕又加封曹植為鄄城王,曹植在赴任的途中還寫了《感甄賦》,後迫於壓力改名為《洛神賦》,一個賦爭議很大,到底是抒發自己理想的破滅,還是暗意曹丕之妻甄姬,還有待商討,處處體現出自己的不滿,不過曹丕也沒有斤斤計較,曹丕臨去世前,還去雍丘與曹植見面(此時曹植為雍丘王),又加封並增其戶五百。
對於曹丕來說,他對其弟曹植算是仁至義盡了,迫於帝王壓力,打壓曹植也算是人之常情,曹植既然失權已是事實,應該調整好心態,但曹植明顯沒有,在任王的生活中,一直鬱鬱寡歡,後來曹睿繼位後,曹植多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權利,曹植仍然對於自己的處境不夠清醒,曹睿雖然多次鼓勵嘉獎這位皇叔,但一直未同意給予政治權利,曹植作為富貴王爺,有理想是對的,但是也要認清事實,既然政治路走不通,不如就發揮所長,在文學上多多專研,也能有所成就,流芳百世。
曹植的最終結局,也普通他的性格一樣,鬱鬱而終,曹睿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
5 # 國史春秋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梟雄曹操在洛陽病逝,遠在鄴城駐守的曹丕放聲大哭,中庶子司馬浮(司馬懿之弟)勸他說:“先王去世,舉國上下都聽殿下您的號令,您應上為祖宗的基業著想,下為百姓考慮,怎麼能效仿普通人盡孝的方式呢?”曹丕這才停止哭泣,對司馬浮說:“先生所言極是,只是父親走的突然,我內心難抑悲痛!”曹丕真的傷心嗎?未必,從他後來的對待眾兄弟們的手段上看,很像是在演戲。
大臣們聽到了曹操去世的訊息,相聚痛哭,場面很混亂。司馬浮站在朝堂上大聲說:“如今君王去世,全國振動,首要之事是召天下,安民心。難道你們只會哭泣嗎?一副女兒態,成何體統!”於是大臣一鬨而散,出了朝堂。司馬俘安排好宮廷警衛,準備舉行喪事。
大臣們認為太子曹丕繼位,王位應該有漢獻帝的召令,尚書陳矯說:“現在是非常時刻,不能按常規辦事!”當即召集百官安排禮儀,第二天曹丕稱魏王,大赦天下。
不久,漢獻帝派御史大夫華歆帶著詔書授予曹丕丞相印綬和魏王璽綬,接任冀州牧。十月,漢獻帝退位,曹丕代漢稱帝建立了魏國。那麼,曹丕稱帝后,曹植是什麼結局呢?
其實,曹丕最恨的人就是曹植,因為當年嗣位之爭曹植當仁不讓,一度把曹丕逼得很狼狽,如今到了清算的時候曹丕自然不會手軟。曹丕先把擁護曹植的丁儀、丁玦逮捕入獄。曹植知道中領軍夏侯尚與曹丕關係密切,別託他向朝丕說情。儘管夏侯上多次求情,曹丕還是把丁儀和丁玦殺了,並誅聯其宗族全部男子,楊俊,孔桂也因與曹植關係密切而被殺。如此一來,曹丕在敲山震虎的同時,也剪除了曹植的黨羽。
為牢牢抓住自己的權利,曹丕讓兄弟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曹植很想祭奠一下曹操再離去,但曹丕不批准,只好惺惺離去。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將鄴城侯曹彰,魯陽侯曹宇,贊侯曹袞,譙侯曹林,宛侯曹據、襄邑侯曹峻等十餘人,一律晉爵為公,只有再植沒有得到賜封。即使這樣,曹植在臨淄也不能安穩度日,曹丕派親信對他進行嚴厲監管,昔日與他賦詩唱和的朋友們都怕引火燒身,所以都避而遠之。
曹植心裡很是煩悶,只得終日飲酒,然而監視他的灌均卻向曹丕誣告說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曹丕聽信了他的話,馬上派人將曹植帶到京城,並召叢集臣討論治罪方案。有人提出貶為庶人,有人主張處以極刑。曹丕的母親卞太后感忙前來阻止,她哭著對曹丕說:“你兄弟曹植素來喜歡飲酒作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為放縱。你們畢竟是同胞兄弟,就留下他一條命吧!你若寬恕了他的罪過,我就是死也瞑目了。”曹丕這才“舍而不誅”,但還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一些人借曹丕、曹植關係緊張,便趁機討好曹丕,誣告曹植,使曹植的處境更加艱難。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又遭人汙告。曹丕一紙詔書調曹植入京,這是很明顯的誣陷罪,曹丕卻又讓群臣議罪,然後再假裝慈悲,從寬處理。面對曹丕吹毛求疵的做法,曹植雖然非常不滿,卻只能忍氣吞聲。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5月,曹植與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到京城謹見曹丕。曹植覺得自己曾有過錯,想趁機會當面謝罪,曹丕得知後既不讓他朝拜,也不接受謝罪。卞太后擔心兒子想不開自殺,又像曹丕哭著求情。這時曹植已散發光腳,揹著鐵廙,來到了闕下。曹丕見到曹植後一臉嫌棄,也不讓他穿鞋戴帽,曹植跪在地上哭泣。卞太后見曹丕對兄弟如此無情,十分生氣,曹丕這才讓曹植穿好衣服。
曹丕為了發洩當年的爭嗣之恨,讓曹植當場作詩,達不到要求就要將曹植處死。他說:“以前先王在世時,你常常向別人誇口炫耀你的文章,我懷疑是別人代筆寫的,我現在限你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果做到了就免你一死,否則從重治罪,絕不寬恕。”曹植說:“你出吧”。曹丕說:“我們是兄弟,就以此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二字。”曹丕剛說完,曹之便開口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原以為曹植根本不可能七步成詩,沒想到曹植出口成章,於是再也找不到殺曹植的理由,因此曹植總算虎口脫險。
在曹丕不斷打擊迫害下,曹植沒有自由,被一張無形的巨網罩的喘不過氣,名義上還是王侯,但實際上卻像囚犯那樣受管制,只能天天以淚洗面,沒有一點兒做人的樂趣和意義。黃初三年曹植返回封邑,寫下了流芳千古的《洛神賦》。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6月,曹操的“曹須兒”曹彰入京朝見,他與曹丕在卞太后宮中下圍棋,邊下別吃棗。這些棗中有些是提前下過毒的,曹丕挑無毒的吃,曹彰當然不知道其中有詐,隨手拿著吃,很快中毒。卞太后發現後,急忙給曹彰找水喝,可是曹丕命人將全部瓶罐砸毀。卞太后光著腳跑到井邊,但還是無法得到水,沒過多久,曹彰就因為中毒太深而死了。
曹丕為什麼要殺曹彰呢?原來曹操剛死,曹彰就很冒失的索要曹操的印璽,並且他與曹植志趣相投,因此心胸狹隘的曹丕同樣容不下曹彰。
曹丕本想再將曹植置於死地,卞太后氣憤地說:“不許你再殺東阿王,如果你執意要手足相殘,那就從為孃的身軀上踏過去!”曹丕見母親如此堅定,也就放棄了殺曹植的念頭,但還是對他一貶再貶。
曹彰之死對曹植的刺激很大,他滿懷悲憤之情。寫下了《贈白馬王彪》這首詩。
三年後,曹丕病故,兒子曹叡繼位,曹植很想輔佐侄子建功立業,而曹叡不予理睬。因此曹植心灰意冷,鬱郁不得志,公元232年與世長辭,年僅41歲。
-
6 # 日慕鄉關
談起魏晉時期,魏晉無疑是最具“風度”的時期無論是竹林七賢還是建安七子都是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璀璨明星。不過說起魏晉時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與之間的故事。
曹操、曹丕與曹植合稱“三曹”這三人是建安時期文學成就最為突出的三人,其中曹操的文學成就最為卓越,《龜雖壽》、《短歌行》、《蒿里行》等詩詞傳唱至今,歷代都有無數人被那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所折服。
其次便是曹植了,大詩人謝靈運曾言:“天下才分十鬥,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可見曹植在文學領域成就之高。曹植著有《洛神賦》、《白馬篇》、《銅雀臺賦》等駢文文學成就極高尤其是《洛神賦》中那句“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流傳至今仍被無數文人騷客傳唱。相較於父親和弟弟曹丕在文學上就遜色多了這是因為曹操與曹植二人善於寫詩歌這類易於傳唱的文章,而曹丕擅於寫文學論述,其中《典論》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
曹丕並非曹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他的哥哥曹昂在宛城之戰中戰死,曹操才於建安22年立曹丕為世子,並且在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相較於曹丕,其實曹操更喜愛才情過人的曹植。在世子之爭中,曹植一直處於上風,但由於曹植自身空有文人墨客的浪漫且自由的氣質卻沒有政治家該有的心狠手辣與城府,並且曹植在自身優勢極大之時犯了不少愚蠢的錯誤,例如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行走的禁道上賓士,這讓曹操極為惱怒,從而導致曹植在這場世子之爭中一敗塗地。
曹丕在即位後,由於此時曹操剛剛病逝,曹植要想掌權就必須快刀斬亂麻樹立自身威視,以此震懾宵小之輩,於是他就對曹植下手。
由於曹丕登基時曹植並未捧場,而是穿上孝服為漢室哭泣,這就令曹丕大為震怒,本想處死曹植,但由於其母后卞氏求情才放過曹植一馬,但此後一直想找藉口處死曹植解決心頭之患,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七步詩”事件:曹丕召見曹植,命令他在七步之內賦詩一首,曹植心中大為悲痛,邊走邊吟唱:“煮豆燃其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令曹丕大為慚愧才放過曹植一馬。
其後曹植就開始了遷徙之路: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植被徙封安鄉侯(今河北晉州侯城),邑八百戶(此時曹植30歲);僅七個月後,曹植又被改封為鄄城侯(今山東鄄城縣),第二年四月,曹植又被改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黃初四年(223年),曹植再被徙封為雍丘王。短短3年時間,曹植就換了四處封地,可謂悲慘至極。
公元226年,曹丕因病去世,此時的曹植剛剛34歲,本以為烏雲散去,可以東山再起,但是曹丕的兒子曹叡與其父一樣,對這位叔叔大加防範,曹植的忠心並未讓自己得到重用,反而讓曹叡對他更為小心。這讓曹植的心中再次被潑了一盆涼水。太阿三年,曹植被貶至東阿,僅僅過了三年,曹植又被改封為陳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曹植再也承受不了了,當年11月,曹植就鬱郁而亡,結束了自己輝煌而又淒涼的一生。
兄弟相殘,同室操戈,曹丕與曹植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皇室的殘忍,但偏偏又有無數人為了那一張皇位明爭暗鬥,最終又都成為了一抔黃土,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
7 # 邏輯文史游
都怪曹昂和孫登死得早,否則魏國和吳國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的給晉國上位的機會。在兩家的欽定繼承人早死後,曹操和孫權都陷入了各自的迷茫期,孫權立孫和為太子,卻也給了孫霸極好的待遇,導致孫霸屢屢挑釁孫和,最終二宮之爭搞的吳國大亂,直到孫休上位後才算真正的解決了。而曹操同樣也糾結,本可以直接立曹丕的他卻發現自己的寶貝兒子們個個都很優秀,於是遲遲不願意立世子,這就讓各大士族有了站隊伍的機會,最終奪位之戰變成了曹丕方與曹植方的亂戰。
曹丕之所以要這麼大張旗鼓的培養自己的勢力,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本身就是繼承人,理應早早做準備,對於覬覦自己位置的人,他不會對任何人客氣。而曹植的態度其實一直讓人捉摸不透,你說他有心爭位吧,他在整個事件中從來不主動出擊;你說他無心爭位吧,他又不拒絕楊家和丁家對其的“炒作”,曹植的推手們甚至一度讓曹操感到害怕。在曹丕被立為世子時,曹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殺了不少曹植的擁躉者給曹丕肅清道路。
而在曹操死後,曹丕開始對所有親兄弟都設定了防線,自然與他“糾葛”最深的曹植也在設防範圍之內。於是曹植開始了他沒完沒了的“搬家”旅程,曹丕寧可相信外人,也不會讓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們任何的機會了。此時詩友們紛紛被殺的曹植居然妄想繼續輔佐曹丕,他多次給親哥哥上書,說子建願儘自己所能,為大魏出一份力。曹丕可不會把他的話當回事,只是把曹植的奏章都當做詩文讓大家來欣賞。為了讓曹植徹底死心,在黃初二年,曹植被徙封為安鄉侯,同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
曹植也知道自己再也沒機會與親哥哥共謀大業了,在鄄城寫下了千古名篇《感鄄賦》,此詩描述了曹植在途經洛水時遇到了一位女神,二人情投意合,但最終也沒能走到一起。許多人覺得此詩是給他的嫂子甄宓寫的,但這首詩其實是寫給曹丕看的,曹植是想表達自己空有一腔熱血,別無二心,卻始終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最終理想變成了泡沫,隨風而去,什麼也沒留下來。
四年之後,曹丕病逝,曹叡繼位。曹植覺得自己有機會為國效力了,於是上書曹叡表達意願,但曹叡對曹植表現出的依舊是防範的狀態,這書信寫多了,曹植不僅沒混上臉熟,反而繼續被遷徙。
所以曹丕繼位後,對曹植採取的是冷暴力的模式,這種模式一直保持到了他兒子上位,在曹叡上位的沒幾年,曹植也就去世了,年僅40歲。
我不相信曹植是鬱鬱而終,或許有什麼其他的原因。
回覆列表
曹植當然不是曹丕所殺,曹丕死的時候曹植還活的好好的。但是曹植曾經是曹丕奪權道路上強有力的競爭者,等到曹丕繼位後,對於曹植卻一直是打壓的態勢,甚至這一態勢一直延續到了曹丕的兒子曹叡。
在曹丕即位後,他繼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植、曹彰全都遠遠打發到封地上,不許回京。然後曹丕開始謀劃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稱帝的大事。
曹丕這個時候是顧不上曹植的,但是曹植在聽說曹丕稱帝后,竟然毫無政治頭腦的輕信了曹丕是殺了漢獻帝自立的謠言,還給漢獻帝戴孝痛哭。
這事情傳到曹丕耳朵裡後,大家想想曹植還能落得了好嗎?
根據記載曹丕曾經對著眾臣問道:我上應天命接受了漢朝的禪讓,但是我聽到有人竟然大哭,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底下大臣都懂說的是誰,基本上沒有敢搭話的。
臨菑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帝在洛陽,常從容言曰:"吾應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三國志》
於是曹植這個時候就開始備受打壓,好在曹丕和曹植是一母所生,卞夫人逼著曹丕不能對曹植下殺手。曹丕於是為了預防曹植籌備自己的勢力,屢屢變更曹植的封地,根本不會讓曹植在一個地方待上五年。
黃初二年(221年),30歲的曹植被徙封安鄉侯(今河北晉州);同年七月改封鄄城侯(今天山東甄城);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今河南杞縣);
黃初七年,曹丕病故,這時候還有人建議讓曹植繼位。
於是等到曹叡繼位後,再次堅定不移的進行了對曹植的打壓。曹植還想能不能大展身手一番,結果馬上感受到新皇帝曹叡同樣對自己這個曾經的繼承人懷有深深的敵意。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再次被徙封東阿(今山東東阿);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又雙叒叕被改封陳王,11月的時候,曹植內心鬱悶糾結,終於病逝,年僅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