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風閣書法日講

    很多時候,我會覺得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三種:

    第一、你的行草書沒有寫好。很多人只重視楷書的學習從而忽略了行草書的研究,導致書法比較呆滯,缺乏靈氣和變化。

    第二、受到傳統教育的束縛。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所有的焦點只聚焦在了考試上。所以,對於書寫,最大的追求就是要工整、整潔、橫平豎直、大方清晰。因而楷書成為學習的主體,也是大部分人一生能夠接觸到的唯一書體。大部分人不知道、甚至不認識其他書體,也從來沒有學習過,因為沒有必要、沒有人要求。

    第三、性格的原因。當然這裡的性格原因並不是說你性子不好,天生呆板,沒有生氣,當然不是這樣。很有可能你寫字的時候放不開自己,老是想著要束縛自己,不能很好讓手跟著感覺走,而是自己的頭腦意識控制手腳,因為會顯得拘謹呆板。

    所以,我的建議也有三點:

    第一、加強行草書的學習研究,多從技法、技藝層面學習,掌握一些書寫的技巧和法則。

    在楷書學習的同時,務必要推進行草書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兼顧穩重和靈動、平正和險絕兩種風格,才能更好的更自如的書寫切換,形成動中含靜、靜中有動。

    第二、打破傳統觀念,多接觸和了解不同風格、不同書體的書法,拓寬視野。

    改變以往陳舊的認知,從不尋常之處著眼。很多時候,追求絕對的平正、絕對的橫平豎直其實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這些規定違反了人們審美的偏好和要求,只有印表機才能寫出如此冷冰冰沒有感情的字元,才能絲毫不差的橫平豎直,如果人也可以做得到這樣,雖然也很厲害,但終究是沒有意思的。

    第三、全面認識自己,大膽去寫,跟著感覺走。放開手腳,不要有所顧慮,考慮得越多,反而效果可能越差,要跟隨自己的心走,當真正的這樣做的書法時候,你就能寫好,或者寫出自己都意料不到的好字了。

  • 2 # 不二齋

    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是進步的開始。

    1、多練,隻手手頭和眼的功夫到了,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2、多看高手寫,體會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3、多看古人的經典作品,視野開闊了,手下的東西自然也就豐富了。

    4、要學會去適應各種紙和墨,生宣紙、熟宣紙、皮紙、毛邊、粉彩。

    5、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執筆是否正確、毛筆選擇是否合適等等。

  • 3 # 葡萄架下聽相思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字是怎麼個死板法。是因為行筆的死板(比如橫平豎直的),還是因為結構的死板(比如空位不勻),或者是其他的。

    不論是哪一種死板,都有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那就是臨帖。不要小看臨帖,如果你真的認真去臨寫,並且臨懂了,會用了,那麼寫的字自然而然就會好看。

    關於臨帖的方法,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簡單的說一下。第一個階段,是用臨寫紙(半透明的那種)去臨帖。要求要完全按照字帖的行筆,結構,位置等,不要隨意的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寫。第二個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已經沒有問題的基礎上,不用臨寫紙,而是把字帖放到旁邊,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注意要用田字格來練字)。要求儘量模仿字帖的行筆、結構、位置,不僅形似還要追求神似。這個階段是看你是否真的把貼臨會了,脫離了臨寫紙能不能寫的出來。第三個階段,是用字帖的體勢和風格去自己寫字,不再看著貼,而是去運用,這是看你有沒有臨懂貼。如果在平時的書寫上也能夠運用到臨帖所學,那麼你的字就會真的有進步。

    再說針對不同的死板,要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說是行筆的死板,就要注重行筆的靈活性。入筆、收筆,筆畫的傾斜度,拙巧等等。這些都在臨帖的時候要著重練習。

    如果說是結構的死板,就要注重字形、位置、空位這些的練習。在臨帖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字帖去寫,矯正自己的習慣。

    不管怎麼說,想要練好字和臨帖是分不開的。即使是大書法家,他們依舊會隔一段時間就臨一遍經典碑帖,鞏固自己的基礎,並且尋求新的突破。

  • 4 # 麓風軒
    今日繼續就如何破解寫字死板問題進行補充,繼續闡述三點技巧:

    在書法練習和創作中,經常會有筆畫重複、部首相同、漢字雷同等情況,這也是造成寫字死板的原因,如何規避呢?下面以王羲之《聖教序》作為例子來說明:

    一、筆畫雷同,宜“同畫異態”,方不死板

    在同一個漢字裡,具有相同的筆畫不能寫成一個樣子,需要寫出不同神態,此謂“同畫異態”。如上圖,王羲之《聖教序》中“茲”字上半部分左右相同,下半部分也左右相同,看王羲之寫得毫不雷同。

    再看上圖《聖教序》中“書”字,可以說有八橫畫,書寫時力求做到書寫變化,神態各異,才會顯得靈活生動。

    二、部首雷同,宜“同旁變異”,方才靈活

    在同一幅作品中,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這種現象極為普遍,因為漢字當中除了獨體字以外都是合體字,而合體字的偏旁部首大部分是相同的,這就需要做到不同的處理,謂之“同旁變異”。

    例如《聖教序》中“輒”字、“轉”字、“輪”字的偏旁都是“車”字旁,書寫時候不變化就會呆板雷同,所以王羲之寫出了多種形態變化。

    三、漢字雷同,宜“同字異形”,方才生動

    在同一幅作品中,有相同的漢字一定要寫成不同的樣子,如下列圖中王羲之《聖教序》中的“苦”字,兩個字形差異很大,但都很漂亮。如果萬一某一個字很難寫出不同的寫法,也要寫出不同的姿態。

    不同姿態的書寫技巧為:在用筆輕重、落筆方向、轉折方圓、收筆形態、結體疏密等方面進行變化。王羲之《蘭亭序》中20多個“之”字無一相似,在《聖教序》中這種情況也同樣盡善盡美。

    今日先講解到這裡,後續還會繼續講述更多書法技巧。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 5 # 翰墨書道

    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就是解決此問題的開始。

    初學書法特別是自學書法,遇到類似情況在所難免,說明你可能被書法的法度所困,一方面折射出臨摹和讀帖過程中抓住了一些東西,但不能熟練的運用。熟了以後,書寫時心不遲疑、凝滯,保證線條一氣呵成,遲速、輕重、緩急得宜,基本上就不會在出現類似問題。

    熟能生巧。

    還有臨摹學習書法,發現自己寫的越來越呆板了,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多閱讀一些帖或墨跡書法作品。再者就是選擇臨摹字帖時不要選擇那種如館閣體一路的書法字型。

    如果是臨摹毛筆字,也可以不在熟宣上臨摹練習,在生宣紙上臨摹練習,帶有強制性的逼自己調整書寫狀態,改變舊有習慣。在技法駕馭自如的情況下,可以在同一個字內的不同點畫線條上,採取不同的書寫速度和線條的粗細輕重變化來處理。還有就是在字的取勢方面,不要只採取一種平衡模式,如幾乎一樣橫平豎直線條,要避免粗細一律,打破線條空間的絕對均衡和和線條的單一、形質感覺的薄、僵、遲、滯、緩、慢,努力保持線條的流暢度。再者不要臨摹現代的書法作品,向古代經典書法作品臨摹學習,從廣義上說,古代經典書法多是盡善盡美的作品,沒有呆板的弊病,臨摹學習取法、賞讀時就不會在大腦中儲存下呆板還有弊病的字形,也不至於讓自己的審美情趣或意識被誤導,進入以僵化、呆板為美的意識誤區。

    引起書法呆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書法技法的嫻熟自如的駕馭,改變自己的心理的審美的狀態,基本上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何況自己已經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比渾渾惡惡,茫然不知要優秀許多,祝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鎌倉玩一天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