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旮旯子
-
2 # 博古觀津
我更喜歡餘華。在他的作品中,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與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 餘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的苦苦掙扎。餘華加諸於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小說超出了常軌
-
3 # 桑丘說影視
這幾位也都是大神級作家了,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點和受眾群體。
個人最喜歡的作家是餘華,喜歡他作品中的揭露現狀和批判。
最喜歡的人是阿來,喜歡他的生活態度。
最不喜歡的是馮唐,不喜歡他作品一副天下我最牛的態度,感覺他的作品就像有文學功底寫出來的爽文。
最後依次單獨評價一下各位大神:
一、莫言
莫言的作品植根於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象空間,其寫作思維新穎獨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這一廣闊的文化熔爐在近現代史上經歷的悲劇、戰爭,反映了一個時代充滿愛、痛和團結的生活。
二、餘華
餘華的小說主要寫血腥、暴力、死亡,寫人性的善與惡,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現象。他小說中的生活是非常態、非理性的,小說裡的人物與情節都置於非常態、非理性的現實生活之中。
三、阿來
阿來的作品一直是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故鄉和生活,刻畫鮮活人物。他具備理性的哲思,對生活以及文明歷史,都有個人獨特理解,深刻洞見的思考。
四、路遙
路遙對文學事業的那種神聖感,用整個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他對普通人命運深刻持久的關注,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人物形象,給了社會底層特別是正處於奮鬥中的人以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儘可能的挖掘、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
五、馮唐
馮唐的文字通透,無拘無束,用撒野的氣質和速度去講述姑娘、英雄、流氓,甚至愛情。如果有可能,我想看見未來他更無拘無束,依舊撒野地面對生命可能出現的墮落、卑微、苦難、光明甚至他覺得的黑暗。
-
4 # 時光的碗1
都是大師,也有幸全部拜讀過。
但個人更喜歡餘華和阿來。
他倆的語言都會給人以別樣的感受,下面簡單分述一下:
餘華: 先拋開他關於生命,苦難,死亡的主題,就他的文字風格來說,總在樸素的、或者說是“土得掉渣”的語言中給人以心靈上最深的震撼,仿若根根針錐刺入骨髓,每每都令人心顫動容難以喘息。而他的主題,在這種樸實無華的文字,以及表現出來的生命之輕的烘托下,就更顯得如此之重了,無比深沉。
而阿來的作品,則讓我體會到了另外一種有趣的讀感體驗。尤其《塵埃落定》,話語之有趣,文字之優美,加之傻子少爺的人物設定,讓整個故事在史詩般的敘事中,彷彿詩歌一般瑰麗、奇特……
個人認為,一個作家在意的,也許更多的是他想表達的深層含義……
可是作為讀者,我們更願意在深刻主題之下,還有一份或者奇特,或者有趣、或者優美的文字型驗,豈不更快哉。
-
5 # 如廁時分吐故納新
一個只有深植於民族的土壤的作家,創作的技巧必須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礎上地運用,作品的內容要緊扣一定的時代,而作為作者本身是嚴於律己的,而不是空洞說教,文如其人,言為心聲,如此才有可能成為一部偉大不休的作品,只有創作出偉大作品的作家才是偉大的作家!以上幾人我更喜歡路遙!他的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和心靈的震撼!以上內容和觀念僅僅是一孔之見!
-
6 # 葫蘆島黃月
相對而言我喜歡莫言先生的作品,因為莫老的文風屬於那種,特別有層次化,而且刻畫出作品人物或事物形象活靈活現,內貼切富有感染力。
-
7 # 水美188
這幾個人都是當代文學的大家。其中,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阿來、路遙獲得茅盾文學獎;餘華在法國、澳洲也獲得文學獎。馮唐和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還比較年輕。我個人更加喜歡莫言、餘華和路遙三個大師。莫言的小說汪洋恣肆,充滿著激情,把華人民二十世紀百年的困難濃縮在了高密東北鄉的虛構故事中,人物豐富而鮮活。餘華作品冷靜客觀,把江南水鄉農村在上世紀50-90年代的痛苦無奈展示出來,給人一種悲劇中有喜劇感覺。路遙把黃土高原的世界直接納入了一種世界主題。平凡的人生,在黃土高原的粗獷而強大的自然面前,更由於時代和人的關係,多少對前途美好生活的抗爭。這三個都是當代文學獨一無二的。當然,阿來對藏族人民的生活的虛構也值得一讀。
回覆列表
1,性情。像人一樣,小說也有性情,餘華小說中的人物逆來順受不溫不火著實讓人佩服。經歷富家公子到農民的人生起落,被剝奪財富、所有親人的極端打擊,殘暮之年依然有滋味的活著;當烏龜戴綠帽,賣了血還是要養活“龜兒子”……《活》、《許》就是這種“過橋米線性情”,內中滾燙表面上卻心平氣靜。《兄弟》(上)中也有“過橋米線性情”,但不完全是主導,宋凡平為了愛一個打六個直到被亂棍打(刺)死,孫偉父親失去親人後與紅袖章單打獨鬥直到自己親手把2寸長的釘子釘進自己腦殼……他們爆發了。與《活》、《許》相比,《兄弟》(上)就是“火鍋性情”。
2、取名。從《活著》到《兄弟》(上),不同作品的名字和主人公的名字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心境。活著是福是貴,這時的餘華是個哲人。第三隻眼觀察社會中的賣血現象,這時的餘華是個剋制的憤青。人總是很平凡、很渺小,可以被當成木偶,可以像螞蟻被踩死或像只蚊子被拍死;當眾生相被描畫出來,無聊、虛偽、麻木、殘暴……讓人作嘔;《兄弟》(上)中有光頭、有裸婦,讓人想到接輿髡首桑扈裸行……這時的餘華心情頗不寧靜。
3、觀念。餘華書中的女人,她們只愛一個,愛的死心塌地,愛的熱烈,愛的無聲,愛的讓人心痛……但終究她們只是個陪襯,男人才是人生中的骨幹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