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東坡一首赤壁懷古道出了他心中的三國英雄豪傑。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周公瑾。
6
回覆列表
  • 1 # 九流叔叔

    大家都知道周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去世前,他曾獻上二分天下之計,被孫權採納,可惜在回江陵的途中病逝,這道計策也擱淺了。歷史雖然沒有如果,但是不妨假設下,如果周瑜沒有早逝,他的二分天下之謀,能有幾分機會實現?

    《三國志》: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以上是周瑜的全盤計劃,乍一看,大氣磅礴,可是仔細一品,卻有很大漏洞。周瑜盤算了劉璋、張魯、馬超,甚至還有曹操,可是卻沒有劉備。要知道,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分天下已現雛形,周瑜卻視劉備若無物。眾所周知,早在隆中對之時,益州就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利益,這關乎劉備集團的生死存亡。

    周瑜的計謀要忽略劉備,必須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孫劉兩方在益州的利益一致;二是劉備的實力完全不會影響到孫權的軍事行動。前者不需考慮,如果沒有了益州,劉備就被封閉在荊南四郡,再無機會爭霸天下。再說後者,赤壁之戰前,劉備就有兩萬兵馬,戰後得到荊南四郡,又有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來投,實力大增,總兵力接近八萬。

    周瑜能有多少兵馬西征益州?孫權雖說不下十萬,但重心在揚州,要防備後方,也要防備合肥的曹操,就連重要的赤壁之戰,周瑜全軍也不過三萬人。因此,就荊州戰場而言,劉備的實力要強於周瑜。面對劉備在荊州的強勢,孫權把妹妹嫁給他以示友好。(三國志記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因此,劉備既有干涉的動機,也有干涉的實力,周瑜卻視若無睹,可見這道謀略有很大漏洞。再說益州的實力,劉璋雖然無能,可是益州富饒,人才輩出。劉備在法正的幫助下,做足了各種工作,還用了三年時間。周瑜這邊只有甘寧是益州人,但是論熟悉度,甘寧遠遠不能與法正相比,這種情況下,周瑜進攻益州,幾年會打得下來?

    再說,吳軍在荊州的基地只有南郡,前有曹操,後有劉備,如果周瑜主力深入西線,隨時會受到曹、劉兩方的偷襲,周瑜的下場可以參考失荊州的關羽。周瑜一死,這道計策就被孫權和魯肅拋棄了,早在十年前,魯肅的榻上策就提出了二分天下。可以說,周瑜的死恰到時候,一切恢復原狀,孫劉兩家繼續聯合抗曹。

  • 2 # 掌樂人生說歷史

    應該不會,我覺得還是會三分天下,在周瑜沒病死的時候,劉備已經佔領了荊州其中的五個郡,已經有資本成為一方諸侯,接下來劉備肯定是要西進,滅掉劉璋和張魯,東吳不具備攻打劉璋的地理條件,隔的太遠,而且蜀中地勢險要,況且東吳是水軍強,步兵並不強,而且缺乏像關羽,張飛,馬超這樣的悍將,並且東吳和曹魏的邊境也需要大量軍隊駐守,以周瑜的聰明,應該是聯合劉備一起消滅曹操,因為曹操最強,他們兩個相對來說弱很多,只有把最強的滅了。然後再與劉備最後決戰。估計最後還是劉備贏了,感覺孫權和周瑜的配合度太低,而且沒有超強悍將,所以我覺得就算周瑜活著,三分天下的可能性最大

  • 3 # 泡麵侃史

    首先我先回答作者的問題,就是關於這個三國時期最後會變成兩分天下嗎?這裡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是不會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

    第一點這個是天下的大趨勢,諸侯分裂之後,天下一定會迴歸統一。第二就是周瑜能力確實是非常的強的,但是三國的實力是非常的明顯的,當初蜀吳聯盟才可以抵抗魏,可見蜀國不存在,吳國也就是唇亡齒寒。

    綜上所訴,可以得出來,假設周瑜多活一段時間,也只能和諸葛亮一樣減緩吳國的滅亡。

  • 4 # 速不臺

    如果周瑜活著,局面肯定有變,但也不會變成東吳、曹魏二分天下。推演如下:

    周瑜是東吳第一戰將,他的戰略意圖是西進吞併益州,再圖曹操。孫權鼎力支援,但曹操、劉備都會急眼。相比劉備,周瑜的威力更大,曹操絕不會讓周瑜坐大,他若西進,曹軍必然南下渡淮,威脅東吳老巢,同時陳兵襄樊,威脅周瑜大軍側背,劉備也必然作梗,因為益州是諸葛亮老早就謀劃的龍興之地,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利益。參照關羽水淹七軍 ,威脅曹魏中原後,冒犯到核心利益,同時,孫權也看著不爽,結果兩家聯手滅了關羽。因此,劉備屆時會與劉璋結盟,在無曹軍壓力下,會同孫權撕破臉。

    在這種情況下,周瑜一出手就會大敗。三國定理:誰發動,誰失敗。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關羽與曹魏荊州之戰、夷陵之戰,都是誰發動,誰失敗。周瑜西進會與劉備對峙,曹操趁機衝擊,周瑜會上演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曹操會趁勢壓迫到淮南,危機時刻,孫劉會再次結盟,穩定局勢。劉備會在這期間拿下益州、漢中。曹操會回軍,每次大戰,他必會及時回朝,因為朝廷裡反動派太多了。

    這樣經過一番大戰,曹魏、東吳瓜分荊州,劉備拿下益州,三國鼎立。

  • 5 # 南宮雁門說史

    周瑜死與不死對天下的大局影響不大!

    周瑜這個人,長相英俊,儀表堂堂,既會帶兵打仗,又多才多藝!還娶了連曹操都想要的東吳美女小喬!簡直是人生的贏家!

    當時赤壁之戰之前,孫劉聯軍準備聯手抗曹的時候,周瑜首次認識了諸葛亮!他覺得諸葛亮非一般人,後來的一些事也證明了他的看法!他發現諸葛亮的才能遠在他之上,對諸葛亮心存防備!怕他將來成為東吳一統天下的阻礙!於是就想拉攏諸葛亮,甚至願意讓出自己的大都督之位!從這來看周瑜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他絕對是大度能容天下之人!可諸葛亮沒有答應他的要求!於是周瑜就在想怎樣除掉諸葛亮!但是赤壁之戰的成敗關乎孫劉兩國的命運!所以周瑜不能在這個時候想法除掉諸葛亮,這麼做等於是自斷雙臂!幫了曹操的忙!所以他沒有在此時動諸葛亮!

    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大敗回到北方!一統天下短時間內成為了泡影!自此,孫劉兩家開始爭奪天下了!

    荊州是一塊肥肉,在曹操的手裡!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無力保住荊州,就索性丟擲了荊州讓孫劉爭奪!

    本來按照約定荊州是東吳的!可是諸葛亮命關羽張飛佔領了荊州!周瑜去跟諸葛亮索要荊州!諸葛亮讓周瑜助她拿下四川,他就把荊州還給周瑜!於是周瑜派兵隨諸葛亮去攻打四川!

    在拿下四川以後,諸葛亮也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這讓周瑜十分惱火,感覺自己被諸葛亮給耍了!他要想辦法把荊州給拿回來!如果周瑜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就絕對不會派兵幫助諸葛亮攻打四川了!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拿回荊州!因為荊州對西蜀來說太重要了!

    後來周瑜就建議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在劉備來接親的時候扣住劉備,以此要挾諸葛亮把荊州交出來!諸葛亮早就看透了周瑜的計謀!他讓劉備去東吳接親,然後自己精心準備了一番!最後孫權損失了一個妹妹也還讓劉備給跑了!在劉備被諸葛亮接走以後,劉備的將士衝著周瑜不斷的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使周瑜氣血攻心,再加上之前在諸葛亮手下吃的虧和他之前攻打曹仁的時候受過傷,三者相互作用導致他吐血而亡!臨死前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死後,孫權十分難過,以最高的規格安葬了周瑜!

    周瑜年少富有才氣就這樣死了不得不令後人惋惜!

    周瑜和他的接替者呂蒙和陸遜,雖然都不是泛泛之輩,但是他們只能保境安民!要想一統天下或者改變天下局勢,他們的能力還差的遠呢!他們最厲害的就是水師,陸地作戰戰果簡直是不忍直視!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英姿勃發的周瑜曾提出過“二分天下”,一爭天下的方案。可惜,他英年早逝,沒有付諸實施。這份遺憾,也引發了後人無限遐想。

    仔細回顧一下週瑜的計劃,我們或許會發現,周瑜對大形勢的判斷大體準確,但他依然低估了英雄人物,因此,即使實施,恐怕也很難達到他遇想的效果。

    雄心勃勃的計劃

    赤壁之戰後,周瑜曾經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他認為,曹操新敗,北方有腹心之患,暫時不會對東吳構成大的威脅。而益州劉璋闇弱,不難攻滅。現在應滅劉璋、平張魯,聯合馬超;然後,他再率荊州部分軍隊攻取襄樊;雙管齊下,與曹操爭奪天下。

    可惜,就在他準備積極實施該方案時,不幸病死,計劃也無疾而終。

    計劃對形勢判斷大體準確

    1、滅劉璋的難度並非如後人想象的那麼大;

    (1)、入川的大門已經開啟。

    鎮守峽口的劉璋軍守將襲肅已經前來接洽,東吳入川的大門打開了!

    (2)、劉璋軍戰力不強。

    很多朋友可能都認為劉備打劉璋打了兩年多,還折了龐統,因此不好打。

    果然如此嗎?

    從後來劉備入川的表現看。表面上劉備打了兩年多(212年-214年),但事實上,很長時間內,劉備只有少量兵力,在綿竹方向進攻(因為本來是被請來打張魯的)。

    當214年,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引軍入川后,溯江而上,益州迅速(214年5月)就被平定了!

    (3)、益州士族正在“另尋明主”。

    而與後來的劉備相似的是,益州士族原本就在“另擇明主”,無論曹操、孫權、劉備,誰更能安撫、保障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更可能擁護誰(即使是演義,也沒有瞎說他們選擇劉備是因為劉備是皇叔)。因此,劉備獲得張松、法正等人的支援,周瑜同樣有機會獲取。要知道,正史上的周郎,其魅力可是“如引佳釀”,令人沉醉的。

    有一個特別奇怪的地方,似乎可以說明周瑜當時有完善的諜報網:周瑜的這份計劃是在210年提出的,當時就提到了連結馬超。而馬超,在211年才正式反曹!

    既然連遠遠的西北都能保持如此默契的聯絡,那麼周瑜在益州、漢中有“自己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周瑜的方案,絕非如並非如後人所說的,力量不足。

    3、並不會造成防務空虛

    積極進取,並不會造成防務空虛。

    西征,是水軍為輔,陸軍為主。而對曹操,是水軍為主,陸軍為輔。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計劃,即使到了最後一個階段,都只是提出西北和荊州兩個進軍方向,沒有提到後來東吳君臣死磕的淮南方向。

    這說明,經過南郡與曹仁的交手,周瑜對軍隊能力有了清晰地判斷。

    東吳的陸軍,在曹操面前就是渣渣,但比只劉璋、張魯還是優勢明顯的。他們與其去徐州、淮南方向消耗,何不田忌賽馬,去欺負欺負劉璋?只有聯合西涼鐵騎,才有可能考慮在陸上挑戰曹操!

    因此,那些嘲笑周郎“空想”,認為計劃超出東吳軍力極限的朋友,就不要為周郎的專業能力擔心了。人家名將的名號不是花錢買來的,知己知彼的基本專業素養還是有的!

    低估了曹操

    作為一個超級名將,周瑜對於雙方的實力對比,對於他完成任務的難度,以及完成任務所需的兵力,非常清楚,這份專業能力,是人家吃飯的傢伙。

    可是,人,是最難料的。

    與曹操、劉備、諸葛亮一樣,儘管他們都高度重視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但是他們依然都低估了對方的能力。

    首先是曹操。

    在這份計劃的一開頭,周瑜就說出了這個計劃實施的前提:曹操新敗,有腹心之患,暫時不會威脅孫權。在這個前提上,周瑜才認為東吳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視窗可以發展。

    可是,曹操沒有留給孫權多少時間。

    210年,周瑜提出計劃,211年馬超造反,曹操當年就大破馬超,僅留下部分兵馬繼續打擊。

    這個速度,是絕對超出周瑜預料的。1年時間,東吳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掃平劉璋、張魯的!

    曹操在討伐馬超時,敵人越是聚集起來,他就越高興!因為,他就是希望一戰而定,耗不起時間!

    這個曹操,讓周瑜“失望”了。

    低估了劉備

    儘管當時劉備僅僅佔據著荊南幾郡,實力薄弱,但孫權仍希望藉助他們的力量(尤其陸軍)抗曹,因此孫權一直重視劉備的態度!

    遺憾的是:他們低估了劉備,始終沒有處理好這個“隱患”。

    從周瑜試圖用美女消磨,甚至軟禁劉備,到試圖直接驅使關羽張飛(還真有其事,不是演義杜撰)來看,周瑜對劉備集團的判斷,存在根本上的錯誤,他依然只是把劉備看成“客居新野”時期的客軍。

    與當年的曹操一樣,儘管周瑜早就說劉備“久必為患”,但依然低估了劉備集團的雄心和能力。

    可是,劉備集團雖然實力弱小,但他們是一個有綱領、有戰略的組織,此時的他們,不再是劉表時期那個鎮守新野的“外援”了。他們急切地希望在荊州、益州獲取根據地,實施自己的戰略!

    因此,劉備既不會被周瑜的“美人計”所軟禁,關羽、張飛不會在未得劉備許可的情況下任周瑜驅使;劉備甚至不惜翻臉,強烈反對東吳進取西川!

    因此,即使周瑜不死,東吳不顧反對進取西川,劉備集團也不會善罷甘休,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渾水摸魚,甚至破壞東吳計劃!

    過人之處,就是有一些地方,你知道他厲害,卻不知道他這麼厲害!三位雄主都有令人驚訝過人之處,因此,誰的方略都不可能如計劃成功。這,才有了三足鼎立!

    周瑜的策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一樣,都是弱勢一方為了追求勝利而作出的計劃。弱勢一方,在對手不犯大錯的情況下,註定是凶多吉少的。

    但是,身處其中的人,當然不可以這般“知天命”,當然要去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做,永遠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歷史,正因這些可愛的“不認命”之人,才變得精彩紛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業是人生大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