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明1220
-
2 # 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評論
《三國志》及各種史書上明確記載,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 54歲,這一點毋庸置疑。究竟什麼病魔致使孔明早逝,長久以來民間有各種猜測,甚至有一種說法說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氣死的。現代醫學從臨床症狀和病理學角度,對諸葛亮死因做出了更科學的分析。諸葛亮究竟死於何因?讓我們先回憶一下他的病逝前後,在史書中找一些蛛絲馬跡吧!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逝世前後 首先,我們來看諸葛亮是怎麼去世的。《三國志》記載得比較簡略。公元 234年春季,諸葛亮統軍出斜谷,陳兵岐山五丈原,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屯駐渭水南岸一帶和他對峙,與此同時,另一支魏軍則在渭河以北嚴陣以待。面對這種互為犄角的態勢,諸葛亮找不到好的進攻機會,於是就地屯田。在相持百餘日後,“亮疾病,卒于軍”。 關於諸葛亮去世前後的具體情況,在《資治通鑑》中有較為詳細的描述。諸葛亮為了激怒拒不出戰的司馬懿,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馬懿不為所動,反而向來人打聽諸葛亮的日常起居等情況。來人說,諸葛丞相睡得晚、起得早、吃得很少,而且凡是二十以上的軍棍處罰,都要親自過問。司馬懿嘆曰:“食少事煩,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諸葛亮就病危了。臨死時,後主劉禪派人來問他後事,他交代了兩任接班人。劉禪再問第三任時,已經說不出話來了。死後,按照他的生前部署,蜀軍從容退軍,司馬懿追之不及,“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諺語從此流傳。事後,司馬懿巡查蜀軍留下的營壘,由衷讚歎孔明“真天下奇才也”! 除了對手對孔明即將病死的預測外,有的史書甚至還留下孔明去世時天象異常的記錄。東晉史書《晉陽秋》記載:“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於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意思是說,有一顆星顯現出紅色的光芒,從東北向西南方向落下,投落在諸葛亮營地附近,落下來又反彈上去,來回三次,落下來時形狀較大,反彈上去時形狀較小,最終落於地下,不久諸葛亮便去世了。這段記載生動地描繪了諸葛亮將星隕落時的情景。在今天五丈原諸葛亮廟的落星亭內,放置著一顆傳為諸葛亮逝世時從天上隕落的將星——落星石。據當地百姓講,這顆將星當年就落在五丈原南端的諸葛亮中軍帳——豁落城,豁落城下的“落星灣”“落星坡”“落星鄉”等地名,都是根據這塊奇異的石頭得來的。 如果說,人的死能感天動地的話,諸葛孔明,真正能算一個! 千載誰堪伯仲間:孔明非仲達氣死 以上各類史書關於孔明去世的過程互為補遺,都言明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倒是另一部史書《魏書》舉出了孔明之死的另一個版本。“亮糧盡勢窮,憂恚嘔血,一夕燒營遁走,入谷,道發病卒。”意思是說,諸葛亮與魏國大軍相峙百日後,糧草用完,無計可施,又氣又恨,乃至吐血不絕,被迫燒營撤軍,終於在秦嶺谷地的逃亡路上發病身亡。此說認為孔明病死於逃亡路上,而且指出了死因——氣病所致。誰氣死了他?若有所指。《三國志》註解者裴松之認為,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敵國傳聞,不足為信,因為《魏書》的作者王沈是魏國大臣,此人曾向司馬昭告密而害了魏主曹髦,是個善於見風使舵、極力向司馬家族靠攏的人,他編寫的這段史料,顯然有貶毀諸葛亮、阿諛司馬懿之嫌。裴松之進一步質疑孔明嘔血之說,“夫以孔明之略,豈為仲達嘔血乎 ?”以孔明的胸襟韜略,怎麼會被司馬懿氣得嘔血?至於王沈說孔明入谷而卒,裴松之認為,是因為蜀人為了避免洩露軍情,入秦嶺谷地後才發喪的。王沈想當然了。《魏書》所載不實,原五丈原諸葛亮博物館副館長姚讓利也給出了反證。據《晉書·宣帝紀》記載,蜀軍退軍後,司馬懿來到五丈原營地,“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谷甚眾”,說明蜀軍撤退時,糧草還足夠用,怎麼會“糧盡勢窮”呢?而且,《魏書》成書在前,《晉書》成書在後,《晉書·宣帝紀》又是專門為司馬懿立傳的,如果《魏書》記載靠譜的話,《晉書》沒理由不採用。 最重要的是,《魏書》所記的諸葛亮逝世地點與其他正史所記相悖,嘔血氣病之說更沒有其他史書的佐證。 可民間長期以來為啥流傳著司馬懿氣死諸葛亮的說法呢?寶雞三國文化研究者石非給出了回答。他說,主要是長期誤導造成的。一是《魏書》誤導,但它的影響相對要小;還有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本來是拔高諸葛亮的,但實際上也抬高了他的對手司馬懿,孔明的真正勁敵曹真被寫成草包,司馬懿自始至終都保持著高出鏡率,讀者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誤認為:司馬懿才是孔明的唯一對手。 而且《三國演義》還有一個誤導,就是幾次北伐途中,數次昏倒嘔血。你看:孔明聽趙雲死了,昏倒;聽張苞死了,吐血;關興死,昏倒;聞報孫權配合進攻曹魏大敗,吐血。身為三軍統帥,內心竟如此脆弱如玻璃,面對其一生的對手,被拖垮氣病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 讓我們來看真實的歷史吧!歷史上,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防守,和司馬懿角逐的只有最後兩次,前面四次,他的對手都是魏國統帥曹真,司馬懿那時候還是跑龍套的,只是由於曹真病死,司馬懿才有了上場領銜的機會。《資治通鑑》記載,兩人第一次正面交鋒,是司馬懿在隴右滷城主動進攻孔明,結果魏軍大敗,被斬殺三千人。吃一塹長一智,司馬懿從此對孔明就採取一個“守”字,以守禦敵,拼糧食、拼人口、拼國力、拼東道主之利,這正是司馬懿成功的防守策略。聰明的諸葛亮怎能不明白自己的軟肋?所以,孔明之敗,不是他本人的失敗,而是蜀漢國力的失敗;仲達之勝,也並非他真正戰勝了孔明,而是魏國要遠遠強大於蜀國。我們今人尚且明白這個道理,身為當局者的孔明豈能不心知肚明?當一個人看透了一切,仍然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時,他的病,絕不是簡單地為某個對手所得! 兩朝開濟老臣心:病灶或早已種下 諸葛亮是積勞成疾,歷史文獻之中多有提示。 諸葛亮自己在《前出師表》中說:“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在《後出師表》中說:“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 受命,指公元 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從那時起,諸葛亮每晚都沒睡過好覺,思慮很多,連吃飯都不知道是啥滋味。為啥?因為自己知道才能有限,而敵人又太強大。但既然受託付,千斤重擔還得挑起來。所以急急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征伐,兩天才吃一頓飯,為的是能為北伐爭取時間,自己的身體就顧不上了。 又如《三國志》說諸葛亮“及備殂歿,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陳壽在評諸葛亮時說:“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從:後人跨時空診斷 諸葛亮的生命終於寶雞,寶雞的一些醫者對他的死因做出了各種分析: 癌症說——寶雞紅旗路中醫門診部醫師張東海判斷:“現代醫學證明,過度勞累、憂鬱悲傷,是一種強烈的促癌劑。它使人體免疫功能大為降低,為惡性腫瘤的發生大開方便之門。諸葛亮有沒有從肝硬化惡變為肝癌的可能?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現在不可能對古人實施,所以我這僅僅是一種推理和猜測。” 以忠君扶蜀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邊。為了一統天下,諸葛亮常常要深謀遠慮,運籌帷幄,這是件勞神的事。他還習慣於晚睡早起,一生謹慎小心,軍中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種身心勞累的負擔,年輕時還能應付,一旦過了中年,就會很快顯出衰老的徵象。 民間普遍說,他和秦始皇一樣,都是累死的。不過秦始皇每天固定批閱六十斤的竹簡,事必躬親的諸葛亮其實也少不到哪兒去。過勞死,的確是這樣! 此情可待成追憶熱,蚊蠅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當時的條件與環境下,諸葛亮被攜帶瘧原蟲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上瘧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可為啥其他人沒事呢?張雲忠說,孔明後期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太弱了! 失眠引起的臟器衰竭說——今年 88歲的鳳翔老中醫張志斌提出了新的觀點。他認為,不論諸葛亮患的是何種疾病,都不是害死他的致命元兇,真正的兇手應該是更年期綜合徵引起的失眠。失眠能要人的命?他進一步解釋,嚴重失眠可引起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紊亂和免疫系統抗病能力下降,並進一步導致種種疾病發生。嚴重失眠還會引起血中膽固醇含量增高,使得機體臟器患病機率增加。諸葛亮的失眠症狀比較嚴重,在兩軍對壘和苦戰不下的情況下,其承受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三個月的嚴重失眠足可以摧毀諸葛亮的意志,一旦被病毒和細菌感染,便會迅
-
3 # 狄黎樊數自由
要說歷史會不會改寫,一定是會的,但是會不會大的改動,比如蜀國最終統一等等,依然還是小機率事件。諸葛亮隆中對是怎麼說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帥益州之眾以出秦川”,所以蜀漢的敗亡決定於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被害,蜀漢失去了荊州,而劉備東征沒能奪回荊州,反而損失了大量的兵力,自己也憤恨而亡。隆中對的策劃再也沒有實現,蜀漢也就沒有希望了。不過也不能說得那麼絕對,劉備時候蜀漢就絕不可能北伐成功了嗎?也不見得,只是會非常非常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難。諸葛亮沒能從漢中打出去,韓信就能,除了韓信比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更高,還在於韓信的對手比諸葛亮的對手更弱。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注意,人家說的是“百戰不殆”,而不是“百戰百勝”,因為在孫子看來誰都不可能“百戰百勝”,再厲害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每次打仗都不會失敗,因為你不知道會碰到什麼樣的對手。另外,諸葛亮和韓信所面臨的情況差異在於,項羽的統治中心在東部,關中地區防守薄弱,而曹魏的統治中心就在長安和洛陽,這裡幾乎集結了全國最強大的力量。假設曹魏定都在鄴城的話,諸葛亮面臨的阻力會小得多。
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相對最成功的一次是第一次,當時曹丕去世,曹叡剛剛繼位,統治不穩,司馬懿被罷黜,孟達謀反,這時候諸葛亮能調動的也是相對來講蜀漢的最強陣容。但是諸葛亮沒有抓住這次機會,那麼越往後,北伐的難度就越大。假設第一次北伐的成功率是30%的話,那麼到了五丈原的時候,成功率可能已經降到了5%,即使諸葛亮不死,再耗幾年,成功率可能都不到1%了。雖然說不是百分之百會失敗,但是根據小機率原理,也可以認為是百分之百了。
總之,歷史不是小說,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可以改變歷史的細節,但是很難改變歷史的大勢。
-
4 # West胡楊
縱觀三國曆史,蜀國失去荊州後,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最佳路徑。蜀國只能從漢中地區向今甘肅地區、陝西地區發展。蜀國和魏國之間的邊界,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地理、交通角度看,註定蜀國難以持續維持大規模的軍隊進攻。
三國時期,北方地區是經濟發展中心地區,當時南方地區大部尚未開發,魏國人口、耕地面積的優勢是吳、蜀兩國無法比擬的。打仗打的就是糧草錢財,從經濟角度看吳蜀和魏國之間差距太大。
在古代騎兵是最具優勢的兵種,魏國佔據北方地區,主要產馬區都在魏國,人口數量、產鐵量都是魏國佔據很大優勢,從兵員的數量和質量來看,魏國佔優。
諸葛亮、姜維歷次北伐,始終在甘肅、陝西一帶與魏國爭鋒,寸土未得。即使諸葛亮延壽十年,蜀國也僅僅能自保,魏國佔據各方面的優勢,統一中國的仍將是北方。
-
5 # 每一個瞬間
不會 蜀國始終是要被魏所滅的 當時國力魏比吳蜀加起來還強不少諸葛亮 在被神化的情況在都只能暗淡離場真實的諸葛亮 再活十幾年也是枉然PS:還有那些說劉禪無能的人 真的無能 他能成為三國期間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真的無能 諸葛亮死後20多年他都在位 真的無能 他會活得好好的 在我看來劉禪是位不錯的皇帝 只恨生在三國亂世 要是在盛世 又是一位開明的皇帝了 只能說劉禪也是被老羅給悲劇了。
回覆列表
沙雕盡說傻話,歷史能假設嗎?諸葛亮未曾出山就心知肚明,劉備的蜀漢是不會勝出的,他不過是攪尿棍瞎攪忽一番而己。他六出祈山,次次殺詡而歸,再活幾年、再出幾次,除了失敗還會有什麼?
主觀上,除了東吳外,魏蜀都是追求統一、結束戰爭的。但客觀上,魏蜀吳尤其是魏蜀,都製造了分裂!這其中曹魏“狹君子以令諸侯”,代表了“正統”和“國家”,實力也最強,最有力量和可能實現國家統一。而賣草鞋的、流氓出身的劉備,打著臆想出的冒牌“皇叔”的旗號,在諸葛村夫的幫助下,橫插一槓,為了一己之利,客觀上製造了國家的分裂,延緩了國家統一,讓百姓多飽受戰爭痛苦至少幾十年,是歷史前進、國家統一的罪人!試想,如果沒有劉備和諸葛亮的“搗亂”,當時的國家就不會一分為三,曹魏就會更早消滅東吳,從而結束戰爭,實現國家統一。諸葛明明知道劉備不會勝出,還要幫開歷史倒車,製造戰爭,分裂國家,荼毒生靈,是歷史的罪人,最大的愚夫!歷史能使人智慧,一個開歷史倒車的人還不愚蠢嗎?諸葛的聰明,只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聰明都是後人為了維護所謂的“正統”,臆想出的、神化出的。若真聰明,怎麼不能制止戰爭,戰勝曹魏,實現國家統一呢?歸之於所謂的天命,裝神弄鬼,點幾盛破燈,舞幾招破劍,夢想“向天借命”,都是騙人的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