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緣韜光養晦
-
2 # 觀上書苑
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堅持探索精神,多元化、多樣性、實用性發展。時代語言和前瞻性是藝術發現的規律,如果沒有了時代語言和前瞻性的探索,藝術也就談不上發展。我們現在社會有一種毛病,總是揪著藝術本身的挑毛病,就拿美術來說吧。總是對藝術家和作品進行兩面派地評說,人云亦云,根本沒有客觀地判斷。很多東西都是道聽途說,哪有幾個是透過認真瞭解而得知的。
舉個例子,吳冠中先生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藝術家,很多人習慣站在傳統和固有的邏輯上看待藝術,這樣一定是偏激的。殊不知藝術最重的是需要一種精神,那就是探索精神、實驗精神。既然是探索和實驗,那就會存在不足或失敗的風險。但吳冠中的藝術面貌和藝術思想就是因為強烈的探索精神,才有了獨特個性,並且一改傳統的面貌。因此人們對其藝術作品就產生了兩種聲音,一是站在傳統上批判,二是站在時代上讚美。我個人是讚美的。
對於當代藝術,有許多年輕的藝術家,是頂著孤獨和壓力,堅持著探索精神,但有紅花、有綠葉、也有慘敗。不管怎樣他們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如果沒有他們的堅持和“犧牲”,藝術便沒有發展。
-
3 # 風從何來763
人性!這是唯一的方向——不僅僅是藝術門類,各行各業必須按照人性的發展方向,人類才會有希望。人類經過了數千年的苦難,終於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聯合國憲章!從當前的態勢看,凡是遵從聯合國憲章的國家,在國際上就會有地位、有被認同感、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反之,則歸入了本拉登薩達姆卡扎菲之流...經濟上也是如此,一切產品無不按照人性化來設計製作生產...藝術門類,能逃脫人性的發展方向嗎?
-
4 # 崑崙源
外要走出幾十年崇洋媚外之卑微心裡,內要澄清幾十年迷茫於個人自私弱智之心稚不能自拔,回到中華民族曾引領人類上萬年百五十年落後為萬里長江奔赴海之小節洄水渦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走出近代西方強夯,弱肉強勢之“西方中心論”,重新步入中華自古至今之“天下大同”、“天下為公”之人文情懷,這不但是自古到今亦是今後文化文藝之方向。
譬如說,一箇中華文學者,如古之屈原,其詩歌辭賦,充滿了幾千年人文思考與文化思量,所以成為中華文化之精神……相反你脫離了以上中華人文精神,寫作上充滿負能量,迎合惡華勢力,縱然西方給頒發什麼什麼獎,又表明了什麼呢?當人們醒來時只會更加嗤之以鼻……
-
5 # 藝蟲爬牆
當代藝術,即為滿足當代人審美性精神價值需求的藝術。
未來是年輕人的,看當代藝術的基本發展方向,就看當代大多數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藝術。
藝術的具體形態是多姿多彩的,當代藝術的基本發展方向只能以觀念形態的方式,融入在當代藝術發展態勢中。
在上述條件界定下,當代藝術的基本發展方向可以被歸納為三個發展態勢:
第一,將主要以電子資訊傳播文化符號作為介質來構成藝術形態。
藝術,需要依靠特定的文化符號作為介質來構成藝術形態。
在人類電子資訊傳播文化符號未發明出來之前,人類社會主要依靠語言文化符號作為介質來構成藝術形態。
語言文化符號介質所構成的藝術形態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不易理解語言意義和掌握語言使用技能;二是藝術傳播速度太慢,藝術傳播效率太低。
由電子資訊傳播文化符號作為介質來構成藝術形態,諸如影視、電子遊戲、自媒體等藝術形態,則有效地克服了上述兩個弱點。未來發展將碰到如下兩個關鍵性難題:
1. 如何繼承由語言文化符號介質所構成的文化藝術傳統,並將之有效地融入在新藝術形態中。
2. 如何跟上當代科技創新發展步伐,將人類智慧化發展的新成果,與新藝術形態進行有效對接。
以電子資訊傳播文化符號為介質所構成的藝術形態,最終將取代以語言文化符號為介質所構成的藝術形態。當然,這個取代過程將會是漫長的,並且是不可逆轉的。
但人們千萬不可低估人類科技創新成果的普及速度與效率。例如,彷彿一夜之間,移動支付便在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婦孺老幼之間遍地開花了。
第二,將主要以審美互動體驗的社會實踐方式來展開藝術傳播過程。
人類藝術脫胎於滿足物質價值需要的互動性社會實踐活動,在滿足人類精神價值需求的過程中,藝術創作的門檻被提高了,於是藝術創作也就逐漸成了藝術家單邊的藝術創作行為。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藝術家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藝術感悟差距在逐步縮小。
尤其是電子資訊傳播文化符號及其藝術的迅速普及化,導致了藝術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界限被逐步地消解掉。
於是,當代藝術發展,又重啟了向審美互動體驗的社會實踐方式的迴歸歷程。
電子遊戲讓年輕人全身心的投入到遊戲的審美互動體驗過程中,已經成為了當代年輕人最熱捧的新型藝術形態;
老牌影視藝術深感落後,也在積極探索讓觀眾參與演出的微電影形式;
努力讓觀眾參與進來並接受觀眾評判的行為藝術,已經在全球悄然興起;
至於人類社會久已形成的藝術形態,諸如文學、繪畫、雕塑、戲曲、曲藝、民間工藝,等等,誰能在審美互動體驗方面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拔得頭籌,誰就能適者生存。
第三,將主要以審美與經濟兩種價值同構的方式來實現藝術價值功用。
人類社會在追求兩種生產(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兩個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發展的過程中,驚奇地發現了長期被疏忽、被矇蔽的不正常現象:
1 . 藝術審美的精神價值需求,如果不能被具體落實到物質生產或精神生產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審美,也就成為了空洞無力的精神說教。
2. 如果不能透過市場經濟,來公平公正的衡量藝術審美價值,有權有地位的人,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壓榨無權無地位人的精神勞動成果。
所以,當代藝術將透過審美與經濟兩種價值同構的方式,來實現藝術價值功用。
這就意味著,在完善的經濟法規制度下,藝術生產、藝術產品的經濟價值越高,滿足精神需求的審美價值也就越高。
反之,在違法亂紀或經濟法規制度有重大疏漏的情況下,藝術生產、藝術產品的經濟價值越高,對社會的危害也越大。
審美與經濟價值同構,將引導藝術生產與消費逐漸消除掉所謂的"特殊性"。讓藝術生產與消費,成為整個社會實踐體系中正常運作的一個普通環節。
實現藝術價值,也就如一切生產與消費實現價值一樣 —— 都需要透過創新滿足新需求,以此來提升產品價格,獲得豐厚收益。
-
6 # 藝術家陳珍福
首先,一般主流,當代藝術史的書寫都認為是杜尚之後的藝術史,通通都歸納到,這個所謂的當代裡面,但很顯然,就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就是跟當代有關係,這個是肯定的,也就是一個在場的發生學。
其二,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會發現這裡面涉及到的,不只是時間經濟地理總作用於藝術史實的轉變,還有改寫每一步痕跡都是當下發生了,這種看是沒有譜系的書寫方式,事實上是來源於一大波藝術群體加工生產。比如說,藝術批評家,比如說策展人,比如說收藏家,藝術創造者,等等等等。而我們會看到,所謂的主流,今天大抵認為美國依然是整個當代藝術最繁榮的地方,也就從這個梗看,整個政治國情是有關係的。比如說,今天,我們中國,整個經濟環境大好,我們的藝術也呈現為某種程度上的繁榮,而這種繁榮的現象,正是聚集的一波關於藝術工作的從業者,在創造的這個系統機器,讓這個機器自身的運轉,當然這裡面肯定也有一個取決的條件就是,能否有足夠的創作條件,環境來孵化和催生。而正是一股看不見的推動力,或者說,認為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大部分人的消費升級能力才會有一部分可以擁有創造的來源,才能輸出各種不同的藝術,而這裡所指的藝術,可能很寬泛,並不一定指向某種現象。更側重的是,整個文化整體建構的形成。
再者,今天整個中國的藝術環境裡,面將形成一股同經濟一樣的作用力席捲全球進入全球對話語境。就拿徐冰先生來說,他似乎也代表了一種“中國先進的當代藝術的生產力”在國際舞臺閃耀。而看整個國內新生代的藝術來看,跟10年前的藝術家相差,區別很大很多,你比如說,比如說他們的生活背景,一個二次元長大的和毛時代長大的人,所做的作品是完全沒有,在表面上能夠看到共同符號特徵,而在藝術的見解上,一定程度的也是殊途同歸,因為任何對藝術是有見解的藝術家,他都會把握一個所謂的當代藝術邏輯,去做出反應和創造。那麼看來,是什麼在讓當代藝術有了基本方向,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一個穩定的答案。總是不停的解構和去結構之中多元單子。
總結,因為此時的對當代藝術的解答,正式當代藝術史,建構的同步過程,我們只能拿階段性去做參照,做出一些梳理性的工作而已,一切只是經驗之談。跟企業做比較好的,藝術史更像是一個反熵增的過程。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人類歷史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折時代。這既是由現代科學開拓的新疆域帶來的新視野導致的文化發展趨勢,亦是人類文化發展史按其自律性發展的必然結果。當代科學、文學、藝術的新思潮向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例證,譬如現代物理學的新發現在更高層次上對經典物理學關於物質、時空以及因果關係等等傳統思想的揚棄和昇華,文學、藝術流派中的前衛藝術對藝術傳統的宏觀意義的破壞都表明人類社會正在開始一次自人類社會生活形成以來最偉大的變革,即文化自身的變革,它不同於以往的物質革命帶來的對文化的影響,因此,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文化變革,這一人類文化史上的鉅變必然導致我們對傳統的科學、藝術模式作重大的修正。
在整個文學、藝術領域內,近百年來應屬繪畫藝術的改變最為明顯。下面我就來針對當代繪畫的兩種新傾向談一談這一鉅變時代繪畫藝術的特色和性質。希望我們的思考能夠匯入這個時代文藝思潮的總流,從而為建設人類新文化的大廈貢獻我們的微薄力量。
一、繪畫是一門獨立的科學
自從人類社會活動進入科學時代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在造型藝術領域中,由於照相術的發明,使一直作為記錄歷史、描繪肖像以及裝飾生活環境的工具的繪畫發生了根本性的革命—逐漸成為一門研究視覺圖式的獨立學科。因為照相術的發明不僅帶來了一般記錄實況的工具的重大改革,更重要的是射電望遠攝影和顯微攝影所揭開的新的視覺世界進一步加強了畫家們對單純視覺影象的興趣。當然,在繪畫真正開始按其自律性發展的短暫歷史中,這一特點僅僅是發生在較高文化層次中的現象,而在一般社會生活中繪畫仍沒有從裝飾生活環境的工具和社會倫理學的附庸的位置上擺脫出來。因此,這一學科的形成還僅僅是一個萌芽,它需要更多的智慧者的辛勤勞動,才能使其建立起系統的科學構架,從而使人類這一新的需求得以真正的完善。
自從塞尚開了“現代派繪畫”先河以來,這一萌芽就已初步形成,到迪尚和畢加索就更顯而易見了,而基於鮑克林和克林格爾浪漫主義風景畫的季奧吉俄•德•籍裡柯(Ciorgio de Chirico)創立的“形而上繪畫”和彼埃特•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繪畫則顯示了這一學科的真正形成。這時,揭示這些圖式的價值並不在於用以表述一種顯而易見的道理或使之成為具有滿足美感需要之功能的欣賞品這一點上,而在於人類對視覺圖式本身所具有的無窮奧秘發生興趣的知性這一點上了。
從這層意義上看,繪畫已不再是歸屬於原來意義上的藝術的一個門類,而應該是一門研究視覺文化的獨立科學,因為這些圖式的揭示絕不像詩歌、戲劇那樣必然會首先展現出社會學和倫理學方面的意義,亦不像音樂和舞蹈那樣必然直接展現出審美方面的意義。雖然它也可以代替攝影再現一個美景,一個瞬間的舞姿,但這如同物理學的成果可以研製出原子武器一樣,那只是它的副產品,並不是研究這門科學本身的目的。
我之所以要對繪畫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傳統歸類做重大修正的原因,並不在於企圖否定傳統形成的科學性,在繪畫沒有真正成為其自身之前,傳統的分類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都是合理的、適用的、準確的。但當科學時代到來時,確切些說是照相術發明後,這一經典分類的原則就被打破了。照相術的出現是歷史的轉折點,儘管它產生的初期並未使我們明確地意識到原有的繪畫模式的不適用,但畢竟隨著攝影技術的迅猛發展,繪畫就越來越少地擔負記錄歷史和繪製紀念性肖像的社會責任了,因而“現代繪畫”逐漸走上了半抽象化、抽象化的道路,時至今日,已很難找到類似照片的繪畫圖式了(指專門從事這門學科的研究領域)。“現代繪畫”中所謂“照相寫實主義”的推出亦決非意在描繪紀念性的肖像或作為欣賞品的風景,他們的興趣只在於對科學技術的崇拜,對人類手工所能達到的模仿機器效果能力的讚美,從這一意義上看,這類繪畫雖不是純粹的圖式科學,但亦是接近科學技術研究的。因此,我們得出結論:“繪畫直接作為藝術品的舊社會功能已被攝影取而代之了。”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繪畫圖式中的科學因素得到了極大的發揮,進而形成了視覺圖式的專門科學。這一點透過繪畫圖式中表象上的抽象化與內容上的抽象化可以得到說明。從百餘年來的“現代繪畫”史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明顯的走向抽象化的總體特徵。而這一逐漸獨立起來的學科之所以在它誕生的初期階段會產生遭到一般公眾的強烈反對,並要求弄懂它所表現的內容的原因,正在於這些人還抱著原有的對繪畫這一學科的理解模式來考察這些圖式的意義,這就導致了新繪畫圖式是否有其存在價值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