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擰巴主教

    我認為起碼是兩點吧,一個是貌,一個是才。古人娶正妻是不看臉的,看的是家室,所謂門當戶對。好不好看,投不投脾氣都不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娶妾主要是圖美色,還有就是脾氣相投,才情匹配。這兩點都是青樓女子的專業,也是這個職業安身立命之本。另外不排除有些落魄文人還會圖財的,畢竟妓女、特別是一些有名氣的妓女本身就是高薪職業者。

  • 2 # 夏目歷史君

    印象中的古代文人離不開妓女,他們的詩詞也大多和妓女有關聯,唐詩宋詞也大多是以妓女為創作題材。

    李白、白居易、蘇軾、元稹、杜牧等大佬都和妓女有著很深的感情糾葛。

    文人大多都有兼濟天下的情懷和理想,但仕途多為不順,比如蘇軾,柳永等大文豪都被貶過。

    懷才不遇讓他們想要找到一個地方宣洩自身的不快,這個地方就是妓院。只有在這裡,他們能忘了一切不如意,調整好心態,安安靜靜做一個美男子。

    妓女有藝妓,藝妓們不僅容顏美麗,而且才藝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們不僅能滿足文人的生理需求,更滿足其精神需求。聽著藝妓的悠悠琴聲,讓他們忘了所有一切不順與煩惱,沉醉於其中,相當休閒。

    妓女也有文妓,她們文化程度都相對較高,修養也很高。她們能夠理解文人想表達的意思,理解文人作品,理解他們心中的苦悶。文妓是文人的知音、知己。

    所以說有共同話題,更能走在一起,說的一點沒錯。

    因此,藝妓、文姬對文人身心健康、詩詞創作幫助都很大,文人們都喜歡將她們直接娶回家。

  • 3 # 靈魂的感觸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古代文人與妓女之間的關係可謂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唐宋時期,若問唐詩宋詞因何而繁華?最佳答案絕對是青樓妓女,因為是她們給了那些文人騷客創作的靈感,在《全唐詩》中,與妓女相關的作品就高達2500多篇;在《宋詞》中,多半作品都是為妓女而作的!像大文豪蘇東坡、杜牧、柳永、少遊、白居易等都曾逛過妓院,有的甚至還娶了她們為妾,為何古時文人對妓女會如此青睞呢?其實並非你想的那樣!

    同是天涯淪落人

    十年寒窗無人問,別以為古代文人的地位很高。中國社會自古以來主流的價值觀排名是士、農、工、商。而未成為士的文人,地位甚至連妓女都比不上,七娼八丐九儒,臭老九和妓女一樣,在古代的地位是很差的,若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連個屁都不是!所以在未過“龍門”成為士之前,古代文人的精神寄託往往在青樓妓女身上。那麼為什麼這些青樓女子願意和文人交往呢?也許是看盡了人間百態,達官貴人的薄情寡義讓她們深感厭惡,同時有或多或少被文人的儒雅氣質吸引,所以這些風塵女子願意將“賭注”下在這些落魄文人身上,盼望著有一天,能帶自己脫離苦海。同是天涯淪落人,其實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相互精神的寄託。

    妓女亦才女

    古代的妓女其實與我們現代所說的妓女是有很大差別!古代的青樓女子,大部分都是經過培訓的女子,她們既有顏值又有才華,娼妓娼妓,娼多指古代出賣身體的那一類,檔次較低。而妓女相對而言檔次較高,擅長吹拉彈唱,有些甚至會寫詩詞歌賦,這和古代文人便產生了共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愛有幾許?

    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往往很難很難有相互愛慕的有情人能走到一起,像古代文人這種弱勢群體這更是如此,往往見妻子的第一面便是在洞房花燭之時,一見鍾情的機率微乎其微。況且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若是本來相貌就不太滿意,再不識字,沒文化,對於文人來說,則更難接受。相比之下,對美有無限追求的文人自然把情感的天平向青樓女子傾斜了,青樓女子不但有顏值,更有才華,所以輝煌騰達的文人往往喜歡納妓女為妾。

  • 4 # 香茗史館

    首先要將“妓”和“娼”區別開來,一箇中九流、一個下九流,差距還是蠻大的,古代文人士子、豪門貴胄會納“妓”為妾,但卻不會與“娼”有來往。同時,在古代,文人墨客與“妓”來往,可不是一件有傷風化的事,反而是風流韻事,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

    “妓”與“娼”的區別

    元明清之後,“妓”與“娼”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都是特指從事特殊服務的女性,但在之前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在古代,妓通常是指以出賣才藝為主的藝術工作者,她們雖然淪落風塵,但卻主要以賣藝為生。這些女子不僅容貌出色,而且完全可以稱之為才女,從小接受琴棋書畫、待人接物的訓練,或歌舞、或詩詞、或琴棋,每個人總有一兩樣出彩的才藝。而娼在古代則主要指從事特殊服務的女性,她們主要以出賣肉體換取報酬為主。

    可以說,妓和娼幾乎從事的就是兩種行業,妓通常屈身於青樓、花船等場所,而娼則主要在妓院之類的場所工作。同時,妓的收費極為高昂,不是一般人能夠請的動、消費的起的;而娼則要廉價的多。

    正是由於這種差距,“妓”如果從良大多嫁給文人墨客或豪門貴胄,而“娼”從良則多嫁給富商。

    為什麼文人喜歡納“妓”為妾

    正如前文所說,與“妓”來往在古代並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極為風雅、風流的事情,這就給納“妓”為妾成為了可能。

    正所謂“娶妻娶德,納妾納色”,妾在古代的地位畢竟比較底下,因此對於出身什麼的考慮也就沒有那麼嚴格。

    1、魏晉至唐宋時期。這一時期風氣整體較為開化,青樓在這一時期簡直就是王公大臣、豪門貴胄的最愛,唐宋年間甚至出現了官營的青樓。正因為社會風氣的開化,這一時期納“妓”為妾完全就是一樁風流雅事,而且這一時期“贈妾”、“換妾”,甚至用“妾”相互攀比的事情比比皆是。

    2、元明清時期。隨著理學的發展,這一時期對於女性的思想束縛越來越嚴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風氣開始廣為流傳。同樣在這一時期,青樓開始特指煙花柳巷,“妓”和“娼”也開始逐漸混為一談。可正是由於這種束縛,文人墨客娶來的妻子雖然都是賢良淑德,可恰恰沒有了共同語言,而“妓”卻不受風氣的影響,其中佼佼者更是比肩一流文人,如以一來文人自然願意往煙花柳巷跑,而納個知心、談得來的“妓”為妾,也就順理成章了。

    反之,“妓”再高階,也畢竟是風塵女子,如果有朝一日有機會從良,尤其是嫁給文人墨客、豪門貴胄甚至王公大臣,自然要比嫁給那些商人要好。因此,她們會極為珍惜這種機會,過門之後通常也要比一般妾室表現的更為出色,所以也比較容易融入家庭,顧橫波、董小宛等便是如此。

  • 5 # 悅讀會

    自古就有“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的說法,可見失足婦女向來在人們心中是地位低下,受人鄙視的。可是儘管如此,在古代仍有不少關於妓女有愛情故事讓人動容,很多文人如李白、白居易、蘇軾等都曾與妓女糾纏不清的故事,蘇軾甚至還將妓女納為妾娶回了家。既然妓女社會地位如此低下,為什麼這些文人們都還趨之若鶩呢?

    其實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在古代素來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良家女子多數都深養閨中,見識不多。這樣的女人雖說在當時是好的賢妻良母人選,可是很難與男性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古代夫妻感情很多隻是責任與義務罷了,根本談不上愛情。而妓女,她們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不但要學會琴棋書畫,而且還個個都善解人意,懂得男人心思的解語花。試想一下,一個溫柔多情,又美貌多才善解人意的女子,男人當然容易心兒怦怦跳產生戀愛的感覺了。

    雖說心動不如行動,但要想把妓女娶回家,還是萬萬不行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個迎來送往的妓女 。雖說娶為妻子不可行,但納為妾就容易多了。在古代,妾的地位並不比妓女的地位高多少。雖然很多名門子弟納妓女為妾會遭到來自家裡的阻力,但事實上妾在某程度上跟妓女差不多,也只是供男人消遣的果工具罷了。在古代妾是可以轉贈的,在上流社會,他們常常將美妾當成物品,互相贈送。所以人們也不太會在意,誰家納了個什麼身份的妾回家。

    正因為人們對妾室的地位要求不高,所以妓女被納為妾也成了妓女從良最好途徑。

  • 6 # 亦文亦物

    娶到家裡,雙宿雙飛,欲仙欲死,豈不痛快?

    古代文人們在詩詞歌賦上極其優秀,誕生了大量好作品,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其中都有許多作品是送給妓女的,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花費半生精力,只為考證一代名妓柳如是的別傳,為什麼古代文人喜歡和妓女打交道?甚至有許多人願意娶妓女為妾呢?

    細說起來,古代娼妓實際上和良家是有很大區別,還真讓人慾罷不能。古代,男人可以學習四書五經、文化知識,卻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論,許多男人在結婚前並沒有見過新婚妻子的樣貌,對才情、性格也是一無所知。成親後,可能就會突然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的一生伴侶,心裡的落差很大,而青樓女子則不同,她們為吸引客人多數自年輕時便精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頗具風情,且整日與男性為伴,性情開放,反而成為許多詩人、文人大肆追慕的物件,畢竟是更有共同語言的。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古代文人多數生活條件較好,骨子裡帶有浪漫主義的氣質,足飯飽,對風花雪月往往有要求。因此,“瀟灑走一回”這種想法就佔主流,且文人有相互攀比的習俗,當年白居易曾非常欣賞妓女玲瓏,兩人相伴讓大詩人元稹十分嫉妒,於是元稹花費千金,不惜用大氣力讓玲瓏陪了他一段時間,還作詩來反諷白居易,這就是古代文人的嘴臉。

  • 7 # 老豬的碎碎念

    民間早就有一句俏皮話,自古男人最愛乾的事兒就是勸妓女從良和騙紅杏出牆。所以做為有點文化的男人也就是所謂的文人,自然是去逛完青樓後替妓女贖身後娶之為妻。這幾乎成了他們的“雅好”。

    但是往往大家有一個誤區,認為古代青樓裡面的妓女和現在的別無二致,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現在的那些基本都是出賣色相做單純的皮肉生意,而古代妓女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這個門檻很高,說白了你要具備琴棋書畫及各種禮儀的知識,談吐上也必須出眾,能摸清男人們的心思,在一些高階青樓,妓往往是不賣身的,只賣藝,正是因為她們閱人無數,往往能做到應對不同的客官說不同的話,有那麼一句俗語,好看的皮囊的千篇一律,而有趣的靈魂卻少之又少,她們的靈魂遠比其皮囊更加吸引人。

    咱說一個實際的例子,北宋末年有一個青樓歌姬名為李師師,其打小就唱功了得,並且還會吟詩作賦,最擅長用自創的“宋詞”來唱和,其美顏之貌也是獨領風騷,高樹豔幟。無數的文人雅士,乃至朝廷重臣都來青樓競相爭奪,其門外經常排起了長隊,後沒成想其豔名竟然傳到了當朝聖上宋徽宗的耳朵了,引得這位文藝皇帝不惜晚上微服私訪,毫不意外的宋徽宗被李師師的才華所迷,後來直接被贖身迎娶進宮,這也算是人生巔峰了。

  • 8 # 歷史茶坊

    古人常說“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意思是娶妻主要以道德,情操,修養為上上之選,而納妾則以年輕美貌作為準則。在古代,一個家庭是否能和睦相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妻子是否賢惠,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話“與妻為伴,尚可坎坷,與妾為伴未曾可知”,意思是妻子或許可以同甘共苦,而小妾則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那麼古代文人為什麼愛納妓女為妾呢?

    虛榮心作祟

    前面說過,納妾以美貌作為準則,美貌的女人通常都在哪裡呢?勾欄瓦舍,青樓楚館中的美女最多,這些地方是古代的娛樂場所,文人雅士都喜歡往這些地方跑。古代的“妓”指得是藝妓,有舞妓,歌妓之分,通常是賣藝而不賣身的。相反,賣身而不賣藝的叫“娼”。藝妓不僅年輕貌美,而且對琴棋書畫都有所造詣,很多文人雅士都會到青樓來尋找創作靈感。如白居易,杜牧,元稹都是青樓常客,宋徽宗與周邦彥更是為了名妓李師師爭風吃醋。

    眾多達官顯貴都想納名妓為妾,以滿足自身的虛榮心,文人雅士更是趨之若鶩,如錢謙益與柳如是,龔鼎孳和顧眉生,最著名的當屬“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與陳圓圓。

    滿足情感需求

    古代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成婚前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更不要說有什麼感情基礎了。因此古代男人對妻子更多抱的是盡義務的態度,他們的男女情感往往會寄託在青樓藝妓的身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藝妓除了接受才藝培訓外,還有嫵媚之術、應酬功夫、修飾打扮等一系列的培訓,只有所有專案都合格後才能掛牌營業。所以,藝妓們通常能使男人產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她們的一顰一笑勾魂攝魄,一言一行如沐春風,很容易使男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認為這就是自己心中完美女神的化身。

    此外,文人名士大多功成名就,年少多金,藝妓們也想找個有能力的男人託付終身,郎有情,妾有意,於是自然而然地喜結連理。

    家花哪有野花香

    藝妓雖然大都賣藝不賣身,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下確實算得上另類。她們大都放浪形骸,不拘於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禮教,使男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文人雅士大都有一個共同點,喜歡過放蕩不羈、無拘無束的生活,而妓女們嬌嗔妖嬈,釋放真我的個性非常符合文人的特殊需求。這裡能夠讓他們卸下面具,展現真我,能得到情感慰籍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滿足。為了持續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他們會納妓女為妾,享受更為親近的男女關係,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別人插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熬夜的人會提前變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