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尚鳴

    斷斷續續就沒停過,滿族以只要不出大事安撫蒙古人為主要政策,其重心是在關內統治,至於草原只要不大亂就不管,所以偶有小王作亂,一直不太平。

  • 2 # 父母年代記憶

    你看到的滿蒙一家親只是表象。親的是誰?黃金家族被殺得差不多了,跟清朝人打了70年的準噶爾被滅族了。親的是已經完全倒向清朝的漠南蒙古科爾沁等部的勢力。

    從常理來講,蒙古人對滿族人的仇恨應該比漢族的多得多。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都不瞭解。

    先說漠南蒙古,一開始林丹汗是不鳥後金人的,你通古斯人扯虎皮扯到跟你們沒有血緣關係的金朝?林丹汗是正宗的黃金家族後裔,大元朝的玉璽還在林丹汗那。奈何蒙古人內鬥世界第一,沒有人服林丹汗。

    漠南蒙古由於離清朝最近,所以跟清朝最早開戰的就是漠南蒙古。當時漠南蒙古大致分了七八個部落聯盟,各自為政。漠南蒙古是有汗王的(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當時的汗王就是林丹汗,正根的成吉思汗後裔。但是我之前說了,林丹汗的成吉思汗後裔身份根本沒有軟用,當時的蒙古各部根本不鳥林丹汗。生活在外蒙古的喀爾喀蒙古不承認他的汗位;遠在新疆的漠西蒙古部落跟他公開分裂;就連同處於內蒙古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等蒙古諸部也都不服他。所以林丹汗雖然名義上是蒙古大汗,但他的地盤僅僅只有隻能察哈爾蒙古這一部而已。

    這種局面對於林丹汗來說當然不能忍了,於是林丹汗發動了統一蒙古的戰爭。結果林丹汗忙乎了大半天,一個部落都沒有被他降服,而像科爾沁等部,反倒還跑到了努爾哈赤一邊,與滿洲人結成了生死同盟,一起揍林丹汗。截止到努爾哈赤病死之前,漠南蒙古基本都跟滿清眉目傳情,就差擁戴努爾哈赤當蒙古大汗了。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崇禎元年,皇太極一徵察哈爾,在清軍西征前,林丹汗就已經率部退到了內蒙古的河套,只留了一小部分人在察哈爾。這點人怎麼可能抵得住清軍呢?於是當年九月,滿洲八旗正式吞併了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失去了根據地,勢力大大受挫。被清軍揍了,林丹汗就想在明朝身上把損失的再找回來。於是他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差點攻佔大同城,結果惹到了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為後來明朝對他見死不救埋下伏筆

    皇太極是真正的梟雄,皇太極的名字本來在滿族人裡是個普通的名字。但名字跟他本人的英雄豪氣完全不配。崇禎五年,皇太極二徵林丹汗。臨行前,皇太極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來會。於是科爾沁、扎魯特、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等十幾個漠南蒙古諸部紛紛齊集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約十萬,與滿洲八旗一同會剿林丹汗。當時林丹汗駐帳於宣府邊外,聽說皇太極帶十幾萬人來找自己玩命後,非常震驚,於是率眾西奔。皇太極則分兵三路窮追猛打,一直追殺了四十一天,從河北一直殺到了寧夏,硬是把林丹汗給攆到了青海。兩年後,林丹汗在青海病死。他的兒子額哲率餘部從青海返回河套地區,漠北外喀爾喀的車臣汗碩壘致函額哲,讓他移帳漠北。這個訊息被皇太極知道後,立刻派多爾袞、嶽託、薩哈廉、豪格領兵一萬,第三次遠征察哈爾,趁著大霧將額哲的營帳團團包圍。最後額哲抵抗不住,帶著傳國玉璽向八旗兵投降,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被後金降服。皇太極得到傳國玉璽後,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十九個封建主一同尊奉為『博格達徹辰汗』,也就是說,漠南蒙古人墮落到給自己找了一個滿洲人當大汗。皇太極成為蒙古大汗後,於第二年將國號從金改為大清,建立了大清帝國。

    後來皇太極將察哈爾蒙古諸部分化,分設左右翼察哈爾八旗,封額哲為親王,並將皇女馬喀塔格格嫁給他。三藩之亂的時候,察哈爾部的首領布林尼舉兵反清,遭到清軍鎮壓,於是林丹汗的後裔被殺淨。漠南蒙古也就再沒有與清軍開戰了。縱觀漠南蒙古被清朝征服的過程,完全就是蒙古人自己不爭氣造成的。自從明朝將蒙古人趕出中原後,蒙古內部就四分五裂,如仇人一般相互攻擊,結果給了清朝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的本部的機會。最終清朝殺絕了正根的黃金家族,蒙古的正統汗權被滿人攫取,普天下的蒙古人也就沒有自己民族的大汗了。比較搞笑的是,蒙古人雖然打不贏滿清,但是在嫁女兒這方面很成功。清朝前三任皇后都是科爾沁部落的郡主,最有名的就是孝莊皇太后了。而當八旗子弟墮落之後,漠南蒙古的騎兵部隊就成了滿清統治的絕對中堅力量。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僧格林沁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血戰的部隊,就是科爾沁的蒙古騎兵。

    隨後喀爾喀蒙古被瓜分,屬於漠西蒙古一脈的準噶爾汗國與清朝打了70年,歷經康雍乾三朝,清朝人終於征服準噶爾汗國,然後就是中國歷史記載的最後一次種族滅絕。準噶爾汗國被清朝人滅國,直接導致維吾爾人霸佔新疆,原來新疆全是蒙古人,後來全是維吾爾人了,因為新疆的蒙古人全被大清殺光了。

    因此可以這麼說,漠南蒙古是真正貫徹了清朝“滿蒙一體”政策的蒙古人,屬於滿洲人的合作伙伴。相比於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和清朝的關係就要差一些了。宣統退位後,喀爾喀蒙古迅速宣佈脫離中國,後來在蘇聯的支援下,演變為現在的外蒙古。比較搞笑的是,外蒙古一直宣稱自己受到清朝的欺壓,把噶爾丹視為蒙古人的驕傲。但問題是當年恰恰就是因為噶爾丹的侵略,喀爾喀才投順清朝的。足以可見,外蒙古在很多方面都很矛盾。他們不是不想反清,而是不敢反。最後是漠西蒙古,這一支蒙古人也分為三股勢力。其中土爾扈特部被準噶爾擠走,流落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定居,後來受到沙俄欺壓,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回到清朝(還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留在了沙俄)。這一支漠西蒙古人與清朝沒有恩怨,關係比較好。另外一部分就是和碩特部,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的羅布臧丹津曾在雍正年間叛亂。現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巴州和碩縣的蒙古人,就是這一支蒙古人的後裔。最後就是準噶爾,絕對的清朝死敵。與清朝死磕了七十年,清朝自三藩之亂後,平定準部之前,幾乎所有的大戰役都是在跟準噶爾打。

  • 3 # 偉哥隨拍

    我不這樣認為,滿蒙之間並非是一直處於戰爭狀態,而是時合時分,時和時戰的狀況。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洲與蒙古的關係基本上處於發展時期,關係雖然親近,但遠沒有那麼牢固,加之蒙古部落眾多,還不時有蒙古部落進攻滿洲,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其中對蒙古一些部落的作戰是一個重要方面,而且努爾哈赤的近親主要集中於女真各部,所以與蒙古的關係仍然處於遊離狀態,時好時壞。

    到了皇太極時期,在努爾哈赤拓展天下、統一女真的基礎上,皇太極迅速與蒙古從結盟走到了聯姻,先後娶了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和后妃,彼時正宮皇后與宸妃、莊妃是姑姪三人,而皇太極尤寵宸妃,滿清與蒙古的關係也隨之迅速上升到最高點,不僅皇太極與科爾沁聯姻,其它宗室親王也與科爾沁聯姻,滿蒙關係固若磐石。

    隨後在林丹汗崛起後,皇太極迅速擊敗林丹汗,並納娶了他的八大王妃,滿蒙關係進一步深化,蒙古的威脅徹底消除,滿清可以集中兵力進攻明朝,歷史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滿清有時從蒙古邊境攻入明朝內地,甚至蒙古八旗也會隨軍效力,滿蒙結合的強大動力開始顯現,滿清入主中原的前景基本明朗化。

    在康熙一朝,滿蒙關係又在遭遇挫折後迅速回溫,除了孝莊太后的原因,就是康熙始終十分重視滿蒙關係,特別是準噶爾叛亂之後,康熙親自出徵,數度與準噶爾叛軍大戰,深入地瞭解了蒙古的地理形勢,深感蒙古作為大清朝的屏障,必須萬無一失,於是不斷地將公主嫁到蒙古各部,宗室公主也紛紛嫁到蒙古,甚至還為皇子們選取蒙古妃子。

    清廷經過康、雍、乾三朝對西北地區用兵,以及採取一系列措施之後,乾隆時期,清朝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已比較穩定,清朝統治者對蒙古各部的政策已發生變化。已經處於緩合的情況。

  • 4 # 有得觀史

    滿蒙戰爭,的確是從努爾哈赤一直打到乾隆。

    明朝末年,蒙古分裂為大大小小很多部落,按區域劃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努爾哈赤在平定女真各部時,其中一些部落也參與其中,參與的部落主要有科爾沁部和扎魯特部。

    努爾哈赤為了維護這些關係好的蒙古部落,不斷與之聯姻,加強相互關係,最後科爾沁部第一個歸屬後金。

    他們都屬於漠北蒙古,也就是說漠北蒙古是最早歸附後金的。

    後金的崛起,使周圍蒙古部落很不安,除了科爾沁和扎魯特,其他蒙古部落以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為盟主,與努爾哈赤對抗。

    皇太極繼位後,他對察哈爾部落進行猛烈攻擊。察哈爾部被擊敗,部落首領林丹汗逃到青海,後來病死在青海。林丹汗的王妃在林丹汗死後,帶著孩子投降大清,皇太極把她們收入後宮。察哈爾部落滅亡,漠南蒙古歸附大清。

    剩下的是漠西蒙古,順治時期,多爾袞執政,這時大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定鼎中原上,沒有功夫對付他們。

    康熙繼位後,三次親征準噶爾,最終打敗準噶爾,部落首領噶爾丹病死。

    但準噶爾部並沒有被滅掉。大清對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部落擁有實際控制權,對漠西蒙古只是名義上的控制,漠西蒙古部落高度自治。

    雍正繼位之初,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他派年羹堯平叛,年羹堯的部下嶽鍾琪一舉拿下拉薩,實際控制了西藏和青海。

    之後,雍正又遇到準噶爾進攻歸附大清的喀爾喀,他派兵攻打準噶爾失敗。

    乾隆時期,準噶爾內部動亂,乾隆認為滅掉準噶爾的機會到了,於是兵發準噶爾。乾隆一共出兵三次,前兩次都失敗了,第三次成功擊敗準噶爾。

    準噶爾被滅後,乾隆對準噶爾駐地進行清洗屠殺,將其他地方的住民遷入,準噶爾被滅族,該地被命名為新疆。滿蒙戰爭徹底結束。

  • 5 # 文獻歷史

    我們可以看看外蒙現在的歷史記載。就知道了。

    中國駐蒙古大使在2006年的一場外交風波里也能體現。只是一句“成吉思汗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就引起了蒙古民粹分子的強烈不滿。在第五展廳,清王朝“殖民統治”時期,展示的文物主題是“軍事”與“刑具”。前者強調清朝對蒙古的軍事征服,後者用圖片加實物刑具的 方式,刻意突出滿族統治下的殘酷、黑暗。

    甚至康熙賞賜的金牌都被當做反面教材陳列在他們博物館裡。在他們歷史中,我們一直跟他們爭奪草場,然後康熙時期拉攏一批,和親一批,殺一起,那段歷史被他們描述為被殖民的歷史。所以外蒙很排華。

    而真正的歷史中,黃金家族,只有科爾沁跟我們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為什麼這樣,我想還是因為語言問題。東北的人都知道,科爾沁是內蒙古通遼地區,而通遼的口音,是非常正宗的東北口音。雖然省會是內蒙,但是從性格,口音,外貌,都是正宗的東北人。

    外蒙的歷史中,幾次都是我們想殖民他們,在沙俄後期是蘇聯的幫助下,他們才能獨立,還警惕再次被入侵……

    外蒙教材強調滿清對蒙古實行了分化瓦解,人口控制,奴化教育,禁止遷徙的政策,企圖讓蒙古人永遠失去抵抗力。阻礙蒙古民族獨立,北洋軍閥入侵等。最終在蘇聯的幫助下,蒙古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可以說,蒙古教材的民族主義情節是十分嚴重的,甚至是狹隘的民族主義。2010年蒙古國紀念活動上,蒙古通訊社社長圖·巴桑蘇仁說到“100年前我們不再聽從北京的命令,20年前我們不再看莫斯科的眼色,我們是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所以我們去外蒙的旅遊不要說,以前我們是一家的這樣的話,

    而蒙古歷史,因為1259年蒙哥的死去,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援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透過“忽裡勒臺”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府。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漢人地主階級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援下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佈《即位詔》法令,並建元中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

    這就是為什麼元朝是我們的歷史,因為忽必烈是在我們的跟科爾沁王室支援下,建立了元朝。同時開始跟外蒙阿里不哥征戰。

    1309年,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了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從此滅亡。也就是說我們跟我國的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的察合臺幹掉了原來西遼的窩闊臺汗國,

    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1323年夏天趁格堅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元英宗,

    後來1328年元文宗殺了元明宗稱帝,1388年元天元帝及長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北元不再使用年號及大元國號。

    1399年,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爾吉斯部首領鬼力赤,否認愛猷識理達臘之子額勒伯克的宗主權,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額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兒繼位後也於1402年被鬼力赤殺死,明史稱其改國號為蒙古,明朝稱為韃靼,北元滅亡。

    蒙古歷史自蒙哥死後,一直是互相爭奪汗位。任何一個部落上去當大汗,都不服,互相廝殺多年。

    清康熙剿滅蒙古葛爾丹汗,跟後來乾隆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平定準噶爾之役。真的不容易。大家可以在優酷找一下,the hu wolf totem音樂影片。或者和你們上個內蒙的圖片瞭解一下。蒙古族什麼樣。我只能說打敗這樣的軍隊真的不容易。蒙古族從小生下來就是騎兵,常年面對草原上狼群。騎射跟套馬索戰術幾乎就是本能。能打敗他們,我不知道康熙跟乾隆怎麼做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