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社會現象研究者

    當下教育理念是:成績好,文化課學的好就是人才,教育就是成功的。這種理念十分功利,導致很多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家長焦慮,老師焦慮,整個社會都焦慮起來。所以,我覺得教育理念就想指揮棒,方向錯了,就領導錯了,所以要及時改正教育理念。在我看來,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們當做人來看待,首先得身體和心理健康,再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勵他們多學文化知識,擁有一技之長,能從容面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這一目標要想實現,必須去除教育的功利性。

  • 2 # 計無庸

    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預備划過去。本不想回答,或許是研究教育的緣故,確實有這個情懷,加上孩子今年將要上大學,結合他十幾年來的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生活實際來看,以及很多次的親自參與的家長會的真實體會。於是,算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按理說,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什麼這個問題本不算是問題。但是,現實中確實有許多人被現在的教育搞得焦頭爛額痛不欲生,可以說,整個社會都為這個教育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大家關心教育當然是自然而然的事。可是,為了教育如此焦慮就不正常了!

    我們曾經有過德智體美勞的指導思想,可不知從何時起,逐漸不提倡了,取而代之的是分數,分數,除了分數還是分數!

    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就是唯分數論!說好聽一點,叫知識改變命運!

    其歷史時間大概是改革開放初期,恢復高考後,尤其是提倡知識改變命運後,唯分數論英雄的時代來臨了,之後就愈發的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學生啊家長啊老師啊被分數這個泥石流裹挾著湧動,自身毫無自主的辦法,學生痛苦,家長焦慮,老師應該也鬱悶吧!

    如果,只是回答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行文至此,就行了。

    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在於高畫質現在的教育理念是唯分數論。而在於我們為何不能改善或者是改變這個局面?要不要改變?想不想改變?怎麼改?

    其實,這些年來,一直都有教育要改革的呼聲!

    確實有人在推動教育改革!但為什麼不見改革的效果呢?唯分數論的現象愈來愈嚴重呢?

    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用以指導教育道路的正確方向,以至於,張三今天說這樣改,似乎有道理,就這樣改一段時間。結果不理想。明天李四覺得應該那樣改,似乎又是有道理,於是乎又那樣改一段時間,結果依然不大好!於是大家還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說這樣的高考選拔才是公平的!

    教育,教育。

    教授知識,培育品質。

    教授知識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

    培育品質以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

    人才,人為主幹,才為枝葉!

    我們的教育,首先,要把學生培養成人!

    我們考評學生,也是先考察學生做人的素養是否完善。其次才是才幹。

    明白了這基本邏輯後,就是我們的教學安排了。結合目前的教育實際來看,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用於知識的灌輸。而把人的養育放在了可有可無的境地,以至於一些人文副科的基本不上了,更不會考評。學生只要分數高,一俊遮百醜,金榜題名,風光無限!君不見學校門前彩旗飄,必定是新科狀元出我校!這種風氣不止是不正常的表現,實際上就是不懂教育的必然現象,這樣的學校校長不值得炫耀。

    正確的做法,建議,從小學開始,就要建立學生的基本品行能力等考察記錄。為公平起見,可以設立專門家校會監督評定。在學科設計上,初中之前為基礎學習,凡是社會人要涉獵的所有學科,可以根據情況搭配課時,哪怕只有一個課時也行,這個類別,學生知道了就行。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了。即便只有一課時,也必須記錄在案。根據社會人的需要,要培養哪些能力就設立相關的實踐實驗課程,也是需要記錄在案。學生應該有哪些人文精神,需要怎樣培養這樣的精神,就設計相關課程,比如旅遊啊參觀啊朗誦啊歌詠啊。。。也要把學生參與活動中的表現記錄在案。

    初中之前,以培養人品為主,廣泛涉獵各種學科。各學科只要及格就算合格。

    高中則要偏重自然學科的興趣特產。適當突出個人的興趣愛好!

    高考的時候,綜合評分。結合十幾年的各項表現打總分。主要科目的分數佔比較小。是作為相關學校的相關專業的選拔方向考量。

    總之,時間跨度長,考評種類多。

    即便有學生落榜,也差不了哪兒去,一樣是社會有用之才!

    果真這樣來辦教育的話,學生快樂了!家長放鬆了!社會和諧了!

  • 3 # 睿媽聊升學

    理念是啥?暗語是隻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在你不在乎學歷的同時已經有更多高學歷人去了淘寶,華為,騰訊,是有了選擇權

  • 4 # 寵著玥寶寶

    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嗎?

    不好意思,這個還真不知該怎樣的回答你。因為,當下在我國,由專家們喊出來的各種教育理念口號真是滿天飛,搞得人目不暇接,難辨真偽。且都說得有理有據,非常高大上,也非常完美。但可悲的是,除了以紙上談兵的方法來博眼球,撈名聲外,似乎都不想幹別的。眾多的教改口號,教育理念長久以來都只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包括教育本身,現在都以被許多人當做了撈錢工具,特別是自推行教育產業化以後。教育也成了產業,成了商店和工廠,贏利成了其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目的,己完全背棄了教育應有的目的和初心。忘記了教育之本質是教書育人,再加受市場化之影響,功利性越來越重,教育已徹底由雲端跌落至紅塵,被世俗和金錢汙染成了一個面目可憎,令人噁心之東西。……學校,老師以其為謀利之工具和手段,家長,學生以其為擠入社會上層之墊腳石,敲門磚,努力學習之唯以之目的,便是為了找一個好的工作,掙多一些的錢。唯分數論英雄,唯掙錢為目的,如此之現狀,實令人既痛心又無語。

    如此功利之教育,再談什麼教育理念又有何意義,除了能培養出一批極端的精緻利已者外還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再改革,再創新又能改變多少實際。

    無論何事,教育之功用,之初心都應是教書育人,永遠都只應以人為本,把培養品學兼優,有德有材之人做為根本之目的和核心。教育不是表演,用不著整天花樣百出地搞創新,裝神弄鬼糊弄人。只要真能踐行老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幹學萬學學做真人。把學生教成有自由之思想,有獨立之人格,有高尚之情操,有運大之理想,有真正之學識,有工作之能力,有實幹之精神,能腳踏實地,勤墾做事之人就行了,用不著老是喊口號,搞創新。現在的教育,真正要做的是迴歸平靜,迴歸初心。運離喧囂,遠離功利。不做網紅,不再演戲。還教肓一片清靜之樂土,讓學生安靜地去學習。把學生真正當做人去培養,而不是謀利之工具。

  • 5 # 許你一生安好

    當下,中國人的教育理念是:

    一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二是不讓孩子輸在斑馬線;

    三是不讓孩子輸在及格線;

    四是不讓孩子輸在錄取線。

  • 6 # 二中數學大川

    其實真正的大部分老師都是以“人文、情懷”為教育理念!

    我本人就是一名高中數學教師,長期 從基站在一個高考的邊緣,將學生送進大學校門。

    做教育就要有“人文、情懷”

    可能有人會問,情懷歸於哥人文具體是什麼?對吧?其實人文指的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樣就只得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解決問題。情懷,我記得是你的教育這份事業的一個熱度,以及各奉獻度。

    亦師亦友、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教育狀態,跟一個學生相處以及在教學弄不上的處理這種狀態是非常好的,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如果你做就不同人文風情懷兩個角度出發,只追求功利的話,那麼你註定是失敗的,就算你做成功可能會有意識的金錢收益,帶你回過頭來看你做這份事情有什麼意義。

    對吧?所以講不管是怎麼樣,只要你從事教育這個行業也就要以一個學生我根本從基礎解決他們切實的問題,而不是處於一個懸浮的狀態。

    一定要想到從基本解決問題,而不是隻看到問題的表面兒不順路去探究,這樣是解決不了學生的錢的問題。

    那我當然我指的不僅是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上面一定要非常的積極,陽光。這樣的學生才能夠全面,德智體美勞發展。這樣的學生到後面才是真正的成功平板,一個學生不能夠以成績為唯一的標準,但是成績又是一個槓桿,需要我們去衡量。

  • 7 # 章魚老師就是我

    教育理念的範疇很大。基本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個是教育的目的。一個是教育的方式。在這裡,還請允許我掉書袋一下。因為這些內容真的是比較好找到的。最近在使用教育強國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教育興則國家興,強教育則國家強”那麼當前我們國家對於教育目的要求有那些呢?那就是我們當前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有用人才。

    所以,培養的是建設者和接班人!

    包括現在全面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做出的改變。同樣,教育方式也因此有了些許不同。比如培養艱苦奮鬥精神,比如弘揚勞動精神,比如提高綜合素質。比如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其實這些話並不寬泛,相對而言,我們可以從現在各種檔案當中看到這樣轉變的體現,比如前幾個月火熱的減負30條。

  • 8 # 西風子842

    當下的教育理念跟教育本質實際上是脫節的。現如今,功利主義至上的理念,不僅僅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及群體之間相互傳播。各類不良的社會現象中,缺失人文關懷,互助精神,行為習慣,道德底線的堅守和支援。

  • 9 # 永柏惠遠

    教育的理念,與社會、制度有關,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提倡得實際一點、通俗易懂、接近群眾為好。“五愛"就很好、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產。現在一些人搞的、愛票子、愛牌子、愛位子、愛帽子、愛尖子,什麼丒態都出來啦,這種教育“理念“,實在過時啦! 阻礙教育發展,非改不可! 教育理念,要從幼兒園開始,教到老、學到老l 只有這樣的民族,只有這樣的國家,才有希望!

  • 10 # 荊楚滋人1

    教就是為了不教,教學生自學,自我管理,自覺丶堅持,逐漸成長。

    教學生與人為善,尊重別人,尊重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獨立思考。

    教學生全面發展,兼收幷蓄,逐漸明白的特長,並關注相關知識。

    教學生學習方法,既關注樹木,也構建森林,歸納整理,舉一反三,縱橫捭闔,延深拓展,同化順應,綱舉目張,結合人生,提煉智慧。

  • 11 # 李亞莉莉安

    當下在我國,由專家們喊出來的各種教育理念口號真是滿天飛,搞得人目不暇接,難辨真偽。且都說得有理有據,非常高大上,也非常完美。但可悲的是,除了以紙上談兵的方法來博眼球,撈名聲外,似乎都不想幹別的。眾多的教改口號,教育理念長久以來都只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包括教育本身,現在都以被許多人當做了撈錢工具,特別是自推行教育產業化以後。教育也成了產業,成了商店和工廠,贏利成了其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目的,己完全背棄了教育應有的目的和初心。

    忘記了教育之本質是教書育人,再加受市場化之影響,功利性越來越重,教育已徹底由雲端跌落至紅塵,被世俗和金錢汙染成了一個面目可憎,令人噁心之東西。……學校,老師以其為謀利之工具和手段,家長,學生以其為擠入社會上層之墊腳石,敲門磚,努力學習之唯以之目的,便是為了找一個好的工作,掙多一些的錢。唯分數論英雄,唯掙錢為目的,如此之現狀,實令人既痛心又無語。

    如此功利之教育,再談什麼教育理念又有何意義,除了能培養出一批極端的精緻利已者外還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再改革,再創新又能改變多少實際。

    無論何事,教育之功用,之初心都應是教書育人,永遠都只應以人為本,把培養品學兼優,有德有材之人做為根本之目的和核心。教育不是表演,用不著整天花樣百出地搞創新,裝神弄鬼糊弄人。只要真能踐行老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幹學萬學學做真人。把學生教成有自由之思想,有獨立之人格,有高尚之情操,有運大之理想,有真正之學識,有工作之能力,有實幹之精神,能腳踏實地,勤墾做事之人就行了,用不著老是喊口號,搞創新。

    按理說,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什麼這個問題本不算是問題。但是,現實中確實有許多人被現在的教育搞得焦頭爛額痛不欲生,可以說,整個社會都為這個教育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大家關心教育當然是自然而然的事。可是,為了教育如此焦慮就不正常了!

    我們曾經有過德智體美勞的指導思想,可不知從何時起,逐漸不提倡了,取而代之的是分數,分數,除了分數還是分數!

    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就是唯分數論!說好聽一點,叫知識改變命運!

    其歷史時間大概是改革開放初期,恢復高考後,尤其是提倡知識改變命運後,唯分數論英雄的時代來臨了,之後就愈發的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學生啊家長啊老師啊被分數這個泥石流裹挾著湧動,自身毫無自主的辦法,學生痛苦,家長焦慮,老師應該也鬱悶吧!

    如果,只是回答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行文至此,就行了。

    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在於高畫質現在的教育理念是唯分數論。而在於我們為何不能改善或者是改變這個局面?要不要改變?想不想改變?怎麼改?

    其實,這些年來,一直都有教育要改革的呼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彭祖活了八百歲有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