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秘人張
-
2 # 萬手先生
延時攝影和攝影並不是一會事兒,延時攝影是多張照片的拼合,這對相機的效能要求實際上是更低的,透過機內合成影片,相機有更多的時間去計算。攝像一秒鐘相當於拍攝24幀或者更高的影象,保證影象質量的同時需要更大量的計算,相機需要強力晶片。
舉個例子,4k的畫素為4196*2160,總畫素數為8847360,即八百多萬畫素。不管是全畫素感測器還是擷取畫幅,都是足夠的。以10倍的慢動作拍攝4k延時,原來一秒鐘30fps的影象現在只要拍3fps的低解析度照片,而且不用錄音,相機的負擔很小。
所以新型相機可以做8k的延時攝影,既滿足了高解析度的要求又降低對晶片的要求。
另外延時攝影是一種特殊的拍攝方式,機內直出非常方便,減少後期時間。
-
3 #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嚴格意義上說攝像和延時攝影不是一回事,或者說不是一種手段實現的。
1、攝像:
攝像呢就是直接用攝像機錄製的影片動畫,記錄的是物體運動的同步時間,同步距離。沒有經過後期處理,真實的錄製下來的。
2、延時攝影:
要明白延時攝影就要明白它的技術怎麼實現的,延時攝影拆分開就是連續拍攝的單張照片,經過後期合成的影片動畫,我們平時看到流暢的影片就是沒秒播放24張或者更高張數的照片合成的。舉個例子,我門經常看到電視上白雲快速的移動,就行流水一樣,就是靠機器一張一張記錄了白雲一段時間內飄移的運動軌跡,然後我門在以每秒24張的速度播放,我門就感覺雲流動起來了。如果靠攝像錄製下來,有可能我們盯著半個小時也看不出移動了多少,延時就不一樣了,它可以任由你除錯拍攝多長時間的移動軌跡,壓縮整理成影片,就會很清楚的看到它的運動軌跡
總結,延時就是記錄運動物體的運動路徑。
-
4 # 馬上瘋猴者也
延時攝影經驗:最近困在家裡不能出門,於是拍了幾組延時攝影,把拍攝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步:拍攝方案設計,包括拍攝時長,拍攝張數,拍攝間隔。首先要做好設計,確定拍攝的主題是什麼,是流雲、車流、日出,還是月落。然後根據拍攝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確定要拍攝的時長。比如拍攝流雲或車流,你要根據雲流動的速度或車速,估算出要拍攝的時長。速度快,拍攝時長可以短些,速度慢,拍攝時長要長些。我的經驗,流雲或車流,拍攝時長要30分鐘以上為好。如果是拍日月的流轉,需要藉助一些工具做精確的計算,推薦一款APP《巧攝》,英文名PlanIt,可以根據你的拍攝機位、以及你周邊的環境(比如有沒有高大建築物或樹木的遮擋)等因素,計算出日月運轉的位置,幫助你確定好拍攝的角度和時長。日月的拍攝時間要長一些,都要在1個小時以上。拍攝的時長確定好以後,就要確認拍攝張數和拍攝間隔了,這其實就是到算術題。根據以下幾個條件來計算:1/最後的延時攝影作品,每秒播放的圖片數量要大於等於25. 大家都知道,電影每秒24幅畫面,普通電視每秒25幀,這個數字保證了人眼看影片的連續性,所以,我們做延時攝影,要保證基本的視覺效果,最終播放的影片,起碼每秒鐘要播放25張圖片。2/延時攝影影片的總時長:不同的平臺允許分享的影片長度不同,以最常用的朋友圈對影片分享長度的限制為例,生成的延時攝影影片時長為15秒。3/假設我們拍攝素材的總時長為1小時,即3600秒。我們要把3600秒的時長壓縮成最後的15秒,壓縮比為3600/15 = 240.3600秒,按照正常的播放速度每秒25張,需要拍攝的總照片張數= 3600 x 25 = 90000張;我們確定的壓縮比為240,那麼我們實際需要的照片數量 = 90000 / 240 = 375張。一個小時之內拍攝375張,我們需要每 3600 / 375 =9.6秒 拍攝一張。那麼,最終計算出的拍攝方案為: 拍攝總時長1小時,拍攝總張數為375張,拍攝間隔為9秒。第二步:開始拍攝。準備好三腳架、快門線(最好有用快門線)。設定好拍攝引數,包括光圈、快門、ISO、曝光補償、飽和度、對比度等等,拍幾張樣張,確保滿意拍攝效果。固定好三腳架開始拍攝。如果相機本身支援間隔拍攝的功能,就按照設計方案的1小時時長、9秒間隔,總拍攝375張設定好引數,開始拍攝;(我用的富士XT-30就有間隔拍攝功能。)如果相機不支援間隔拍攝,建議使用可程式設計電子快門線,按上述引數設定好進行拍攝。(我的JJC富士快門線可以支援間隔拍攝的設定,比相機本身的功能還要方便。)長時間拍攝,需要考慮相機電池的能力,如果支援充電模式拍攝,可以接上外接電源或充電寶。第三步:影片合成。把拍好的照片匯入電腦,用影片軟體編輯合成。影片合成時,先把每張照片的播放速度加速到最快,然後再調節加速比率,使最終合成的影片長度在15秒或以下。注意,影片編輯合成的時候,不要對照片進行剪裁,不要在照片間加轉場效果。影片輸出完成,一段很炫的延時攝影作品就新鮮出爐了。
-
5 # 孟泓
延時攝影(Time-lapsephotography),又叫縮時攝影、縮時錄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目前也多叫作縮時錄影。其拍攝的是一組照片或是影片,後期透過照片串聯或是影片抽幀,把幾分鐘、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影片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時攝影影片中,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延時攝影可以認為是和高速攝影相反的一個過程。延時攝影通常應用在拍攝城市風光、自然風景、天文現象、城市生活、建築製造、生物演變等題材上。而目前除了相機外,手機、行車記錄儀也有此功能。
首先,相機中的拍攝功能跟延時拍攝屬於兩種拍攝方式。很多時候快進影片可以充當延時攝影,效果一致,但是兩者的拍攝方式不一,使得延時攝影的存在十分重要。
攝像功能是一直在進行拍攝錄影,形成影片。
延時攝影是透過記錄一張張照片,連線形成延時影片。
從記錄內容來看,延時攝影往往記錄的是需要拍攝時間很長的影片,比如開花的鏡頭,日出,日落,風起雲湧的鏡頭等畫面,而有些畫面往往需要拍攝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
如果透過攝像這一功能來完成全部記錄,需要消耗相當大的記憶體,何況現在高畫質和4K的普及,拍攝要求也越來越高,記憶體佔用更加龐大。另外相機的電池容量也限制了長時間拍攝的要求。
間隔拍攝功能則是採取間隔定時拍攝的方式去完成延時攝影,每隔幾秒中或者每隔幾分鐘拍一次,機位固定不動,最後合成影片。
其次延時攝影這種方式的一大價值體現在移動攝影,當你要拍攝的東西很大,需要你去移動拍攝完成影片,比如說一些地方標誌性建築,想要拍全景,每動一次就需要矯正畫面,透過拍攝照片後期合成延時,這樣一個人也可以完成操作。
那麼為何要拍攝延時?
延時攝影的魅力在哪裡呢?你可以在六秒鐘的時間,重現出三天內的開花過程,就像今年武漢的火神山醫院,透過延時攝影的方式,幾分鐘之內重現了一座醫院的建成。這是多麼震撼的一個過程。它獨特的畫面連續感讓無數人痴迷,畫面由無數照片組合成型,因為拍攝的是照片,所以你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構圖,要求相對寬鬆了起來。
-
6 # 清晨看路
延時攝影有一種獨特的畫面連續感,可是讓明明不連續的畫面看起來就像是連續的,就如大家常見的用影片導成的gif。同時,延時攝影的素材是照片,所以有著更加寬鬆的拍攝要求,相比影片,給你更充裕的時間構圖、思考、按快門、調整。
-
7 # 餘祖靜
相機的攝像功能與延時實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首先,相機的攝像功能。相機的攝像功能是記錄動態影像。以前很多相機只能記錄高畫質格式,目前有些相機出現了4K,6K,8k,動態畫質好了很多。但有的相機是經過裁剪的方式來計算的,所以畫面要比照相時要少一些。當先拍照構圖後再拍影片,就會發現上下畫面減少了。因為相機一般設定4:3格式,而影片只能用目前電視上通用的16:9。相機拍影片的缺少是不能長時間錄製,而且拍4K的儲存卡要求高,至少CF卡100M以上儲存速度才能達到5秒以上的錄製。否則5秒自動斷開。
其次,相機拍延時。相機拍延時是利用間隔拍攝方式獲得很多張照片,後期可以做堆疊獲得不同效果的照片,也可以通過後期做成時間流動的影片。用延時照片做影片,保證了照片的所有畫素,畫質要比影片拍攝要好得多,畫面也要大得多。後期照片調色也比影片調色要豐富得多。只是延時拍攝後期很費時也很麻煩,沒有影片那麼簡單。
第三,相機拍影片與延時的區別。相機拍時間流動的影片也是採取間隔幀拍方式進行,1秒需要25幀,快速叫升格,1秒100幀以上,播放時降到25帖的慢速叫降格,但目前這種模式只能拍高畫質,不能拍4K以上。用相機拍延時如果用5秒間隔拍攝,要想獲得3秒的影片,得拍90張左右,佔用空間比較大,加上後期處理費時,所以沒直接拍攝簡便。
總之,相機拍影片簡便,後期不大,但畫質不如延時拍攝。延時攝影畫質好,後期費時,佔用空間大。
-
8 # 湛江影相諦
想要知道延時攝影和錄影的區別,首先就要了解延時攝影,只有這樣你才發現兩者根本就是不一樣。
延時攝影的原理:
先以較低的頻率拍下圖片或者以較低的幀率錄下影片,隨後再用正常或者較快的速率播放畫面,如此將長時間內(多天、多周,乃至更久)的事物緩慢演變的過程壓縮到幾分甚至是幾秒播放 ~
其實,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變相的 “逐格動畫 ”
以前,延時攝影還是單反等專業裝置的專享,如果用單反等相機拍攝專業的延時攝影,那你除了一臺相機本身,還需要各種裝置... 三腳架、專業雲臺、快門線,以及鏡頭等等 。
除了這些裝置,可能還要花費超長時間進行後期處理...
但若你只是想簡單記錄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如一次長途旅行,耗時半天精心製作一件手工藝品等等,那就我們手中的手機就足夠了哈!!
何況手機拍攝延時攝影更加簡單方便,一氣呵成 ~
目前蘋果和各類安卓手機幾乎都自帶了延時攝影模式,不知道你的手機從哪裡開啟延時攝影模式的可以自己找度娘,可能每個手機的叫法命名會有點出入,叫什麼“快鏡頭”的也有... 不過字面意思差不多都能看懂 ~
到這裡你就發現了,延時攝影說白了就是快鏡頭,就是在相同的時間之內,他可以把影片的速度加快播放。而錄影的話,路這麼長的時間,它就只能播放這麼長的時間,就算壓縮也好那也只是記憶體的縮小,而不是速度的快與慢。正常的攝像功能,如果經過條數那也是經過處理的。也是比較麻煩的,而且攝畫素清晰度方面也會有所降低。而且錄製那麼長手機記憶體很大,而延時攝影就很小就可以做到了。
因此手機不僅有快鏡頭也有慢鏡頭,配置這兩個功能和一個正常的錄製功能。手機拍照就變得豐富起來,就看你想要什麼樣的拍攝,就用什麼樣的功能。
-
9 # 芒果家的鯉魚
延時間隔攝影可以將任意時間段間隔拍攝,然後合成影片,在拍攝時間上有很大優勢。比如拍一個主體的變化,間隔拍攝可以拍幾天甚至數月,根據間隔時間決定照片數量和合成後的時長,而影片拍攝很難做到這麼長時間的拍攝。
間隔拍攝的素材照片,可以是靜態照片,也可以合成動態影片,後期餘地很大,而且畫質很高,成本低。從影片檔案裡獲取的單幀無論是大小還是畫質都不如素材照片。
間隔拍攝所需裝置要求不高,鏡頭更換方便,一般單反都能勝任,儲存也相對簡單方便。拍攝影片的專業裝置就要昂貴很多,且儲存資料量巨大,後期處理更是對電腦要求苛刻,比如4K影片家庭電腦幾乎很難處理。
-
10 # 曦新生兒攝影
延時攝影的主要魅力在於它是一種時間藝術,在短短几秒內就可以表達幾小時,幾天的時間。這樣在人的主觀接受上也是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所以延時攝影的意義在於濃縮時間,以及這種時間藝術結合空間藝術的衝擊力。還有,攝像機在延時方面確實感覺比較好。但是供電問題和儲存問題有待解決。而且特殊的情況下沒法用,尤其是在特別長的情況下連續錄製。
-
11 # 拿相機的蘑菇王
先看下30秒的延時攝影是什麼樣的。而這30秒的影片,是用了一個多小時拍下來的。如果用普通的攝像來拍放,那麼觀眾為了看個日落要在螢幕前守著一個多小時,顯然很難。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看到平時生活中幾乎靜止的事物,突然間動了起來,視覺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因為這突破了我們的常識,經驗,所以讓我們感覺很新奇。
所以,延時攝影是我們表現攝影創作的一種手段。當然,如果利用攝像後的倍速播放也可以達到效果,但是你想,一臺相機拍攝1小時要多大的檔案,這對你後期編輯也是壓力山大,所以用延時攝影這種前期就減少無用功的方法拍攝,是為了減輕後期的工作量。
它的存在,是為了方便。
-
12 # 辰辰學長xl
延時和攝像是不一樣的,就像照片的質量與影片是不一樣的,影片比例一般為1080P,幾百萬畫素就已經能夠達到那個水平了。利用照片拍攝延時會效果更好是毫無疑問的。
回覆列表
這個是因為照相機的處理速度,或者說數碼相機是透過數字處理後才儲存的。特別是光線暗的情況下,一定要延遲幾秒,這樣照相的感應時間長一點,處理器採集的資訊更多,所以就會給我們感覺就是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