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哥的生活日記Vlog
-
2 # 楚王盤球
當然,所謂言傳身教,關鍵有些會潛移默化。
來看看家庭影響孩子的幾種表現:
家庭關係不和,孩子就會沉默寡言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自信心就會很差
父親經常打罵母親,孩子就會很叛逆
父親在家很強勢,孩子就會很膽小
家裡條件好,孩子時常很粗心
家裡條件不好,孩子性格會很倔犟
這些現象很常見,其中的邏輯聯絡也好理解。父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
特別是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一是孩子學習不安心,經常發呆走神
二是孩子學習沒耐性,時常半途而廢
三是孩子學習不細心,經常粗心大意
四是孩子學習沒積極性,會得過且過
五是孩子學習滿不在乎,學習沒動力
一個家庭,一對父母
兒童階段,培養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求學期間,監督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工作時期,鼓勵孩子養成一個好的思考習慣
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是父母留給孩子真正的遺產。
-
3 #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提到牛娃,我發現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爸媽揠苗助長”“孩子肯定不快樂”“哼,這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嗎?”你信不信,很多對此嗤之以鼻的人,其實都是自己在學習上很困難,且成績不怎麼樣的人。先彆著急槓我。如果你有孩子了,你就會知道現代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多強。
倘若父母懂教育,能在學習方法上加以引導,孩子成績卓著的可能性真的太大了。
先說一個朋友家孩子。朋友是國內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最年輕的副總裁,爸爸是明星御用的造型師。孩子從小琴棋書畫都喜歡,現在小學1年級,英語非常好。可能你會說媽媽是英語老師啊。你說對了,語言能力好,但除此之外,孩子在舞蹈,藝術,花樣滑冰,擊劍等方面興趣濃厚,也學了很多年。倒是父母有些“苦不堪言”,孩子愛好太多了,求知慾太強了,父母一到週末根本休息不了,到處送上課,還有好幾個課目前沒傳送,是真的沒時間。
可能你會說“我才不信啊!愛好多就一定成就好嗎?”那我們從大家都關注的“學習”方面,再來講講一個懂教育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比如說我身邊的馬老師,是一個數學天賦極高,致力於孩子數學學習的女性朋友。她的家庭是由大學老師+科學家+兩個自學成才的天才娃!表面看來,這是一個成天吃喝玩樂買買買的四口之家,但高知家庭的與眾不同的帶娃方法,才是最吸引我這個普二大學畢業的媽。
先說說馬老師的背景吧:東北地區數學女王,數學奧數拿第一,當地理科實驗班爭搶物件。我就說說她是如何對孩子在學習上進行加持和影響的:
1 “懂”教育、“重視”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可能你會說,現在哪個家長不重視教育?這還算什麼特徵呢?
我這裡說的“懂”,不是指看了多少育兒文章,讀了多少養孩子的書,而是真正參透教育這件事,能更好的引導,給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我記得有個報道說,現在的高考狀元裡,40%孩子的父母都是教師,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印證了這件事。
我就說馬老師一點,就能讓你立刻感受到自己與她的差距:馬老師是個孩子上網課都要做筆記的家長。
正常人一看,上個網課25分鐘都要記錄,這家長真閒啊!
不正常的人一看,天,這才是人家高知的與眾不同
孩子每天學了啥,掌握了啥,還沒掌握啥,啥還沒整明白,15分鐘的課都要詳細記錄。還是用筆寫,不是用電腦和手機寫。每一個知識點的透徹掌握,穩紮穩打。
所以,人家孩子上一節網課,真的能把教學大綱的每個知識點都落實了,還經常能發散思維!從小養成學習閉環思維:預習-學習-複習-練習
咱孩子上一節網課,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學啥了?不知道!
孩子四歲就給講明白雞兔同籠的問題了
普通家庭只會說:奧數不是早取消了嗎?學會這個以後買菜能用上嗎?沒用!
孩子學習生活日常表現有什麼問題,普通家庭雞飛狗跳互相抱怨一口一個:都怪你!
馬老師不一樣,兩口子從智商、人文、科學、生物角度分析,孩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如何改善。
這高度,看一眼就心服口服,自嘆不如。
以前總覺得學問高沒啥用,現在知道了,不是學問沒用,是自己沒用。
2 學習重視方法和探索式學習方法,而非報多少個班馬老師家老大5歲了,從小到大就上了一個2000塊錢一年的英語網課,現在啥效果呢?拿起一篇1000字的英文長文,blabla一口氣流暢的讀完。重點不在網課,而在於孩子媽媽爸爸姥姥的教學方法和引導。
馬老師每天晚上下班回家,老大已經把該上的網課自己都學完了,就剩下馬老師回家檢查作業做上課筆記。
在我看來,馬老師的教育非常重視方法、過程和思維方式,而不是結果,或者花了多少錢報了多少個興趣班。
舉個例子,有一次馬老師給孩子煮了個雞蛋,教會了一大堆衍生單詞,把我們都看懵了。
還有一次,馬老師家老大提出了一個關於骨頭的問題,全家翻箱倒櫃找資料,從文字到影片,從繪本到跳舞,能找到的都找到。
普通人一提探索式教育就激動,很有高階感,說起理論來侃侃而談,
自己孩子一發問一句話就把孩子打發了,生怕耽誤了自己刷手機。
馬老師的教育方法告訴我們:想要探索式教育,爹媽必須有探索性思維啊!
3 重視教育資源的投入,高質量高水準陪伴雖然馬老師不怎麼買興趣班,但是她買書啊!
給孩子們買的學習的書,平均每星期買個大幾百上千,完全不眨眼的買,經常買的我們都很錯愕,跟都跟不上。
馬老師周圍都是跟她一樣的大學老師和科學家環境,因此他們家的學習資源非常豐富。經常是周圍的大學老師組一個小班,幾家的孩子一起學習。都是鄰居,時間自由,不用跑遠,就連打籃球,都是外國帥哥教,順便教了英語。
此外,馬老師和老公每天陪伴孩子特別高質量,晚上20點之後陪娃時間,一起探索,跳舞,做實驗等等。而且他們玩的方法都很高階,絕不是簡單的讀讀繪本之類的就覺得自己陪伴很高效了。
也因此,孩子們都像一個小博物館,啥都知道,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的很多細節,像個百科全書。就連出門意外抓個蟲,都能學習一堆專業的生物學知識。有時候我們在戶外看到不認識的蟲子,都要拍照發給馬老師,問問那是啥?畢竟自己才疏學淺,都不知道怎麼查。
4 下得了“狠”心,全家都有超強的執行力四五歲的孩子家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想學就玩兒吧,沒事兒,以後有的是時間學習。
或者爸媽看到別人孩子優秀趕緊回家抓緊兩天,過幾天又放羊了。
就說這次疫情假期這麼長,有多少家長主動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了?有的跟學校都累的人仰馬翻,有的直接放了羊。
而馬老師孩子,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都送回東北老家姥姥姥爺帶,兩個孩子每天學什麼做什麼運動都安排的妥妥的,每天發簡訊檢查學習效果,全家都有超強的執行力,絕對不會說什麼“孩子太累了,趕集休息吧”之類的話。
無論是日常學習,還是晚上爸媽下班後陪娃,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真的是全家總動員的一起探索學習,而不是爸爸看電視媽媽刷手機,孩子自己不幹坐著不說話的狀態。每次看到馬老師發的家庭照片,都深深地覺得,人家買書都是看,咱家買書都是擺著!
5 父母的以身作則這點真的是特別重要。馬老師兩個月前開始減肥,每天寫減肥日記。在我們看來減肥這事兒就是說說,說兩天就過去了。但馬老師不,冷不丁的一看,馬老師的減肥日記已經寫了70多天。70多天,每天5公里跑步,一小時跳操,健身三餐。時間白駒過隙一般過去,令人驚訝的不是馬老師減了10斤,而是她居然堅持了這麼久,連我們自己都感到驚訝!
而在學習上,馬老師和老公每天都會讀書,瘋狂買書,對孩子教育捨得,對自己更捨得。全家最愜意的時候,就是一家四口各自都在讀書,而不是看電視打遊戲。
有時候我們看學霸,總覺得是他們天資過人,為啥什麼方面都那麼好呢?好像也沒怎麼刷過題,怎麼什麼都會呢?其實學霸真正掌握的,不是哪道題,是解題思路,是學習方法,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及對世界的探索,而不僅僅是好奇。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講過,我們80後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不是不學習不讀書,而是:
1 不想讓孩子辛苦,但幻想孩子未來能是天才
2 孩子學不好,是老師學校不夠好,從不找自身原因
3 一年花幾十萬給孩子報興趣班,起早貪黑的陪讀就覺得自己付出很大
4 孩子遇到困難不幫著解決,想著法的幫孩子放棄
5 由著孩子性子胡來,美其名曰“自由開放的教育”
6 過度的表揚,讓孩子耐挫力極度脆弱。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影響巨大,這其中當然包含經濟條件,但更重要的是家長的理念,格局和思維方式。孩子能不能成才,各方面因素都有,但家長未來的教育方式與思維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方向。
-
4 # 我是你表姐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肯定大。
我的原生家庭很差,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做低下的苦工賺錢,爸爸每次都會接送我,而且還會跟我的同學說談,每次說到他是做什麼的時候,我都身體僵硬咬緊牙關,生怕他說出來他是做什麼的。
甚至有一次,我直接生氣的跟爸爸說:“不要說你是做什麼的。”因為,我打心眼裡瞧不起他的工作,我覺得我的家庭是最底層最窮困的。
小學的時候我只記得,爸爸每天在河邊搭個棚子,他和媽媽在那棚子裡一做工就是一整天,我放學後就會在棚子外邊找個石板做作業。這景象一點都不美好,一點都不,因為我的同學的家庭要麼是有鐵飯碗的工人,要麼就是家裡邊有大院子的地主,還有開貨車的,還有開大煤窯的。
我甚至記得,那時候有所專門供工人子女讀書的一所學校,和我玩的最好的朋友,就是因為去了那所學校讀書,而我的成績比她好很多,可我卻上不了那所學校,我們之後就沒怎麼聯絡過了,甚至有來自那所學校的男孩欺負過我和我哥,他們罵我是撿破爛的。
之後的幾年,直到我初中畢業,父母工作的地方搬到了廁所旁邊狹小的房子裡,5平米不到,夾在男女公廁中間,租金便宜,條件是父母每天都要打掃一遍男女衛生間。
我連現在都能記得起那刺鼻的廁所的味道,他們兩個還是在裡面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多時候爸爸還必須睡在那裡,因為怕門窗半夜可能會被人砸,也有喝醉鬧事的,也有偷東西的人。
公廁的位置是鎮上最顯眼的公廁,每天你來我往的人,每天和父母打交道的人都認得了我。而我成了有空就端著盆碗送飯的人,可笑吧,因為爸爸媽媽都很忙,很多時候都要在裡面吃午飯。
我其實最怕去那裡,因為我的老師,我同學的家長,都認識了我的父母,都認識了我,儘管我再努力在學校學習,交友,扮演一個好的形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父母在公廁旁工作,還得打掃公廁,就會讓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功虧一簣。
人的出生是無法改變的,在這個現實生活中只有改變自己,讓自己強大才是唯一的出路。
-
5 # 亭亭玉立104648451
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大啦!絕大多數孩子的前途或命運與家庭教育休慼相關!
一個家庭有父母爺奶伯叔嬸等家庭成員,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教育孩子撫育孩子最多的人,一般情況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的語言從哪裡學會的,是從父母和長輩那裡學會的,父母長輩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從家庭成員中學到的,孩子的成長怎能與家庭關係不大?
父母對孩子的身教重於言教。孩子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家庭成員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孩子的示範,父母就是孩子的學習的榜樣!
孩子進了學校以後,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生了碰撞,多半與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有關,少數與老師或學校的不當教育有關。家長應主動與老師溝通,相互配合,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否則很易貽誤孩子的終身前途,切記!
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們為孩子作出良好的示範,用正確的思想、方式、方法教育啟發孩子,祝你的孩子在你們的撫育下茁壯成長!
-
6 # 十四小子11
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時,處於本能反應,他會去吮吸母親的母乳。漸漸的,小嬰兒長大了。父母開始教孩子說話、走路。孩子在模仿父母說話口氣和走路姿勢中慢慢成長。
轉眼間,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不管他有多遠,家永遠是他幸福的港灣。
他取得成就時,第一個想分享的事他的父母。他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向父母傾訴。他會努力工作,因為他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他會找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結婚,這樣婚後兩人可以一起照顧父母。
如果你要問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只能說家庭是孩子的港灣,是他人生揚帆起航的起點!
-
7 # 農人小光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大快,導致很多家庭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缺失,也就容易造成小孩長大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家庭家德為主要的,家裡和和睦睦、尊老愛幼,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長大了也會是一個懂孝道、懂理數的好孩子。其次就是家風了,家長在這方面就是孩子的榜樣,一個父母親整天無所事事、打麻將、沒上進心,那無非是在摧毀孩子,在這一塊父母就是孩子的導師,在家風比較好的家庭,父母勤勞工作,回到家裡陪陪孩子,叫上孩子一起做做家務,全家齊樂融融,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Sunny,有上進心。。
-
8 # 阿孔
首先要明白一點,孩子的三觀是由環境塑造的,環境主要分兩塊,一塊是家庭環境,一塊是社會環境。這裡做個簡單介紹,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易怒的環境裡,那麼孩子自己也會不知不覺有易怒的性格,他會覺得,只有我這樣做才能融入這個環境。
家庭環境佔據幾乎90%,在孩子有獨立自主意識之前,為了尋求認同感,會不斷的模仿家長們,以此來證明我們是同一類人。這是最基礎的生存潛意識。
所以有一句話這麼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父母。
然後隨著孩子有獨立意識之後,極少部分能夠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形成自己的對事物的看法,這裡說的是孩子獨立處在的一個社會環境裡,給到孩子一個獨特的反饋,從而塑造出孩子的三觀。
這是一個打破固有思維的舉止,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對教育有興趣的可以加作者,kongfrank
-
9 # Ailsa古琵琶的愛情
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一個家庭的好壞可以說是影響孩子的一生吧,毫不誇張的說,家庭就是濃縮的一個小社會,孩子從出生起就是再與這個小社會接觸,而父母又是這個社會的領導者。如果父母沒有做好領導的榜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一、家庭關係不好 這個家庭不單單是指家裡的幾口人,還有家庭與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關係。父母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待人接物,孩子都是會看到並學習的。
二、家庭有暴力行為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架,家裡隔三差五總要爆發戰爭。父母永遠都想不到孩子碰到父母使用暴力時那種害怕,絕望的心情,父母每一次的大打出手對孩子的心靈都是一次摧毀。 在這種環境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很難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孩子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也更容易養成心裡自卑性格膽小,也會更容易有使用暴力的習慣,步入社會,遇到問題很容易走極端。 家庭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堂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作為孩子學習的標榜。
我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就不好,父母總是吵架,左鄰右舍也不好相處,在家裡總會因為一點小事,父母之間就各種矛盾,爭執不休。明明大家都是一家人卻總是弄得像仇人一樣。我很反感這樣的家庭關係,在那段時間裡,作為那時小孩的我,天天心裡都擔驚受怕,害怕父母吵架,每天放學都不敢回家,怕面對他們的爭鋒相對,冷言冷語,每天在家裡都小心翼翼的。那段時間真的很痛苦,甚至都想到了離家出走,慶幸的是那時我身邊有一個很好很好的朋友,她每天都陪著我,安慰我鼓勵我幫助我度過了最難過的時間。也慶幸有她,不然我也不知道後來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現在想想還是覺得蠻恐怖的。
-
10 # 手機使用者68711359440
不知不覺女兒在加拿大讀到博士的3/5了,她取得的成就已經超出了我一個鄉村教師的能給予幫助的能力,回想起來就是能幫助她的就是從小敞開心扉,平等對話,真誠的對待人和事,無憂無慮的做自己喜歡的事,人才能始終那麼Sunny燦爛,積極向上。
-
11 # 此路何人
一個人從出生時的一張白紙到生命結束,家庭的影響不處不在,無時不在。尤其是在孩提時期, 家庭更是對其今後的人生走向有決定性影響。
性格。性格決定人一生所要從事的職業並決定了其成就大小。性格也決定人今後組成的新家庭和諧美滿與否。家庭和事業猶人之兩翼,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性格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性格決定命運。而一個人從小所處的家庭環境對其性格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可逆的。正所謂身教勝於言傳。父母飛揚跋扈,子女必然囂張霸道;父母離祖背德,子女必然六親不認;相反,父母溫和善良,子女必然溫柔敦厚;父母敬老愛親,子女必然助危扶困。善舉形成善性,惡行導致惡性。反之亦然。可見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小孩子雖然不會分辨善惡但卻是最會學習的了,希望家長警戒,做好榜樣。
為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聖人之論,也是為人之本。一個人的為人之道體現其家庭教養,斤斤計較、偷雞摸狗不吃虧必受家庭影響;大度敞亮、助人為樂有擔當也必有家庭薰陶。
處世。之所以講“處世”而不是“處事”,因為每個人都得入世,不管你是以出世之心入世還是以入世之心入世,都得處世。從小家風的感染會養成一個人的處世之心,社會是最複雜的,也是最能檢驗人的,大浪淘沙,真金始現。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身敗名裂,有的人庸庸碌碌過一生,有的人風風火火闖一輩。家庭這個基礎實在是重要啊。
希望大家都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前人交待,為後人擔待。
-
12 # 張健家庭教育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場所,也是我們出生以後接觸的第一個場所,所以父母不僅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最長久的老師。
孩子從出生、成長直至立業成家,是家庭一直陪伴著他,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並不一定會帶給孩子多少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對於決定孩子成長的一些內在、根本性的因素,如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乃至行為處世的方式等,都產生著基礎性、長期性的影響。正因為學生先天的基礎、成長環境的不同以及家庭教育的差異,在同樣的學校教育之中,孩子的表現差別很大。
-
13 # 耕山
影響非常大,特別是現在學校把很多教育的東西下放給家庭來做,學校因為家長意見大,現在一般老師都不太敢管學生了,就如當年的扶老人被告的事情一樣。
都說熊孩子有個熊家長,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孩子的學習氛圍導致了他也是一樣。所以家長做好模範,才能夠教育好孩子。
包括學習能力,表面上是學校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但是其實更多的能力是家庭傳遞的,例如家裡有看書的氛圍,孩子就會喜歡看書。
-
14 # 君子正見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果,當然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教育有很多因素,孩子天資有關、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實踐教育等等。
但願每給孩子不要碰到壞的老師,壞的朋友。
-
15 # 挹yi哥線上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俗話說跟著烏龜學爬行,跟著燕子學飛行,孩子從小在大人的薰陶下,會模仿很多大人的思維,語言,和行動能力。你想孩子往你所訂的目標成長,你就必須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舉個自己的例子,以前跟小孩一起唱歌的時候,喜歡篡改歌詞,改了幾次以後,我家小孩自己有時候唱歌也改了,瞎唱。所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你啟蒙好了,孩子後面就少走很多彎路。
-
16 # YANGxiang香
在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是一個充滿愛,性格開朗活潑的孩子。而在一個總是爭吵聲中長大的孩子,脾氣也會很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凡事總想用拳頭去解決,其內心也是很缺少愛。所以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生活中,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定要經營好家庭,讓家充滿愛與溫暖,畢竟家和萬事興嘛!
-
17 # 發現一切美好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小時候最愛做的就是跟著父母(這裡包括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當然還有因為種種不同家庭其他親屬陪伴孩子的)的言行舉止學習,最近一段時間剛好在家當奶爸,孩子兩歲半,從第一天專職陪伴孩子開始,孩子每天的情緒波動都會很大,事兒多,笑,哭,鬧騰,不樂意,拉屎,撒尿什麼的,因為小很多東西他不一定表達的很好,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孩子做任何事的不同表現是怎麼回事兒?每天不停的十萬個為什麼,重複又重複的問東問西,跟著你做一些你所做的表情,動作,和你自己可能會忽略的很多生活習慣,比如說大人們隨手扔垃圾,隨地吐痰,說話大聲,責備,生氣等等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因為孩子們是從什麼都不懂開始在認知這個世界,負責帶孩子的人做出來的很多生活習慣(好的,不好的)會潛移默化間傳遞和教給孩子,所以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請帶孩子的人都能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同時多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多養成好的習慣。
回覆列表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大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環境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在家裡邊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早的老師。家庭和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影響孩子一生。比如說父母喜歡乾淨愛打理家務,小孩也會有那種愛乾淨的潛意識。家長喜歡讀書看一些有良性有正能量的手機影片,小孩也會選擇有良性的影片和手機來看。比如說家長喜歡說髒話帶口頭語,小孩不經意的會學去的。比方說有不良的父母喜歡打牌,抽菸喝酒。小孩子腦子裡就會灌輸打牌抽菸喝酒這是一些日常生活正常的事情,不會認為這些是不良習慣和危害身體的壞習慣。比方說父母喜歡吵架打架的家庭,小孩子也會容易暴躁,跟別人容易發生爭吵。那樣的話小孩長大就會在社會上跟人發生口角甚至打架。所以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