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涼子醬愛情事務所
-
2 # 笑囧百科
曾經因為實在受不了老媽的催促,約了女方一塊見個面聊聊
正奇怪怎麼回事呢,這個女生髮起了群語音聊天,接通聽了一會才發現,這個群裡14個男的(包括我)都是別人給這個女生介紹的相親物件。。。。
-
3 # 啥名太難了
我們農村相親一般都是媒人介紹。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相親,說起來,那叫一個尷尬,經媒人介紹個女的讓我兩個見見面,我當時歲數也不大呢也是第一次相親,那次相親還是晚上見的面,我們鄰村的姑娘,去了以後先不是和那女的見,而是我也不知道和女方什麼關係三大姑,二大姨,四表姐的有十好幾個把我看了個遍,我當時就特尷尬,這也是我第一次相親遇到奇葩的
-
4 # 凡塵小仙
奇葩年年有,相親遇最多。哈哈,這讓我想起了曾經我的相親經歷。
他是我們鄰村的,當時別人介紹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的,我就加了他微信。聊了有半個月吧,微信聊天的時候對他印象不錯,說話什麼的也風趣幽默,他在政府單位工作,也穩定,兩個人相互感覺都還不錯。於是就約在外面見面,當時見面的時候看著也挺好。高高大大的,就是有一點肚子,不過這些我還是不介意,到飯店剛開始吃飯的時候聊天都沒什麼問題。
吃完飯就我們就坐在那還沒走,聊起天來,聊著聊著,他就很自然的把一隻腳的鞋子脫了,放在他坐的椅子下面扣了起來,邊扣邊聞還邊跟我講話。我當時覺得很不舒服,就強忍著問他,我說你腳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其實我內心的想法是,麻煩你趕快把鞋穿上吧!他聽了我的話,可能大概知道我的意思,把腳放下來了說,沒什麼,就是腳最近有點過敏了。於是低著頭穿鞋,低頭的時候我又正好看到了他禿頂,我想他不是才28歲,怎麼這個年紀就禿頂了啊!要不是他低下頭,我還一直沒注意到。他把鞋子穿好的時候,又聞了一下手,還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
當時我就再也忍不住了,就找了個藉口起身準備走,他正好要用手拉我,我快速避開了,說家裡有點事,我急著回去,然後我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回去以後我就跟介紹的人說我和他不太合適。後來他還在微信裡問我怎麼回事,我就說我們不是很合適,我也不好意思把我的真實感覺說出來,然後就直接把他刪了。我想就算你腳再癢你也忍一下啊!大哥,我們是在相親啊,或者你去洗手間嘛!真的是人生中第一次遇見這麼奇葩的人,欲哭無淚啊!
所以相親需謹慎啊,媒人說的話只能相信一小半,第一次見面都感覺不好的人,最好是當機立斷的說再見!
回覆列表
我,作為一個28歲的普通婦女,能夠空出手來寫自己的相親記錄,主要是因為,現在再也沒有人給我介紹物件了。
就跟一個100線的小愛豆在徹底糊掉之後,開始回憶往昔,我也是有過粉絲的。
所有人的“第一個”都是炮灰,包括相親物件。
第一個:溧陽曹承佑
2016年的清明假期,父母在我強烈反對下把一個跟我差不多瘦同時比我大概高5公分也就是163左右的男青年帶到我的面前。
雖然我對他本人沒什麼意見,甚至也不覺得身高有什麼問題,但當時我被這種相親形式震驚了。
所以拒絕了。
你知道兩個人相遇的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換一個地點一種認識方式,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故事。
為什麼我這樣感慨,因為幾個月後,我就看了《假如愛有天意》,然後愛上了男主角之一——曹承佑同志,然後意識到當初與我相親的男士竟然與他長得一模一樣,因此十分後悔。
不要問我為什麼喜歡曹承佑而不是趙寅成,這不是重點。
第二個:勤奮的拆遷戶
2016年是我的高光之年,要給我介紹物件的人還是很多的。
清明節回到上海後,阿姨堅持把一位上海小夥介紹給我。他的家庭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仍然努力工作的拆遷戶。這位男同志有一雙丹鳳眼,面板白裡透紅。見了第二面之後我跑路了,不是覺得他房子不夠多,而是他男生女相,我女生男相,襯得我很硬漢。
我因此被阿姨追著罵了一年。不愧是我媽的親妹妹。
第三個:令人疑惑的男人
在我的母親和親戚們都技窮之後,我的同事們上場了。
那是我在上海的第二個老闆、我的精神導師,同時每天罵我。但那一天她難得沒有這麼做,我倆一起站在空曠的2號線上,我很焦灼,不知道如何面對突然溫柔的她。
我的領導在給我們互相介紹之後回去加班了(這就是她成功的原因)。留我倆人聊天。
這位小夥我覺得挺好!
雖然不像曹承佑,但有小眼睛。
但為啥之後沒聯絡我捏?我覺得我倆聊得挺開心的。
。
。
。
不是嗎?
男人,真是令人疑惑!
第四個:相親市場有沒有行業標準
2017年,我的母親在家鄉遠端操作,給我介紹了一位老鄉。
同在上海打工的老鄉,其實非常加分。因此我願意見第三回。
我深刻懷疑對於相親來說,見第三次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第三次我們找了個地方吃冰。
他:昨天去南京了,忙到很晚才回來。
我:出差嗎?
他:不是,拿新房的鑰匙。
我:哦。
他:……
我:……
……
他:拿到房以後你可以去南京工作,然後學個車。
當時我就臥槽了。
並且發誓永不和不喜歡的相親物件見超過兩次。
我因此一段時間陷入confusion。
所以,相親市場見第三次是不是有什麼含義?
最後我想說一下,應當從不斷的相親中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他們給我介紹的都是些什麼人?不靠譜。
而是意識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我很少和人苦口婆心聊天,也從不勸人結婚,也不愛追問。因為我預設大家都知道自己做的決定意味著什麼。後來聊多了,發現其實很多人也不知道,糾結是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