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平西橋
-
2 # 精衛填
何謂無用?沒有價值,沒有用處。這個世界好像不存在無用的東西。所謂無用只是放錯了地方或環境罷了。
何謂“無用”中間有“大用”?簡單說就是沒有所謂“無用”的東西,要理解這是莊子的哲學智慧。
很多東西看起來是無用的,比如:房子的空,轂的空,但沒有這些無用,就不會有它們的有用。房子中間是空的,你就可以住在裡面,還可以在裡面放很多很多東西;軸心是空的,才可以放進車軸,把輪子安在車上。所以,這些空而無用之處,一旦跟特定的“有”配合起來,就會生起特定的大用。
最典型的就是文史哲。看起來人文的東西沒有實際的功用,比如不能讓你馬上賺大錢,不能讓你短時間生起大用,不能直接給你帶來財富。但這些看似不實用的東西,在人生中其實發揮著大用。為什麼?因為,它能提升人的生命質量、心靈境界,讓人成為一個有智慧、有修養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各個領域裡得到大成功。
哲學就是典型的無用之大用,表面看起來沒什麼用,卻能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文史哲學得很好的人,如果有很好的素養,也就是能學以致用,像老祖宗說的那樣活著,那樣待人接物,他就會非常出色,不同凡響。
-
3 # 善良無罪7
無用,有用的東西,那是看你怎麼看?比如,世間人認為錢有用,但當你命要終了時,錢有用嗎?有人認為工作有用,但當你煩惱時,它幫不了你的忙。人們都急急忙忙掙錢,爭權。可到頭來,這些錢不能幫你解決任何問題,反而煩惱。子女爭奪錢房子,打得不可開交。父母還沒死透,子女已經蠢蠢欲動,互相爭鬥。那你說,錢,有用,還是無用。
-
4 # 天罡奇門遁甲于海洋
這個問題,我來嘗試用陰陽文化中的陰陽互根,陰陽互藏說一下。
有用,無用這兩個論點其實只是涉及到有和無而已!
弄清楚有和無就解釋了有用和無用,中國有個成語叫,無中生有!
無中怎麼會生有呢?這不是悖論麼!
究其根源,還是講有和無如何定義的問題,你是如何判斷有的,當然是因為無的襯托!反之亦然!
有無看似對立,實則互藏!就像陰陽文化中的,陰陽互根,陰陽互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根本!
客師萬言歌中論觀篇解釋的很清楚:
論觀
有之為有為必有,非是必有必無有。
皆言魚遊深水澗,不知水來不知天。
人在有中目之見,上下極九未出天。
有無豈是人之斷,吾舍雙目以心觀。
有無相較無者易,無者相較有更難。
萬中失一有不全,一無是處無自見。
若非必有有必亡,絕非忽然一荒堂。
故而天地有來頭,一物一釐有因由。
人在有中難自求,所得所觀皆為繆。
此間需得明悟定,一理一名一步營。
此處需有名之矢,以此為矢先投壺。
無為無為為之無,有為無為無之為。
有為必有必有求,求之必然方圓周。
方圓規矩在必有,山高水低富王侯。
天地本無無之本,無之名者名之無。
思量不盡嗚呼哉,莫談天地人三才。
有用,無用只是你當下的處境,環境,境遇,所傳遞給你大腦的訊號,告訴你,這個東西或者這個事兒對你來說,現在沒用,過了這一刻,下一刻可能就對你有用了!所以如果只論單一的有或者無,沒有意義!他們是相對的,又是互藏的!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一個拿出來,你都可以說有用或者無用!
好,就說到這吧!
感謝各位的耐心閱讀!
-
5 # 思維噴漆工
可以參考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
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解釋一下核心,就是無用中藏著有用。有用中有無用,相互的。
-
6 # 水清樸一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何為無用無用,誠然是沒用,但並非像表面意思一樣一點用處都沒有,按照老子的思想,無用只是不能給人們提供現實直接的功用,故此被人說成是無用,比如正在看手機的你,此時此刻,手機對你來說是有用的,因為你正在用,手機需要用電,但此時電對你來說沒用。如果再往前推,手機裡面的資訊對你來說是有用,此時手機對你就沒用了,裡面的資訊才有用,所以,無用就是不能及時滿足自身需求的事物屬性。
何謂無用中的大用老子的例子很明確,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茶杯中空,看似無用,但是若無此空間就不能盛水;空氣看似無用,沒有人每天都去讚美它的存在,但它確實是生物生存的最大前提。所以看似沒用的空間、事物、思想等,雖然不能在眼下為我們提供便利,但是背後也在為我們的現實狀況起著無形的支撐作用。比如人體的經絡,在一個西方人眼裡是不存在、無用的,但是在中醫的眼裡卻是治病的根本,按摩合谷穴就是能緩解牙痛,按摩足三里就是能緩解腹痛,看似沒用的東西,卻能在最關鍵的時候解決大的問題。
世間並無絕對老子的哲學就是將一切事物視作陰陽互變的存在,這是他大道的基本屬性,凡事都在有和無之間轉化,也是在有用和無用之間相互變更,此時的無用可能使彼時的大用,所以萬不能執於一端,定死某事物的屬性,
-
7 # 緣空
何謂“無用”?就這個問題就反問一下你,何謂“道”?《道德經》雲:“道可道,非常道”,何謂“無用”?何謂“有用”?能實質回到出來,說出來的就不是真正的“有用”與“無用”了。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有用與無用其實是一個對立統一的概念,沒有了“有用”,何來談“無用”?沒有了“無用”,又何來談“有用”呢?所以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把“有”和“無”給割裂開來了,一旦割裂了,他們兩個誰離開誰都不存在,這就是為何老子說“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原因了,也就是說無用方能提現大用。如果還不懂,可以多讀幾遍《道德經》,慢慢就理解了。道德經很短的。
-
8 # 午夜耕夫
其實任何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因為人無完人。
無用,其實就是你沒有發現他的優點,只看見了他的缺點,任何人對任何事,出發點,價值觀,世界觀都不一樣,所以答案都有會參差,層次的分別。
有用,也許是你對他的缺點的忽視,仰或說愛好,脾氣相似,相處時間久了,你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而己。
任何人,放在的位置和他的愛好如果相匹配,那麼任何人都會發光,發亮。
-
9 # AA江舟AA
“無用”和“無用中有大用”這兩個感念不能分開理解;若分開了,那麼“無用”就是無用。
所謂“無用”,它是指不具有現實功用的東西。比如科學和技術,科學就不具有現實功用,它只是一種理論體系;而技術就具有現實功用,它一種操作手段,可以直接轉化成人所需要的實惠。比如把大豆提煉成油,這就是技術;把鐵皮製作成水桶,這也是技術。而這些都與科學無關。
但科學卻有大用,這個大用就是它能讓技術產生更大的功用。比如中國發明瞭製作火藥這個技術,也僅是讓它爆炸的功用停留在製作鞭炮之類的玩意上,而西方在科學的指導下,卻把火藥爆炸的功用提升到了洋槍洋炮的功用。
所以說“無用”之用為大用。
-
10 # 牟志法918
一切在於人生不同!視角差異!能力各異!乾坤執行之道!科學解不了!原因天地人之異!人文不識地理之異於天地之別於物理!所以!科學家只會用冷凍來改變氣候升溫!但不切實際!只知天文是個空間!但不知天地之別!所以幻想一切老天可以改變一切!一一一思想者!
-
11 # 以畫隨出
自身無才何人用!
他人無才為何用!
己要有才國必用!
人才才能讓國興。
-
12 # 紀錄片人CJ
姜尚姜子牙對於他的妻子及大眾來說他是"無用"的,因為他勞作不通、經商不會;但對於周文王來說他卻是有大用的,這就是"無用"中的"大用"。
因此,有用和無用只是相對“使用者"而言的,世間萬物皆有用,只看使用者的境界大小,能不能用得上罷了!
-
13 # 無硯齋
在工作單位,常會有一些人熱衷某些無用的事情,比如去得很早、搞公益事情等。在大家不以為意之間,那些人卻莫明其妙地得到肯定、獲得晉升,別人跟著樣再去做時,就真的沒用了。那麼,什麼事有用呢?首先,是對工作有用的事。其次,是對大家有用的事。第三,作完不會引起領導或群眾不滿的事。第四,你自己認為有用的事。
-
14 # 感恩生命裡的遇見
此無用不是沒有任何用處,而是以你難以覺察的狀態存在者。如空氣彷彿不存在,誰又能一刻離開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空無自性古聖先賢說的也是無用之用,可誰的存在不是在其中呢?其大象無形的存在而你不覺察而已,原子分子電子的存在總覺的是科學家的事,與我們的生活沒太大關係,可萬物的存在還不都是它們的聚集。總覺的看的見的才是有用,看不見的無用,實際都有用。看見的是有用之用,看不見的是無用之用,無用之用生有用之用。
-
15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無用”和“有用”是相對的,“無用”並非真的“無用”,而是告誡人們要耐住寂 寞,多方積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無用”就變成了“有用”,在不經意間也許就超越了自己。
1、“無用”實則“有用”,成功往往垂青於有準備之人
2、“厚積”才能“薄發”,多方積澱方能助你成功
世上看似無用且醜陋軟弱的腿使鹿躲過了獅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麗無比的角卻最終斷送了它的性命。鹿在彌留之際的感嘆引發了我對有用與無用的思考。
行走在紛繁複雜的人世,沿途風光無奇不有,而俗世的煙塵容易朦朧原本純淨的雙眼,我們往往習慣性地僅從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對我們是否有用,卻忘記去探求事物最本質的價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麗充滿誘惑的東西可能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相反,那些看似無用且被你不屑與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墜入懸崖之時,有力地拽住你,還你一方風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誠如神秘逍遙的莊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哲學無用論”曾被傳得沸沸揚揚,在中國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侵佔了人們的價值觀領域。而今,被人們認為“不能當飯吃”的哲學卻作為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給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種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樣的,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浩浩湯湯,至聖先師孔子認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核心,看似幾乎無一絲實際用處,卻被稱為是思想領域的“無價之寶”。若只從表面看,我們一定會輕易地將這些“無用之物”棄擲迤邐,只有當深入探究其本質,才能發覺那無用的外表背後流淌著的無上價值。
愛因斯坦儘管是傑出的物理學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愛小提琴,他一再強調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家錢學森亦有著豐富的藝術涵養。那些看似無用的藝術卻起到了滋養了靈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煉鐳時不也是從法國人不屑一顧的看似無用的礦渣中提取的嗎?如此看來,無用之物並非真無用,只要我們不流於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厭其煩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質,當個人的認知和素養達到一定境界之時,無用便成了大用。
反觀當下,這是一個實用主義盛行的時代,人們急躁,輕浮,我們還來不及等待無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懷抱,與外表美麗的物質纏綿交織。一顆顆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間浮沉,迷茫。
誠然,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里,在變化萬千的世界裡,何為有用何為無用,我心不得而知。但誠如魯迅所言“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以為,我們應該摒棄以美醜論價值的偏見,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意義,如此,方能在繁華世間,尋得真正有用的精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
16 # 奶茶愛尚咖
道德經中有言:“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 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 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所講的意思是,三十個輻條聚集在一個空洞的軸心,就是因為這個空洞的軸心,才有車子轉動的功用;揉合泥土製造器物,就是因為其中有空間,才產生了裝載東西的功用;工匠把門窗開鑿出來,就是因為裡面有可以裝人、裝物的空間,才有了室的作用。故此有給了我們便利,無才真正有大用。
由此我們要汲取教訓,看到有的東西,要去想它無的部分,一定要深一層去想,才能知道用的根本在無,而不在有,好比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
可以說是“無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人到底要有心還是無心,需要好好感悟,有心人所想的大部分偏離正道,無心人才合乎自然的規律;有物的存在,我們很難看到看不清楚的、恍恍惚惚的、不可思議的那一部分,故此我們不僅要看有的部分,也要注意看無的部分。
至於具體該怎麼做,我們只需做到五個字“杜外以養中”,杜絕外面的一切誘惑,養自己那顆雖然看不見但永遠存在的良心。
-
17 # 明照談文化
無用的意思是用無的意思,意思是借有形用無形,比如:一個杯子,使用的是杯子的空間;一輛車,使用的是車的動力。無用不是沒用,無用是大用,無用是無處不用。這裡的“無用”就如同老子說的“無為”,就是為人所用,就是價值奉獻。
回覆列表
“無用”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並非自己的意願。“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遇明白人。劉邦拜韓信扭轉乾坤,劉備顧孔明三分天下,孫權用周喻獨霸江南。“無用”之人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