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僧日記

    二月河的小說中借方苞之口說:觀聖孫,佳子佳孫,可保大清三世昌盛。雖然是小說,但這種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康熙慧眼,直接選了兩代接班人,康熙特意安排兩個妃子(雙妃園主人)照顧弘曆,說明他不僅指定了下輩接班人,還指定了隔輩接班人,反過來說,如果不指定雍正,只指定弘曆也是沒用的,下任皇帝的接班人是不會按照你的指定來辦的,除非是你指定的是我的兒子。

    康熙的幾個兒子都很優秀,所以在他不知道應該把皇位傳給誰的時候,他就用了觀聖孫的方法,看看他的孫子中哪個適合當皇帝,最終他選擇了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攏所以他把皇位傳給了雍正。雍正在做皇子期間懂得投其所好,表面上不爭皇位也…

  • 2 # HannibalLecter

    關於康熙傳位雍正,流傳最為廣泛的謠言有兩種。

    第一種是“矯詔”,即雍正聯合隆科多、年羹堯、張廷玉等人,將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詔書上的內容進行了修改。詔書上原本寫的是“傳位十四子” ,被改成了“傳位於四子”。

    在沒有PS的時代,加一橫,一勾,聽起來多麼的天衣無縫!

    然而,這其實是個非常弱智的謠言,首先,清王朝皇帝繼位詔書這種重要的檔案,一般都是滿、漢、藏、蒙多種文字書寫的。剛剛入關不久的清王朝就算被漢化,老皇帝去世時不用自己熟悉的滿文,而是用漢語給自己家人寫遺詔,在今天看起來,就叫裝13。其次,堂堂大清國皇帝,兒子們有名有姓,可寫個遺書,諾大的江山傳給一個數字,就像呼喚貓貓狗狗一般,實在也不成體統。要論改名字,把皇四子胤禛改成皇十四子胤禵,恐怕是要用改正液了。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同治詔書

    其次,康熙傳位的時候,隆科多已經是九門提督,如果他真的要幫雍正的話,根本不需要偷偷摸摸去矯詔,康熙一歸西,派兵把紫禁城封起來,把各皇子監管起來,把印信等全部蒐集起來,直接毀了舊詔搞一份新的假詔就行了,那就不存在什麼傳位於四子了,想怎麼寫都行,順便把什麼老八老九老十四全部賜死,也就不得輪到後期雍正那麼麻煩一個一個對付了。

    所以,矯詔是假。

    第二種說法,“好聖孫”。也就是說康熙是看在雍正的兒子,弘曆的面子上,才把皇位傳給了雍正。雍正是父因子貴。

    在眾多皇孫中,康熙喜歡弘曆,這一點並不假。各種史料都可以佐證,然而,康熙生卒年月為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乾隆生卒年月為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也就是說,康熙去世的時候弘曆才11歲,再厲害的人,也是無法從一個十一歲的小孩身上看出帝王之相,並且就要十分肯定地把自己的整個江山傳給他的。作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康熙帝是不可能這麼魯莽的。

    《雍正王朝》中,幼年弘曆和康熙在圍獵時對話

    實際上,康熙傳位雍正,早就有徵兆。

    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皇十二子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極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

    康熙登基一甲子六十週年這樣重大的祭祀活動,康熙是派雍正去主持的。

    “五月壬戌,命撫遠大將軍胤禵移駐甘州。以年羹堯總督四川陝西,色爾圖署四川巡撫。”

    雖然說十四爺是大將軍王主持西北戰事,但康熙安排了雍正的人年羹堯總督川陝。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康熙實際上把十四爺的生殺大權都教給了年羹堯,也就是教給了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率弘昇、延信、孫渣齊、隆科多、查弼納、吳爾臺察閱京師通州倉廒。”

    視察倉廒,卻讓雍正指揮了京師的重要將領和部隊,頗有深意。

    十一月,“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 就在康熙駕崩前,也是安排雍正帝代替他祭天。

    從上面這一切就可以看出,康熙已經用種種方式昭告列祖列宗自己百年之後的繼承人是誰了。

    雍正帝畫像

    實際上,康熙一生南征北戰,雖然擴大了疆域,卻不斷消耗國力,到他晚年時,已經難免國庫虧空,吏治腐敗了。清王朝如果不改革,難逃百年而衰的厄運。在眾多皇子中,十三子、十四子能征善戰,可是後康熙時代並不需要一個開疆拓土的武將。皇八子很會籠絡人心,然而,整頓吏治,清理虧空最不能用這種老好人,只有皇四子才是實心用事,剛直勤勉,能夠拯救危樓於水火之中的。

    事實也證明,康熙大帝一生豪傑,晚年也選對了人,雍正帝不負厚望,開啟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打擊貪腐,對康雍乾盛世的順利延續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相比之下,所謂十全老人乾隆,只不過是紈絝子弟沾了他爸的光而已。

  • 3 # 史肆說

    康熙可謂是“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極度輝煌,不僅在治國方面功勞巨大,而且在書文方面也很有建樹。但是我們這位“十全老人”卻在死後也沒讓人消停,他的皇位繼承一直是一個歷史謎團。

    說起雍正,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皇位是不是真的來路不正,在學術界歷來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他受康熙遺詔,合法繼承;二是認為康熙並未傳位給他,他是jiao詔奪位。

    既然今天的問題是“康熙傳位究竟與乾隆有沒有關係,我們就來說說乾隆對雍正的“幫助”。”

    眾所周知,康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之一,等到他傳位的時候,他的兒子們我都已經到了中年,但是自己的身體硬朗,等到自己死了,兒子們還能做幾年皇帝?何不如考慮一下兒子的後繼之位,看看那個孫子有能力,我就讓他“父憑子貴”。

    要說雍正也是有先見之明,能揣度父親的用意,早在弘曆十歲的時候就被雍正送到宮中,聰明的弘曆讓康熙十分欣喜,特意留弘曆在宮中親自撫養,儼然將其當成了下一任儲君。

    因此來說,雍正只能算是康熙傳位的一個過度品,他真正看中的是國家的未來――弘曆。

  • 4 # 不死神扎馬斯

    怎麼可能,本末倒置了,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知道,誇別人小孩其實是認可小孩的家長,直接誇本人弊端很多,有涉嫌拍馬屁或者偏心偏愛的嫌疑,康熙直接誇雍正容易落下對自己這個兒子兒子偏心的口實。有說錯話的可能,比如說雍正以後要是性情變了,等於康熙看走了眼。還有可能被牽連或是縱容的口實,人生無常,雍正如果真的變了性情或者露出本性,一直盛讚這個兒子的康熙會招惹很多閒話或猜疑,甚至可能被認為,那個也許會出現的壞雍正是康熙縱容的結果。可以說誇讚乾隆是個聰明的做法,事實上是對雍正的認可,跟康熙認為的乾隆好壞沒有任何關係,對康熙來說要解決的是自己繼承人的問題,繼承人的繼承人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也是他考慮不了的事情,康熙誇小時候的乾隆只能說康熙對雍正是欣賞和認可的。

  • 5 # 信仰小馬哥

    若說有沒有關係,我覺得有一定加分,那也是在雍正的基礎上,弘曆自小聰明懂事,善得人心,讓康熙覺得雍正很會調教小兒自然最後會把功勞記在雍正身上。不得不說雍正的運氣真的是好,身邊的仁臣將相總能在關鍵時刻兩肋插刀,生個兒子又讓自己舒心得意!我想雍正帝內心一定是很驕傲的,至少比他父皇得意,他的成就真是從內到外的。但是我認為沒有弘曆皇位依然會傳給雍正,康熙死前的幾句話應該是肺腑之言,康熙老爺子是明白人,他的缺失他兒子會幫他力挽狂瀾的!

  • 6 # 滿樓書坊

    乾隆皇帝一向自高自大,而且一貫喜歡自吹自擂。

    目前關於他與其皇祖康熙皇帝親密交往的記載,絕大部分是來自乾隆本人的自述,其中有真有假,讓人莫辯是非。

    如他繼位之後,曾在一首詩的自注中說:

    “康熙壬寅(康熙六十一年),皇考敬奉皇祖臨幸觀花,慈顏有懌,因於燕喜之次,以予名奏聞,愛撫備至,是為承恩之始。仰惟付託之重,默契聖心,投艱遺大,似即肇基於此。”

    乾隆的意思似乎是說,自己老爸胤禛之所以能夠得到皇帝寶座,其實還是靠自己受到了康熙的寵愛才實現的,因為康熙覺得自己是個“有福之人”,以後必能做皇帝。

    但是,又不能直接傳給自己,只好先傳給胤禛,然後再傳給自己——如此說來,胤禛倒是要感謝他這個兒子才行!

    當然,弘曆在十來歲時得到其皇祖康熙的寵愛並曾隨侍在旁教讀,以解老年人之苦悶,這個確實是事實。但問題是,當時一起隨侍在康熙旁的子孫輩並不止弘曆一人啊。

    當時,康熙的幼子胤秘、胤禧等人,也都是康熙所鍾愛的。而在康熙孫輩裡面,最受康熙喜歡而且持續時間最長的也不是弘曆,而是廢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弘晳。

    弘晳從小就被康熙養在宮中,當時已經快三十歲了。弘晳作為康熙的嫡長孫,自然受到康熙的重視,只可惜他的父親廢太子胤礽影響了他的前途。

    當然,乾隆所說的這些,其實都是胤禛即位後對康熙當時舉動的一個推測而已。畢竟,康熙鍾愛弘曆和胤禛繼位是兩回事。

    是以,在雍正即位後,康熙的那些舉動當然像是某些暗示,但也不能說康熙就一定有這個意思。

    畢竟,老年人喜歡幼年的子孫也是人之常情,雖然弘曆在康熙的最後一年裡的確備受寵愛,但畢竟時間很短,大概也就半年而已。

    不過,如果弘曆真的在康熙末年的奪位戰爭中發揮作用的話,那就不得不說雍正手段之高明瞭。

    要知道,在康熙末年,皇子們為爭奪儲位而明爭暗鬥,以至於骨肉離間甚至彼此見如同仇人相見,康熙何嘗不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悲憤難平卻有無計可施。

    正當他鬱鬱寡歡、心灰意冷時,胤禛巧施妙計把十一歲的弘曆引見給了自己的老父親,而弘曆的聰穎可愛、至真至純,也讓暮年的康熙感到了家庭的天倫之樂,給他的晚年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成為康熙晚年孤寂生活中的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

    總而言之,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的確是多種力量多種因素糾結,很難說其中的一兩種因素在裡面起到了決定作用。

    這裡說的那個“過河小卒子”,無疑指的就是弘曆。小卒過河,成為這場漫長的儲位戰爭的最後一手,如果真起到作用的話,不得不說胤禛是個博弈的高手。

  • 7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有,正因為康熙喜歡弘曆,所以才會把他帶回皇宮親自養育。而選定其父胤禛為皇帝,然後再由雍正傳位於乾隆,正好起到‘’子繼父業‘’承上啟下的作用。和之前的明成祖朱棣一樣:喜歡孫子朱瞻基,才會對其殘疾的父親朱高熾另眼相待,還把皇位傳位他,目的就是讓皇位傳承合乎正統,“父子家天下”代代相傳。

  • 8 # 深墨老火

    應該是有關係,有件事可以佐證,雍正元年的時候,雍正剛上臺,在不知道自己能當多少年皇帝,不知道自己還能生幾個兒子,不知道將來生的兒子有幾個有出息的時候就秘密立弘曆為儲君了,而且沒改過,應該是得到了某種明示或暗示

  • 9 # 花椒花豬

    康熙大帝當得起聖祖諡號,祖乃開彊拓土創盛世,是千古一明君,不管是思想境界,知識儲量,駕馭臣子的帝王之術。所謂九子奪儲君都枉然,運用的智臣近臣不居一格,如張廷玉,方苞,佟國維,馬齊,佟佳隆科多都為雍正王朝保駕護航。雍親王順利正位,正當繼位及雍正也,雍正諡憲皇帝,廟號世宗。該當起承前啟後比天的作用,憲乃法,法冶世,用人用法嚴柯。如酷吏田文鏡等就不細表了。乾天也隆重盛世也,所以有康乾盛世。後乾隆乃標準的精英政治,虛假繁榮,腐敗吏治光吃祖,父輩的根,又不繼乃父的經濟政策,為面子號十全八方征戰,造成民反鋒煙,白蓮處處亂,屠殺邊民。還諡純皇帝,廟號高宗都是偽善的表現。父輩的改革,官伸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都變相不繼,還徹底閉關天朝最大。結果世界上同期幾個大帝,俄彼得,法路易輕鬆超越天朝。讓中華大清滑向深淵,走入漠落,致國土淪喪,辱祖宗辱國家。最煩的就這個皇孫弘曆,當然其父上位也可以說弘曆有關係,也不是絕對,以康熙的睿智不會只考察雍親王這一點,會從方方面面考察他的兒子。也可以用百密以攻,才堪大用,聖躬必隆。當之無愧聖祖誕就康乾盛..治之世。有容乃大,海納百川!!!

  • 10 # 望月dai曉

    首先,毫無疑問,康熙非常愛李鴻。石,康熙50年生於裕仁王的皇宮,龍身(美體)。康熙見了又愛,以致入宮讀書。乾隆以來小而聰明,讀。有一次康熙跟著木蘭秋米,康熙打算以狩獵熊的全名,讓他對被射殺的熊再做一次拍攝。誰知那隻熊突出來,見了傷,李鴻鎮靜自若,康熙及時補了槍,化險為夷。康熙回頭對隨行的公主說:“生命是寶貴的,祝福會過去的。”然後召見裕仁的生母,還稱讚“受祝福的人”。“可以說,康熙對李鴻的愛充滿了自然的表達和某種宿命感。”清·高宗“也說乾隆繼位是”聖祖愛神知,默預表。“但這些材料大部分都是乾隆故意透露的,而且也容易給康熙和乾隆後來的接班人之間留下一定的聯絡。並不構成康熙讓裕仁佔有席位的充分條件。

    (康熙)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室不止一次在皇帝的注視下悄悄狩獵,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伊寧(道光)與乾隆一行圍攻,引弓取鹿,乾隆大喜,賜顏寧黃馬、華華,稱讚他“不墜滿洲家風”,還吹噓他十二歲獵熊的事,可見乾隆對這件事的重視。道光最終決心救咸豐,也是因為咸豐在拍攝,顯示出萬物春生不忍心拍攝狩獵的"仁"心。圍場也成了爭奪皇位的比賽。

    (鄭錚)

    再一次,有可能從邏輯上推斷康熙是否因為香港的歷史而放棄了他的職位。康熙歷代,做得最不盡如人意的是立儲之事,康熙晚年的歷史是“九子奪權”事件,使康熙肝火大盛,人心大爽,但最終沒有定論。康熙之死和龔正的直接地位成為清代的突出案例,眾說紛紜。兒子這一代的事情不懂,早套孫子的事,真的不符合常理。而“因弘曆而遷職”的說法顯然是一種邏輯上的混亂,即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只要能保證使弘曆到位,就只能轉嫁到職位上,這顯然將是邈在康熙心目中的理想化狀態。康熙如何保證龔正一定會成為太子。

  • 1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稱康熙選擇雍正是因為好聖孫弘曆,最有效的史料莫過於北韓《李朝實錄》的記載,稱康熙彌留之際,召首輔大學士馬齊說:“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早殤,另有一子弘昐還未來得及齒序便死了,第五子弘曆就成為康熙所謂的“胤禛第二子”。

    此事並沒有寫進康熙遺詔,也不見於《清聖祖實錄》,但清廷留下的史料卻稱康熙六十年,康熙帝在雍親王府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曆,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並帶著巡幸熱河避暑山莊。據說,康熙曾稱弘曆的福分會超過自己,並稱其生母為有福之人。

    這一切,似乎都在證明康熙看中了隔代的孫子弘曆,而選擇皇四子胤禛繼立。

    《雍正王朝》康熙抱弘曆寫字劇照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首次見到弘曆,為康熙六十年。難道在此之前,康熙並看不中胤禛?如果看不中,那麼康熙遺詔中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清世宗實錄》卷一),就存在著水分。

    《清世宗實錄》為乾隆帝弘曆所修,足見他對乃父胤禛承統,極口頌揚其有康熙一般的能力。如果康熙在見到弘曆之前,對胤禛不滿意,難道他中意皇十四子胤禎?難道他於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命胤禎為撫遠大將軍,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統兵討伐策妄阿喇布坦,是有意培育其為儲君?

    對於此,《清世宗實錄》卷四十四提出了異議:“允禵生性糊塗急躁,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皇考知伊在家,必然生事,特遠遣出征在者。”這是說康熙派胤禎領兵西征,乃寄望他遠離儲位之爭。若康熙真有此意,那麼=可以證明康熙無意擇其為儲。

    當然,康熙帝作為一個成熟而傑出的政治家,既不會選擇“生性糊塗急躁”的胤禎作為理想的接班人,也不會簡單粗暴而無原則地因為一個十歲的娃娃而選擇大才胤禛為後繼之君。

  • 12 #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不管是翻閱史稿還是看二月河所著的《康熙大帝》,康熙傳位給雍正都有喜歡乾隆,希望雍正之後由乾隆繼位的原因在裡面。康熙二十幾個皇子,一百多個皇孫獨獨喜歡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並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當然能肯定他的確是非常喜歡弘曆啊。弘曆能得到康熙的喜愛和看重與雍正暗中揣測康熙失望於自己兒子之間對皇位的爭奪,內心渴望有一份濡慕的親情慰籍有關係。而且雍正買通的康熙身也近伺給他透露的,康熙有"教匯出一個好皇孫可保大清三代盛世"的打算,於是雍正在對康熙表現出不願爭奪皇位的表像時把弘曆推到了康熙的面前,並讓弘曆說了一句"兒臣要做皇爺爺那樣的大清第一巴圖努"而贏得了康熙的喜愛和關注。除了雍正格外的用心,不可否認的是弘曆的確也年少聰慧。這之後康熙把弘曆帶在身也親自教導,不僅教他文治武功,還刻意傳授他帝王心術,在臨終前招見雍正時,明確叮囑他,繼位後要立弘曆為太子,以後皇位要傳給弘曆。這一點不僅是中國的史實有記錄,北韓的歷史史稿中也有提及,很多學者都查閱過各種史稿得以證實,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就不在此再多贅言了。總之康熙傳位給雍正除了看好雍正擁有“堅鋼不可奪志"的辦事能力,深信雍正能重振朝綱外,看好乾隆也是選雍正繼位的原因之一。

  • 13 # 穿山乙7275

    這大有關鍵,康熙對弘曆那是隔代親,而且弘曆自身聰明能幹,為康熙所喜愛。歷史上明成祖朱棣傳位朱高熾也於此情況類似。都是透過傳位保證孫子可以繼位。

  • 14 # 背影看世界

    可以這麼說,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買東西都會是因為看中了那個東西的包裝,或者是盒子什麼的?而對所買的東西本身,卻並不是那麼中意,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買櫝還珠,就是買了一個很好的盒子,把盒子裡的珍珠還給賣家了。從這裡來說明愛屋及烏的道理。就很容易能夠讓人理解了。

    不管是資料上還是各種文獻,還是康熙接待北韓來訪大使等各方面的資料顯示,康熙確確實實是很喜歡他的孫子弘曆的。也就是說很喜歡雍正的兒子。

    當然啦,如果說從人之常情,爺爺喜歡孫子這個角度來說,這道理也是能說得清的,但是大家要明白的是康熙可是有數十個孫子的 那麼多孫子,他為什麼獨獨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這個龜孫子呢?

    大家知道,他這個孫子弘曆可是相當有兩把抓的,首先從外貌上就很好,康熙喜歡他長得英俊又帥,而且智商還高,不光智商還高吧,情商還高,在這種情況下,康熙那是愛的不要不要的,天天把它帶在身邊,唯恐隔天不見,就會心裡想的慌,外出打獵,按說這麼小的皇孫出去是很危險的,那也要帶著,還事有湊巧就一次在打獵的過程中差點被一個熊給咬死了,還好他命大,不過當時他的表現也讓康熙非常吃驚,因為大熊撲過來的時候表現的非常鎮靜,確實像有一個大將風度,或者能夠統帥天下的那種君臨天下的感覺。

    你說康熙這麼喜歡他的孫子他爹不就撿了個大便宜嗎?這跟朱元璋喜歡孫子,最後把皇位一定要傳給兒子朱標這個身體不好的病秧子一樣。

  • 15 # 搞哥讀史

    乾隆在《實錄》開篇,就接連講了好幾件事,來說明康熙皇帝有多喜歡他:

    一、“上生而神靈,天挺奇表,珠庭方廣,隆準頎身。……洎康熙壬寅,年十二,祗謁聖祖於圓明園之鏤月開雲,見即驚愛。命宮中養育,撫視周摯。”

    乾隆長得又高又帥,第一次覲見康熙時,康熙“見即驚愛”——世上竟有如此出塵絕豔的美男子。於是康熙把乾隆留在宮中,親自養育。(沒見過誇自己這麼不要臉的)

    二、“備荷飴顧恩慈,親授書課,教牖有加。偶舉愛蓮說以試,誦解融徹,獎悅彌至。命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觀者莫不欽為天授。而神槍寶韘,準的具存,貽誨有深焉者。”

    這段說的是乾隆文武雙全,深得康熙肯定。另外康熙還把習武用的火槍和拉弓用的扳指送給了小弘曆,原本可能只是出於對幼孫的寵溺。但到乾隆這裡,自己腦洞大開,說什麼“貽誨有深焉者”,倒成了康熙未來要傳位給弘曆的暗示了。

    三、“其年秋,隨侍聖祖巡避暑山莊。……一日望見御舟泊晴碧亭畔,聞聖祖呼名,即趨巖壁而下,顧謂勿疾行,恐致蹉跌。愛護殊常。……特命孝敬憲皇后率孝聖憲皇后,問安拜覲。天顏喜溢,連稱有福之人。”

    乾隆不僅說康熙喜愛自己,還把自己老媽孝聖憲皇后也搬了出來(而且是否為親媽還存在疑問)。康熙稱讚孝聖憲皇后是有福之人,福是什麼?自然就是她的寶貝兒子弘曆了。

    四、“木蘭從獮。入永安莽喀圍場。命侍衛引射熊,取初圍獲熊兆,甫上馬,熊突起,控轡自若,聖祖御槍殪之。事畢,入武帳,顧語溫惠皇貴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上面這則故事流傳比較廣。說是乾隆跟隨康熙打獵,突然被一頭熊襲擊,但卻鎮定自若。康熙一槍把熊崩了之後,回帳中對溫惠皇貴太妃說,這孩子命很好,福氣也會超過我。

    問題是,康熙在帳中說的話,乾隆這麼會知道?

    《清高宗實錄》,是在雍正駕崩之後開始修纂的,這時離康熙去世都十幾年了。死無對證,乾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上面這幾個故事,應該是真假參半。康熙晚年時將乾隆養在宮中,這件事是有的;允禧和允祿教乾隆拉弓射箭,也是有的;甚至木蘭秋獮時獵熊那段故事,也是真實的。

    但所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乾隆很大可能對之前在康熙身邊發生的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再創作

    ——康熙養在宮中的皇孫,並非只有弘曆一人,何以見得康熙只對弘曆偏愛?

    ——康熙如果因為弘曆才把皇位傳給雍正,如何保證雍正一定把弘曆立為皇儲?

    ——弘曆入宮時只有12歲,陪同康熙不足一年。以康熙的政治智慧,怎麼敢把大清江山託付到這個認識沒多久,而且年紀這麼輕的皇孫身上?

    另外,康熙傳位雍正一事,至今仍是疑案。即便康熙真的心許雍正,也和喜愛乾隆之間沒有半毛錢關係。

    乾隆之所以在《實錄》當中造作出如此多自擂之語,也無非是試圖為自己繼承皇位,增加一些合法性而已。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的答案是:此話不可靠。

    第一,康熙喜歡弘曆,並不表明他要透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

    關於康熙要透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的說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圓明園賞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經11歲的弘曆引薦給康熙。康熙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把他帶進宮,自己親自養,“隨侍學習”。後來康熙又找人算八字,算出弘曆的八字貴不可言,還算出弘曆母親的八字福不可言。後來,康熙還帶著弘曆到熱河去避暑,去打獵。由於弘曆的優秀表現,因此康熙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最後透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

    (康熙把弘曆帶在身邊)

    但是,這一個故事,顯然是很不靠譜的。咱們來提兩個問題。

    其一,康熙把弘曆帶到身邊去“隨侍學習”,就是要傳位給他嗎?

    康熙歷來比較喜歡孫子,他帶到身邊“隨侍學習”的人,可不少。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就是被康熙一直帶在身邊的。而且就算胤礽被廢以後,康熙依然很喜歡弘晳,一直帶在身邊。而弘曆只在康熙身邊呆了半年,而且是直到11歲時才到康熙身邊的。

    另外,被康熙放在身邊養的,除了弘晳外,還有不少。八阿哥胤禩的兒子弘旺9歲時就曾在“內廷行走”。十四阿哥胤禵的兒子弘明更是“幼侍內廷御前”,也就是從小就被康熙帶在身邊。至於帶去熱河,帶去狩獵的孫子,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所以,並不能憑康熙把弘曆帶到身邊養了半年,就說他想透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甚至有史料說康熙最想傳位的孫子是弘晳呢。比如北韓的《李朝實錄》就曾記載:“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

    其二,康熙要透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這個話,是誰講出來的?

    史料上並無記載,是乾隆(弘曆)自己說出來的。乾隆在當了皇帝以後,多次提到這個話。而且直截了當地說:“予幼齡仰蒙皇祖恩眷,養育宮中,俾得日侍左右、親聆訓言。蓋聖鑑洞燭至今,隱有付託之意。”

    既然這個話主要是由乾隆自己說出來的,其可信度高嗎?

    再說了,連乾隆自己都說“隱有付託之意”,也就是說他自己猜測的。既然是猜測的,更不可信。

    (弘曆讀書圖)

    第二,康熙遲遲不立太子,並不是兒子們不優秀,並不是在兒子中找不到恰當的,需要透過孫子來綜合考量。

    歷史上有透過對孫子的考量,來確定立誰為太子的現象。比如晉武帝司馬炎。他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痴,但是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司馬矞,這個司馬矞又聰明又賢惠。所以晉武帝決定就算兒子白痴,也傳位給他,以便將來能把皇位傳到司馬矞手中。

    但是,康熙的情況和晉武帝完全不一樣,他的兒子們不是不優秀,而是都太優秀了。由於康熙培養得好,個個都是人才。無論是有“八賢王”之稱的胤禩,還是有統兵作戰能力的胤禵,乃至兩次被他廢黜的胤礽,都是非常優秀的。

    而且,康熙之所以兩廢太子,最後至死不立太子,就是因為他的兒子太優秀了,年邁的康熙一旦立了太子,就會產生皇權與儲權的矛盾。他兩廢胤礽的原因,也都是胤礽勾結大臣,想提早讓他休息。而他最後之所以立胤禛(雍正),就是因為胤禛不爭奪,只講孝道,這一點讓他十分滿意。

    所以,康熙完全不必要透過考量孫子來決定兒子。

    第三,乾隆反覆不斷地說,康熙是因為他才傳位給他爹雍正,是大有深意的。

    有什麼深意呢?

    其一,雍正獲得皇位受到了民間的廣泛質疑。乾隆這麼說,就表明,就算雍正無能,不該得皇位,但自己很厲害啊。康熙不是看上雍正,是看上他啊。這樣一來,他就繞過了雍正,也繞過了人們對雍正得位不正的議論。

    (康熙老年畫像)

    其二,乾隆得位也引起普遍的議論。乾隆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弘時,長幼有序,雍正本來應該傳位弘時的。但是,因為弘時與八阿哥胤禩勾結,讓雍正非常生氣,嚴厲處置了弘時。這樣一來,人們就會議論這件事,覺得是雍正心眼狹窄,才改立乾隆。現在乾隆告訴大家,他是康熙就已經決定要傳位的了。自然,關於他和弘時之間的議論,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7 # 劉大媽說三農

    說起清朝的皇帝,最具有親和力的皇帝一定要數乾隆皇帝了。其實不管他在歷史上的表現如何,至少在影視劇作中是這樣的。不過他之所以能夠從滿清諸多皇帝中受到大家的認可,與他自己推崇中原文化以及推行仁政都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大家也都知道他活的年齡確實不小,當政的時間也最為長久。不過,對於他為何能夠當上皇帝,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好像他這個皇帝就是內定的,大家不約而同確定的。其實在滿清王朝歷史上,歷來皇位爭奪是很激烈的。然而到了他身上好像一點都不受這些方面的影響,他從一出生就好像被認為是當然的皇帝繼承人,小小年紀就儼然受到了儲君的待遇。

    這裡面首先肯定離不開他的祖父康熙的功夫。他從見到這個小孫子的第一面起,就幾乎註定將來要把皇位傳承給他。雍正當時還沒有當上皇帝,康熙就對他的孩子十分疼愛,由此在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考慮人選上,也是把雍正放在了前面。雍正自然不是傻子,他聽到康熙對於小弘曆的疼愛之情溢於言表,就知道自己的勝算又多了一分。

    不得不說的是弘曆確實與康熙的其它孫子不同,其它人見到康熙的時候,都是慌里慌張、手足無措,然而弘曆卻是落落大方、舉止得體,康熙居然讓雍正拿來弘曆的生辰八字給自己,這一看更是讓康熙喜出望外,因為這是天生的富貴命。於是康熙就把弘曆留在宮中,自己親自教導。當時明眼人就都能夠看出道道兒,弘曆以後的命運不會差了。

    跟著康熙的這一段時間,使得弘曆也從潛移默化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康熙有時候討論軍國大事,甚至批閱奏摺的時候,都讓弘曆在旁邊待著,這樣使得他從小就養成了帝王之氣,小小年紀就能夠發表出一些很有見解的話語。此外康熙還帶著弘曆去戶外,像傳統的滿人一樣接受鍛鍊,有一回弘曆還從熊口逃生,更讓康熙對於他的好命相深信不疑。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雍正自己,他的兒子本來就沒有幾個,而且幾乎都夭折完了,只有一個弘晝是個荒唐的傢伙,而弘瞻卻年紀尚小、根本不能主事,再加上弘曆從小就接受康熙教導,自然是能力出眾,因此使得皇位之爭根本沒有玄念,這也應該是最客觀、也最直接的原因。

  • 18 # 劉大媽說三農

    雍正賞給兒子一碗白水肉,兒子吃的直打嗝,母親大喜:你要當皇帝!

    記得有一次雍親王在和他爸爸閒聊的時候,就無意的提起過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沒有見過爺爺,康熙覺得這樣不太好,於是他就叫來了他的兩個孫子,其中就包括12歲的弘曆,面對著積威甚久的爺爺,這還只是一個孩子的弘曆,就表現出了非常不平凡的氣度,並且能對康熙的提問對答如流,在看過他的生辰八字之後,康熙決定要把他帶入宮中。

    其實這個時候的弘曆,相對來說是不受重視的,主要的原因呢,還是因為生他的人地位很低,入宮的時候只是一個格格,"格格"在中國古代其實就是宮女的意思,雖然說母憑子貴。但是弘曆出生了以後,他的母親還是當了很久的格格,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所以說其實弘曆要去當皇上的話,是特別有困難的,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沉穩,有帝王風範,得到了兩個前任皇帝的恩寵,而且沒有憑藉著恩寵放縱,因此他就成了皇位繼承的有力人選。

    康熙臨死之前,終於將皇帝給了雍親王,這是個讓所有的大臣都出乎意料的奇怪的決定。雍正皇帝登位之後,也沒有為儲君的位置感到十分煩憂,畢竟自己的孩子只有三個,但是其中一個孩子弘時的競爭意識就特別強烈,他一直想要成為皇上,而且行事也是比較的狠,所以在很多事件中來看,雍正為了清朝能夠穩定下去,雖然他比較痛心,但還是不得已選擇處死了這個孩子。

    有一年,雍正皇帝正打算去天壇祭天,在儀式結束完畢了之後,面對著人們,他把一塊肉給弘曆吃,這個肉是祭天過的,祭天儀式經歷之後,就意味著庇佑也在上面了,本來可以大家一起吃的,沒想到,雍正竟然都給了弘曆,雍正一給他,弘曆很淡定就吃掉了,還打出了飽嗝,他的母親好像嗅到了一點苗頭,大喜過望說:"兒子你要成為接班人了。"

    其實很早的一段時間裡面,清朝就不選擇在明面上冊立太子了,而是採用私下的建儲,康熙總共差不多有著近百個孫兒,可是最後直到他去世,也還有很多沒有見過,所以說他對孫子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命運。果然啊,雍正在登位一個月後,就決定將吃過白肉的弘曆當皇儲,並且用這樣獨特的方式向大家宣告,一段時間後,雍正把兒子的名字寫在了詔書裡面,並且藏在了正殿的這個牌匾上。

    雍正駕崩之後,弘曆順利的當上了皇帝,乾隆一生一共生活了88歲,他可說是長壽帝君了,而且她的母親活了86歲,同時也是清朝最老的一個皇太后。

  • 19 # 女史箴言

    據說“傳位十四子”被胤禛篡改成“傳位於四子”在民間流傳的廣泛程度已經不亞於狸貓換太子了。但是,立儲傳位絕不可能如此草率,特別是在封建制度已經高度完備的清朝。眾所周知,清朝是滿族統治者,這意味著重要昭示都是由漢文和滿文分列書寫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添字少字就能篡改詔書的情況。謠言不攻而破。

    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雍正呢?從九子奪嫡的全過程來看,分別為大、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大阿哥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後圈禁,終身未釋。二阿哥康熙五十一年二廢后,也是終身圈禁。先皇兒子(廢太子)行事張揚,自奪嫡失敗之後,皇八子走上爭鬥賽場,大張旗鼓拉攏老九、老十四,結黨營私的十分明顯,康熙五十三年死鷹事件後父子一度鬧到決裂的地步,重病期間康熙嫌他忌諱甚至要將他從暢春園附近別院驅逐回京城王府,要不是九阿哥求情,性命垂危,而且他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后就深得康熙忌諱,革除貝勒爵位,康熙立他的可能性不大。

    剩下三、四、十四。

    十四阿哥很微妙,很多人認為十四阿哥是雍正的對手,主要他在康熙五十七年被封為“大將軍王”,出征準噶爾,手握重兵。但是康熙六十年底,大將軍王胤禵回到了京城,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卻命令他離開京城,回到西寧前線,這就表明了康熙的態度,不希望他留在京城,沒有培養他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意願。

    雖然他們都表現出了自己一定的政治才幹、軍事能力等等等等。但是從康熙帝一貫的行事作風來看——他不喜歡自己在位之時就大肆壯大自己實力的兒子,這對他而言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潛在威脅,相比之下,皇四子由於從小被養母養大,與生母關係不和,且生母原是一介宮女,孃家勢力微弱,一直謹言慎行,珍惜糧食和節儉用度,是整個康熙王朝的實事派。做得事很多,兩掌戶部,都幹得轟轟烈烈,特別是康熙末年打仗的時候,十四官兵,他管銀糧,重要性不相伯仲,甚至更勝一籌,他直接和官員打交道去了,威嚴也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樹立的,比打打殺殺強多了。這讓康熙帝看了非常欣慰。九門提督步軍統領隆科多,陝甘總督年羹堯,一個可以扣前線十四阿哥,一個可以一聲令下關九門,最後都成為他的得力干將。

    不管怎麼說,康熙選人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事實證明,他後來選擇的雍正,上位之後厲行節儉,每日早起晚睡批閱公文,創立了雍正王朝,並且為當時的中國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我們可想而知,如果當時老八當了皇上,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弘曆,只是康熙在選擇繼承人中,給老四加的一分,皇孫優秀固然是好事,但是首先選擇的標準必然是自己的兒子能否擔當大任。

  • 20 # 暮安菊花枕

    首先要說的是雍正的繼位問題。這個問題從雍正繼位到現在已300多年了,仍爭論不休,僵持不下,是一個謎。說雍正透過篡改詔書,下藥等手段繼位這都是無稽之談,但雍正當真就沒有疑點嗎?也不完全是。康熙駕崩後,雍正說是奉隆科多舅舅的口諭先登上皇位,幾天後才拿出的傳位詔書,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雍正的性格。《清聖祖實錄》明確記載:在康熙駕崩前當天曾三次宣雍正進宮,雍正問父親病情怎樣,康熙說慢慢有所好轉,但始終沒有說要傳位與他,一代聖君康熙是多麼聰明英明偉大的君主,如果真的要傳給雍正,怎麼會在自己病危的時候不向當事人有所交代?而且在老十四要回宮祭拜康熙時,雍正不允許,派他去守靈,並全部燒燬他與康熙的來往書信,這是在怕什麼嗎?眾多弟兄中,殺的殺,關的關,流放的流放,少有善終。所以他的繼位確實是一個謎。

    其次,我們撇開繼位的合法性來談談為什麼康熙選雍正,是因為弘曆嗎?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全部。首先,雍正繼位時已45歲,步入老年,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歲,古人36歲就可以稱自己是老夫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如果弘曆是個弱智的話,為了大清的前途,康熙是不會選擇歲數已大的雍正的。那麼雍正還有什麼大的優勢讓他取得皇位:

    第一:古代的繼承製度,立嫡,立長,立賢。老大,老二被關進了宗人府,老三是一個文人不可能上位,論立長也就該雍正了,另外,他是皇后收養的,也算是嫡出。

    第二:宮內有九門提督隆科多舅舅控制著京城,宮外有川陝總督年羹堯牽制著老十四,

    這都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第三:管理戶部,盡心盡責,治理黃河,很得民心。

    第四:雍正手段雷厲風行,這正是康熙後期很多遺留問題得以解決的最佳人選。

    第五:懂得隱忍,表現出友善兄弟,孝順父母,與世無爭的樣子,避開鋒芒,太子黨與八爺黨競爭時坐收漁翁之利。

    事實證明:雍正確實是位好皇帝,短短的十三年,卻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家美媒評選最強得分手,誰才是你心目中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