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步生活的多多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不太對的。

    作為曾經上小學的我來說,簡直是個噩夢,我也被無數次的將此話作為我上學的理由,家長也無數次拿此話來教育我,但實際上對我的內心沒有衝擊,甚至是毫無波瀾。

    作為一個學生的我來說,家長以家裡困難為由督促我好好上學,為什麼讓我內心毫無波瀾?

    一、其實家裡並沒有那麼困難,我們吃的好穿的暖,每天都很開心,沒有任何的壓力和負擔。

    二、我們看不見父母付出辛勤勞動時候的樣子,也沒實踐、體會父母的辛苦與勞累。

    三、父母的教育方式透過口頭太過直白,而且喋喋不休、不斷重複,像復讀機一樣機械教條,並沒有真正觸動孩子心靈。

    四、父母的學歷不能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五、長時間的這麼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從來都在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和出路,從而造成孩子叛逆心理。

  • 2 # 微課堂桃子老師

    父母幾乎每天都會提醒自己家孩子說家裡怎麼怎麼困難,讓孩子好好工作,掙錢。我認為這種做法不對!

    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讓孩子覺得家裡窮,父母賺錢不容易,一定要懂事,節省,少花錢,無論做什麼都要考慮少花錢。其實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愧疚感,而時時處處小心謹慎。以前我和我的女兒偶爾在外面吃一頓肯德基之類的快餐,我一定會把好吃一點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吃,自己幾乎不點什麼吃的,看著孩子吃,然後全程感慨這東西太貴了,不划算!後來我意識到孩子其實是不願一邊承受著羞愧感,來咀嚼這些看似好吃卻讓人難受的東西。所以現在只要是出去吃東西,我都會贊成,這樣孩子反而有一種滿足感,她會覺得自己帶媽媽吃了好吃的東西,是個孝順的孩子!

    說實話,我是一個特別節儉的人,生怕花錢,寧可自己吃穿都比別人差的人。現在想來,我這樣節儉也沒發個財,何必還讓孩子跟著過這種日子呢?很多人都說:會花錢的人就會賺錢!錢花了有來的,所以我現在總是給孩子打氣:咱家不缺錢,要做什麼只管做!因為這樣,我的孩子現在變得自信多了,也敢於和朋友一道出去玩了。

    如果父母長期給孩子灌輸自己家裡困難的理念,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負擔一般的存在,會變得自卑,懦弱,畏畏縮縮,絲毫沒有尊嚴的。

    農村有句俗語說:“報喜不報憂!”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孩子在外面工作,做家長的千萬別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應該讓他們輕裝上陣,才能一心一意從事自己的工作,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如果孩子把工作僅僅看成是賺錢的手段,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產生倦怠感,工作熱情就會大大減退,還想讓他們做出什麼成績是不可能的事了。

    再者,現在的社會關係比較難處理,如果捨不得花錢,是不可能有朋友的,因為很多朋友都是在各種活動中結交的。而參加這些活動是需要經濟做基礎的,如果父母只希望孩子多給家裡掙錢的話,那他們又怎麼可能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呢?

    結束語:不管家裡的條件怎樣,做父母的不能給在外工作的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要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工作、生活,其實這也是為人父母者的初心吧!

  • 3 # 智慧啟動幸福修行

    這樣對不對,在這裡先不作評判。

    首先,每天提醒,意味著家長並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今後能夠解決生活的困境。我們再三叮囑一個人,做什麼事,要怎樣做才好,明顯是不相信他會做得好。

    第二,每天重複同樣的話語,就像唸咒一般,先是聽得頭疼,然後是麻木沒感覺。但潛意識裡,一直被這個“咒”束縛著。我不好好工作、掙錢,就對不起這個困難的家。我的一生唯有好好工作、掙錢,才是對的。別的都不正確,包括擁有更美好的生活都是錯誤的。

    想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苦,要好好努力奮鬥,去獲得更好的生活,不是每天都念叨才有用。說得再多,不如做的多。一個言傳身教,勝過千言萬語。有一次家長會,老師提前給孩子們出了一道題:《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然後在家長會上念給家長聽,有一個孩子的媽媽在本地一個蠶絲廠做工,孩子在信裡寫到“親愛的媽媽,您太辛苦了!您知道嗎?每天看到您那雙紅腫、甚至有些潰爛的雙手,我都心疼得想哭,你在廠裡洗蠶,雙手整日泡在水裡,手都成了那樣!我一定會努力讀書的,等我長大了,就可以掙很多錢,媽媽您就不用那麼辛苦了。……”聽得很多家長眼眶發紅、淚眼婆娑。

    所以,不必每天提醒孩子生活的困苦。生活是怎樣的,孩子都看在眼裡呢。

  • 4 # 嘮嘮叨叨的洪老師

    其實就算父母不提醒,我們比旁人更清楚現在活著有多難了吧?有些父母愛嘮叨,或者是因為自己太勤儉,看不慣孩子們的生活方式,或者自己有過類似的挫折,害怕子女會

    遭遇同樣的磨難。

    困難要我們自己抗,累要我們自己受,偶爾想放鬆放鬆還要被人嘮叨,真的挺煩的。今天太累了,實在不想做飯,或者就想吃點兒外賣,這時媽媽爸爸給臉色看真的氣死了。可是還好是一家人,他們擔心我們,我們掛著他們,有衝突了好解決,互相嗆兩句也就算了。

    最近一個朋友家裡出了大事,媽媽乳腺癌做了切除,又轉移到別的部位,又治療了兩年開始好轉了,爸爸腎癌末期,因為疫情家屬不能陪床,只能在醫院做保守治療,說白了就等走的那一天。前兩天爸爸生日,媽媽做了一碗麵,求著醫生給送進去了,媽媽出來就起不了床了,說高高大大的爸爸已經只有一把骨頭了。趁著爸爸媽媽願意操心能夠操心的時候隨他們去吧,爸爸媽媽沒有了我們就真的沒有可回去的港灣了。

  • 5 # 金帛赤赤

    父母每天都會提醒孩子,說家裡經濟困難,讓孩子好好工作和掙錢,這就是典型的“哭窮教育”。很多家庭的“哭窮”並不是真窮,而是一種教育策略,一是用來阻止孩子亂消費,二是想讓孩子懂得節儉和自立。

    整天對孩子哭窮,並不是正確的金錢教育觀,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吝嗇和自卑,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些東西本來屬於孩子的正常需求,但父母卻總是不讓他們得到,當孩子的需求,長期不被滿足,就會覺得自己不被關愛,形成內在需求的深度匱乏。

    物質上的匱乏,可以透過努力賺錢來緩解。而精神上的匱乏,那種對貧窮的畏懼和對金錢的渴望,卻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無可奈何的事,它是用犧牲孩子的童年、用心智的非正常成熟換來的。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童年陰影,父母所說的話,所表現出的行為,都體現著他們自身的觀念。

    愛哭窮的父母,養育不出精神富足的孩子。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錢來之不易”的觀念,內心反而會對錢充滿渴望。很多貪官落馬後,都表達出由於家庭成長的原因,造成自己貪婪成性,對自己沒有樹立正確金錢觀極度後悔。

    當然,父母也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會造成孩子嚴重的攀比心理,濫用金錢,甚至產生無法彌補的後果。比如,現在很多新聞曝光的,孩子的鉅額打賞事件。

    格局高的父母,從不會炫富,更不會“哭窮”,而會在在窮養和富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超出能力範圍的部分,就堅決拒絕,並真誠對孩子解釋原因。慢慢的孩子就能夠明白,自己家庭的真實經濟情況,提出的要求也不會過分,還可能會養成良好的金錢意識,在個人需求和家庭條件之間找到平衡。

    這個平衡,是父母給與孩子最恰當的愛,既不溺愛也不苛責,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就會內心安定,也不會給父母造成壓力。

    如果只是為了省錢,或培養孩子的節儉習慣,就攻擊孩子虛榮、自私和不懂事,只會讓孩子一生都難逃“窮人思維”。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哭窮,甚至裝窮,而是透過適當的教育讓孩子懂得,人生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總之,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灌輸“窮”的觀念,也不會讓孩子表現出“富”的虛榮。

  • 6 # 機器橙

    肯定不對!這是哭窮不是教育。你以為是激發孩子上進了,其實是慢性投毒!

    物質窮不可怕,心窮才可怕!

    我之前看到過有一個網友說過,爸媽每天哭窮對他的影響真的太深了,他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從小就很自卑,感覺自己不配有用好東西,直到現在長大工作了,遇到自己想買的東西,覺得自己不配買,就算買了也會有罪惡感。

    很多父母長期哭窮,可能會看到孩子不亂買東西、不亂提要求了,這時候父母欣慰的覺得是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但父母看到的只是表象,伴隨著孩子內心成長起來的各種負面影響,自卑,吝嗇,匱乏感都在發芽,這些父母看不到,而這些負面影響都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我大學有個舍友,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開學的時候見過她父母,有穩定工作,有房有車,其實她的家庭條件不錯,長的也不差,但是在她父母的“貧窮教育”下自卑又敏感,大家一起出逛街,買個奶茶,吃個飯,是正常的,她不會買也不會吃,說沒有必要太浪費錢了。

    大三的時候她談了一個男朋友,對她不錯,但是她總是患得患失,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由於自卑和最後分手了。

    所以說家長不要在一味的哭窮了,孩子小時候想要的東西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長大了有好的工作機會不敢爭競,該有的幸福也不敢爭取。

    其實作為家長的面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能滿足的適當滿足,不能滿足的大方拒絕就是了,真的沒有必要每天哭窮,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念。

  • 7 # 培多分教育

    首先我們來談談父母的出發點,一般父母的本意是:我們家裡窮,你要靠自己,家裡的現狀,意味著沒有資源、背景和條件能幫到你。所以你要靠自身努力,不要有依賴的想法。其次,你要體諒父母的苦衷,不要讓父母失望。為了拉扯你,我們緊衣縮食、吃苦受罪,為的是你有一個好的前程,不辜負我們對你的期望。

    這就是天底下所有父母,向子女倒苦水時的初衷。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子女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能出人頭地、改換門庭。因為中國的教育裡,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傳承!我這一代未了的心願,希望後代人能圓滿。我這一代總結出的處世和謀生之道,希望子孫能繼承和發揚。

    但是父母長此以往不斷的給孩子說這些話,向孩子傳遞這種焦慮的情緒,對孩子危害很大,可能會導致因為物質貧窮而導致精神貧窮,致使人格的自我矮化。因為窮就覺得低人一等,難以獲得建立勇敢自信這種寶貴的人格品質,進而產生自卑膽怯導致更為嚴重的人格貧窮。

    父母這種長期的言語也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還可能導致孩子疏遠、埋怨父母,進而出現無法修復的親子關係。

    所以說,不是父母不能讓孩子知道家裡的情況,而是養講究方式方法,這種過於強硬、過於強調的方式可能並不會利於事情的發展。

    所以一般建議如果孩子不是叛逆、不聽話、不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不需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好的教育應該是就算是家裡困難孩子也會覺得精神上很富有,覺得家庭很有愛,自己想改變現狀並且想為父母帶來好的生活。

  • 8 # 哈羅是我呀

    這樣是不對的,儘管父母的初心也許是好的。

    “窮養”孩子不代表每天跟孩子哭窮。

    經常跟孩子哭窮的弊端:

    1. 讓他的精神一輩子被貧窮的陰影所困。

    他會不敢開口要自己想要、家裡負擔得起、他理應擁有的東西,會覺得自己不配。他會畏懼走進那些看起來高檔的地方,因為強烈的自卑。

    2. 讓他賺錢的慾望格外強烈,把自己變成一臺賺錢機器,也因此揹負沉重的精神負擔。即使將來有能力賺很多錢,也不知道怎麼才能快樂起來。

    父母應該用那句大俗話鼓勵孩子:明天會更好。

  • 9 # 讀史記學成語

    怎麼大家都說父母不對,這個題目不是讓孩子好好工作嗎,這裡的孩子其實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工作也可以掙錢的人了。

    那這裡的父母其實年齡已經比較大了,每天嘮叨肯定是心裡有事,只能在孩子面前嘮叨,也許家裡遇到了困難,也許擔心孩子沒錢就沒法成家,父母有這種焦慮從理論上來講是不對的,但是從情理上講也很正常啊。

    所以,我的觀點是:情理上要充分理解父母,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溫暖。但是,從個人的發展上,要理性客觀,不要被父母的嘮叨所左右,畢竟,父母希望的是你比他們強,你要做的就是定好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進,不能冒進,但也不要偷懶。

    為人子女,要孝,這世上,能無私對你的恐怕就是你的父母了,當了父母,就發現父母恩,這一輩子是報答不了了,所以,聽聽他們嘮叨兩句,沒事多跟他們聊聊天,多陪陪他們,這比起他們對你的付出真不算什麼。

    不要用現代的教育理念去苛求自己的父母,他們那一代人確實沒有學習過那麼多的教育理念,也有可能確實對我們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傷害,但是,他們是真的愛我們,所以,這就夠了,還想要什麼!

  • 10 # 紫雨花殤66833037

    父母如果每天提醒孩子,那肯定有原因!我家孩子以前不提醒,今年情況特殊,卻已經有點大手大腳,在家零花錢也給學校一個月一千六,在傢什麼都不沒買過一個月八百精光!如果父母不停地提醒家裡必定有難處,一家人,就得同舟共濟,為什麼都要父母省吃儉用,孩子就照舊!農村孩子不需要提醒他也知道家裡經濟不好,城市孩子對錢有多少概念?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穿,不缺玩,應有盡有,想要就沒有得不到的。多想想父母為啥每天都提醒!

  • 11 # 琳子微

    我覺得父母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吧!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小孩在心裡上造成很大的壓力有可能還會導致自己的小孩自卑的!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應該多給與一些鼓勵的話,讓他們沒有心裡上的負擔放寬心的出去工作!而不是整天的提醒子女自己家裡如何如何的困難!因為這種行為會對自己的子女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

  • 12 # 畢業之家

    小畢認為,這樣不對,哭窮教育有以下幾點。

    1.哭窮教育會壓抑孩子正常需求。

    長期的告訴孩子說,我們家裡很窮,會讓孩子潛意識裡有一種想法。碰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會告訴自己,家裡比較窮,沒錢買。長此以往,後期孩子想要的東西都不敢和父母開口,會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

    2.孩子會變的摳門小氣。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會教育孩子,要多學會分享,把你喜歡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玩,才會獲得更多的朋友。如果小的時候,就因為常備教育窮,不捨得把僅有的零食玩具分享出去,長大後很難交到朋友。

    3.孩子會變的自卑孤僻。

    因為窮,因為錢,在長期的教育中,自卑佔據了主導地位, 不善交流,交際圈縮小。會影響孩子一生,朋友過生日,因為沒錢沒辦法送禮物,就不去參加了。爸媽經常哭窮,容易讓孩子行程自卑心理。

    4.孩子可能會過度追逐金錢和物質需求。

    哭窮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也會讓孩子養成奮鬥的心,感覺處處都要比別人強一些,努力要超越所有人,然後就會淪為掙錢的機器,沒有自己的生活。可能爸媽會經常教育你,窮,只能使勁幹活掙錢。,所以就讓孩子過分追逐物質。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90後,00後的你,是否也有類似被父母哭窮的經歷。現在想想是不是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有些迷茫。

  • 13 # 伴讀到家

    我覺得這樣不好吧,自己家庭條件孩子應該很清楚,這樣說是不是讓孩子多回饋父母呢,同時也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孩子會不會為了錢不擇手段呢?我覺得家庭困難是有個界限的,如果家裡沒有外債,可以滿足吃住就不能算困難,只是生活水平低一點吧。

  • 14 # 重慶中公教師考試

    你好,關於“父母幾乎每天都會提醒自己家孩子說家裡怎麼怎麼困難,讓孩子好好工作,掙錢。”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

    雖然父母的叮囑是出於好意,但實際上這樣的叮囑會是一把“雙刃劍”。

    父母每天定時定點提醒孩子“家裡窮”“要好好工作”,在父母的眼中,這樣的叮囑是正面的、積極的,能夠激勵孩子更加認真工作,讓孩子更加踏踏實實的做事掙錢;但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話負面效果是大於正面的。

    首先這個叮囑本身就是比較喪的,家裡窮、家裡困難,即便這個話是事實,但長時間的強調,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影響,容易讓孩子心裡產生自卑感,這反而打消了孩子面對生活時正能量的一個態度。

    那麼父母可不可以說這樣的話?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得把握好度。一句話的重要性不在於強調的次數,而在於時機以及表述的方式,我們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擔憂,他們想讓孩子明白實際情況,從而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讓孩子的生活能變得更好,這個做法無可厚非的。

    因此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過度的關心就會適得其反,反而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希望父母能稍微改變一下方式,不要太對孩子的生活“施壓”。

  • 15 # 在愛中進行管教

    樓主你好,父母這麼說,你心裡一定感覺不舒服吧?我希望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能夠幫助您看到事情背後的真相。

    聽到父母這樣說,你的感覺是什麼?

    是否,你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你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自己已經成年了,工作了,還把自己當小孩子一樣叮囑,也許你已經受夠了,可他們是父母,自己即使再不想聽,也不能表達,不能和父母對著幹,可心裡就是不舒服。

    這份不舒服的背後,是因為你想要什麼?

    你希望父母能放下他們的身份,像朋友一樣理解你的不易,起碼也應該關心一下你,今天工作順不順利啊,有什麼特別有意思的事,跟爸爸媽媽說說啊?我想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一種方式對待你,會不會讓你感覺舒服一些呢?

    他們這麼說是因為他們想要什麼?

    他們一輩子都在揹著恐懼生活,自然在經濟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轉變。他們覺得只有透過叮囑,你才會努力工作,你努力工作了,他們才會安心,踏實。也就是說,父母是透過你的行為表現在尋找內心的安全感。他們想要的,只是一份安心的感受。

    你可以做出的選擇有哪些?

    之所以他們天天說,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你得到過安全感。改變這種境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你做出改變,另一種是你父母做出改變。對他們來說,多年的思維模式早就已經把他們固化在恐懼裡了,他們不是不想愛你,而是沒有能力面對自己的恐懼。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願意做出一些改變,給父母一些安全感,那麼我相信父母很快就不會再透過叮囑的方式對待你了。

    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要給父母安全感,首先需要體會他們的感受,同時也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以下是給您的部分建議,僅供參考:

    你可以和父母說,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特別擔心我不好好工作,你們認為我工作不努力的話,就賺不到錢,那樣我的生活就不會幸福,你們也會為此擔心,對嗎?

    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你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然後你再說,我工作是否努力,也是需要你們支援的。你們每天的提醒,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我多麼希望你們能體會到我工作的艱辛,聽我說說工作中的趣事,但是你們做不到。這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已經長大成人了,我有能力化解自己工作中的壓力。

    如果你們願意聽我分享工作的感受,我很願意分享給你們,你們願意聽,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支援了。

    如果你們不願意聽,也沒有關係,我也能理解。但是起碼,我希望你們不再用叮囑的方式對待我,因為這樣我的壓力會更大,反而更加影響我工作的心情。

    以上是我的分析和建議。

    父母怎麼對待你,不是你能決定的,但是和父母真誠交流,卻是你可以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權利和機會在你手裡,看你怎麼去使用它。

    你把它用來抱怨,問題就很難解決,你把它用來思考,用真誠的方式向父母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父母就會受你的影響慢慢做出改變。

    祝你成功。

  • 16 # 先正己後教人

    父母幾乎每天都會提醒自己家孩子說家裡怎麼困難,讓孩子好好工作,掙錢。這樣對嗎。

    一、這要分情況,這種父母不外乎有兩種心態。

    第一種,父母是想透過告知孩子自己家的家庭情況,來激勵孩子進取。

    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對父母一直給孩子說家裡很窮,給孩子說你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考學,畢業自己奮鬥,掙錢養家。其實家裡經濟條件很不錯的。這個孩子後來學有所成,事業成功,確實也奮鬥出來了。

    另一種父母是極少數的,是時刻想著讓孩子給自己掙錢。

    這個太少見了,也聽說過。有這麼一個故事,是一個學生經過努力學習,後來工作了,但是父母無止境的要錢,後來,出國留學,玩起了失蹤。其實,這個故事不能說沒有父母的責任。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也要看孩子的性格。

    一種孩子是,你天天說家裡窮得叮噹響,可能給孩子奮發圖強的動力,咬牙也要讓自己有出息,改善家裡的條件。

    另一種孩子是,你天天說家裡窮,他會自卑,成了心理負擔,反而影響了學習和工作。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感覺,這就適得其反了。

    總之,這種父母的做法對與錯不能一概而論。

  • 17 # 小話嘮劉業

    父母天天這樣做也是不合適的,可能想給孩子好好工作的動力,但是這種話說多了

    孩子也會疲倦,就起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要掌握一個度,就是一個界限,超出界限會讓孩子不但感受不到父母的用意,還會起到反效果。

    1.父母提醒孩子家裡怎樣困難,適度說幾次就可以了。孩子畢竟是這個家長起來的,心裡會很有數,自己家裡是什麼情況。自己應該努力工作去改變現狀,來回報家裡,改善家庭和父母處境。這些都是成年人該去想到,去做到的。父母沒必要反覆去說,工作中畢竟每個人也只是普通人,不可能一天一個進展,一個月漲一次工資。父母重複去說,只會加大子女的煩躁感和不被理解感。

    2.子女可以跟父母時常反應一下工作情況,薪資情況。讓父母有基本認識,然後在父母反覆那樣說的情況下,適度提醒父母,我已經知道了,不用反覆說。我有計劃下一步怎麼打算,比如五年後在家裡起新房,或者多久攢夠首付買房。對生活的打算安排,都適度和父母說一下,這樣會讓父母知道孩子已經是獨立的大人了,能夠安排打算自己和這一家的生活。

    3.父母和子女畢竟是兩代人,很多觀念是不同的,有些代溝需要雙方多去溝通交流。雙方需要互相理解對方,設身處地的多為對方著想,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立場上指責對方。

    4.父母應該在孩子長大後適度放手,畢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放手,讓孩子自立。很多道理孩子已經都明白了,不是小時候事事需要父母指導。跟孩子交流溝通也要與時俱進,多想想孩子現在做法和處境,再決定有些話需要不需要說。

    父母和孩子的問題其實很多都是溝通和理解問題,不是對錯問題。

    只要雙方能心平氣和的多溝通,多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一想,沒有什麼理解不了,沒有什麼解決不了。

  • 18 # 我是笑年輕

    不正確,請父母趕緊停止這樣的做法。

    很可能在家裡你經常看你的孩子躺在床上,玩著手機,一玩就是一天。你可能很著急,想透過重複一遍一遍叫醒他。但是,這樣可能適得其反。

    最好的方法不是父母每天提醒孩子家裡困難,讓孩子好好工作,而是要自己身體力行、勤奮上進。只有這樣孩子不會因壓力過大而一蹶不振,也不會毫無安全感瘋狂掙錢,而是會懂得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因為自己的父母在奮鬥。父母的行動就是最好的提醒。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透過父母的自身行為學來的,要記住身教的教育意義要遠大於每天嘮嘮叨叨。

  • 19 # 天地洪荒

    不對,父母的用意可能是想讓孩子花錢要節儉,要努力賺錢,但是,豈不知,這樣會讓孩子非常反感,會影響孩子跟父母的感情,導致孩子不願意回家,因為每次回家聽到的都是無休止的叨叨,甚至怒斥。

    真正聰明的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悟生活的艱辛與壓力,從而,迸發出生活的智慧和從失敗中,掌握賺錢的本領,主動的悟道,才能真正成長。

    其實,許多父母,包括我們自己,會潛意識的認為,把自己跌過的跟頭和吃過的虧,提前分享給孩子,這樣就可以完全避免孩子摔同樣的跟頭,豈不知,有些挫折和苦,孩子必須要親身經歷,才會真正對一件事悟透。

    再次奉勸那些家庭困難的父母,請不要把你失敗的人生經驗分享給你的孩子,並且打擊孩子對於成功的嚮往,因為,你對人生的認知,大機率是錯誤的,你的分享,反而會讓你的孩子不敢勇敢向前邁出一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俗語。

  • 20 # 家家醬油

    1、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是有逆反心理的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父母、老師一心想讓孩子成才,所以有時候一些言語、做法稍微過激或頻率太高,導致孩子很反感。很多人都以為,這種逆反心理,只是青春期的孩子才有,殊不知,其實成年人也有(20幾歲,30幾歲,甚至更大年齡)。尤其是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導致逆反心理越來越明顯體現在成年人身上。再聽話、再孝敬的孩子,如果父母每天都提醒他一件同樣的事,他也會煩。這時候,父母的提醒起不到正面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2、生活壓力已經很大,父母再施壓,很可能使孩子不堪重負

    當今社會,工作、生活壓力已經很大。如果父母再不停的提醒孩子,讓孩子好好工作,努力掙錢,很可能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輕則與父母關係疏遠,重則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我本身就是農村考學出來的孩子,畢業後在省會城市工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一般來說,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在城市裡工作,首先沒房子,得靠自己的努力買房、買車。並且,沒有家庭給與的人脈關係,幫助自己找工作,幫助自己快速晉升。父母也沒錢讓你去送禮,這一點,想必跟我同齡的好多人,都深有體會。他們只有靠自己努力、吃苦、拼搏,從零開始,來孝敬父母、補貼家用,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有時,工作、生活中再遇到點煩心事,這時壓力就更大。再加上貧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數本來心理壓力就大,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父母如果再不斷的在耳邊提醒,那很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3、父母要提醒,但是要適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指引著孩子前進的方向,所以父母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大多數時候,父母不用經常提醒,偶爾說一句,孩子就會記在心裡,並按照父母說的對的去做。孩子已經工作了,已經長大了,一些事情父母就應該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拼、去闖、去實踐。如果經常反覆的提醒,並無益處。

    綜上所述,我認為,父母的提醒要適度,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如果您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建議推心置腹,心平氣和的跟父母談談,而不是埋怨父母,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因為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繼海和金英權誰的實力更強?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