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宇的美食日記
-
2 # 軍史
李元芳:
唐朝有,李元芳,字子建,京兆三原人。衛國公靖之後也。父德謇,官至將作少匠,坐善太子承乾,流吳郡。 元芳幼聰慧,五歲能默《詩》。年十五,謂母曰:“大丈夫當守正惡邪,上體天恩,下恤黎庶,澤及當時,名留後世。安能區區於筆硯之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爾。”遂從戎,母哀而舍之。職吏常以年小輕之,元芳
曾泰:
1. 歷史上沒有叫曾泰的刺史,有明朝尚書和北宋都令。
2. 北宋都令:曾泰,字處仁。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6年,自贛州赴任寧都令。卒於官。子孫入寧都籍。泰遂成寧都城西衙前高街東魯曾氏始祖。
3. 明朝尚書:曾泰,明朝洪武初年,以秀才被徵召。因學問行為公允而為人所信服。官拜戶部尚書。皇帝對他言聽計從,頗為器重。亦不以為意,謂所親曰:“彼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年十七,為縣吏。與尉出,會賊掠鄉里,眾人皆住,不敢進。元芳謂尉曰:“此賊可擊,請討之。”尉曰:“非爾所圖也。”元芳操刀而出,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元芳追,斬得一級以還;眾皆驚。由是顯聞,州召署參軍事。
後遷隴右道右武衛將軍。垂拱四年,琅琊王衝、越王貞反,以告元芳,元芳拒之,書曰:“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託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諸君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衝等遂敗。 但和狄仁傑不認識啊。
-
3 # 深海小魚苗
兩個都沒有
李元芳,張子健飾演,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狄大人的副手,因思維縝密、邏輯能力強,被狄仁傑重用。每遇案件,狄仁傑最愛問,“元芳,你怎麼看?”李元芳的標準回答有兩個,一個是“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蹺”,另一個是“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
曾泰,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主要角色,由須乾飾演。他跟隨狄仁傑多年,是狄公的得力助手之一。在天授元年的殿試中,曾泰取得了第一名,中的狀元。
-
4 # A雨的印記A
一:確實有李元芳
但是李元芳卻不像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裡面演的,真正的元芳是明朝一位普通且正直的官員,是嘉靖時期的大臣,大約30歲左右,被明世宗任命為順天府宛平知縣,任職期間為他所轄地方的百姓謀取許多福利。後又出任登州同知,幾年後又轉任山西潞安府同知,由於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是由於之前得罪的惠安伯等人聯合宦官,誣告李元芳拉攏關係,巴結上司,雖然最後查無實據,不了了之,但是元芳受不了這種打擊,稱病辭官,回到故里甘肅秦安縣,閉門不出,頤養天年。餘生一邊教書育人,一邊梳理人生。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元芳與世長辭,只留下一篇《安命賦》和一世清白名聲。
二:曾泰這個人物史書沒有記載,應該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很多電影電視小說型別的人物劇情都是以娛樂為主,有很多無從考究
-
5 # 歷史環形社
1
在許多影視劇中的一些形象,可能過於傳奇,大家很好奇歷史上這個人真的存在嗎?例如李元芳和曾泰。李元芳是《神探狄仁傑》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狄仁傑在查案方面非常出色,不過李元芳也比他差不了多少,可以說是能文能武。在影視劇中狄仁傑總是喜歡問他,“你怎麼看?”後來這句話甚至成為了一句流行用語,使得元芳被大家熟知。
他是狄仁傑護衛中的隊長,主要任務就是要保證他的安全,協助他破案,在影視劇中,李元芳是一直陪伴著他,是一對非常好的組合,主要是因為他功夫非常好,有能力保護他,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2但是在歷史上,也確實是有這個人的,但他不是狄仁傑身邊的,也不是唐朝的,而是明朝的一個普通官員。他出生於1489年,明朝嘉靖年的大臣,30歲的時候被任命為宛平知縣。宛平離京城很近,這裡經常會發生高官和宦官們佔用百姓糧田,欺負他們。李元芳上任之後,就面臨著幾個疑難案子。百姓告狀張延齡佔用民地,還有人私藏罪犯等等。張延齡是皇后的弟弟,所以基本沒人敢跟他對著幹,李元芳當時判定他要將土地還給百姓們,還有惠安伯藏罪犯,他也不放過,讓他交出罪犯。
還有一個案子很棘手,東廠誣陷了7個好人,定了死罪。東廠是皇帝很看重的,只要是已經被定罪的,抓進去之後,要想出來是不太可能的。李元芳就找了朝中的大臣,還有負責東廠的一個太監,想要挽回局面,連續幾天,這7個人終於免去了死罪。
3後來李元芳還上書希望廢除讓當地人民非常受苦的幾件事,上書之後就等著受罰,但是沒想到一向反感上書的世宗居然批准了他上書的幾件事,百姓們知道後都拍手叫好。他任職的時候,給當地的百姓獲取了非常多的福利。李元芳上書被批准之後,有人覺得皇帝對他很青睞,於是推薦他當臺鑒,專門給皇帝提意見。
他在朝廷沒有後臺,也不會跟有權勢的人結交,有宦官進行阻撓,最後他只能到登州。在位期間,成績顯著。後來得罪了惠安伯等人,他們就誣告李元芳,但最後因為查不到證據,也沒有後續了。但是李元芳受不了這樣的侮辱,就辭職回老家了。後半年一邊打理自己的人生,一邊教書。1553年,李元芳去世。
關於曾泰,在《神探狄仁傑》中,他是狄仁傑的徒弟。本來是武則天的特務成員之一,之後經過狄仁傑的開導,後來就一直跟著狄仁傑破案,是狄仁傑的陪襯任務。但歷史上並沒有對這個人的記載,所以在唐朝應該是沒有這個人的。只是劇情需要,建立了這樣一個人。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有李元芳這個人物.
李元芳是甘肅秦安縣人,明嘉靖大臣。曾任登州府同知、潞安府同知。代表作品《安命賦》。李元芳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李嵐、李嶢、李岱、李崇刻苦學習經史古義,聞名故里。
大約30歲時,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為順天府宛平知縣。平因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歷朝歷代都備受重視。作為一把手的縣令,雖然只有七品,卻都由皇帝頒旨任命,不是一般人能擔任的。
之後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元芳與世長辭,只留下一篇《安命賦》和一世清白名聲。
擴充套件資料:
為百姓所憂
作為一方父母官,他深知百姓疾苦。於是,李元芳冒死上書:請求廢除讓宛平民眾深受其苦的七件事,還談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的害處。上書之後,他便“布襪青衣”,坦然等待受罰。
李元芳瞭解百姓,更瞭解自己的君王。作為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璁即位初期對內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首創“中興時期”,但在位後期便開始不視朝政,煉製丹藥,導致宦官專權。更可怕的是,躲居深宮的世宗最反感臣子上書,連名聞天下的海瑞都因諫言而下獄。
李元芳上書後,5天沒有訊息。當時群臣們紛紛議論說,“看來此次他是凶多吉少了”。誰知世宗皇帝並非昏庸到底,看完奏摺後一一批准了。這可能與他後來一直不殺海瑞有同樣的心理。訊息傳下來,宛平縣百姓歡欣鼓舞,拍手稱快。
歷史上有李元芳和曾泰嗎?
沒有,都是影視劇虛構人物。
1、李元芳
李元芳,祖籍河北,長於涼州,為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系列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由張子健飾演。(《神探狄仁傑之情花金人案》中由吳卓翰飾演。)
李元芳是狄仁傑的衛隊長,狄仁傑身邊很能幹的助手。他性情剛烈,做事認真,且原則性很強。其武功獨步天下,膽識過人。善使幽蘭劍,鏈子刀,曾先後擊敗過虺文忠、元齊、烏勒質等絕頂高手。
2、曾泰
曾泰,大型古裝偵探劇《神探狄仁傑》中的主要角色,由須乾飾演。他跟隨狄仁傑多年,是狄公的得力助手之一。在天授元年的殿試中,曾泰中了狀元。
曾泰賴狄仁傑多方舉薦,一年之內連升三級,任京縣永昌縣令,正五品上。他感狄公的知遇提攜之恩,稱呼狄公為“恩師”。從此以後,他追隨狄公,助其破案,屢建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