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吟風社

    曹丕作為三曹之一,在文學領域有諸多貢獻,他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組織者,他的文學理論為中國文學史開闢了新的一頁,他的文學創作對唐代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下面我們來逐一介紹。

    一、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組織者

    鄴下文人集團是曹操羅致創立的,但曹丕和曹植因其地位和才華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和實際組織的作用。曹丕和曹植都曾經談論建安七子,從他們的著作可以看出,曹丕同七子的關係較之曹植與七子的關係更為密切,曹丕在給吳質的信中曾提及他們一起吟詩作對、遊玩出行,諸子也有言其當時同曹丕通宵達旦在一起賦詩的,例如劉楨曾作了四首《贈五官中郎將詩》。為了紀念七子,曹丕親自“撰其遺文,都為一集”。他說,在編纂七子遺文時,“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遊,猶在心目”。此言亦當是其真實心情的寫照。曹丕在這個過程對七子的文集做出了詳細的對比和評價,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文學理論,可以說,七子之文得曹丕之力而流傳不失,曹丕因七子之文成其文學理論。

    1、審己以度人

    曹丕深知文人的弱點,提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個著名理論,曹丕認為文學批評的重要前提是評者必須克服文人相輕的毛病,審己度人,客觀地認識別人的著作。曹丕認為自己正是以這種態度避免了“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避免了“暗於自見,謂己為賢”,因而能對七子做出恰當評價。

    2、文非一體

    文非一體即:

    夫文字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講的是文章的社會屬性是一樣的,但體裁、形勢卻是多樣的。“本同”就是本質相同,為文的目的相同,如其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強調“末異”是為了說明在藝術上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或批評不同的體裁的文章。

    3、文以氣為主

    文章風格,人各不同,自然形成,不能強求一律,曹丕把中國哲學領域的氣的概念引入文學批評,提出文氣的概念,從而賦予文學以風格的要求。

    4、高揚文章的功能

    曹丕在典論曾提及: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裡從兩個方面談及文章的歷史作用:一是對國家來說,把寫好文章提到了“經國之大業”的高度;二是對個人來說,把寫好文章視為“不朽之盛事”,因為人的壽命、富貴皆有一定的限數,而文章卻是長久流傳的,所謂“建安文章千古在,王侯霸業成枯骨”。

    三、對七言詩的發展

    在漢魏時期,七言佳作以曹丕為先,清代著名文學家王士禎曾說曹丕的《燕歌行》系“唐作者之所本也”,陳祚明更稱《燕歌行》“七言一句一韻體”,認為“後人作七古,句句用韻,須效此法”、可見,曹丕是中國文學史上七言律詩的奠基人。

  • 2 # 紅塵彌勒

    建安三曹,曹操聲名最著,曹植次之,屬曹丕最寂寥,其認可度、傳播度無法與乃父、兄弟相提並論。

    曹孟德乃一代雄主,不僅舳艫千里橫槊賦詩,統一華夏半壁江山,還開一代文章先河,史上著名的建安風骨即是始於曹丞相。

    而其三子曹子建,後世也頗為認同,評他才高八斗,是建安時期文采最著的大家,詞章華麗瑰奇,骨氣奇高,千百年來備受稱道,以《白馬篇》、《洛神賦》成就最高。

    但曹丕卻是個例外,建安三父子,屬曹丕的存在感最弱,蓋是傳言由於他的同室操戈兄弟相煎,又逼迫漢家天子禪位於己,致使其聲名狼藉,多被鄙夷,故而很多文人雅士從內心裡排斥他、貶低他。

    也就造成了曹丕聲名不如乃父、兄弟的格局。

    但既是建安三曹,曹丕能穩居其內,應屬當之無愧,而且他的文學成就也並不低,只是礙於政見和做派,不受待見甚至飽受詬病罷了。

    其實曹丕的文學成就和其父、其弟比起來並不低劣,一樣也是成就斐然——

    曹丕於詩、賦、文學批評皆有成就,最擅長五言詩。他的主要作品,以《典論》、《燕歌行》等最為卓著,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系統性文學批評著作,較為系統、全面的闡述了文學作品的評價體系,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陸機的《文賦》、賈思勰的《文心雕龍》都深受其影響。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燕歌行》,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首七言詩,全部以七言入作,開啟了七言詩的先河,為後期盛唐的七言峰值奠定了礎潤鴻基,居功至偉,自不待言。他的其一傳播度尤高: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在太子時期,還積極組織文學團體的各項活動,並熱情參與其中,積極鼓勵文學創作,使得建安文學風靡一時,流行逾久。他和建安七子的關係最密,甘於俯下身位和他們平坐共論,相處十分和諧。

    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去世,他集合了當時的文化名人集體為王粲送行,葬禮上,還主動提議為他學驢叫,因為王粲生前的最大嗜好就是聽驢叫。

    由此可見曹丕之於文學乃至文學士子的態度。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評價曹丕的時候,說了這樣一番話:

    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 3 # 雲鷹qwe

    曹丕和曹植在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造詣,不過歷史上總認為曹植文學方面的成就跟高,其實就作品數量來說曹丕絕對不輸曹植。要說曹操的這兩個兒子都是大人才,這也是曹操的福氣,不過當時太子位只有一個,曹丕最終還是以長子的身份稱王。而且曹丕在位的時候除了有大量著作外,還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從此崛起魏國的人才也得以發揮。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文帝紀》,是西晉史學家陳壽在為曹丕作傳後的總評。原文如下:

    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蓺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丕在文學上有天賦,提起筆便成寫出文章,學識廣博,記憶力強,才藝兼備;如果能有宏大寬闊的度量,公正平直的誠心,勤勉志向,體存道義,弘揚聖德,那麼與古代的賢主相比,就不會相差多遠了。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文中的“曠大之度”,意為宏大寬闊的度量。這也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成語之一。

    曹丕生於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是曹操的次子。自幼便通曉古今經傳和諸子百家的著作,文學天賦極高,貢獻巨大。他是歷史上首位留下大量作品的皇帝。他的《燕歌行》二首,是現存最早的七言歌行。《令詩》及《黎陽作》又是當時罕見的六言詩。曹丕的雜言體詩《大牆上藁行》長達三百六十多字,對後來的長篇歌行體產生巨大影響。除了在詩歌上的巨大造詣,曹丕的散文成就也對中國散文史產生了巨大影響,詞語典雅,意境悠長。他創作的《典論》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理論批評的重要論文,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 4 # 經典傳奇歷史傳說

    曹丕根據柯言《秦三代六代》的編纂和魏紅燦的《曹皮記校本》(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版10版)進行比較。共有七十五條法令(包括殘疾)、三十七本書(包括殘疾人)和二十六篇文章(包括殘文)。每個系統有一百七十六多篇散文。有很多好作品。曹丕散文的成就可以說是全面、廣泛、內容不斷拓展的。作者擔心他的情緒和感情,並把它寫在字裡行間。同時也突破制度的束縛,透過詩篇來發洩情感。散文與作者細膩、敏感的心靈感受相結合,語言的語言是一切真理和纏綿的情感,往往觸動人心。因此裴松志被譽為“美麗的話”,具有很強的市場風格。

    在題材和內容方面,此類書籍和散文題材豐富,內容廣泛。曹丕試圖拓展傳統主題,即書信體內容的拓展,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文學世界的相互饋贈,這對於理解當時人們的人際交往具有一定的意義。時間。此外曹丕散文中也存在著強烈的文學批評,曹丕積極地將文學觀討論到書信體中是不常見的。同樣,曹丕的政治主張和理想的表達也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從另一個意義上說,孫權是一份很好的外交檔案。這本書的措辭嚴謹而艱澀。這是合理的,有利的,而且是聯合的。

    曹丕的書和散文不僅涉及廣泛的學科,而且充滿了反映市場條件的情感。曹丕詩歌的細膩、深情也以散文形式發表。曹丕的書和散文不僅具有文學和藝術特徵。聰明的話也很出色。

    在曹丕筆下的二十八部作品中,有十六部是定做的。從整體上看抒情和吟唱是主要原因,而制度方面改變了漢大賦的龐大篇幅,成為一種短小而精緻的悼詞。它的內容被筆的真情實感所觸動,觸及到社會現實的各個方面,並把個人的快樂、悲傷和喜悅帶進市場的小行情。

    生活記錄:建安時期,辭賦開始向短、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其風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佈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了社會的現實,記錄了作者的個人體驗。曹培福作品中有許多內容,表達了時代的理想和情感。曹丕的《狩獵賦》是傅的一部非常完整的作品。在他的賦中,曹丕用墨水和墨水,但三百個人物將對狩獵事件做一個全面的描述。

    創作情感:曹丕創作了他的愛情作品。他的作品充滿感情。從排和頭髮的不同角度來看,寡婦傅和傅付付對下層婦女表示了更多的同情。曹丕珊寫了關於女性題材的作品,她的詩歌具有“寡婦詩”的情感線條和作品。作者結合了寡婦的孤獨生活的現實和四個季節的變化的感情。曹丕細膩的筆觸總是觸動了無奈寡婦的悲情,無法釋懷。

    實物物件:曹操、曹丕、曹植等人在青銅鳥平臺上打球,期間曹丕兄弟作為同一頭銜,所以他的弟弟曹植也有同樣的稱謂。曹丕的《傅泰付》是一首美麗而壯麗的歌,唱著青銅雀。這篇文章有一種清新細膩的感觸。在景物描寫中,他做了“像龍與龍的雕刻一樣的畫像”,從賦中反映的情感色彩中,充滿了懷舊和歡樂的美好時光。作者以絢麗的語言節奏描繪了楊村美麗的風景,並將這一時期的歡樂與自然的自然風光相結合,展現了曹丕內心寧靜祥和生活的渴望,以及年輕和進步的感覺。

  • 5 # 夏瞄淺談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所著《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可以稱為文學理論的始祖,真正開啟了文學自覺、藝術自覺的魏晉時代。

    所著《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讚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完全不落《洛神賦》下風。

    《文心雕龍》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意思是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曹丕的文學成就,無形中抬升了曹植的文學地位。許多文人洋洋灑灑數萬言、數十萬言,沒有一句觸動人心的,曹丕隨意幾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就讓人動容;“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起首兩句就讓痛苦和失意籠罩全篇。可見曹丕確實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他的詩風和他父親是完全不同的。曹操的詩是以其雄偉的氣魄打動人,而曹丕卻是用一種非常柔順的力量去慢慢地感染人。

  • 6 # 善知士

    一部中國文學史,就是告訴你古代文學家是如何偉大的,當做考試工具也就算了,都畢業多年就業失業退休了,還在膜拜就太內個了。

    說曹植多好多好,你讀一下洛神賦啊,哪句流行?“凌波微步”?,,,不多吧。顧愷之“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也不差吧。

    “煮豆燃豆萁”算是打油詩吧?

    好比說魯迅偉大,你要讀他小說,直接讀當時他發表其上的民國報紙最接近當時的語境。

    你就會發現,大師的前後左右大師也很多啊。

    啥叫好作品,這份報紙今天發表,你仍然因這篇文字買這份報紙,直接花銀子買,就叫經典。

    王朔馮唐骨子裡有那種,,,反叛,超越古人超越大師的野心,為主流難容,,其實就該這樣,否則先輩會覺著後代太沒出息了。

  • 7 # 布衣1卿相

    建安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光輝燦爛的時期,“俊才雲蒸,作家輩出”,各種文體得到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後人都稱這時期的文學為建安文學。東漢王朝處在大分裂、大動盪、地方割據混戰中,在文學上卻放射出絢麗的異彩。而就在這樣光輝燦爛的時期裡面,有三個人卻在當時的文壇有著重中之重的位置,那是正因為這三個人的文學成就,鑄就了建安文學的光輝燦爛。

    “三曹”是指漢魏時期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因他們父子兄弟間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有劇烈的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後世評價為建安七子和三曹是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上的代表,其中三曹起領導帶頭作用,本文主要從文學角度評說三曹。

    曹操詩風 

    曹操出身於官宦世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文化的教育,然而在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戰亂不斷,使得曹操的文化教育之路和習武之路並行,這樣才出現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曹操的詩風以如下表現:

    曹操

    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和憂國憂民的王者風範

    早期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文學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漢末大亂,曹操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此時的曹操樂府詩一改漢代樂府反應民間生活情況卻對重大的歷史事件涉獵幾乎沒有局面,曹操一改樂府內容上的不同,把漢末重大的歷史時間以樂府和五言體的形式表現出來。

    反應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一代嫋雄曹操,縱風光一世,中後期政治上的不得志,也同樣表現在詩歌情感之上。鬱郁不得志的曹操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消極並不是曹操的為人特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舊錶現了他不屈不饒的進取精神,為中國的統一大業奮鬥終身。

    曹丕詩風

    如果單純的從文學角度曹丕較之於其父與其弟,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或許要略次一等。他既沒有父親曹操的雄才大略與開闊的眼界,又不似弟弟曹植一般在文壇上璀璨耀眼、才冠千古。,《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七言詩,他的《典論.論文》更是開創了文學批判的先河。.

    曹丕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父親的相國之位,成為了曹魏政權新一代領導者。曹丕自幼天生聰穎,博聞強記,精通古今經史,諸子百家。自幼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成為了曹魏政權的一位儒相,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的詩歌今存約40首,如《芙蓉池作》、《於玄武陂作》、《黎陽作》、《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等

    曹丕的文學理論,首先表現在他第一次肯定了文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其次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文氣說。然後是對文章的體裁和特徵進行了總括。這些對於文學的進步與發展均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也是其詩歌的一大弊端——題材較窄、思想局狹,遠不及曹操與曹植。但是,他的詩作卻是文人七言詩的濫觴,對於七言詩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曹丕的詩歌特點,一是筆調細膩,特別是一些以思婦、棄婦題材的作品,一般都寫得悽婉動人;其次是語言流暢,民歌風味相當濃,顯得格調清新;三是韻美情深,情感豐富,含蓄柔和。同時,曹丕作為一位帝王,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鼓進文學的繁榮與進步。《典論·論文》還論到文章與政治的關係,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把文章提到與建功立業並重的地位。可以說真正為天下讀書人廣開門路,鼓勵文人參政,為文士提供展示才智學識的平臺的人是曹丕。..

    曹植詩風

    曹植堪為建安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曹子建的才依我看是才冠萬古,正如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曹植其詩作多聲調和諧,有韻有節。這對於五言詩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他的章表辭賦等皆凸顯出了過人的才氣,龍翔鳳翥,洋洋大觀。曹植的文學作品,與他的生平經歷密切相關,故特點亦較為鮮明。曹植的詩歌藝術成就很高,其作品思想特徵大致可分為:前期,或可說曹丕即位前。其作品多表現出他的政治抱負與對建功立業的渴求,同時也有著一些揭露社會現實與關心人民疾苦的詩篇。前者如《白馬篇》、《薤露篇》、《雜詩》等悉洋溢著萬丈豪情與濃厚的報國熱忱。而後者,則如《送應氏》、《泰山樑甫行》、《名都篇》等又無不折映出當時的種種社會現實。

    後期,或可說曹丕即位後。由於曹丕的政治打壓,曹植的創作亦隨之轉向另一層面。這一階段,其作品較多揭露了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表現出有志難伸的壓抑、悲憤之情緒。在詩歌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贈白馬王彪並序》。其中他寫道:“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這略可將其箇中悲感傾瀉而出。此外,又如《鰕鱣篇》、《吁嗟篇》等,我們俱能從中窺得一二。而子建這種以才德自負和抱負不得施的怨懟之情,也同樣體現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在《洛神賦》等作品中亦或腋藏有這種內心深處的悲憤。

    總之,曹植是亂世中一顆閃亮的文學明星,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絕無僅有的曠世奇才。依我之見,子建之後,文人形象盡然!曹植的才氣文質,已深深成為世人對讀書人的烙印。

    三曹之文學成就,凝結了一個時代的精華,也標誌著傳統文學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堪稱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一座里程碑!

  • 8 # 祁門小謝

    他寫的《典論》,有很多段我們都是要求背誦的。

    最最最最重要的,《典論》是中國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

    很可惜,丟失了很多。

    現在只剩下《自敘》《論文》《論方術》三篇。

    《典論》說起來有點陌生,但提到一些觀點一些詞,你就會發現你對它一點也不陌生。

    1、文人相輕

    這個詞就出自《典論》,是子桓寫的。論文篇的第一句: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2、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也是子桓寫的。就是說各自以自己的長處,輕視別人的不足之處。

    3、學無所遺

    形容學識淵博,無所不曉。

    4、辭無所假

    寫文章時用詞有所創新,沒有因襲前人。

    5、理不勝辭

    指道理不能勝過文辭,由於不善於推理立論,儘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並不充分。

    6、貴遠賤近

    重視相距遠者,輕視相隔近者。

    7、向聲背實

    聲:聲名,這裡指虛名;背:違背。指向往聲名,背離實際。

    這七個都是成語,全部出自子桓《典論·論文》。

    除此之外,文氣論也是子桓正式提出的: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遺子弟。

    後來兩晉直到明清,文氣論一直在發展,劉勰、陳子昂,韓柳,都是發展者。

    子桓還深刻認識到文學的價值,他說: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樂榮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還有,建安七子的概念,就是從《文論》來的: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不得不提的就是子桓的《燕歌行》,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七言詩。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因為不瞭解,所以覺得曹丕沒有成就,說起來也真是替子桓難過呢。

    此外,我還在這個問題下的其他回答中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有人竟然認為曹植不咋滴,說《洛神賦》也就一個“凌波微步”,煮豆燃豆萁不過是打油詩……

    《洛神賦》被世人記住的,不僅僅一個段譽會的武功凌波微步。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輕雲蔽月,流風迴雪,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很著名的一句詩: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出自子建的《白馬篇》。

    總得來說,不讀書真可怕。更可怕的是,他還覺得自己睥睨全天下。

    -----------丸------------

  • 9 # 豹眼看歷史
    曹操,曹丕和曹植並稱“三曹”,是建安文學主要的代表人物。最近在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查閱了這一時期大量的歷史資料,由於蔡文姬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因而對這一時期的文學史更為看重,對題主這個問題,做一下粗淺地解答。

    01

    曹操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其詩僅存二十餘首,全部是樂府。以《薤露行》《蒿里行》為代表的詩作,描述了漢末戰亂和人民的疾苦;以《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作表現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求賢如渴的寬闊胸襟,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

    曹操不僅僅是政治軍事統帥,也是當時文壇的領袖。

    02

    曹植才高八斗,就文學成就來說,是“三曹”中最突出的。其生活和創作以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稱帝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

    其前期詩作《贈丁翼》《名都篇》《白馬篇》《薤露篇》等等,都表現了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

    其後期詩作《七哀》《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等,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對政治上相互傾軋的憤懣和抗爭的思想。

    其詩不僅精神慷慨,而且藝術性很高,是建安文學傑出的代表,又是五言詩的奠基者。

    03

    相比於曹操和曹植,曹丕在文學上成就差得很多。

    其由於宮廷生活的限制,在政治和思想上趨於保守,詩歌題材狹窄,缺乏風力。現存詩約四十首,描寫遊子思婦的居多。

    其中,《雜詩》《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是比較好的作品。

    《燕歌行》二首,描寫一個婦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遠在他鄉的丈夫,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其一尤為出色: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qiongqiong)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首詩寫景抒情都很細膩,語言清麗,藝術上很成功。它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

    梁肖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魏文之麗篆,七言之作,非此誰先?”

    但他逐句押韻,說明七言形式還未成熟。

    而其所撰寫的《典論》是一部政治,社會,道德,文化論集,是曹丕關於國家一系列大事的論文總集。但可惜的是,大多已經失散。僅其中的《典論.論文》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對後世研究當時的文學思想,意義重大。

    曹丕自己的詩歌創作成就不高,但他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10 # 弋北談古今

    曹丕的文學風格以貼近生活、情感豐富、言語樸實無華為主要特點。曹丕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但是因為在與曹植競爭皇位的過程屬於勝方,所以世人皆以為曹丕無情無義,皆忽略了曹丕的文學天賦以及極高的文學成就。

    曹丕的文學成就主要分為詩、賦、文、理論四大方面。下面主要介紹:

    (劇照)

    一:詩詞方面

    曹丕在詩詞頗有建樹,七言詩、五言詩以及樂府詩剛柔並濟,擅長描寫男女情愛,征夫怨婦體裁的詩。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細膩動人,《詩品》評論曹丕的詩直率就像說話一樣,使人能夠直觀的體味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而且曹丕寫有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篇七言詩--《燕歌行》,並且曹丕對七言詩的推廣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所以曹丕敢於創作不同題材的詩詞,其詩詞探索能力與其為政能力不相上下。

    二:賦

    賦體裁盛行於漢朝,辭藻華麗鋪張陳述。但是,曹丕所寫的賦一改漢賦巨大的規模,丕賦短小精悍,同樣以描寫現實生活為主,感情真摯動人,言語樸素。曹丕現存有賦二十八篇,主要以抒情詠懷,或者描寫事物如《柳賦》《槐賦》。總體來講,曹丕的賦以情懷為主如《寡婦賦》《永思賦》,緊密貼近現實生活如《出獵賦》《登臺賦》,貼近時代的發展。

    (登臺賦原文)

    三:文章、理論

    曹丕肯定了文章的價值,並且曹丕的文章散文尤其出色,主張“文以氣為主”,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向使曹丕寫作散文時總是將自己的感情束縛在字裡行間之中,用散文體現出自己的感情。而且曹丕對文章的體裁和特徵進行了總體概括,使散文具有章法。曹丕傳有數量及其豐富的散文,包括殘文詔有七十五篇,書有三十七篇,令有二十六篇等等。文章寫作方向非常廣闊。但是,曹丕的散文主要以描寫情感為主,筆法細膩,角度新穎。曹丕在詩詞歌賦中所表現出來的細膩的感情與深情無一例外的表現在文章之中。

    所以綜上所述,曹丕在詩詞歌賦文學以及文學理論都具有非常之高的造詣,曹丕的細膩情感以及樸實無華的寫作手法在他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展現。

  • 11 # 溪水西流

    拋開其他身份曹丕其實是一個傑出的詩人,現存的詩作有四十多首,他的詩歌最高成就《燕歌行二首》是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全詩清新動人、婉約流轉: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鶬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

    而且曹丕對“建安文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陳壽對於曹丕的評價是: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 12 # 金兔王豫生

    曹丕的文學成就包括:

    詩歌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傑出的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緻,迴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箇中能手。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採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讚“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曹丕的一些為後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纏綿悱惻。

    學者葉嘉瑩在《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裡,列舉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和王夫之《姜齋詩話》對曹丕的評價。《詩品》將曹丕排在中品,認為他的詩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偶語”,即兩個普通人在講話),反觀曹植則是“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文心雕龍》(才略篇)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齋詩話》裡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可謂為曹丕文學成就“平反”的宣言。葉嘉瑩說,曹丕是一位“理性詩人”,有節制有反省,“以感與韻勝”。

    散文

    曹丕所作散文,據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錄和魏宏燦《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10第1版)比對參看所統,其中詔有七十五篇(包括殘文)、書有三十七篇(包括殘文)、令有二十六篇(包括殘文)、論有六篇、策有四篇、序有四篇、表文有三篇、銘有三篇、連珠有三篇、策文二篇、議有一篇、教有一篇、誄有一篇、祝有一篇、制有一篇、其它類散文八篇,各體制的散文總數有一百七十六篇之多,可謂佳作甚多。曹丕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諸體制全面、涉及面廣、內容上有所拓展,作者將心緒與情愁,敘寫於字裡行間。同時能突破體制的束縛,洩情懷於筆端,散文中融入了作家細膩而敏感的心靈感悟,處處流露出語切情真、徘徊動情之語,常常能觸動人心。故所以被裴松之譽為“美辭”之文,行情風格濃厚。

    從題材和內容上來看這類書、論性類散文,涉及的題材豐富、所含事物面廣。曹丕已經對傳統題材進行了拓展的嘗試,這是將書信體涉及的內容擴大的實證,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文人間互相贈答的風習,對了解當時文人們相互進行的人際交往具有一定的意義。而且曹丕散文中有很強的文學批評意味,曹丕把對文學的看法積極的帶入書信體中詳加議論,這在以前是不多見的。同樣曹丕對於政治主張與理想的表達,也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散文作品內容之中。其中《又報吳主孫權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篇優秀的外交文書。此書作的措辭嚴厲,軟硬兼施;政治要求與主張表達清晰、說理分明。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

    曹丕的書、論性類散文,不僅涉及的題材豐富所含事物面廣,而且在體現行情性方面也是情感充沛。曹丕的詩中所有的細膩與深情特點,同樣用散文的形式行發出來。曹丕的書、論體散文,除具有情文並茂的特點之外。辭巧文妙也體現的很突出。

    曹丕所創作的二十八篇賦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從總體內容上來看以抒情和詠物為主,而體制方面一改漢大賦之鴻篇巨幅,成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賦。其賦作內容以真情的筆觸,觸控到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並將個體的喜怒哀樂帶入行情小賦之中。

    生活紀實:到建安時期,辭賦開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發展,其樣式明顯已經改變。鋪排場面是緊密聯絡現實生活,反映社會實際,記錄作者的親身所見所聞所感。曹丕賦作品中有許多內容就是表達出了,時代的心聲與個性化的追求及感受。曹丕的《校獵賦》是一篇很完整的賦作品,在其賦中曹丕運用筆墨不多,不過三百來字就將一次田獵盛況盡數描繪出來。

    行寫情懷:曹丕為情而造文,他的賦作品中充滿了情志的行發,可謂是情貫賦篇。從行發情感的不同角度來看《寡婦賦》、《出婦賦》,更多地表達出作者對下層社會婦女哀憫同情的情懷。曹丕善寫婦女題材的作品,其詩歌有《寡婦詩》與之賦作品皆有機行一致的情感行發。作者將寡婦孤獨生活的現實寫照,同一年四季景物變化的感受結合起來,景隨情至般地襯托出寡婦無限的惆悵與哀情來。曹丕細膩婉轉筆觸,始終觸碰到寡婦滿腹傷感而無法釋懷的無奈嘆息上,同情憐個之情躍然紙上。

    體物感物:曹操帶曹丕、曹植等人登銅雀臺遊玩,期間命曹丕兄弟作同題賦各一篇,所以其弟曹植亦有同題之賦作。曹丕的《登臺賦》是一篇歌詠銅雀臺華美壯麗的小賦,這篇賦寫的筆觸清新細膩,在描寫景色時做到了 “寫物圖貌,蔚似雕畫”(《文心雕龍·洽賦》)。從賦作體現出的情感色彩來看,洋溢著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與喜悅之情。作者用色彩鮮亮語言歡快的節奏,將所見陽春三月的美麗景色描摹出來,並將此時的喜悅心情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的景緻融為一體,流露出曹丕內心向往平靜安寧的生活願望,以及年輕向上奮發有為的情感。

    曹丕的詩歌筆法影響著其賦的風貌,詩體之賦為其賦作品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標誌性意義。

    理論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寫於曹丕為魏太子時,文中要點有:

    ②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認為作家的氣質決定作品的風格;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稱“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於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

    影響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曹丕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的先河;

    ②《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現在年輕人生育的慾望越來越低?